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冻融对兔肉腌制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影响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鲜兔肉为对照,分析反复冻融(0、1、2、3次)原料肉在湿腌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流变特性和蛋白质SDS-PAGE变化。结果表明:反复冻融兔肉腌制4h内的水分变化(ΔMtw)、盐分变化(ΔMtNacl)和总重变化(ΔMt0)快速增加,但冻融3次兔肉腌制前3 h有失水现象;冻融次数越多,兔肉腌制过程中的ΔMt0和ΔMtNacl值越大,而ΔMwt值越小;反复冻融兔肉的ΔMtw、ΔMtNacl和ΔMt0值与t0.5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01 1),冻融1次兔肉腌制过程中的表观扩散系数(De)值最大(5.46×10-9m2/s)。与新鲜兔肉比较,反复冻融兔肉腌制24 h的肌原纤维蛋白G’较低,且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变性温度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兔肉腌制4、24和48 h的肌原纤维蛋白条带不同程度变浅,且冻融3次腌制兔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条带逐渐变淡、变少,表明蛋白质降解加剧。
其他文献
获取来自坎皮纳斯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ampinasensis)的编码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β-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β-CGTase)的基因cgt,并将带有His-Tag去除信号
为优化β-环糊精包合法对蛋黄中胆固醇脱除的工艺条件,提高脱除率,选用3因素3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稀释倍数、β-环糊精添加量、混合温度为影响因素,以胆固醇脱除率为响
建立了以改良QuEChERS作为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农产品中除虫菊酯6种化合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对QuEChERS的净化试剂和萃取盐进行优化,最终选
以鸢乌贼抗氧化肽为研究对象,以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为评价指标,探究了蔗糖、海藻糖、柠檬酸、NaCl、防腐剂、金属离子以及人工模拟胃肠道消化对其
以表面活性素回收率与脱色率为指标,对表面活性素纯化工艺中活性炭的脱色效果进行研究。使用单因素最优条件进行脱色时,表面活性素回收率为97.89%,脱色率为83.57%。Plackett-
以酪蛋白酸钠、羟基磷灰石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乳蛋白、钙增强剂和增稠稳定剂的模型组分,研究了增稠稳定剂对高钙液态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优化添加工艺改善钙增强剂在产
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日益威胁人类健康,而基于量子点发展起来的传感技术在农药残留的检测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文中阐述了近几年来几种主要的传感技术在农药残留中的应用,并探
将牛肉经腌制、斩拌成肉糜,再添加浸泡煮制后的鹰嘴豆,经混合、灌肠、烘制、蒸煮等工艺制备鹰嘴豆牛肉肠。以黏着性、硬度质构特性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
采用热熔法制备籼米淀粉-庚醇包合物。单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籼米淀粉·庚醇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主客投料比为10:0.3(g:μL)、包合温度30℃、萃取温度60℃时,此时包合率为7
克隆灰产色链霉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res),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并对重组菌自诱导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简并PCR的方法扩增灰产色链霉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