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语文就是要从学生的“生命”本体去考察,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听、说、读、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至真至纯的独特体验,让语文学习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原生态的自我;同时也要让教师在生态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积淀,在生成与预设的融合之中,在教材与相关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催生教学的智慧,享受育人的乐趣,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人只有在最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智慧才是最高的,要想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首先得让学生开放心态,并在轻松的环境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因此与学生建立一种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能“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学到什么”、“想知道什么”、“想发现什么”,能尊重每位学生,耐心听取每位学生的发言,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满怀希望地探索,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
记得有位学生曾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首诗:
盘子碎了,筷子断了,一切只因为,爸爸妈妈吵架了。
钢笔坏了,橡皮丢了,我的心被搅乱了,爸爸妈妈又吵架了。
真希望用哈里·渡特的魔法,让家庭充满温暖;真希望用天使芭比的魔棒,让家庭充满幸福;真希望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家庭充满快乐……
我在他的日记本上写道:孩子,生活中有欢乐也有悲伤,人生的道路既平坦也坎坷。生活的磨炼会使你变得更加坚毅而果敢,因为你是聪明的、能干的!事后我悄悄地给这位孩子的父母看了这首诗,他们很受感动,从此也改变了许多。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学生处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中,感受着教师带给他的真诚与关爱时,怎么会没有一点感触呢?
二、设计激趣引思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的动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如重点的句子、课文思想内容等做记号,带着疑问听课。课堂尾声时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发问,引导他们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备增。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思维的火苗不断闪耀,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对“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学生最想知道的是:翁媪喝了酒用吴侬软语说了些啥分别取悦对方的?讨论时,学生像归巢的鸟儿般唧唧喳喳,兴奋不已,他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传授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想象等学习能力,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一旦掌握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琴”字时,教师忽然停了下来说道:“同学们,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总喜欢画蛇添足,在‘琴’的最后一笔加上一点,那就成了什么字呀?那谁有好办法让大家记住这个字呢?”大家在沉默中冥思苦想起来。
突然“机灵鬼”张梁举起了手:“我是这样想的,‘琴’是前鼻音,‘今’也是前鼻音,而‘令’却是后鼻音,这样一想就记牢了”“嗯,真不错!”教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追问道:“还有高招吗?”
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王家兄弟俩,今日来练琴。”教师听了激动地跷起了大拇指,狠狠地表扬道:“好!你真是太有才了!学习就要像他这样讲究办法。”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识字方法既有趣又管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强。
四、拓展自主探索的活动时空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掣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新课程关于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的重要理念,要让课堂“流动”起来,使语文教学成为人文的、可持续的、生态的“磁场”,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始于欢乐,止于智慧。
如教学《鼎湖山听泉》,学生被录像中的美景深深吸引,七嘴八舌地为这段写景的文字续编:那像钢琴一样明快的,是泉水绕过树根,拍击卵石的声音;那像二胡一样舒缓的,是溪流穿过草丛,流连花间的声音……接着我让他们担当小导游为游客介绍这样的美景,还为鼎湖山泉设计广告语。一位学生兴致勃勃地写下了这么一句:鼎湖山泉美名扬,四方游客纷沓来。这样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典范。
立足生态语文适应了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催生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学习智慧。它遵循了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促进了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人只有在最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智慧才是最高的,要想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首先得让学生开放心态,并在轻松的环境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因此与学生建立一种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能“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学到什么”、“想知道什么”、“想发现什么”,能尊重每位学生,耐心听取每位学生的发言,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满怀希望地探索,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
记得有位学生曾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首诗:
盘子碎了,筷子断了,一切只因为,爸爸妈妈吵架了。
钢笔坏了,橡皮丢了,我的心被搅乱了,爸爸妈妈又吵架了。
真希望用哈里·渡特的魔法,让家庭充满温暖;真希望用天使芭比的魔棒,让家庭充满幸福;真希望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家庭充满快乐……
我在他的日记本上写道:孩子,生活中有欢乐也有悲伤,人生的道路既平坦也坎坷。生活的磨炼会使你变得更加坚毅而果敢,因为你是聪明的、能干的!事后我悄悄地给这位孩子的父母看了这首诗,他们很受感动,从此也改变了许多。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学生处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中,感受着教师带给他的真诚与关爱时,怎么会没有一点感触呢?
二、设计激趣引思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的动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如重点的句子、课文思想内容等做记号,带着疑问听课。课堂尾声时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发问,引导他们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备增。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思维的火苗不断闪耀,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对“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学生最想知道的是:翁媪喝了酒用吴侬软语说了些啥分别取悦对方的?讨论时,学生像归巢的鸟儿般唧唧喳喳,兴奋不已,他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传授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想象等学习能力,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一旦掌握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琴”字时,教师忽然停了下来说道:“同学们,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总喜欢画蛇添足,在‘琴’的最后一笔加上一点,那就成了什么字呀?那谁有好办法让大家记住这个字呢?”大家在沉默中冥思苦想起来。
突然“机灵鬼”张梁举起了手:“我是这样想的,‘琴’是前鼻音,‘今’也是前鼻音,而‘令’却是后鼻音,这样一想就记牢了”“嗯,真不错!”教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追问道:“还有高招吗?”
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王家兄弟俩,今日来练琴。”教师听了激动地跷起了大拇指,狠狠地表扬道:“好!你真是太有才了!学习就要像他这样讲究办法。”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识字方法既有趣又管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强。
四、拓展自主探索的活动时空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掣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新课程关于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的重要理念,要让课堂“流动”起来,使语文教学成为人文的、可持续的、生态的“磁场”,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始于欢乐,止于智慧。
如教学《鼎湖山听泉》,学生被录像中的美景深深吸引,七嘴八舌地为这段写景的文字续编:那像钢琴一样明快的,是泉水绕过树根,拍击卵石的声音;那像二胡一样舒缓的,是溪流穿过草丛,流连花间的声音……接着我让他们担当小导游为游客介绍这样的美景,还为鼎湖山泉设计广告语。一位学生兴致勃勃地写下了这么一句:鼎湖山泉美名扬,四方游客纷沓来。这样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典范。
立足生态语文适应了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催生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学习智慧。它遵循了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促进了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