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木工程建筑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其发展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建筑寿命,同时也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因此,通过一定的工程实例说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提供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必要的。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土木工程建筑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和公路桥梁建筑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结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而影響到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了解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可能形成的危害,分析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的问题
下面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就其危害进行必要的阐述说明。
1.1混凝土凝结问题
案例实况:某工地夏季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工地停电近4个小时,到达现场混凝土等待时间太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太大,施工人员为增加坍落度而不增大水灰比,采用添加泵送剂的办法调节坍落度,混凝土施工后其表面出现泌水,24个小时仍未凝固。
据相关人员分析得到如下的结论:夏季混凝土生产用的泵送剂是一种带有缓凝组分的复合型添加剂,如果一味的采用掺泵送剂来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必然会将缓凝组分带入到混凝土中,只是混凝成分超量,混凝土凝结时间大大加长。同时外加剂过量会导致混凝土板结与泌水[1]。
针对于混凝土的凝结问题,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后期的工程并没有强度上的影响,但是该问题的出现,很容易脱缓工期,难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进程。
1.2混凝土裂缝问题
案例概况:某铁路大桥工程墩台为圆端型实体墩,桥墩截面尺寸为880cm×220cm,墩身高度为10-30m。桥墩表面设置ф16钢筋墩,桥墩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模板使用大型组合钢模板,混凝土搅拌站自动计量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每次施工高度为10m。开始施工后在混凝土浇筑3天后拆模,发现在桥墩直线段上距离曲线段50cm左右对称出现4条竖向裂缝,裂缝宽度为0.1-0.2mm左右,深度为60cm左右
发现问题以后,相关人员就其问题展开调查,经过墩身混凝土强度回弹,混凝土三天强度基本达到设计强度等级C30。检测原材料均合格,调查施工过程及新拌混凝土性能均正常。对混凝土及环境温度检测结果如下:混凝土内部温度为64℃,混凝土表面温度为40℃,环境气温白天为24-34℃,晚上气温为10-20℃之间[2]。
综合分析以后,发现该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主要成因是由混凝土水化热引起温升大,再加上昼夜环境温差大,引起混凝土中心温度到环境气温温度梯度大,混凝土收缩与膨胀引起应力差造成的温度裂缝。
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问题的核心,其发生开裂时受到三方面条件的约束,即收缩变行的大小、约束的程度大小以及实时的抗拉强度。同时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主要包括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沉陷裂缝、温度裂缝以及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等。由此看来,加强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2针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常见问题的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凝结问题的应对施工技术
当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的问题时,虽然加入外加剂可以增大坍落度,但是掺外加剂要遵循一定的适量原则,防止出现其它不利的情况,当少量的外加剂难以起到调整出适合泵送的混凝土时应该将混凝土改作其它用途,不得利用该混凝土进行工程实体的浇筑,从而规避混凝土的凝结问题。
其次,若是已经采用了坍落度受到影响的混凝土,且出现了混凝土不凝结的问题,则应该延缓拆模并禁止上人踩踏,加强后期养护,避免造成除脱缓工程效率以外更大的经济损失。因为,混凝土凝结时间虽然很慢,但是对于后期的强度并没有十分大的影响[3]。
然而,外加剂超量只是造成混凝土不凝固最为常见现象,除此之外,还有水泥质量问题以及各种失误造成混凝土中添加了水泥而导致的混凝土不凝结现象,针对于这些原因形成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如更换厂商以及处理相关失误人员等方式,杜绝问题的出现。
2.2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应对施工技术
针对于上述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在裂缝宽度处于规范的允许范围之内,鉴于其会影响到墩身外观以及耐久性等特点,需要对裂缝进行必要的处理,具体的措施主要变现在4个方面即调整配合比,增加掺合料进行掺量,降低水泥采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在混凝土中变截面处安设降温管,浇筑混凝土后采用循环冷水或者冷空气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在模板外增设彩条布围护,减少环境温差对混凝土的影响;增加分段施工次数,每次浇筑的距离适当缩短等。
上述方案是在裂缝产生源于温度时采取的施工技术,因为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多,因此针对其它不同的裂缝特点还需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其中,由于很多裂缝的产生已经是不能避免的事实了,此时就需要通过表面修补的办法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具体的表面修补方法有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以及目前还不成熟的前沿技术即仿生自愈合法等。同时,也可以根据裂缝的不同大小和破坏程度通过混凝土置换法和电化学防护法进行维护[4]。
2.3混凝土强度问题的应对施工技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施工现场常见的是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原材料利用不良,如砂石料含泥量和级配问题及掺合料细度问题等、开盘检定不严格、施工过程中技术不熟、养护不全面等,在这个问题上若是一旦发生,则会导致相应的工程失败,相应的设计报废,因为强度问题直接影响了质量和承载力的问题,若是不达标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为避免混凝土强度结构出现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同时加大对材料的检测力度,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
2.4混凝土桩基断柱问题的应对施工技术
混凝土性能不良,其发生板结从而发生堵管断柱的现象,针对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应该立刻中断混凝土施工,拔出尽可能多的钢筋笼,用冲击钻机重新成孔后施工混凝土。断柱是在工程建筑过程中比较危险的问题,因此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逐一解决。一般情况下,若发生混凝土土桩基断柱的问题,可以采用湿接桩和干接桩两项技术,但是若情况比较严重复杂,则需要返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必要的施工技术策略。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混凝土的结构密不可分,因此解决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必要的,相关人员应该充分结合当代技术,不断探索有利于解决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新型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谢朝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7:61-62.
[2]鲁志伟,韦小丹.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01:345.
[3]张博.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48:34-35.
[4]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6,03:125-126.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土木工程建筑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和公路桥梁建筑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结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而影響到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了解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可能形成的危害,分析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的问题
下面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就其危害进行必要的阐述说明。
1.1混凝土凝结问题
案例实况:某工地夏季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工地停电近4个小时,到达现场混凝土等待时间太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太大,施工人员为增加坍落度而不增大水灰比,采用添加泵送剂的办法调节坍落度,混凝土施工后其表面出现泌水,24个小时仍未凝固。
据相关人员分析得到如下的结论:夏季混凝土生产用的泵送剂是一种带有缓凝组分的复合型添加剂,如果一味的采用掺泵送剂来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必然会将缓凝组分带入到混凝土中,只是混凝成分超量,混凝土凝结时间大大加长。同时外加剂过量会导致混凝土板结与泌水[1]。
针对于混凝土的凝结问题,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后期的工程并没有强度上的影响,但是该问题的出现,很容易脱缓工期,难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进程。
1.2混凝土裂缝问题
案例概况:某铁路大桥工程墩台为圆端型实体墩,桥墩截面尺寸为880cm×220cm,墩身高度为10-30m。桥墩表面设置ф16钢筋墩,桥墩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模板使用大型组合钢模板,混凝土搅拌站自动计量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每次施工高度为10m。开始施工后在混凝土浇筑3天后拆模,发现在桥墩直线段上距离曲线段50cm左右对称出现4条竖向裂缝,裂缝宽度为0.1-0.2mm左右,深度为60cm左右
发现问题以后,相关人员就其问题展开调查,经过墩身混凝土强度回弹,混凝土三天强度基本达到设计强度等级C30。检测原材料均合格,调查施工过程及新拌混凝土性能均正常。对混凝土及环境温度检测结果如下:混凝土内部温度为64℃,混凝土表面温度为40℃,环境气温白天为24-34℃,晚上气温为10-20℃之间[2]。
综合分析以后,发现该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主要成因是由混凝土水化热引起温升大,再加上昼夜环境温差大,引起混凝土中心温度到环境气温温度梯度大,混凝土收缩与膨胀引起应力差造成的温度裂缝。
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问题的核心,其发生开裂时受到三方面条件的约束,即收缩变行的大小、约束的程度大小以及实时的抗拉强度。同时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主要包括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沉陷裂缝、温度裂缝以及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等。由此看来,加强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2针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常见问题的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凝结问题的应对施工技术
当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的问题时,虽然加入外加剂可以增大坍落度,但是掺外加剂要遵循一定的适量原则,防止出现其它不利的情况,当少量的外加剂难以起到调整出适合泵送的混凝土时应该将混凝土改作其它用途,不得利用该混凝土进行工程实体的浇筑,从而规避混凝土的凝结问题。
其次,若是已经采用了坍落度受到影响的混凝土,且出现了混凝土不凝结的问题,则应该延缓拆模并禁止上人踩踏,加强后期养护,避免造成除脱缓工程效率以外更大的经济损失。因为,混凝土凝结时间虽然很慢,但是对于后期的强度并没有十分大的影响[3]。
然而,外加剂超量只是造成混凝土不凝固最为常见现象,除此之外,还有水泥质量问题以及各种失误造成混凝土中添加了水泥而导致的混凝土不凝结现象,针对于这些原因形成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如更换厂商以及处理相关失误人员等方式,杜绝问题的出现。
2.2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应对施工技术
针对于上述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在裂缝宽度处于规范的允许范围之内,鉴于其会影响到墩身外观以及耐久性等特点,需要对裂缝进行必要的处理,具体的措施主要变现在4个方面即调整配合比,增加掺合料进行掺量,降低水泥采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在混凝土中变截面处安设降温管,浇筑混凝土后采用循环冷水或者冷空气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在模板外增设彩条布围护,减少环境温差对混凝土的影响;增加分段施工次数,每次浇筑的距离适当缩短等。
上述方案是在裂缝产生源于温度时采取的施工技术,因为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多,因此针对其它不同的裂缝特点还需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其中,由于很多裂缝的产生已经是不能避免的事实了,此时就需要通过表面修补的办法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具体的表面修补方法有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以及目前还不成熟的前沿技术即仿生自愈合法等。同时,也可以根据裂缝的不同大小和破坏程度通过混凝土置换法和电化学防护法进行维护[4]。
2.3混凝土强度问题的应对施工技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施工现场常见的是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原材料利用不良,如砂石料含泥量和级配问题及掺合料细度问题等、开盘检定不严格、施工过程中技术不熟、养护不全面等,在这个问题上若是一旦发生,则会导致相应的工程失败,相应的设计报废,因为强度问题直接影响了质量和承载力的问题,若是不达标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为避免混凝土强度结构出现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同时加大对材料的检测力度,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
2.4混凝土桩基断柱问题的应对施工技术
混凝土性能不良,其发生板结从而发生堵管断柱的现象,针对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应该立刻中断混凝土施工,拔出尽可能多的钢筋笼,用冲击钻机重新成孔后施工混凝土。断柱是在工程建筑过程中比较危险的问题,因此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逐一解决。一般情况下,若发生混凝土土桩基断柱的问题,可以采用湿接桩和干接桩两项技术,但是若情况比较严重复杂,则需要返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必要的施工技术策略。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混凝土的结构密不可分,因此解决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必要的,相关人员应该充分结合当代技术,不断探索有利于解决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新型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谢朝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7:61-62.
[2]鲁志伟,韦小丹.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01:345.
[3]张博.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48:34-35.
[4]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6,0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