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跨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学术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7313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跨模式”是仰恩大学管理学院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指导下,本着“因地制宜,科学统筹”的原则,构建的一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三跨模式”的内涵、实施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三跨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三跨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众多高校近年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仰恩大学管理学院通过对相关政策和理论的学习讨论,本着“因地制宜,科学统筹”的原则,于2015年开始试行以“三跨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一、“三跨模式”的内涵
  “三跨模式”即跨闽台、跨校企、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跨闽台:即通过仰恩大学与台湾高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台湾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台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台湾已成为全球闻名的创新创业之岛。”而福建又与台湾具有独特的“五缘”优势(即地缘、血缘、文缘、法缘、商缘),因此,地处福建泉州的仰恩大学能相对便利地与台湾高校开展合作,通过学习台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引进创新创业师资,学生赴台访学等方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二)跨校企:即通过仰恩大学与闽台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校理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积极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联系地区产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另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需要通过产学合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人力(企业导师等)、物力(机器设备、产品等)、财力(私人捐献、政府补助和企业赞助等)、场地空间等,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创新创业成果落地转化。为此,仰恩大学管理学院与福建省范围内的闽台企业积极互动,互通有无,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三)跨专业:从不同专业选拔人才,对不同专业课程进行深度整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美国教育学家勒夫认为,“21世纪是新的时代,重大的科技突破不是来自于单一的专业学科,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对美国的一千多位科学家的调查发现.超过80%的有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学家都是具备多种专业知识与能力。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跨专业学习,实现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仰恩大学的学生入校就已确定了自己的专业,为打破专业壁垒,学院从各专业大一新生中选拔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组建“三创精英班”,并且科学整合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实现跨专业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三跨模式”的实施
  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養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要素。本研究从以上四个方面对“三跨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阐述。
  (一)培养目标
  2015年9月,借鉴台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经学院深入研究和讨论后,组建了14级“三创精英班”。其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优、创业精神的跨专业应用型人才,使其具有扎实的现代创新设计、创意思维,掌握国际脉动及潮流,具备自主创业和创造就业的理念及能力,使其成为勇于投身实践的,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校及行业精英。
  创新、创优、创业三者之间辩证统一,依次递进。创新是基础,没有创新意识,创优和创业就会缺乏动力;创优是路径、技术和方法,没有创优过程,创新就会停滞,创业就会中断;创业是目标,没有创业这个目标,便无所谓创新和创优。
  “创新”“创优”“创业”的概念界定如图1所示:
  (二)培养过程
  培养过程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等方面。
  1.专业设置
  “三创精英班”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个培养特殊人才的班级,因此,可以称作“班级设置”。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每年9月前,经过笔试、资料审核、面试三个阶段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的大一本科生中选拔25~35位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组建“三创精英班”。学生入班后的学籍、学制保持不变,如学生大一属于工商管理专业,进入“三创精英班”后学籍仍在工商管理专业,学制也与原专业要求一致。
  2.课程体系
  围绕“三创精英班”人才培养目标,管理学院专门制定了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优、创业素质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跨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五个课程模块,各模块学分及所占比例见表1。
  各课程模块详细介绍如下:
  (1)学校通识课程模块(培养基础素质):学校规定的通识必修、选修课程。
  (2)跨专业课程模块(培养创优能力):深度融合管理学院现有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融合方式为:首先,选择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的部分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其次,参考台湾课程设置方式,对具有同性质课程进行合并后提炼,使之满足管理行业特殊需求,如将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微积分、线性代数课合并为“管理数学”;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两门课程合并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3)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职业素养、创新创业培育、创新产品转化三个模块课程。除创意与行销课程外,所有课程都包含实践课时。职业素养模块包括共通核心职能、国际礼仪、职场伦理、商务接待(调制花茶、鸡尾酒、咖啡);创新创业培育课程模块包括创新与创业概论、创意思考与训练、创业管理、哈佛个案研究、创意专案的模拟与实作;创新产品转化课程模块包括创意应用文案、创意与行销、商品设计。选修课为赴台湾远东科技大学选修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   (4)实践课程模块(培养创新、创优、创业能力):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前面三个课程模块的课程几乎都安排了实践学时。另外专门设计了以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综合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四项内容为主的实践课程模块。
  (5)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模块:根据《仰恩大学创新创业及素质能力学分积累与转换试行办法》要求及“三创精英班”的特殊性,该模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方式包括学科竞赛及文体竞赛、社会实践等。
  3.培养途径
  (1)成立“三创精英班管理委员会”负责“三创精英班”各项事务的决策和执行,其主要成员包括院系主管和班主任,具体分工如表2所示:
  (2)专人管理及导师团辅导
  选定博士或副教授担任班主任,进行专门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班会和读书会,负责导人相关国内外文献、文章作为读书会教材及讨论资料。除班主任外,精英班组织导师团对学生进行辅导,导师团由两位导师(包括一位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本校教师和合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两位助理导师(本校讲师或助教)组成,共同全程指导3-4名学生。
  (3)实行“2+0.5+0.5”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大二进入“三创精英班”,后面三年中有两年时间学习专业及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并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第6学期赴台湾远东科技大学交流学习,第8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
  (4)教学环境创新
  “三创精英班”的固定教室参照哈佛大学创新思维实验室及斯坦福大学创新课程实验室.对教室进行创新性调整和改造。主要是为改变传统教室的“插秧排座”形式,实现尊重个体的差异,释放个体的潜能,激发创新思维。
  (5)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鼓励“三创精英班”授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现场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以及研讨式课程。
  其次,为改变本校专任授课教师的单一性,学院积极引进台湾高校及闽台企业兼任教师,实现多角度分析,多方面理解,多形式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到目前为止,学院共引进台湾高校兼任教师28人,闽台企业兼任教师5人,专门为“三创精英班”授课。
  最后,积极利用学校大学生创业园,以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鼓励创新创业实践,实现自主学习。
  (三)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是人才培养得以按规定实施的重要保障与基本前提。为保障“三创精英班”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专门制定《“三创精英班”人才培养方案》《关于成立“三创精英班”管理委员会的决定》《“三创精英班”导师团制管理制度》《“三创精英班”绩效考核制度》等制度,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程序、相关责任、学生和师资选拔、考核方式等诸多内容。
  (四)培养评价
  首先,通过审核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估。
  其次,通过创新创业项目或竞赛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估。为鼓励“三创精英班”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领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安排共6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内容多样(如表3所示),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实践内容并符合要求,可以认定学分。
  最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创新创业方面表现、授课教师及指导教师评价反馈,对“三创精英班”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对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制度进行修订。
  三、“三跨模式”的效果
  2015年正式建立14级“三创精英班”后,经过学院持续的过程评估、讨论总结、方案及制度的完善,使“三跨模式”可以稳定运行。学院在此基础上,继14级“三创精英班”后又建立了15级、16级“三创精英班”。到目前为止,“三跨模式”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三创精英班”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1.学校、学院领导的重视激发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仰恩大学校领导和管理学院领导对“三跨模式”整体方案及实施过程非常重视。多次对“三创精英班”进行专门指导、激励,并给予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支持,如支持引进或调用校内外优质师资承担相关课程;通过专项拨款、协助科研立项、吸引校外捐助等多种方式筹措办班经费;专门布置固定教室,促进创新创业;允许管理学院因地制宜,制定独特的管理办法;积极支持学生赴台访学等,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激发了学院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2.积极的教学情境构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为有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学校学院的高度重视基础上,通过制定推动创新创业学习实践的管理制度,积极引进闽台创新创业师资,参照哈佛大学创新思维实验室及斯坦福大学创新课程实验室改造固定教室,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互动激发创新创业思维,举办创新创业名人讲座,鼓励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支持创新创业相关参访活动等多种措施,为“三创精英班”的学生创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促进了闽台校企之间的广泛交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
  近兩年来,以“三跨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为核心,围绕“三创精英班”的建设,学院积极整合闽台高校、企业的力量,实现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1.与台湾高校交流合作
  2015年8月.仰恩大学管理学院与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商管学院签订协议,共建“三创管理研究院”,为在福建省的台资企业以及福建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培养三创人才。到目前为止,远东科技大学共为仰恩大学派出师资11人,为“三创精英班”授课,举办专题讲座3场。2017年上半年,14级“三创精英班”赴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学习8门创新创业课程。除远东科技大学以外,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校、学院与台湾其他高校或社会机构进行了多次磋商交流,聘请台湾其他高校优质师资17人为“三创精英班”授课。   2.与闽台企业交流合作
  2015年,学院与闽台企业围绕“三创精英班”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荣祺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宏泉食品包装(漳州)有限公司、泉世界度假村等7家闽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人才培养提供企业师资,专业实习岗位,创新创业交流参访及创新创业基金等多项支持。“三创精英班”自开班以来,得到了闽台企业的大力支持配合,多次利用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机会,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相关企业进行参访或实习.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运作,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
  (三)创新创业成果丰硕
  到目前为止,14级、15级“三创精英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入驻仰恩大学创业园项目3件;获得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共11件,其中,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8件,特别是14“三创精英班”学生赴台学习期间,在“2017CUTE企管杯——台湾大专校院暨高中职创新服务企划竞赛总决赛”中分别获得总冠军、2个决赛特优和1个优等的奖励。另外,还有市级创新创业大赛2件;校级创新创业大赛3件;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或参与立项共14件;申请并检索通过的专利共53件。
  四、“三跨模式”的加强和改进
  (一)逐步实现专人管理
  “三跨模式”在两年的运作过程中,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现出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到目前为止已有3个班,未来有持续发展可能,但目前的管理主体主要是学院领导和班主任,学院领导在前期的筹备的运作过程中可以亲自参与。伴随班级增加,事务增加,管理难度也增加。“三创精英班”班主任与一般的班主任相比,除了承担学校规定的事务以外,根据学院分工安排,还要参与管理与追踪、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落实等活动的具体执行,以现有的班主任津贴水平来看,激励效果不足。
  因此,有必要在学院的领导下,设置专人管理,保证“三创精英班”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教学资源的稳定性
  为保证“三跨模式”的稳定运行,学校学院以及其他高校、企业已经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稳定性有待提升。首先是师资力量。学校学院支持为“三创精英班”配置优质师资,但因其他学院以及管理学院各专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师资供给不够稳定。闽台高校和企业都为“三创精英班”提供了创新创业师资,但受政治、地理、高校或企业自身情况等因素影响,不够稳定。而且,外聘教师一般为集中授课,教学效果会受影响。其次是企业资源。虽然前期闽台企业给予“三创精英班”大力支持,但是大多只限于参观、实习,深度合作不够,因每学期人才培养的安排不同,学生自身的需求不同,以及学院的实习基地管理问题,往往不能持续合作。
  因此,未来应继续采取措施,加强与本校其他学院或专业,闽台其他高校、企业的沟通交流,深入探讨并建立多方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三)增加选拔对象,提高生源质量
  14级、15级“三创精英班”的学生选拔的程序为:学院领导在管理学院四个专业中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进行专门宣传;经学生与家长协商后自愿报名;经过笔试、资料审核、面试三个阶段选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前期宣传不到位,“三跨模式”的创新幅度大,大一学生懵懂,以及成果尚未显现等原因,虽然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学生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宣傳引导,但是报名者较少,因此,为保证班级人数,在笔试、资料审核和面试三个阶段无法过于严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质量。
  但两年来,“三跨模式”的人才培养效果开始明显体现,学校、学院又通过建立“三创研究协会”等方式在大一学生中扩大宣传,“三跨模式”的影响力日益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未来应扩大报名人数,增加选拔对象,最大限度地提升新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责任编辑 刘祖琼]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对学生的顺利就业、适应未来职场、职业发展、实现理想目标等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对高校及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整合课程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变化发展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合理的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模式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分散、独立的学科专业布局只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表征性嵌入,无法达到深度融合的效果。鉴于创新创业教育是“跨界教育”这一本质特征,具有精准服务面向、跨学科特征的专业群是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的必经之路,它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系统开发,有利于培养具有创业思维、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构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
期刊
摘要:全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仰恩大学坚守办学初衷,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念融入于教学和实践,打造依托“三创”教育教学和“仰恩大学创业园”实践基地而开展创新教育的特色模式。以院系创意实训室为核心,以校级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构成的软硬件平台,构成学校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仰恩大学  在当前新常态下,全面进行创新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科和经管类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的教学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仰恩大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学校近几年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微课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型人才;微课;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科和经管类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的教学在高校的教学工作
期刊
摘要: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趋激烈,基层团组织建设薄弱、学生团员意识不强是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三年来,仰恩大学团委逐步构建团的思想引领教育体系,将团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引领教育同步推进。  关键词: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思想引领教育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引领广大青年紧
期刊
摘要:20余年来,大学德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力求做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德育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教育效果不理想。目前,德育内容与方法关系问题、思想性与政治性关系问题,德育准备及科研、测评体系问题仍有待认识、解决。  关键词:大学德育;德育目标;政治性;德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
期刊
摘要:世纪之交,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面临两难选择。守望地球家园、善待敬畏生命,理应成为人类的共同意识和行动,也是人类迈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关键词:生命;守望;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2)04-0103-03  20世纪的钟声刚刚落定,21世纪的钟声便已响起,21世纪有不同的声音。有的声音催人奋起、扬鞭跃进;有的声音启人疑思
期刊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利用机遇,化解挑战,趋利避害,增强竞争力,提高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和基础和关键。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和机遇,云南要努力争取和赢得更加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就要牢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改革人才资源市场的培育机制,效法它国和发达地区,吸回留学生和利用别国人才。  关键词:WTO;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  中图分类号:C961
期刊
摘要:"十五"计划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这些措施确实已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实施。然而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须从当地实际出发,逐步改造、改进和提升生产方式。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生产方式;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体育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与发展思路。并提出怎样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契机,大力加强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的建设发展,充分发挥云南体育资源的自然优势与社会优势,推进云南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民族文化大省;体育文化;体育产业;战略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