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能再如三四年前那般傲慢,VC只有创立品牌并与创业者“统一战线”,才有未来。
我们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节点。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公司,这使持有基金者对投资标的的判断变得异常严谨。
三四年前,任何一个资本,面对一个创业者,都是强势对弱势的状态。无论什么层次的资本都比较傲慢,因为他们认为“我非常重要,我是稀缺资源,我才能决定你的命运。”
但这三四年来,面对风起云涌的创业氛围和千变万化的商业形态,资本要活下去,就必须进行本质的内部变革。放下你傲慢的面具,和创始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首先,创业者和资本要双向挑选。
真格曾说过,我们要成为“创业者的垫脚石”。只有从服务态度上做到这一点,项目源才可能逐渐向你倾斜。随着市场资本膨胀,总体资金池扩大,创业者获得理性启蒙越来越快。
以前的创始人,只要你给钱就允许你进入。而现在的创始人正在走入比较成熟的状态,他们开始理性分析“谁的钱我才该拿”。虽然你的资本非常大,但最后创始人会非常理性地选择什么调性、什么价值观和什么经验的资本。
机构型VC要有未来,第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上尽可能优秀的项目,是否都能被你的雷达发现。所以VC必须成为一个品牌性质的平台。只有这样,大量优质的创业项目才会第一时间倾向你,使劣质的能够优先筛选。VC在现在的创投生态下,如果还只是闭门造车,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寻找项目来源,那么雷达上出现的项目就会越来越少。
其次,要信任创业者,与创业者“统一战线”,真正在自己投资行为和投资后的管理行为上,展示价值观。这样的话,你会从众多的VC机构和投资者中脱颖而出。
真格基金因此在中国投资市场做了件事,也算必要地“搅了点局”。我们第一次把不利于创始人的条目全都扔掉,把投资协议从几十页缩短到两页。这也引起华尔街和硅谷同行的敬佩。所有优先清算条款都扔掉了,创始人的心态才会得到释放,才能把全部精力用在经营他最应该经营的事情上。
投资者都希望出点钱得到大回报。但如果你投资一个企业,期望企业给你带来回报,那么这个企业起码要得到精心的运营以使它活着,从而带来有效性和提供真实价值,最后市场才会给它一个资本的定价。
企业的生存才是最长远的回报。对于VC的未来现实商业的方式如何,以及获取资本或项目源的方式怎样都不重要。最重要在于你投资以后,与创业者真正就这个企业在市场上的运营,以足够有质量的时间来交流和分享。
说到底,衡量VC除了看每年账面的回报,更关键是看你投资存续期表现如何,甚至投资存续期结束真正开始退出时,你表现得怎么样。只有这些数据才体现一个VC的生命特征。如果没有健康的生命特征,那么VC将会融钱融不到、投资接续不了。
另外,阶段性的退出也是一种成功。硅谷浦东银行的报告发布会,对比了中国、美国、英国三个国家的创业者心态,发现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中国的创业者80%左右认为,我做企业,IPO上市是我最想追求的目标。20%左右的人认为,我在不同阶段被并购,实际上是完成了我创业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而正好相反的是,在英美这样成熟的创业环境里,百分之六七十的创业者认为并购是我应该追求的最佳结果,因为偶然性才能最终使我上市。
如果哪一天中国的创业者能够进入这样一个理性的心态,把创业当成实现终极目标不断尝试的阶段性探索,阶段性退出也算是一种成功,中国的创业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这对投资人或机构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假如都盯着上市,最后达不到上市就算是死掉,作为投资人来说这样的回报风险极大。
我们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节点。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公司,这使持有基金者对投资标的的判断变得异常严谨。
三四年前,任何一个资本,面对一个创业者,都是强势对弱势的状态。无论什么层次的资本都比较傲慢,因为他们认为“我非常重要,我是稀缺资源,我才能决定你的命运。”
但这三四年来,面对风起云涌的创业氛围和千变万化的商业形态,资本要活下去,就必须进行本质的内部变革。放下你傲慢的面具,和创始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首先,创业者和资本要双向挑选。
真格曾说过,我们要成为“创业者的垫脚石”。只有从服务态度上做到这一点,项目源才可能逐渐向你倾斜。随着市场资本膨胀,总体资金池扩大,创业者获得理性启蒙越来越快。
以前的创始人,只要你给钱就允许你进入。而现在的创始人正在走入比较成熟的状态,他们开始理性分析“谁的钱我才该拿”。虽然你的资本非常大,但最后创始人会非常理性地选择什么调性、什么价值观和什么经验的资本。
机构型VC要有未来,第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上尽可能优秀的项目,是否都能被你的雷达发现。所以VC必须成为一个品牌性质的平台。只有这样,大量优质的创业项目才会第一时间倾向你,使劣质的能够优先筛选。VC在现在的创投生态下,如果还只是闭门造车,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寻找项目来源,那么雷达上出现的项目就会越来越少。
其次,要信任创业者,与创业者“统一战线”,真正在自己投资行为和投资后的管理行为上,展示价值观。这样的话,你会从众多的VC机构和投资者中脱颖而出。
真格基金因此在中国投资市场做了件事,也算必要地“搅了点局”。我们第一次把不利于创始人的条目全都扔掉,把投资协议从几十页缩短到两页。这也引起华尔街和硅谷同行的敬佩。所有优先清算条款都扔掉了,创始人的心态才会得到释放,才能把全部精力用在经营他最应该经营的事情上。
投资者都希望出点钱得到大回报。但如果你投资一个企业,期望企业给你带来回报,那么这个企业起码要得到精心的运营以使它活着,从而带来有效性和提供真实价值,最后市场才会给它一个资本的定价。
企业的生存才是最长远的回报。对于VC的未来现实商业的方式如何,以及获取资本或项目源的方式怎样都不重要。最重要在于你投资以后,与创业者真正就这个企业在市场上的运营,以足够有质量的时间来交流和分享。
说到底,衡量VC除了看每年账面的回报,更关键是看你投资存续期表现如何,甚至投资存续期结束真正开始退出时,你表现得怎么样。只有这些数据才体现一个VC的生命特征。如果没有健康的生命特征,那么VC将会融钱融不到、投资接续不了。
另外,阶段性的退出也是一种成功。硅谷浦东银行的报告发布会,对比了中国、美国、英国三个国家的创业者心态,发现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中国的创业者80%左右认为,我做企业,IPO上市是我最想追求的目标。20%左右的人认为,我在不同阶段被并购,实际上是完成了我创业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而正好相反的是,在英美这样成熟的创业环境里,百分之六七十的创业者认为并购是我应该追求的最佳结果,因为偶然性才能最终使我上市。
如果哪一天中国的创业者能够进入这样一个理性的心态,把创业当成实现终极目标不断尝试的阶段性探索,阶段性退出也算是一种成功,中国的创业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这对投资人或机构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假如都盯着上市,最后达不到上市就算是死掉,作为投资人来说这样的回报风险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