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教学则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有机化学 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54-01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政治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获得探究能力,并能应用知识、科学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有利的环境,因此,笔者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复习教学中,希望使复习课不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再现。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1、选题设计阶段
在高一年必修2的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学知识。在高二年的三本选修教材中我们学校也准备先上《有机化学基础》,所以期末考试卷以有机化学为主。出于此种原因,笔者准备对高一有机化学进行简单的复习,对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做铺垫。
2、课题设计阶段
在课题确定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根据研究课题进行分工,从该课题的研究进程分为:“知识点收集小组”、“问卷调查小组”、“习题收集小组”和“测试、统计小组”。每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而且每小组有自己明确的研究计划和实施细则。
①知识点收集小组主要负责将有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细化,并做归纳整理。②问卷调查小组主要负责将第一组中的知识点制作成问卷形式,对班级的同学进行调查,并统计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③习题收集小组主要是通过第二组反馈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相关习题收集,并制作成练习卷提供同学。④测试、统计小组主要是对同学提过三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后,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反馈给老师。
由于各组的负责内容不同,要求学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第一组的工作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开始,没有第一组的工作其它组的工作要做好就很难,所以第一组的学生以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搭档完成,这样即可以保证任务完成又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在整个过程学习复习的方法。
3、课题实施阶段(1周)
每小组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第一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要提供给第二组材料,依次类推,所以每小组的学生都各尽其职地抓紧课余时间完成任务。
①知识点收集小组:主要通过教材、课堂笔记、课外辅导材料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并进行细化、分类。
②问卷调查小组:将细化的知识点制作成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调查结果统计。
③习题收集小组:在没有得到第二组的统计结果之前已经开始搜索材料。他们从教材的课后练习、同学的辅导书、网上搜索习题,然后结合第二组的统计结果进行筛选,并做好归类,印制成练习试卷分发给同学,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获得不同的练习进行训练。
④测试、统计小组:结合第二组的统计情况,该组的学生自行设计复习测试试卷,组织同学进行测试,批改,最后将成绩汇报给老师。
4、课题总结阶段(2课时)
通过前面3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复习化学知识的一种流程和复习方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管自己是哪个小组的成员,都认真分析自己在本小组活动中的收获和不够完善是地方,并以总结、心得体会的形式在第一课时中进行交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课后,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第一组组长和第四组组长分别结合其它组同学的意见,将本组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第二课时里为全班同学进行演示讲解,完成最后的复习总结。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1、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将学习任务以定论的形式接受下来。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设计和实施了学习方案,老师只是在其中指导,不干涉学生的活动。
2、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材料或知识可以是:查阅电子资料或网上信息;综合有关图书资料;实地调查;实验验证等。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可以看成是一种简约化的科学活动,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以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思路,利用有关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主动参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有利于学生实现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4、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现行中学教学的每个班级,都存在学习成绩差异,特别是对于一小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具有共同的特征是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心态自卑。但是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分析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将他们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小组中参与活动,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在他们面前展示他们特殊的一面,得到其他同学的重视和肯定,逐步恢复自信;他们也在活动中接纳了其他同学的优点,提高自己。
三、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显著差别和其突出的特点,所以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教学则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本次教学尝试中体会到要真正实现这种改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以此同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改变的,所以,要真正实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实践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越,岳刚德.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段昌平.让学生实质性参与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J]
[4]钟文方.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J]
[5]江联双.试论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J]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有机化学 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54-01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政治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获得探究能力,并能应用知识、科学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有利的环境,因此,笔者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复习教学中,希望使复习课不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再现。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1、选题设计阶段
在高一年必修2的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学知识。在高二年的三本选修教材中我们学校也准备先上《有机化学基础》,所以期末考试卷以有机化学为主。出于此种原因,笔者准备对高一有机化学进行简单的复习,对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做铺垫。
2、课题设计阶段
在课题确定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根据研究课题进行分工,从该课题的研究进程分为:“知识点收集小组”、“问卷调查小组”、“习题收集小组”和“测试、统计小组”。每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而且每小组有自己明确的研究计划和实施细则。
①知识点收集小组主要负责将有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细化,并做归纳整理。②问卷调查小组主要负责将第一组中的知识点制作成问卷形式,对班级的同学进行调查,并统计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③习题收集小组主要是通过第二组反馈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相关习题收集,并制作成练习卷提供同学。④测试、统计小组主要是对同学提过三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后,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反馈给老师。
由于各组的负责内容不同,要求学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第一组的工作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开始,没有第一组的工作其它组的工作要做好就很难,所以第一组的学生以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搭档完成,这样即可以保证任务完成又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在整个过程学习复习的方法。
3、课题实施阶段(1周)
每小组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第一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要提供给第二组材料,依次类推,所以每小组的学生都各尽其职地抓紧课余时间完成任务。
①知识点收集小组:主要通过教材、课堂笔记、课外辅导材料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并进行细化、分类。
②问卷调查小组:将细化的知识点制作成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调查结果统计。
③习题收集小组:在没有得到第二组的统计结果之前已经开始搜索材料。他们从教材的课后练习、同学的辅导书、网上搜索习题,然后结合第二组的统计结果进行筛选,并做好归类,印制成练习试卷分发给同学,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获得不同的练习进行训练。
④测试、统计小组:结合第二组的统计情况,该组的学生自行设计复习测试试卷,组织同学进行测试,批改,最后将成绩汇报给老师。
4、课题总结阶段(2课时)
通过前面3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复习化学知识的一种流程和复习方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管自己是哪个小组的成员,都认真分析自己在本小组活动中的收获和不够完善是地方,并以总结、心得体会的形式在第一课时中进行交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课后,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第一组组长和第四组组长分别结合其它组同学的意见,将本组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第二课时里为全班同学进行演示讲解,完成最后的复习总结。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1、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将学习任务以定论的形式接受下来。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设计和实施了学习方案,老师只是在其中指导,不干涉学生的活动。
2、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材料或知识可以是:查阅电子资料或网上信息;综合有关图书资料;实地调查;实验验证等。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可以看成是一种简约化的科学活动,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以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思路,利用有关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主动参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有利于学生实现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4、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现行中学教学的每个班级,都存在学习成绩差异,特别是对于一小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具有共同的特征是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心态自卑。但是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分析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将他们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小组中参与活动,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在他们面前展示他们特殊的一面,得到其他同学的重视和肯定,逐步恢复自信;他们也在活动中接纳了其他同学的优点,提高自己。
三、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显著差别和其突出的特点,所以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教学则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本次教学尝试中体会到要真正实现这种改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以此同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改变的,所以,要真正实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实践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越,岳刚德.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段昌平.让学生实质性参与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J]
[4]钟文方.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J]
[5]江联双.试论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