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烈的违反道德伦理的欲望是艾玛与罗道耳弗和赖昂幽会的根本原因。罗道耳弗与艾玛的情谊建立之初,为了俘获艾玛的芳心,罗道耳弗曾找借口把她带到一个静谧的森林里骑马。一开始,罗道耳弗主动向艾玛献殷勤时,艾玛试图克制自己的欲望,“无情地”将其推开。但没过多久,她的欲望就被他那“真诚”的赞美和“深情”的目光完全激发了出来,她几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从那以后,艾玛便不再克制自己的欲望,相反,她变得十分大胆,抓住一切机会与罗道耳弗见面。后来,在赖昂成为她的情人后,她的欲望达到顶峰,她希望自己与赖昂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是“传奇式”的。越是不符合伦理的事情越能吸引她,越是不道德的想法越能燃起她的激情,越能使她感到快乐。与罗道耳弗和赖昂幽会过后,艾玛的阴影彻底觉醒了,她越是压制自己的欲望,她的欲望就会变得越强烈,越具破坏性。她没有意识到罗道耳弗和赖昂只是把她当作一时的猎物,相反,她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她要求罗道耳弗放弃自己的生活,同她私奔,后来又诱惑赖昂放弃自己的学业,整日与她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罗道耳弗和赖昂抛弃她似乎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始终不可能满足她的欲望。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结局无疑是悲惨的,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自杀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读。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繁重的债务”和“情人的冷漠”把她逼上了自杀这条道路,但若想探究其根本原因,还应从心理分析入手。
借助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探索艾玛的“人格面具”“阿尼姆斯”“阴影”以及“自我”,或许会使我们对艾玛的自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艾玛的“人格面具”原型
艾玛出生在乡下,她的家庭虽谈不上富裕,但一家人过着相当体面的生活。13岁那年,父亲把她送到城里的修道院中,她在那里接受了贵族教育。在修道院生活时,艾玛读了许多爱情小说,从那时起,她便被“传奇式”的爱情迷住了,一直梦想成为某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这段经历对她“人格面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艾玛的众多社会面具中,最重要的是“时髦”和“热爱艺术”。首先,在街坊邻里眼中,艾玛是个时髦的女人:尽管生活在乡下,但她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乡下人;与查理结婚后,她在他们的房子里摆放了各种新奇又精美的装饰品,比如,蓝色玻璃花瓶和用贝壳制成的盒子;为了了解时尚圈的最新消息,她特意订阅了女性读物。其次,在众人看来,艾玛还是个热爱艺术的女性:她喜欢和别人讨论小说、诗歌、音乐,还把自己大量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欧仁·苏、乔治·桑、巴尔扎克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事实上,“时髦”和“热爱艺术”都只是艾玛为了掩饰自己的欲望而佩戴的社会面具。她对诗歌和音乐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不只是因为她真正热爱诗歌和音乐,更多是因为她想把自己伪装成一位优雅的贵妇。正如福楼拜在书中描述的那样:“她是狂热而又实际,爱教堂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反抗信仰的神秘,好像院规同她的性情格格不入,她也越来越愤恨院规。”艾玛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打造“贵妇”面具,但与此同时,查理却在不停地破坏她那张始终无法成形的面具。受人格面具操控,艾玛跌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在那个世界里,她仿佛一位真正的贵妇……然而,每次看到自己的丈夫查理,她就会被瞬间拉回“黑暗”的现实中。查理平平的相貌、木讷的性格、狭隘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击打她的“贵妇”梦。久而久之,她越来越厌恶查理,越来越厌恶自己平静的生活,同时,她找到一个“出色”恋人并体验“传奇式”爱情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失控的“人格面具”是艾玛通奸的直接原因,是她不幸婚姻的根源。
二、艾玛的“阿尼姆斯”原型
在艾玛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她几乎没有受到过母爱的滋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其“阿尼姆斯”原型的过度发展。“阿尼姆斯”的过度发展使艾玛身上的男性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从外表上来看,艾玛喜欢穿男士服装,戴男士帽子,从性格上来看,艾玛的操纵欲望特别强烈,甚至还有“厌女”倾向。
“操纵欲望强烈”通常被用来形容专横的男性,但作为一名女性,艾玛却有着极其强烈的操纵欲。在家里,丈夫查理对她言听计从,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她做主;与赖昂偷情时,她最喜欢向他下命令,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经常要求赖昂为她读诗或者写诗,甚至还诱惑他放弃学业,以便能够整日陪伴她。另外,艾玛对女性群体怀有强烈的敌意,这在女性身上也是很少见的,她对自己女儿的态度最能说明这一点。在孩子出生之前,她非常希望这是个男孩,在得知自己生下的是一个女孩时,她的失望达到了极点。正如福楼拜在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她希望养一个儿子,身子结实,棕色头发,名字叫做乔治。她过去毫无作为,这种生一个男孩子的想法,就像预先弥补了似的。男人少说也是自由的,他可以尝遍热情,周游天下,克服困难,享受天涯海角的欢乐。可是一个女人,就不断受到阻挠。她没有生气,没有主见,身体脆弱不说,还处处受到法律拘束。她的意志就像面网一样,一条细绳拴在帽子上头,随风飘荡。总有欲望引诱,却总有礼法限制。”“阿尼姆斯”原型在很多时候能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它能使女性更加勇敢、更加果断、更加坚韧。但是,一旦“阿尼姆斯”过度发展,它就会对一位女性的生活造成毁灭性影响,使其陷入绝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男性特征会促使她像男人一样行事,导致她鄙视自己的女性身份,但事实上,她却无力控制一切,更无力摆脱自己的女性身份。纵观整部小说,艾玛一直在试图控制她的情人赖昂和罗道耳弗。然而,当她意识到自己负债累累,向他们求助时,两人都无情地拒绝了她,并借机摆脱了她的控制。于是,她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以及对自己的情人们的控制,这使她坠入绝望的泥潭中,对自己的厌恶达到极点,并开始质疑生活的意义。
三、艾玛的“阴影”原型
罗道耳弗几乎满足了艾玛对传奇爱情的所有幻想,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但是,在罗道耳弗开始厌倦艾玛时,艾玛的欲望并未得到满足,这直接造成了两人关系的破裂。艾玛的欲望产生于她的“阴影”原型,主要表现为违反道德伦理的欲望。
四、艾玛的“自我”
在故事的结尾,艾玛被告知欠下了8000法郎的债务。为了尽快把钱还给债主,她先向赖昂求助,但赖昂以母亲的命令为借口婉拒了她,接着,她又转向罗道耳弗,希望得到这位富家公子的怜悯,不料,罗道耳弗也无情地拒绝了她。最后,她选择用自杀结束了这悲惨的一切,而她矛盾又混乱的“自我”便是她自杀的直接原因。
艾玛的“自我”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她对“女性身份”的态度上: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贵妇,为此,她精心装饰房屋,仔细阅读文学作品,订阅女性杂志,甚至花了很多钱去学习绘画和钢琴。但与此同时,她又深深厌恶自己的女性身份,认为这个身份禁锢了她,使她无法过上“传奇式”的生活。也就是说,她竭尽所能去争取的东西恰恰是她最厌恶的东西。此外,艾玛的“自我”也是混乱的:她渴望成为一位贵妇,渴望享受幽会和不道德行为带来的快感,还渴望她的情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她……显然,这些欲望是互相矛盾且无法共存的,但她却不愿放弃其中任何一个,于是,一个混乱的“自我”就这样形成了。
矛盾又混乱的“自我”在艾玛的个体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它无力协调其他原型,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艾玛的“人格面具”“反客为主”,“阿尼姆斯”过度发展,本应沉睡的“阴影”也被完全唤醒了……然而,到最后,不但艾玛的“贵妇梦”没有实现,她的欲望也没有得到满足,就连一直对她言听计从的情人也抛弃了她,这使她不得不走上自杀之路。
五、結语
从荣格的原型批评视角来看,包法利夫人的自杀是由其失衡、失控的原型造成的。首先,“人格面具”唤起了她对“传奇式”爱情的渴望,是其不幸福婚姻的根源。其次,过度发展的“阿尼姆斯”原型激起了她对自己女性身份的厌恶,使她开始质疑生活的意义。再次,被完全唤醒的“阴影”亲自摧毁了她的“贵妇梦”和“传奇爱情梦”。最后,矛盾而混乱的“自我”无法协调其他原型,把她推入绝望的深渊,使她走上了自杀之路。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结局无疑是悲惨的,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自杀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读。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繁重的债务”和“情人的冷漠”把她逼上了自杀这条道路,但若想探究其根本原因,还应从心理分析入手。
借助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探索艾玛的“人格面具”“阿尼姆斯”“阴影”以及“自我”,或许会使我们对艾玛的自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艾玛的“人格面具”原型
艾玛出生在乡下,她的家庭虽谈不上富裕,但一家人过着相当体面的生活。13岁那年,父亲把她送到城里的修道院中,她在那里接受了贵族教育。在修道院生活时,艾玛读了许多爱情小说,从那时起,她便被“传奇式”的爱情迷住了,一直梦想成为某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这段经历对她“人格面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艾玛的众多社会面具中,最重要的是“时髦”和“热爱艺术”。首先,在街坊邻里眼中,艾玛是个时髦的女人:尽管生活在乡下,但她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乡下人;与查理结婚后,她在他们的房子里摆放了各种新奇又精美的装饰品,比如,蓝色玻璃花瓶和用贝壳制成的盒子;为了了解时尚圈的最新消息,她特意订阅了女性读物。其次,在众人看来,艾玛还是个热爱艺术的女性:她喜欢和别人讨论小说、诗歌、音乐,还把自己大量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欧仁·苏、乔治·桑、巴尔扎克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事实上,“时髦”和“热爱艺术”都只是艾玛为了掩饰自己的欲望而佩戴的社会面具。她对诗歌和音乐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不只是因为她真正热爱诗歌和音乐,更多是因为她想把自己伪装成一位优雅的贵妇。正如福楼拜在书中描述的那样:“她是狂热而又实际,爱教堂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反抗信仰的神秘,好像院规同她的性情格格不入,她也越来越愤恨院规。”艾玛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打造“贵妇”面具,但与此同时,查理却在不停地破坏她那张始终无法成形的面具。受人格面具操控,艾玛跌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在那个世界里,她仿佛一位真正的贵妇……然而,每次看到自己的丈夫查理,她就会被瞬间拉回“黑暗”的现实中。查理平平的相貌、木讷的性格、狭隘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击打她的“贵妇”梦。久而久之,她越来越厌恶查理,越来越厌恶自己平静的生活,同时,她找到一个“出色”恋人并体验“传奇式”爱情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失控的“人格面具”是艾玛通奸的直接原因,是她不幸婚姻的根源。
二、艾玛的“阿尼姆斯”原型
在艾玛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她几乎没有受到过母爱的滋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其“阿尼姆斯”原型的过度发展。“阿尼姆斯”的过度发展使艾玛身上的男性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从外表上来看,艾玛喜欢穿男士服装,戴男士帽子,从性格上来看,艾玛的操纵欲望特别强烈,甚至还有“厌女”倾向。
“操纵欲望强烈”通常被用来形容专横的男性,但作为一名女性,艾玛却有着极其强烈的操纵欲。在家里,丈夫查理对她言听计从,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她做主;与赖昂偷情时,她最喜欢向他下命令,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经常要求赖昂为她读诗或者写诗,甚至还诱惑他放弃学业,以便能够整日陪伴她。另外,艾玛对女性群体怀有强烈的敌意,这在女性身上也是很少见的,她对自己女儿的态度最能说明这一点。在孩子出生之前,她非常希望这是个男孩,在得知自己生下的是一个女孩时,她的失望达到了极点。正如福楼拜在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她希望养一个儿子,身子结实,棕色头发,名字叫做乔治。她过去毫无作为,这种生一个男孩子的想法,就像预先弥补了似的。男人少说也是自由的,他可以尝遍热情,周游天下,克服困难,享受天涯海角的欢乐。可是一个女人,就不断受到阻挠。她没有生气,没有主见,身体脆弱不说,还处处受到法律拘束。她的意志就像面网一样,一条细绳拴在帽子上头,随风飘荡。总有欲望引诱,却总有礼法限制。”“阿尼姆斯”原型在很多时候能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它能使女性更加勇敢、更加果断、更加坚韧。但是,一旦“阿尼姆斯”过度发展,它就会对一位女性的生活造成毁灭性影响,使其陷入绝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男性特征会促使她像男人一样行事,导致她鄙视自己的女性身份,但事实上,她却无力控制一切,更无力摆脱自己的女性身份。纵观整部小说,艾玛一直在试图控制她的情人赖昂和罗道耳弗。然而,当她意识到自己负债累累,向他们求助时,两人都无情地拒绝了她,并借机摆脱了她的控制。于是,她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以及对自己的情人们的控制,这使她坠入绝望的泥潭中,对自己的厌恶达到极点,并开始质疑生活的意义。
三、艾玛的“阴影”原型
罗道耳弗几乎满足了艾玛对传奇爱情的所有幻想,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但是,在罗道耳弗开始厌倦艾玛时,艾玛的欲望并未得到满足,这直接造成了两人关系的破裂。艾玛的欲望产生于她的“阴影”原型,主要表现为违反道德伦理的欲望。
四、艾玛的“自我”
在故事的结尾,艾玛被告知欠下了8000法郎的债务。为了尽快把钱还给债主,她先向赖昂求助,但赖昂以母亲的命令为借口婉拒了她,接着,她又转向罗道耳弗,希望得到这位富家公子的怜悯,不料,罗道耳弗也无情地拒绝了她。最后,她选择用自杀结束了这悲惨的一切,而她矛盾又混乱的“自我”便是她自杀的直接原因。
艾玛的“自我”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她对“女性身份”的态度上: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贵妇,为此,她精心装饰房屋,仔细阅读文学作品,订阅女性杂志,甚至花了很多钱去学习绘画和钢琴。但与此同时,她又深深厌恶自己的女性身份,认为这个身份禁锢了她,使她无法过上“传奇式”的生活。也就是说,她竭尽所能去争取的东西恰恰是她最厌恶的东西。此外,艾玛的“自我”也是混乱的:她渴望成为一位贵妇,渴望享受幽会和不道德行为带来的快感,还渴望她的情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她……显然,这些欲望是互相矛盾且无法共存的,但她却不愿放弃其中任何一个,于是,一个混乱的“自我”就这样形成了。
矛盾又混乱的“自我”在艾玛的个体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它无力协调其他原型,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艾玛的“人格面具”“反客为主”,“阿尼姆斯”过度发展,本应沉睡的“阴影”也被完全唤醒了……然而,到最后,不但艾玛的“贵妇梦”没有实现,她的欲望也没有得到满足,就连一直对她言听计从的情人也抛弃了她,这使她不得不走上自杀之路。
五、結语
从荣格的原型批评视角来看,包法利夫人的自杀是由其失衡、失控的原型造成的。首先,“人格面具”唤起了她对“传奇式”爱情的渴望,是其不幸福婚姻的根源。其次,过度发展的“阿尼姆斯”原型激起了她对自己女性身份的厌恶,使她开始质疑生活的意义。再次,被完全唤醒的“阴影”亲自摧毁了她的“贵妇梦”和“传奇爱情梦”。最后,矛盾而混乱的“自我”无法协调其他原型,把她推入绝望的深渊,使她走上了自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