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举行的2019年中国·乌兰察布马铃薯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上传来消息,我国“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关键技术不断完善,瓶颈逐个突破,目前集成了华北节水高效、西北全产业链和中原高效设施栽培等6套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在主产区建立综合示范基地9个,核心面积5300余亩。其中,在乌兰察布示范的华北马铃薯节水高效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平均亩产3200千克,比普通滴灌亩增产16.36%,化肥施用量减少20%,經济效益增加15%以上。
  乌兰察布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全市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鲜薯总产量达450万吨,是全国最重要的地市级产区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组织国家马铃薯良种科研攻关联合体、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与乌兰察布市政府、内蒙古马铃薯创新团队和推广团队联合协作,共同创建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马铃薯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达500亩。
  依托该基地开展研究的“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主要作物绿色发展协同创新项目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3个相关研究所和各省市相关单位的研究力量及协同生产和加工企业,共同开展绿色优质新品种筛选技术、健康脱毒种薯繁育技术、水肥一体化精准微灌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遥感数字化监测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和主食化加工技术等7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并进行规模化示范。
  为了推动优新品种的快速应用推广,马铃薯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育成的近70个优新品种同时在这里进行了展示示范。其中,马铃薯良种科研攻关联合体由全国62家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种业企业组成,主要开展优异种质发掘、创制与共享,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筛选、选育和展示,高代品系联合试验和新品种测试,种薯繁育体系创新。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有望解决马铃薯品种结构性缺乏的问题,并将为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优质品种和种薯绿色繁育技术。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马铃薯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论坛”“马铃薯绿色集成技术模式及良种科研联合攻关研讨会”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研讨会”。与会代表表示,研讨会深入剖析了马铃薯生产的关键环节,有助于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和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召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主题,大面积种植沙田柚,全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之路。  把握发展方向 打造“柚”产业  邻封镇距长寿主城区20千米,位于风景幽美的龙溪河畔,坐拥“东林古刹”“龙溪碧水”“万亩柚林”,极具地域特色。邻封镇也是全国优质沙田柚生产示范基地,素有“中国长寿沙田柚之乡”“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的美称。  据介绍,邻封镇种植沙田柚已有
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3℃,而且要求昼夜温差相对均衡。任何生长阶段的猪都怕寒冷和昼夜温差过大,尤其是幼仔猪阶段更加明显。保温措施不当,昼夜温差过大,猪群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冷应激以后,轻则影响生长,降低饲料报酬,重则抗病力下降,引发感冒、腹泻,甚至诱发多种疾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搞好保温工作是每一个猪场冬季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保温的标准  小猪怕冷,母猪和种公猪怕热,生长育肥猪既怕冷又
1981年5月,有一本叫《小说界》的杂志依托着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在绍兴路创刊了。三十五年,是从呱呱坠地到成熟挺立的过程。回顾,总像是冬雨中遥望远处的万家灯火,有熟悉的温暖和莫名的感慨。  感谢所有给《小说界》赐稿的作家朋友们!是你们的锦绣文字撑起了我们的杂志,让杂志有了呼吸、心跳和血液流动的声音,有了自己的音容笑貌和气质性格,记录下了人间的喜怒哀乐,人性的温暖炎凉,还有,文学之美。  感谢所有的
一、戴墨镜的侠客  胡十一郎是我的远房舅舅,大家本着节约的原则称呼他十一、一哥、一舅,只有舅老爷暴躁的时候会叫他胡十一郎。  他稍微年轻点的时候,喜欢戴着墨镜,开着摩托车,在人群中呼啸而过。  我当然没有见过他戴着墨镜开摩托车的样子,因为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年轻了。  但我家有一张他戴着墨镜站在摩托车旁的照片。照片是黑白的,他笔挺地站在照片里,像椽笔写的垂露竖。  帅得人模狗样的。  但是,我
一、田间管理  1. 出苗期管理  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共需要20~30天,此期内马铃薯种块在地下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首先生根,之后根部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氮肥以满足马铃薯出苗的需要,促使其早出苗、出齐苗。具体措施是:当90%以上种块生根,30%种薯出苗时,足水灌溉,同时每亩冲施15千克尿素;出苗达到90%以上时,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促进根部生长。播种深度不够的地块,可在中耕时进行高培
稻米油以其均衡的营养比例,拥有“稻谷黄金”美誉,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食用油。在稻米生产大国日本,米糠的利用率近100%。稻米油成为日本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的指定用油。我国目前米糠利用率不到20%,大部分米糠作为饲料使用,甚至作为废料抛弃。数据显示,2015 - 2016年度,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为32.3%。  如果将全国年产2亿吨水稻的副产品米糠全部用于榨油,相当于约1300万吨大豆出油,等于为国
在我们未经历世事的时候,陌生代表着神秘和好奇,我们向往一切陌生的东西,仿佛它能带给你一个新的世界。而當我们老了,陌生的东西少了,似乎没什么是有趣的了。那一年我是所有人的陌生人,而现在,我希望你们还能找到当年的那个我。
农业农村部8项措施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放管服”  为落实2018年修订发布的一系列农机安全监理“放管服”措施,日前,农业农村部提出要求,各地要从8个方面发力,深入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放管服”改革。  一要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新修订规章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抓紧清理完善地方现行的法规规定、实施办法及工作制度等,推进管理制度成龙配套、有效对接。二要下放管理责权。确保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业务办理职责下放到县级
倡导全产业链质量控制 助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7月29~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京举办“2019年小麦质量营养与安全品质评价技术培训班”。培训班旨在树立小麦全产业链控制理念,促进提升小麦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与营养水平。  2019年,农业农村部门将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技术培训班为小麦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共性技术研发、集成、示范与推广、科普宣传、
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泛,在我國南北各地广为栽培,深受栽培者和消费者喜爱。甘薯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所不同,为实现高产和高效,应重视肥料的科学施用。  一、需肥特点  甘薯对氮、磷、钾的需求,前期相对较少,中期最多,后期最少,整个生长发育期对钾的需求最多、氮其次、磷最少。根据江西省奉新县多年送检土壤检测结果分析,每生产1 000千克甘薯,植株会从土壤中吸收氮4.75千克、磷(P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