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伤身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的感觉让人们对危险和压力格外敏感,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上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明,长久的压力和危机感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非常大。
  
  对 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而有些研究者却认为,就像疼痛的烧灼感让我们避免玩火,腹泻的记忆让我们远离腐败的食物一样,这种“不好受”的孤独感能提醒我们融入人群、呼朋唤友、寻找配偶伴侣,并与自己的亲人保持联系。
  而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拥有良性的社交圈对我们这个物种的生存、发展、繁衍、壮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也许,短暂的孤独感就像适度锻炼一样对我们有益,但长期淹没在孤独感受中却如同长期从事繁重不堪的劳动,会让我们的身体的许多系统“油尽灯枯”。
  
  孤独的小孩容易胖
  过去三十年内,有关孤独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涌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孤独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几乎涉及全身各处的组织,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所体现。
  美国麻省弗莱明翰心脏研究开展时间长,后续跟踪完全,调查项目完备,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长期流行病学人群研究之一。1992年,一项基于这个人群的研究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报》上。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调查了弗莱明翰的七百多名女性的心理状况,其后又跟踪她们二十年,对她们的心脏疾病进行记录。
  他们发现,那些在研究开始时声称自己感到非常孤独的女性,后来二十年间发生心肌梗塞或者死于冠心病的概率远远高于那些认为自己不孤独,或者只是略感孤独的人。
  当研究者把一些相关因素,譬如年龄、种族、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条件加以考虑之后,孤独感依然与高发病率相伴而行。
  这样的现象不但出现在心血管疾病多发的中老年人身上,甚至在年轻人群里也有体现。
  在新西兰,一些研究者对一千多名新生儿持续调查,发现那些在孩童时代感觉受到孤立的孩子在年满26岁时更容易肥胖,或具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等不良健康状况。研究者们认为孤独感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可能对人体带来相似的负面影响。
  而这样的影响,到了垂老之年就格外引人注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了一项有关衰老的长期研究。
  不出意料的是,那些社交活动较多,或者得到社交网里的人们支持较多的老人健康程度更好,死亡率也更低。而孤独感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并不仅仅限于心血管相关的状况,许多研究指出,怀有孤独感的人认知衰退与记忆力下降的速度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
  
  孤独的人压力大
  心理状况与疾病健康之间的关系屡屡被研究证实,但是孤独这种抽象而飘忽的感觉,究竟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状况呢?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的社会神经学家约翰·卡乔波(John Cacioppo)基于大量的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提出“孤独模型”,试图对此加以解释。
  卡乔波教授认为,人感到孤独从本质上来说等价于感到“不安全”。可以想象,当我们的远祖在丛林中生活时,环境里危机四伏,如果与同伴一起,凡事有照应,还可以稍稍放宽心怀;一旦落单,情况就格外危险,需要加倍打点精神、提高警惕,才能求生自保。
  所以,孤独的感觉让人们对危险和压力格外敏感,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上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明,长久的压力和危机感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非常大。
  在人体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三点一线”,形成人体的“应激反应轴心”。在遇到危机时,它们分泌激素(尤其是皮质激素),让人变得紧张、警觉、清醒,能够迅速作出判断与应对。同时,这些激素往往会重新调整身体中的“资源”分配情况,抑制消化、免疫等系统,将重心放到心脏供血、肌肉运动中去—显然,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能否逃出那只金钱豹的魔爪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能跑得多快,或投掷石矛的力度有多大。
  可是,如果长期压力激素的水平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破坏,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因为长期负载过高而变得更加脆弱。
  此外,睡眠节律与睡眠质量都会受到损害,而睡眠不但是人体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重要机制,也对人脑的认知、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调控起到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具有深度孤独感的人确实更容易睡不香甜,在白天就会感到疲惫失神。有趣的是,孤独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睡眠时间更短,这就暗示着睡眠质量的降低,以及睡眠对机体恢复的作用减弱。
  
  减少孤独感,社交并不总有效
  那我们如何减少孤独感,或者降低孤独感带来的健康隐患呢?在过去,大多数研究者与社会工作者确实尝试过许多方法,来降低孤独感受,他们大多着重于提供社交机会,或者增加社交支持、改进社交能力。然而,并不总是有效。
  卡乔波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努力过于强调提供外在机会,却不够重视改变人的内心。
  事实上,人类是如此主观的动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所以为的”那个世界里,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态度。
  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我们可以在一点实际意义上的互动都没有的‘社交’中感到心灵的联系,譬如看电视、读书或者与上帝对话;相反的,我们也可以在面对大量社交活动时依然感到孤独,只因为我们缺乏驾驭自己社交生活的能力。”
  那要如何才能改变孤独者的内心?卡乔波教授认为,孤独感与危机感会形成负反馈的怪圈:因为孤独,所以潜意识里感到危机;因为感到危险,孤独的人更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警惕防备的心理,甚至带着偏见躲避社交机会,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孤独的感受。
  减少孤独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打破这一怪圈。从这个意义上來说,仅仅为孤独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和手段并不能改变孤独者内心深处的防备感,以及对社交的戒心,而只有为孤独者提供特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改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负面看法,才能从根本上将孤独感消弭于无形。
其他文献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能走”。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如今,一谈及城市的乱象,人们往往就把矛头或原因直接归咎于百姓的文明素养太低。事实是否如此,我认为有必要厘清问题的本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才不至于一见困境就自贬素质。  一直以来,我都不认同“国民素质低下”的自贬心态,每逢出国或出境,经常观察别人的行路文明和交通设
哥本哈根会议关于全球变暖的争议硝烟未尽,先后两场寒流袭击了大半个中国,有的人被袭击的是身体,更多的人被袭击的是心灵。第一场是来自虚拟空间的,第二场是来自现实世界的。身体上的寒冷,很快就会过去,而精神上的寒颤,却是长期难以消弭的,这就是今天中国人面临的复杂、错位的生存写照。  继大喜大悲的2008年之后,2009年,中国人“被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事實上的中国崛起,点燃了许多人心
到台湾访问,印象最深的,是台湾很多消费在价格分布上跟大陆很不一样,比如中国大陆在各个省基本都有自己的酒品牌,特别是中部地区,除了茅台、五粮液这种全国性的品牌卖到上千元一瓶以外,地方性的品牌像酒鬼酒、洋河、西凤酒、汾酒之类的品牌,一瓶卖到四五百块也是非常正常的。而台湾非常著名的,很多大陆来的消费者都要买上几瓶的金门高粱,折合成人民币一百来块钱就能买到一瓶很好的。  这就让人感到好奇了。大陆的经济水平
方媛创办的培训机构去年5月拿到营业执照,成为国内首家针对儿童进行财商教育的机构。至今,已有40多名“小富二代”在这里接受培训。  2013年10月26日,在被称为“儿童商学院”——成都一家教育机构的财商课上,Tina老师在PPT上展示出一个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为什么家里选择购买现在使用的洗发水?给出选择的理由。”  台下坐着四个6到9岁的孩子,马可被老师点到名字,第一个回答:“我们没有理由
2003年,“香港自由行”在“非典”的阴影下开通,  对提振香港的经济起了很大作用。九年过去,随着两地民众交往的深入,不和谐音时有发生。庆幸的是,两地的民众都对此保留了清醒的意识。他们会告诉你,偏狭与敌意,永远都不是主流,和谐共生、互谅共赢,依然是坚定的共识。
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去缅甸。自从2009年到缅甸采访,被当时的军政府遣送出境之后,不单单是我,所有的香港媒体记者,再也拿不到缅甸的采访签证。今年本来有一次机会,可以看看缅甸在军政府下台、民选政府上台之后,是不是有所改变,很可惜,原本要出访缅甸的采访对象,临时取消了行程。  当时已经做过最糟糕的打算,那就是如果缅甸政府不签发记者签证的话,那么就用旅游者的身份入境。我的同事在2011年11
在被迪士尼正式收购六年以后,皮克斯那盏妙趣无穷的跳跳灯终于显出了几分黯淡,这部《勇敢传说》虽然不出意外拿下了北美周票房冠军,但从全片的整体创意和视觉呈现来看,都没有显示出昔日皮克斯的独特风采——在一个弥漫着“以下犯上”的企业文化的地方,诞生《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和《海底总动员》这类的电影才是符合逻辑的,《勇敢传说》实在是太中规中矩了,这样的作品由别的动画电影公司推出,倒可以算作上乘,可跟那
2011年圣诞后的第一个周三,“大娘们的战争—二战期间日军性暴力图片展”在广州荔湾区西增路原创元素创意园大麦仓揭幕,简陋的展厅和让人看了“会不舒服的”图片,给每一个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个多月前,当王琼在西安看到这个展览时,她有强烈的渴望要把这个展览带到广州,随后,她与日军性暴力图展执行委员会协商,并着手在广州寻找场地,王琼认为,当很多人把这场灾难推到宏大叙事或国家、民族的责任上,“作为个
对于一个生活在大城市里,并且从不担心晚上吃不到饭的人来说,粮食危机可能是一个遥远的词汇。但事实上,这颗星球的粮食危机已经近在眼前。按照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50年,人类需要的粮食会是目前粮食需求量的两倍左右。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耕地的面积却很难增加那么多,耕地质量反而很可能还会有所下降。所以,改良粮食作物的生物性质,提高作物的产量成为战胜粮食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土地质量下降
萨文曾是一名记者,在果敢,他遇到不少中国人在那里得享天年、骄奢淫逸,或是钱财散尽、装疯卖傻、毒瘾缠身,大多不想回去。摄影_孙炯  离开果敢那天,萨文走得有些仓皇。  那是2012年的夏天,老街市在入夜后已经灯火通明,灯光从高耸的双凤塔辐散开来,穿过彻夜不息的赌场和妓院,远处的市镇、山寨与监狱,则陷入黑暗。  萨文一人待在房间中,突然遇到不速之客。来人提着一把大刀,逼着萨文交出在果敢拍摄的纪录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