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大力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舆论。
关键词:舆论环境;舆论引导;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36-03
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营造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和谐舆论氛围,最大程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舆论。
一、舆论引导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体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强调,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科学、求实、依法上下工夫,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改进创新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舆论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引导,缺少舆论支持的社会不可能和谐。舆论引导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社会,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实现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实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将发挥更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2]
2.舆论引导工作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工具。2001年10月6日,《中国环境报》对青海省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改善生态环境青海最适于退耕还林还草。但是老百姓对此有种种误解,以为会影响今后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宣传部门在省委领导下,组织了一系列报道,讲退耕还林还草的好处,讲退耕还林还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结果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顾虑,统一了思想认识,推动了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一体化工程的整体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复杂多样。这就需要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用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引导、激励、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舆论引导工作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化解社會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闻宣传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人民心声,是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的重要渠道,可以发挥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舆论引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稳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唯有发展,才能保稳定、促和谐。“新闻媒体已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建设的作用力往往是举足轻重的。”[3]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日益凸显,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2005年5月12日,七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当天新华网就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王学江撰写的时评《稳定房价关键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文章指出:“有人担心:中央出台的‘组合拳’会不会到地方时‘打到棉花上’应该看到,房地产业有很强的地域性,进行市场调控,地方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调控政策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把深得民心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1998年国家推行住房制度后出现的房价过高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充当了房价虚高的“助推器”。普通百姓积攒一辈子也可能买不起房子。中央果断出“重拳”稳定房价,大得民心,也自然会引起一部分房地产商的不满和抵制。该作者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指出落实中央政策关键所在,一语中的,痛快淋漓,颇能引起受众的共鸣。笔者认为,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化解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是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
近年来,随着政务和信息依法公开程度的不断加大,新闻媒体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灾害性事件的报道日渐增多。这类事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强烈的震撼力,有的报道敏感、复杂,直接影响社会安定。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各大新闻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做了大量报道,在第一时间为广大读者、观众、听众传出灾区的消息,为抢险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对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引导的结果往往影响着事件。全面、客观、及时的报道,有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进而影响到人们对事件本身的理性判断,有利于政府对事态的有效控制和事件的处置。
(三)塑造中国形象,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和谐的外部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与此同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经济领域的冲突和纠纷也将日趋明显。针对国外对中国进行了解的愿望和需求,全面统筹对内和对外的宣传,全面介绍中国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平发展战略和人权保障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让西方媒体和受众充分了解,有利于消除偏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充满活力,既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不断加速、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创造活力,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积极营造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承担的责任。
三、营造和谐舆论环境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反映了新闻媒体对党和国家、受众的责任感,做到舆论导向的正确,也益显重要。去年,北京某新闻媒体惊爆出“纸板包子”的新闻,经查实,是一起在利益驱动下的虚假新闻,也是对我们所提倡的正确舆论导向的严重背离,是对新闻真实、客观、公开透明的原则的严重挑衅。事实查清后,捏造者受到了应有的处理。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益多样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一点杂音噪音难以避免,关键是要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坚持正确导向,是各级各类媒体的共同责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都市类报刊,都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突出主题,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当前,要把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宣传中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引导人们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理论宣传责无旁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政治理论、社会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新闻媒体对其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应该精心谋划、深入宣传,尤其是理论宣传更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義、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都是媒体理论宣传应当着力研究和宣传的重点。理论作为实践的先导,还要不断总结实践和发展中的新鲜经验,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重大问题的探索研究,在这方面媒体理论宣传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当今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要满腔热忱地发现和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我们民族和人民的英雄业绩、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人物,对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成为新闻宣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感动了全国人民。
正确引导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做好热点引导工作,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调研分析,及时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做解释说明工作,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和公共文明发展不可忽略的一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保证。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矛盾仍然存在,这便需要新闻媒体充分发挥监督功能,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要把舆论监督的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上,实行建设性监督,做到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服务大局;实行科学监督,做到尊重规律、事实准确、全面客观;实行依法监督,做到内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对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四)新闻报道要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要求
1.在政务新闻中要大力报道各级党委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决策、举措、效果。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包括我们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也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通过我们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务新闻报道,让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是体察民情民意,是执政为民的,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的政治环境。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发生大量群众冲击县政府、县公安局的事件。事后,贵州省委书记认为,在处置一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 [4]。从此报道上也可看到在和谐建设过程中的不和谐处,但报道却正是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出发而写、而发表的。
2.在经济新闻中要大力报道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确定报道重点、制定报道计划,既要热情报道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建设成就,也要倾心关注三农问题和偏远地区的发展变化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既要报道GDP的增长,也要对人民群众呼声强烈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投入足够的精力;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经济规则和秩序等事关长远发展、体现构建和谐社会思想要求的内容,在报道中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的经济环境。
3.在文化新闻中要大力报道格调高尚的文学作品、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和愉悦身心的体育比赛等。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明素质,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的思想环境。
4.在法制和社会新闻中要大力报道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可能都通过直接经验来判断社会,人们形成价值判断和心理感觉的许多材料,往往更多地来自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媒体上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的报道多了,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们对社会更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就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通过案例、人物、事件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报道,让人民群众从中领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社会所褒扬的,什么是社会所摒弃的,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和心理感觉。
参考文献:
[1]以深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05-08-24.
[2]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宣传思想工作[J].新闻战线,2007,(10).
[3]许厚今.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舆论环境[J].新闻战线,2007,(1).
[4]瓮安.“不安”的县城[N].南方周末,2008-07-10.
[责任编辑 王玉妹]
关键词:舆论环境;舆论引导;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36-03
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营造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和谐舆论氛围,最大程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舆论。
一、舆论引导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体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强调,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科学、求实、依法上下工夫,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改进创新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舆论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引导,缺少舆论支持的社会不可能和谐。舆论引导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社会,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实现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实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将发挥更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2]
2.舆论引导工作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工具。2001年10月6日,《中国环境报》对青海省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改善生态环境青海最适于退耕还林还草。但是老百姓对此有种种误解,以为会影响今后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宣传部门在省委领导下,组织了一系列报道,讲退耕还林还草的好处,讲退耕还林还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结果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顾虑,统一了思想认识,推动了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一体化工程的整体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复杂多样。这就需要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用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引导、激励、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舆论引导工作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化解社會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闻宣传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人民心声,是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的重要渠道,可以发挥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舆论引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稳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唯有发展,才能保稳定、促和谐。“新闻媒体已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建设的作用力往往是举足轻重的。”[3]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日益凸显,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2005年5月12日,七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当天新华网就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王学江撰写的时评《稳定房价关键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文章指出:“有人担心:中央出台的‘组合拳’会不会到地方时‘打到棉花上’应该看到,房地产业有很强的地域性,进行市场调控,地方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调控政策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把深得民心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1998年国家推行住房制度后出现的房价过高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充当了房价虚高的“助推器”。普通百姓积攒一辈子也可能买不起房子。中央果断出“重拳”稳定房价,大得民心,也自然会引起一部分房地产商的不满和抵制。该作者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指出落实中央政策关键所在,一语中的,痛快淋漓,颇能引起受众的共鸣。笔者认为,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化解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是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
近年来,随着政务和信息依法公开程度的不断加大,新闻媒体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灾害性事件的报道日渐增多。这类事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强烈的震撼力,有的报道敏感、复杂,直接影响社会安定。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各大新闻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做了大量报道,在第一时间为广大读者、观众、听众传出灾区的消息,为抢险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对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引导的结果往往影响着事件。全面、客观、及时的报道,有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进而影响到人们对事件本身的理性判断,有利于政府对事态的有效控制和事件的处置。
(三)塑造中国形象,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和谐的外部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与此同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经济领域的冲突和纠纷也将日趋明显。针对国外对中国进行了解的愿望和需求,全面统筹对内和对外的宣传,全面介绍中国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平发展战略和人权保障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让西方媒体和受众充分了解,有利于消除偏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充满活力,既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不断加速、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创造活力,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积极营造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承担的责任。
三、营造和谐舆论环境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反映了新闻媒体对党和国家、受众的责任感,做到舆论导向的正确,也益显重要。去年,北京某新闻媒体惊爆出“纸板包子”的新闻,经查实,是一起在利益驱动下的虚假新闻,也是对我们所提倡的正确舆论导向的严重背离,是对新闻真实、客观、公开透明的原则的严重挑衅。事实查清后,捏造者受到了应有的处理。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益多样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一点杂音噪音难以避免,关键是要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坚持正确导向,是各级各类媒体的共同责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都市类报刊,都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突出主题,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当前,要把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宣传中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引导人们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理论宣传责无旁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政治理论、社会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新闻媒体对其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应该精心谋划、深入宣传,尤其是理论宣传更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義、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都是媒体理论宣传应当着力研究和宣传的重点。理论作为实践的先导,还要不断总结实践和发展中的新鲜经验,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重大问题的探索研究,在这方面媒体理论宣传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当今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要满腔热忱地发现和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我们民族和人民的英雄业绩、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人物,对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成为新闻宣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感动了全国人民。
正确引导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做好热点引导工作,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调研分析,及时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做解释说明工作,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和公共文明发展不可忽略的一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保证。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矛盾仍然存在,这便需要新闻媒体充分发挥监督功能,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要把舆论监督的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上,实行建设性监督,做到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服务大局;实行科学监督,做到尊重规律、事实准确、全面客观;实行依法监督,做到内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对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四)新闻报道要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要求
1.在政务新闻中要大力报道各级党委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决策、举措、效果。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包括我们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也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通过我们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务新闻报道,让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是体察民情民意,是执政为民的,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的政治环境。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发生大量群众冲击县政府、县公安局的事件。事后,贵州省委书记认为,在处置一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 [4]。从此报道上也可看到在和谐建设过程中的不和谐处,但报道却正是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出发而写、而发表的。
2.在经济新闻中要大力报道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确定报道重点、制定报道计划,既要热情报道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建设成就,也要倾心关注三农问题和偏远地区的发展变化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既要报道GDP的增长,也要对人民群众呼声强烈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投入足够的精力;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经济规则和秩序等事关长远发展、体现构建和谐社会思想要求的内容,在报道中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的经济环境。
3.在文化新闻中要大力报道格调高尚的文学作品、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和愉悦身心的体育比赛等。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明素质,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的思想环境。
4.在法制和社会新闻中要大力报道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可能都通过直接经验来判断社会,人们形成价值判断和心理感觉的许多材料,往往更多地来自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媒体上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的报道多了,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们对社会更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就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通过案例、人物、事件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报道,让人民群众从中领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社会所褒扬的,什么是社会所摒弃的,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和心理感觉。
参考文献:
[1]以深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05-08-24.
[2]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宣传思想工作[J].新闻战线,2007,(10).
[3]许厚今.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舆论环境[J].新闻战线,2007,(1).
[4]瓮安.“不安”的县城[N].南方周末,2008-07-10.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