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竞争无处不在,而最大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科学的人才观也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国有企业,要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环境下抓住机遇,将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就务必要加快建设人才强企的步伐。人才具有资源的属性,而资源总是有限的。要使企业得以稳健发展,如何才能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呢?借助于“共享”发展理念,不失为一条捷径。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贤纳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聚才手段。一家企业,若能“挖”到某些关键岗位急需的人才“为我所有”,往往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早在2009年,福建的新华都实业集团为了请到有“打工皇帝”称号的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前盛大总裁唐骏,就曾为其付出了高达10亿元人民币的“转会费”。毋庸讳言,在必要时,一个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到社会上招揽人才是无可厚非的。但网罗人才其途径并非仅有高薪去“请”在职人才这一条路可走。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均寿命已提高到70多岁。而大多数适龄退休人员,其身体素质是可以在适当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的。从这部分“老同志”中发掘可用之才,远比从在职人员中“请”人才要省钱省力省时。笔者所在的公司因近年来加速扩张,青年员工大幅度增长,而基层管理品质还能稳中有升,其中一条重要因素就是返聘了一部分内、外部的退休人员。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能独当一面,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功不可没。
说到争取外部人才“为我所有”,目前还有一个利好的消息。据悉,教育部于2017年8月出台政策,高校科研人员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社会上兼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与相关高校的科研人才建立诚信合作关系,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在本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受“共享”发展理念的启发,国有企业还要进一步提高对“走出去、请进来”这种传统培训方式的认识。必要时,要舍得花钱。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量,选送有培养潜质的“苗子”或骨干,到高校或上级机关乃至国内外的同类大型企业包括民企去深造或研修,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根據企业发展实际,“请进来”各类权威、专家“为我所用”,请其为员工授课、作导师,或深入基层带领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公司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分层次分档次地请来了许多外部专家、学者来给员工授课,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如近年来每年都要利用年初、年中工作会等大型会议公司主要骨干相对集中的时机,邀请外部专家、学者来为大家授课。刚开始讲授的内容属于基础管理知识,之后则围绕某个疑难问题为大家解惑答疑,而今则选定业界某个前沿课题引导大家刮起“头脑风暴”,为管理骨干开阔眼界、增强行业排头兵意识提供了辅导。
对人才的“共享”,还要力避“墙内开花墙外香”,力求让企业内部的员工尽量“为我所知”,从而为“知人善任”打下基础。要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观念,采取自荐、推选、竞赛、增负、考核等多种形式,让员工展露才华。从某种角度来看,只要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每个员工都是人才。老员工固然可以担当新员工的师傅,但新员工在某个方面也完全可以做老员工的“老师”,比如在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上,新员工可能就更有优势。因此,我们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互帮互学、才智共享,在“共享”大家的聪明才智中使团队整体素养得以提高。
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为我所借”的理念,通过博览群书借以“共享”古今中外的英才们灿若星河的智慧。我们之所以看中人才,说到底看中的就是这些人才的丰富知识和管理本领,而这些,很多都可以从浩瀚的书海里去汲取。因此,企业一定要鼓励员工读书学习,员工一定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一再叮咛,抱着谦虚的心态、持久的毅力、钻研的精神,通过如饥似渴地阅读去与智者零距离对话,在常态化的潜移默化中使自己逐渐拉近与智者的距离甚至超越智者,且在学以致用中让自己所拥有的聪明才智化为提升人生价值、助力企业发展的巨大能量。
(作者系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罗志荣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贤纳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聚才手段。一家企业,若能“挖”到某些关键岗位急需的人才“为我所有”,往往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早在2009年,福建的新华都实业集团为了请到有“打工皇帝”称号的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前盛大总裁唐骏,就曾为其付出了高达10亿元人民币的“转会费”。毋庸讳言,在必要时,一个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到社会上招揽人才是无可厚非的。但网罗人才其途径并非仅有高薪去“请”在职人才这一条路可走。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均寿命已提高到70多岁。而大多数适龄退休人员,其身体素质是可以在适当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的。从这部分“老同志”中发掘可用之才,远比从在职人员中“请”人才要省钱省力省时。笔者所在的公司因近年来加速扩张,青年员工大幅度增长,而基层管理品质还能稳中有升,其中一条重要因素就是返聘了一部分内、外部的退休人员。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能独当一面,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功不可没。
说到争取外部人才“为我所有”,目前还有一个利好的消息。据悉,教育部于2017年8月出台政策,高校科研人员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社会上兼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与相关高校的科研人才建立诚信合作关系,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在本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受“共享”发展理念的启发,国有企业还要进一步提高对“走出去、请进来”这种传统培训方式的认识。必要时,要舍得花钱。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量,选送有培养潜质的“苗子”或骨干,到高校或上级机关乃至国内外的同类大型企业包括民企去深造或研修,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根據企业发展实际,“请进来”各类权威、专家“为我所用”,请其为员工授课、作导师,或深入基层带领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公司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分层次分档次地请来了许多外部专家、学者来给员工授课,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如近年来每年都要利用年初、年中工作会等大型会议公司主要骨干相对集中的时机,邀请外部专家、学者来为大家授课。刚开始讲授的内容属于基础管理知识,之后则围绕某个疑难问题为大家解惑答疑,而今则选定业界某个前沿课题引导大家刮起“头脑风暴”,为管理骨干开阔眼界、增强行业排头兵意识提供了辅导。
对人才的“共享”,还要力避“墙内开花墙外香”,力求让企业内部的员工尽量“为我所知”,从而为“知人善任”打下基础。要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观念,采取自荐、推选、竞赛、增负、考核等多种形式,让员工展露才华。从某种角度来看,只要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每个员工都是人才。老员工固然可以担当新员工的师傅,但新员工在某个方面也完全可以做老员工的“老师”,比如在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上,新员工可能就更有优势。因此,我们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互帮互学、才智共享,在“共享”大家的聪明才智中使团队整体素养得以提高。
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为我所借”的理念,通过博览群书借以“共享”古今中外的英才们灿若星河的智慧。我们之所以看中人才,说到底看中的就是这些人才的丰富知识和管理本领,而这些,很多都可以从浩瀚的书海里去汲取。因此,企业一定要鼓励员工读书学习,员工一定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一再叮咛,抱着谦虚的心态、持久的毅力、钻研的精神,通过如饥似渴地阅读去与智者零距离对话,在常态化的潜移默化中使自己逐渐拉近与智者的距离甚至超越智者,且在学以致用中让自己所拥有的聪明才智化为提升人生价值、助力企业发展的巨大能量。
(作者系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