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各个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因而能够胜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现状却是教师实践能力不强,这也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质量。本文在调查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基础上,分析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探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为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高职教师;实践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一线提供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和实际的工作经验。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倡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直接对接,将课堂教学和真实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更显著的作用。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为教师设立了特殊的“门槛”,即教师首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知道学生,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然而目前多数高职学院的专任教师都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从校门到校门的直接对接使他们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在教学内容上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不能将本专业行业信息、最新发展趋势融入到教学当中。由于教师实践能力的缺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凸显出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而同一层次、同一类型人才过剩, 而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却严重不足。从而出现人才结构性缺失,甚至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我们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院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9份,其中有效问卷191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专任教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实践能力的理解和自我评价,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教师实践指导示范能力,实践反思创新能力。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专任教师的基本情况从年龄结构、教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反映,详细情况见表1
(二)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本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客观地呈现了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主要从教师在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指导示范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有24%的教师们认为自己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及以下”,有56%的教师们认为自己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及以上”的;实践指导示范能力“较弱及以下”的有40.8%,“较强及以上”的有30%;实践反思能力方面“较弱及以下”的有42.7%,“较强及以上”的有31.9%;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较弱及以下” 的占到65%,“较强及以上”有14.6%。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实践能力较弱,实践指导示范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较弱及以下”比例都超过了50%,尤其表现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
2.教师在实践动手操作方面遇到很多困难。调查结果如下(见表3):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教师们在动手操作方面遇到过困难的比例占57.8%,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比例占46.3%,不经常对实践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比例占59%;不能经常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把行业最新知识引入实践教学的比例占62.9%,没有参加到企业产学研合作中的教师比例占78.8%。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教师不太清楚如何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由于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去,所以教师不能经常更新教学内容、方法,不能及时把最新行业知识引入到实践教学中。
3.院校很少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和场所。调查结果如下(见表4):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在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3.2%的高职院校教师近五年内有一年以上的企业或行业实践工作经验,有74.3%的教师近五年内有只有一年以下企业或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甚至有12.5%的教师近五年从未去专业相关也起或行业实践过。教师认为学校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重视”或“不太重视”的占13.2%,认为重视程度一般的占36.3%。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培养教师队伍长效机制,因此很少提供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机会,导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水平下降。
三、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机制导致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薄弱
受职教师资的培养起步较迟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来自于普通高校的师范类或非师范类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高职学校任教, 既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历也没有参加过相关专业的企业一线技能培训。据统计,目前天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来自各大高校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他们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被学校看重,但由于实践经验匮乏, 实践惭怍能力欠缺,往往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这势必对我国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产生很大影响。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能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和场所
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未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完善,不能为教师提供时间学习的机会和场所。相对于工科类院校,文科类院校的实训基地大多都未能建立起来或真正发挥作用,为教师提供实践的场所与设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完善不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也影响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学校对于校企合作培养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校企合作培养教师队伍的模式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觉得将教师派到企业进行相关行业的实践学习将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时间,而且成本较高,不划算,不敢放手建设师资队伍;受到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机制的制约,高职院校引进企业实践人才也是困难重重,所以引进企业实践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模式往往也以失败告终;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教师队伍的模式又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愿意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无形中减少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锻炼机会。
(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标准模糊
尽管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在逐年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鉴定标准上存在认识偏差、标准模糊等问题。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将“双师”简单地理解为“双证”,即“讲师证+专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企业实践经历”。不同职业技能证书获得的难易程度不一,教师下企业实践使高职院校监督难度增大,对实践统一的鉴定方法和标准的缺失又导致教师对企业实践出现认识偏差。种种原因造成高职教师放松了对专业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
(五)院校缺少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评机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评职称的标准仍然停留在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主持或参与的课题,即以学术成果评职称;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评制度尚未建立,现行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也未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任何要求。在职称评定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没有体现出任何差异。在现行高职职称评定体系的引导下,高职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精品课开发、课题研究等学术研究中,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不断被削减,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日益被忽视。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 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缩短存在的差距。
(一)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抓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
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头等重要的条件, 能否抓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抓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建立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业务实践、学习和调查研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把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二、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安排教师定期参加企业、科研单位等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经过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高职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与应用,了解设备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还可以和技术专家和其他院校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参加专业技术岗位培训,教师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 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
三、通过校内已有的“双师素质”教师或者吸引先进技术力量,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定期到学院做讲座,将企业、行业一线最新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传播到学校,这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应建立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实践、考察轮流制度。
(二)制定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道路。
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到实训基地锻炼、实践, 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捕捉行业发展动态,了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收集了教学素材,丰富了教学。鼓励教师到企业或者科研设计单位兼职,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攻关和产品研发,促使知识和创新能力向能力转化。加强高职院校于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要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
(三)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改进教师考核制度促进教师提高参与企业实践的自觉性。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的政策和措施,教师的考核机制要把实践能力考核等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一方面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把教师实践技能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学院在工资津贴、工作量计算、劳动保护、培训等方面向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倾斜, 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 通过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成长的环境,引导教师有意识地把自己培养为符合“双师素质”要求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何丽娟.高职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及其提升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1(1)
[2]丹尼尔森.教师评价: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陈智霖.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
[4]金世红.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师能力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121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庞鸿藻,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主任,教授。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高职教师;实践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一线提供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和实际的工作经验。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倡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直接对接,将课堂教学和真实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更显著的作用。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为教师设立了特殊的“门槛”,即教师首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知道学生,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然而目前多数高职学院的专任教师都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从校门到校门的直接对接使他们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在教学内容上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不能将本专业行业信息、最新发展趋势融入到教学当中。由于教师实践能力的缺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凸显出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而同一层次、同一类型人才过剩, 而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却严重不足。从而出现人才结构性缺失,甚至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我们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院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9份,其中有效问卷191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专任教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实践能力的理解和自我评价,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教师实践指导示范能力,实践反思创新能力。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专任教师的基本情况从年龄结构、教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反映,详细情况见表1
(二)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本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客观地呈现了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主要从教师在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指导示范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有24%的教师们认为自己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及以下”,有56%的教师们认为自己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及以上”的;实践指导示范能力“较弱及以下”的有40.8%,“较强及以上”的有30%;实践反思能力方面“较弱及以下”的有42.7%,“较强及以上”的有31.9%;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较弱及以下” 的占到65%,“较强及以上”有14.6%。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实践能力较弱,实践指导示范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较弱及以下”比例都超过了50%,尤其表现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
2.教师在实践动手操作方面遇到很多困难。调查结果如下(见表3):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院校的教师们在动手操作方面遇到过困难的比例占57.8%,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比例占46.3%,不经常对实践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比例占59%;不能经常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把行业最新知识引入实践教学的比例占62.9%,没有参加到企业产学研合作中的教师比例占78.8%。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教师不太清楚如何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由于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去,所以教师不能经常更新教学内容、方法,不能及时把最新行业知识引入到实践教学中。
3.院校很少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和场所。调查结果如下(见表4):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在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3.2%的高职院校教师近五年内有一年以上的企业或行业实践工作经验,有74.3%的教师近五年内有只有一年以下企业或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甚至有12.5%的教师近五年从未去专业相关也起或行业实践过。教师认为学校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重视”或“不太重视”的占13.2%,认为重视程度一般的占36.3%。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培养教师队伍长效机制,因此很少提供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机会,导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水平下降。
三、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机制导致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薄弱
受职教师资的培养起步较迟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来自于普通高校的师范类或非师范类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高职学校任教, 既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历也没有参加过相关专业的企业一线技能培训。据统计,目前天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来自各大高校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他们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被学校看重,但由于实践经验匮乏, 实践惭怍能力欠缺,往往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这势必对我国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产生很大影响。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能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和场所
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未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完善,不能为教师提供时间学习的机会和场所。相对于工科类院校,文科类院校的实训基地大多都未能建立起来或真正发挥作用,为教师提供实践的场所与设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完善不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也影响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学校对于校企合作培养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校企合作培养教师队伍的模式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觉得将教师派到企业进行相关行业的实践学习将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时间,而且成本较高,不划算,不敢放手建设师资队伍;受到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机制的制约,高职院校引进企业实践人才也是困难重重,所以引进企业实践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模式往往也以失败告终;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教师队伍的模式又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愿意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无形中减少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锻炼机会。
(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标准模糊
尽管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在逐年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鉴定标准上存在认识偏差、标准模糊等问题。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将“双师”简单地理解为“双证”,即“讲师证+专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企业实践经历”。不同职业技能证书获得的难易程度不一,教师下企业实践使高职院校监督难度增大,对实践统一的鉴定方法和标准的缺失又导致教师对企业实践出现认识偏差。种种原因造成高职教师放松了对专业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
(五)院校缺少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评机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评职称的标准仍然停留在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主持或参与的课题,即以学术成果评职称;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评制度尚未建立,现行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也未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任何要求。在职称评定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没有体现出任何差异。在现行高职职称评定体系的引导下,高职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精品课开发、课题研究等学术研究中,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不断被削减,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日益被忽视。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 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缩短存在的差距。
(一)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抓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
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头等重要的条件, 能否抓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抓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建立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业务实践、学习和调查研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把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二、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安排教师定期参加企业、科研单位等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经过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高职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与应用,了解设备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还可以和技术专家和其他院校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参加专业技术岗位培训,教师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 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
三、通过校内已有的“双师素质”教师或者吸引先进技术力量,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定期到学院做讲座,将企业、行业一线最新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传播到学校,这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应建立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实践、考察轮流制度。
(二)制定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道路。
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到实训基地锻炼、实践, 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捕捉行业发展动态,了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收集了教学素材,丰富了教学。鼓励教师到企业或者科研设计单位兼职,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攻关和产品研发,促使知识和创新能力向能力转化。加强高职院校于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要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
(三)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改进教师考核制度促进教师提高参与企业实践的自觉性。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的政策和措施,教师的考核机制要把实践能力考核等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一方面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把教师实践技能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学院在工资津贴、工作量计算、劳动保护、培训等方面向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倾斜, 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 通过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成长的环境,引导教师有意识地把自己培养为符合“双师素质”要求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何丽娟.高职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及其提升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1(1)
[2]丹尼尔森.教师评价: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陈智霖.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
[4]金世红.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师能力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121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庞鸿藻,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