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与清水河流相比,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水文现象,“揭河底”便是其中之一。“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及支流渭河河段,其表现是: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河底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被卷起,然后被水流冲散带走。这样强烈的冲刷,在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内能将该段河床冲深几米至十几米。“揭河底”被称为黄河百年奇观。
【机 构】
:
内蒙古包钢第一中学,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
:
2019年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首要教学原理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BSJG19S005)的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与清水河流相比,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水文现象,“揭河底”便是其中之一。“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及支流渭河河段,其表现是: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河底成块、成片的淤积物像地毯一样被卷起,然后被水流冲散带走。这样强烈的冲刷,在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内能将该段河床冲深几米至十几米。“揭河底”被称为黄河百年奇观。
其他文献
新时代地质学及地球科学面临着从行业向社会的转型,对传统的地质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地学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地质学的形成、发展历史和地质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以“爱国、求实和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地学精神,即李四光精神起源、形成及其在新时代的教育意义。认为地质学及地球科学教育应在传承地学精神的基础上,将地学文化纳入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创造型人才。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它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
前不久,有关“徽州宴”的话题不断登上各大网站的热搜榜,一时几乎撑起了网络半边天.事情的大概情形是这样的:7月2日,安徽蚌埠市绿地中央广场一名邹姓女子遛狗时不拴狗绳,小狗
从2017年秋季开始,初中历史统编新教材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使用。统编历史新教材变化较大,它的一大亮点就是在编写体例上打破了原来教材的专题史编写体例,回归编年体编写体例。这更能体现出历史学科时序性、线索性的特点,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更便于教师教学。但是,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在顺序的编排上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下面就统编七年级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和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两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为迎接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运营,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铁路专业人才,保证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领先地位,铁道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体系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铁道工程专业是北京交通大学的特色专业,本校针对该专业本科生已有的实践培养环节进行了加强与完善。文章主要讨论了本校实践环节的已有建设内容及下一步工作,首先明确了本校铁道工程专业的教育目标,着重进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高素质培养,然后基于该目标和铁道工程专业的新时代特点,从实习、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和专业讲座四个方面出发,对本校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迫使高校急需反思当前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短板。作者分析了重临床轻预防、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创新等主要问题,认真思考并论证了如何将疫情防控融入教学,提出了重预防、强实践、促全球、厚人文的教学理念转变,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了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试行了在线教学、案例法教学、模拟(虚拟)教学、综合演练等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围绕“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课程建设目标,从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角度,挖掘光学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
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新型林业人才,根据“新农科”对涉农专业的要求,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开设了现代林业与乡村振兴课程,为加快完善该课程的实施方案,本研究对该课程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林学学科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传统基于黑板或PPT的说教式教学往往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无法透彻地理解网络的工作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验度、理解度和实践动手能力一直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用OPNET网络仿真的方法为学生演示如何构建和控制网络,让学生真切地看到协议如何工作,数据包如何传输,网络如何运行,从而增强体验度和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果。
高校学生资助对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价值追求、历史使命、社会意义三个方面诠释高校学生资助的功能定位。然而,当前在精准资助推进中存在粗放型资助方式、社会力量贡献不足、对“从输血到造血”诠释不足等问题。为此,亟需转变资助思维,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高校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中的重大作用与意义,完善精准资助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多元资助主体,尤其是社会主体在资助中的重要作用,加速建设社会支持体系;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在脱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