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军工能力对比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西方舆论总是大发“看好印度、贬抑中国”的论调,在军事工业方面也常搞“龙象对比”。若是抛去政治偏见,认真研究对比,南亚“象”的军工水准与中华龙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中华崛起对美、日等国带来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军事上鼓噪“中国威胁论”,“抬印抑华”成为西方的一种战略选择。2006年7月,美、日等国鼓动联合国安理会谴责朝鲜试射导弹时,印度发射了一枚“烈火”Ⅲ型中程导弹,西方却几乎没有反应。俄罗斯从地缘战略角度考虑,出售给印度的苏-30战斗机等主战装备的技术水准也高于对华军销。从尼赫鲁时代起,印度当局就一直以中国为竞争对手,近些年来总是自吹其军工水准如何了得,硬体实在无法夸耀便自诩软件占优势。若以事实相对照,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只能令人齿冷。
  
  印落后中国二十年以上
  
  中国的“神舟”载人飞船在两年来连续发射成功,显示了在世界上仅次于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术,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亚次大陆上的那个大邻国。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门随后宣称,准各在五年内实现向月球发射飞船的计划,以赶在中国的“嫦娥计划”之前,显示自己在最尖端的空天领域中有更高水准。
  印度官方的这番豪言壮语对本国人可能还有自慰作用,熟悉太空技术的人闻之却无不暗笑,因为绕地球载人飞行尚遥不可及时便声言要去月球,无异于不会走路便说要跑步。2006年7月印度试射的那枚“烈火”Ⅲ型中程导弹,为他们的火箭技术水准做了最好说明。这枚弹头载运量不足1吨的导弹设计射程为3500公里,假想目标是能打到中国腹地,然而刚飞出几百公里便一头栽进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门事后承认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要改进并使其发射成功至少还需1~2年。中国发射的“神舟”飞船的火箭载荷量,已经达到了8吨,准备向月球发射的飞船的载荷则需要数十吨。若将中印导弹相对比,印度这次试射未成功的“烈火”Ⅲ型中程导弹,只不过相当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前期便已研制成功的“东风”-4的水准。
  西方核专家认为,中印在核武器方面的差距也至少在20年以上,因为1998年印度试验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中国却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进行过这种试验。
  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主角是军用战机,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研制成第二代、第三代战斗机,近几年推出的歼-10已被国际公认达到上世纪90年代的战机水准,主要销售到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只经4年时间便研制成功且已大量投产。印度20世纪80年代前未自研过战斗机,目前在研的LCA启动已20年,样机试飞仍未完成。其军方认为今后该机即使推出也会落后,已有放弃一说,印度空军今后的装备计划还是靠外购战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长期自吹是战后亚洲最早也是惟一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可惜买的都是英国淘汰品,最近又买了一艘俄罗斯旧舰。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自制出核潜艇,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近年又自制驱逐舰,技术上也接近世界先进水准。印度至今却连常规潜艇都不能自产,仅能生产三四千吨的护卫舰,主要部件还要进口。
  对陆军的主战装备坦克和火炮,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可自产,80年代研制出国际军贸市场畅销的85-Ⅲ型坦克,近年装备的99改坦克又被国际军界认为属于世界先进战车。印度自研第一种“阿琼”坦克已20多年,样车制成后被军方评价为“不适于使用”。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进口,中国的火炮全靠自研,国产的PLZ45-155毫米榴弹炮还在军贸竞争中击败美国产品而被科威特等国采购。
  更可悲的是,目前印度连步兵武器都不能实现国产化,其陆军装备的进口步枪有好几种,其子弹有7.7毫米、北约7.62毫米、俄制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种标准,多数也要靠外购保障。几年前印军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尔冰川发生规模不大的冲突,便需紧急向西方购买炮弹,更说明其军工保障能力低下。中国的火炮和轻武器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全部国产化,改革开放后还行销世界,这20年来美国枪市上也大量充斥着中国生产的步枪、手枪。
  
  印“单骑独进”难圆强国梦
  
  现代武器装备是国家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准的结晶,中、印自研武器的水准有巨大差距的根源正在于此。新中国成立前,中印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印度的工业基础还略强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开始超过印度,目前的差距已拉大到20年以上。换言之,印度主要工业生产能力只相当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准,而两国人口却相差不多。
  以1950年中、印两国主要工业产品相对比,钢产量是60万吨比115万吨,发电量是45亿度比88亿度,中方要逊于印方,中国的铁路通车也只有印度的一半。可是到了1970年,中、印的钢产量对比便是1800万吨对600万吨,发电量为700亿度对500亿度。再看2005年的统计数字,中国钢产量已达3.3亿吨,印度只是3900万吨;中国的发电量为24747亿度,印度只有6059亿度。在国民生产总值(GDP)方面,中国为2.25万亿美元,印度为7300亿美元。若进一步分析,印度GDP的48%来自并不表明国家实力的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产值则不足GDP的30%,双方工业产量的差距实际已达6~7倍。
  目前,中、印两国工业技术水准的差距也很大,这一点在军工生产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解决了坦克底甲板变形和行驶中的履带断裂问题,印度近年制造的“阿琼”坦克行驶不超过300公里便要发生履带断裂,以致印度陆军根本不愿采购,受政府压力才勉强订购了百余辆,平时不敢轻易上阵而只能充当“阅兵坦克”。印度近年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的技术来源于苏联的“萨姆”-6,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红旗”-7型。印度多数武器购自苏、法、英等国,型号和标准杂乱,又使技术保障出现诸多困难,其空军平时有的飞机不能完好出航,有时只能靠拆东补西保障重点。
  印度多年来自夸优于中国的方面,便是所谓“软体优势”,并认为航天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印度早在1954年便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核领域的研究早于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印的起步时间也差不多。然而,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突飞猛进,印度便被远远甩在后面。至于印度惟一能自吹的软体业,虽说其出口量还略多于中国,至今却不能有效实现军事化和国内实用化。
  近些年印度政界和经济界人士在承认中国是“世界工厂”时,又自称 本国是“世界办公室”,论据便是每年出口数十亿美元的软体,以此说明资讯产业发达,并能在未来资讯战中占优势。若仔细考察,印度软体业是依靠本国的英语教学优势,由大批科技人员承接西方软体业的外包加工,以家庭作坊形式分头制作,再销给业主赚点加工外汇,对本国经济和军事技术水准的拉动作用很有限。以IT产业总体规模而论,印度远小于中国,其手机、电脑的产量只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其飞机、坦克和舰艇的电子装置也多依赖进口。
  现代武器装备要有效发挥作用,主要不是靠单项优势,而需要整个工业科技特别是军工系统的综合配套能力。以未来资讯战而论,机械化装备和火力仍是作为战斗平台的“硬”实力,电子资讯装备等“软”部件只能起倍增器作用。像印度这样自身研制不出战机、坦克和大型舰艇的国家,终日只自夸软体,其军工体系仍是一个软骨动物,摆脱不了充当他国的附庸。近年来印度总强调自己是“世界大国”,去年提出要进入联合国安理会担任常任理事国,世界上多数国家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仅靠爆炸几枚核弹或炫耀一下软体,这种“单骑独进”并不能说明自己是强国。中国的大国地位,恰恰是靠军事、政治和科技方面的综合均衡发展的实力,才得到世界的公认。
  
  中印差距形成的关键
  
  一些印度人解释本国的军工落后,认为自己是民主国家,军费投入少。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印两国的国防费长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还多于中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因财力增强使国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军费为350亿美元,才高于印度一半多。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条件看,印度远远好于中国,其独立后西方和苏联都竞相向其推销较先进的武器。中国只是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过苏联军援,后来长期受国际封锁。自1989年以后西方又坚持实行对华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罗斯卖给中国的武器技术水准也要低于印度。在这种形势下,印度的军工业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不能不从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独立以后,包括军工界在内的工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便是沿袭殖民地时代的思维方式,仍然依附于他国,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自主的配套体系。除核弹买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他武器装备始终以外购为主,自研为辅,一直未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印度自行开发的装备,多数部件也靠进口。如“阿琼”坦克名为自研,120毫米炮和发动机要买德国成品,火控系统则购自英国。LCA战斗机的发动机购自美国通用公司,电子装置主要从法国引进。这些印度国内立项的重点项目投资不小,拖延20多年却始终不能定型,灰心丧气之后又回过头来再搞外购。2006年春天,印度军方又提出一个5年内斥资250亿美元外购以更新装备的计划,其政界叹息这只能说明自研的失败。
  中国从毛泽东时代开始,便强调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156项中有44项军工企业,保证了主战装备每个零件都能国内自产,同时还建立了科技机构实行自研。60年代以后,国外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虽使中国的常规装备发展出现了滞后,却也逼出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以航空工业为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米格-21战斗机,并购买了法国的“幻影”等战机,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军装备水准看似比中国先进。在陆军装备方面,印度引进苏联的T-72生产线,所产坦克也优于中国的59式,然而其独立开发能力很低的状况却并未改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的苏-30战斗机及生产线,只能照葫芦画瓢不走样地仿制,多数部件还要进口,等于是在本国建立一个组装线。中国引进了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后,自己不仅能仿制还能改进,产品品质优于俄制原产品,同时又借鉴其技术用于开发国内新战机。因此,最近十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目前中国空军战机的数量、品质均优于印度,而且建筑在自我研制的基础之上。在坦克生产方面,中国自80年代后推出的一系列新坦克性能都超过了印度已老化的T-72,靠独立开发充分显示出厚积薄发的威力。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同样花钱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装备,例如购买苏-27战斗机及其生产线等。不过中国始终坚持自研为主、引进为辅的方针,引进的装备除应急之外主要作为自研新武器的借鉴,因而引进的结果是大大加强了国内自主开发能力,并促成了歼-10这类新战机问世。在国内经济建设方面,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强调从基础工业抓起,在改革开放前便形成了一个虽然落后些却完整配套的体系,改革开放后又大大提升了这一体系规模和综合技术水准。在此基础上,目前中国的军事装备除大型运输机外,全部可以自我保障,在进口一些武器的同时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国,军贸创汇导致了经济上的良性发展。
  相比之下,印度的军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备出口能力,只能以穷兵黩武方式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购买各国武器,不仅零配件都要受制于人,还严重影响了自身经济发展,印度本国的军工业又出现了萎缩和科研人员流失,例如其坦克厂便长年处于半歇工状态。长此以往,中印两国在军工水准上的差距还会继续拉大。
  对照中印两国的国防工业发展水准,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扬印贬华”的论调荒谬,还可引发诸多深层次的启迪。事实说明,一个国家没有完整和自主的工业体系,军工业就只能是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一个大国绝不可能买来一个军事现代化。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建设,印度想跳过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资讯业主导的后工业化经济的思路是不现实的。如今中国人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并追赶资讯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强基础工业建设,并与发展高新技术相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强国之道。
其他文献
前苏联共批量生产了1300多架各种安-12改型和安-8型运输机,并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服役,列2005年底,最后一批安-12运输机将正式退役,主要原因是使用寿命列期、飞行资源耗尽,同时飞机设计不再能满足时代要求而导致飞行安全水平下降。俄罗斯国防部早在2005年之前就着手中型军事运输机的换代工作。  俄军中型军事运输机研制的主要竞争者是图波列夫公司的图330BT和伊柳申公司的伊尔-214。图-
期刊
特种部队是指由特定的作战人员为执行特定任务所编成的部队。我国古代军队就有突击队或敢死队,这可以说是特种部队的先驱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世界各国陆续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特种作战行动单位,如德国U-24潜艇突击队和第九国境防卫队(GSG9)、美国游骑兵(Rangers)与水下爆破队(UDT)以及三角洲部队(Delta)、英国特种空勤团(SAS)与特种舟艇勤务队(SBS)、澳大利亚独立突击队(也被称之为
期刊
当得知加拿大特种作战部队特别是第2联合特遣部队于2001年底开始在阿富汗参与追捕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成员的行动时,媒体对此的反应是非常震惊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人习惯相信国家为实施安全政策而采取的秘密行动,如间谍活动、宣传、颠覆、心理战和游击作战,从道义上都是有损加拿大形象的活动。实际上,许多加拿大人坚信加拿大部队仅实施联合国维和行动,或在第三世界进行灾难救援。但是,历史并不支持这些狭
期刊
台湾当局基于其“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军事战略以及“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十分重视其电子预警力量的建设,通过整军备战,已形成一支装备比较先进、能在战役方向内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具备较强“先制”、“反制”作战能力的现代化电子预警力量。台军已购买和研制了大量先进的电子预警装备,具备了较强的电子战和预警能力,台军还将继续购买和研制更加先进的电子预警装备。    系统体系构成    台“国防部”电子预警业务
期刊
“绝密报告”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70大寿,毛主席决定率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去祝寿,并就两党、两国之间的一些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的条约、协定。这一重大外交活动,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毛主席出访的消息公布后不到两个小时,国民党北平保密局潜伏下来的电台,就向台湾当局拍发了密码电报,紧急报告了这个重要情报。这份密报被中国公安部门的反特监听台及时从
期刊
窃密葬娇女    秋天的日本海,一个少有的风平浪静的夜晚,一艘巨大的海船在夜幕的笼罩下缓缓游弋。这艘名为“切尔切克”号的英守海船,外形虽像商船,但实际上是英国海军管辖的专门设计制造潜艇兵器的大型远程侦察船。此时驾驶该船的船长是英国雅彼尔海船公司总经理华耐尔。  “救命啊!救命!”当“切尔切克”号在海中渐渐转向掉头时,海面忽然传来呼救声。从声音判断,呼救者好像是一个处在危急中的女性。  “切尔切克”
期刊
巴基斯坦欲购36架歼-10战机总值至少15亿美元    歼-10战斗机的横空出世引起世人瞩目,很多国家对歼-10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不断寻求购买歼-10的可能。  巴基斯坦可能将是首批获得歼-10战斗机的用户。2006年4月12日,巴基斯坦联邦内阁会议批准了向美国购买F-16战斗机和向中国购买歼-10战斗机的计划,时任巴新闻广播部长的谢赫·拉希德·艾哈迈德在会后对媒体表示,巴内阁已批准相关购买计划,
期刊
中国核战略的指导思想,可追溯到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不久。当时毛泽东就指出:“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他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发表了著名的“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论断。  毛泽东对核武器的基本观点是:一是在战略上藐视它,二是在战术上重视它,但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这就是中国核战略思想的源头。    中国发展核武缘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期刊
日本2004年12月新版的《防卫计划大纲》称,“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存在不透明、不稳定因素。其中,朝鲜正在研制装备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还编有大规模的特种部队。此外,对该地区安全保障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国,在积极推进核武器、导弹力量与海空军现代化的同时,图谋扩大海洋活动范围,今后需关注其发展方向。”该《大纲》提出,日本必须建设一支能发挥多种作用且灵活有效的防卫力量,其中,防空被列为21世纪之初的第
期刊
“黑鹰”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其特殊的背景,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