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促生感悟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它不是逻辑性极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是建立在经验上的主体感情、心理体验。这种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东方感情。比较而言,西方人重逻辑和实证,东方人则重妙悟和直觉,古人读书向来不重分析重感悟,主张在积累中体悟做人和为文的可行之道。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会意”便是感悟,感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需要阅读主体具有全面的观念,能够于文章中明心见性,它与个人的知识积累、社会阅历、人生体验和个性气质都有很大的关系,这正如参禅悟道,全在个人修行。这是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素质。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省、市中考试卷也在考测学生的感悟能力,如2013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3题:“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幸福的玫瑰 ’的意蕴。”学生这道题的得分率偏低,这与平时的缺乏训练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情绪过分紧张时好主意是想不出来的,那时可能思维不清,判断失常或对自己的紧张摸不着头脑,学习兴趣减少,甚至出现“感情迟钝”的现象。相反,在一种身心放松的环境里,人们才更有灵气、悟性。
  如何去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呢?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尊重的态度,表情和蔼,口气亲切,善于消除学生紧张胆怯的心理,努力激励学生,使他们树立自信,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使课堂出现一个又一个的亮点。下面是我教《窗》时的一段课堂实录:
  师:“贬恶扬善”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这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篇文章不仅给予我们这样的感受,我想,它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待人处世上也一定会有许多启示。下面请同学们写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教师用红笔板书:感悟)(学生写作五分钟)
  师:现在已经有许多同学想好了,这位同学先来。
  生1:一扇小小的窗户,便能窥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灵魂。在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的现实世界里,我的心灵该接受怎样的洗礼呢?灵魂深处一个响亮而又坚定的声音回答我:是善良。
  师:强调善良的重要性。噢,那位同学有点迫不及待了,好,你说。
  生2:我认为做人要学会知恩图报,不能恩将仇报。
  生3: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有失公允,她说一个人不能有自私的心理,我觉得是不妥当的。因为在特定的条件与环境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私的心理,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产生自私心理的时候,能够克制自己,不让它发作。这篇文章就像一滴水,水滴虽小,反射的光芒却是五彩斑斓,而这篇小说短短一千多字,却提示了当今社会心胸狭隘的深刻问题,同时也揭示了要做靠窗口的人,不要做不靠窗口的人。(学生鼓掌)
  师:你很有魄力,能勇敢地陈述不同的见解。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谈谈?
  生4:我想文章说明了人不管做什么事,心胸要开阔,做人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否则你得到的也一定是一堵光秃秃的围墙,你将后悔莫及。
  师:你讲的话非常具有哲理——“你将得到的也一定是一堵光秃秃的围墙”,真是言简意赅。还有谁要说?
  生5:窗,只是一扇平常的窗,它的跟前虽然是一堵墙,但是它在品德高尚人的眼里,就会变成赏心悦目的画卷,而心境卑劣的人,却只能从窗中看到无限的悲凉与悔恨。
  师:你用的语言非常生动,对比鲜明。哪位同学最后说说?
  生6:文章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反映人类心灵美与丑的窗,用离窗病人的丑恶衬托靠窗病人的高尚。那位眼见得同伴死去,却毫不动心的离窗病人,直到他见到了那堵光秃秃的墙,才有“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之感,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也只有空守一房,这样寂寞、自悔下去。虽然我对他埋怨的同时也有点可怜,可怜他的私欲战胜了人类本性的善良,但我始终认为“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另外,我当堂写了一小诗(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一扇窗户一堵墙,两个病人两张床,三更归梦三更去,四点回忆四点思。(全班热烈鼓掌)
  因为我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的肯定、鼓励,使课堂气氛一直处于融洽、活跃中,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可谓是异彩纷呈,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博得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
  我不仅注意小说体裁的感悟,几乎对于每篇课文,我都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当教师激情澎湃地授课,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踊跃地各抒己见,这时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师,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生,师生、生生互动,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整个课堂其乐融融,生成不断,高潮迭起,从而达到和谐快乐的理想境界。在持之以恒的感悟训练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更全面深入地思考课文,有效地提升了感悟能力,不仅学习了知识,丰富了自身情感,而且反照内心,洗涤了灵魂,陶冶了情操,塑造了美的心灵,这样才真正实现了人文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正义战争,抗日战争将华夏儿女全面的动员起来,它表明国人的爱国情怀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凝聚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华各族人民向世界彰显了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漠视死亡,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永不屈从,奋抗到底的伟大气魄。伟大的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每一位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富强振兴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抗战精神;内涵;时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流逝得可真快呀,转眼,秋天的脚步又已来临,平平常常的日子,淡淡掠过每一寸光阴,往事,大都已成了模糊的记忆,然而有些人有些事,却始终让我难忘。  十八年前,也就是我刚进气站的第二年,在气站不远的一栋瓦房里,居住着一户以收废品为生的农民工阿辉。我也是来自农村的,自然对勤劳的阿辉有好感。他俩妇夫白天倒进倒出的买卖废品,从中赚取差价养家糊口,本来小俩口生意做得还可以,生活也过得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点燃他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希望之火。如何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我对人文关怀概念的理解,我想应该做好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已有的(或尚待开发的)教学过程的多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方式方法的优选和优用提供保障。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什么呢?  一、教学模式的本质  任何一种完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在教《烛之武退秦师》时,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处理失当:忽视此段相当厚重的文化内涵,简单断定晋文公之“仁”的虚伪性。教师用书上对最后一段的解读也显得简单而空泛:面对风云突变的形势,“这时的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而在我看来,课文最后一段这道难得的智慧风景应是许多生源较好的学校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课题之一。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形式。但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写作质量仍有待提升和发展。本文将在新课标下对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老子》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化经典”推荐篇目。它是一部哲学著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我们以为,阅读《老子》,必须联系生活,调动各方面生活经验,力争让“行空”的哲学“点地”,进而从“有限”文字中看到“无垠”的意味。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经典;整本书阅读;阅读感悟;]  阅读文化经典就要结合实际生活,下面我们谈谈如何联系生活进行《老子》的阅读。  一、“少则得
[摘 要:学生自主学习是当下基础教育积极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转变的过程中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想法和意愿,使学习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
[摘 要:近年来学生体质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扭转学生体质与健康持续下滑状况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一直是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这是学生对高中课文的学习感受。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学生感到语言别扭,内容深奥,特别是他的杂文。  究其原因,一是时代的隔膜。鲁迅先生的杂文时代世道纷乱,百家相攻,学生缺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背景知识的了解,所以难以进入鲁迅先生的杂文内容。二是语言形式的隔膜。二三十年代的白话文还有较浓的文言色彩,其词语构成、语句组织方式文白相杂,甚至还夹杂着欧化语句,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