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棕编具有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2011年新繁棕编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校在2019年把“非遗”棕编传统手工艺引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通过对棕编技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加珍视我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阐述我校棕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
一、担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引进指尖上艺术丰富美术课堂
棕编艺术是优秀民间手工艺,历经漫长岁月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唐代张志和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对棕编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我从棕编的理论知识切入,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我研究学习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鹤、孔雀、凤等等。掌握"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棕编也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现代艺术大潮中的一员。棕编经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实用功能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棕编艺术品。我把这门指尖上的技艺引进小学美术课堂,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让这门民间手工艺在教学阵地得以扩大传承面并能更好地发展开来。
二、巧妙利用身边资源和替代材料进行交替教学
具有针对性、多样化、趣味化特点的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由于棕叶材质的单一性,所以在棕编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选取的编织教学材料有所区别,低年级尽量采用色彩艳丽的材料。由于教师很难得到大量棕榈叶进行棕编教学。所以,可以选择替代材料进行教学。我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彩带条、衍纸等材料替代做一些简单入门级的练习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在城市中比较易得且价格适中,所以比较适合学生作为练习用材。同时,我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植物园、附近许多街道、小区都栽种棕榈树每年都要修剪枝叶,每到秋冬季节我就收集大量的棕叶晾晒、储备好。待到学生用替代材料学会编织之后,再用棕叶来编织一件件棕作品。
还有我校在校内植物园栽种了许多棕榈树,每当我开始教授棕编课时,就可以带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棕榈树的形态、生长规律、棕叶的收集等知识。平时还要指导学生给棕树浇水照顾棕树的生长,指导学生收集棕叶晾干、防止发霉等等处理方法,我积极营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学习指尖上的艺术——棕编。
三、文化熏陶結合多种方法开展棕编教学
要想棕编教学顺利开展,我在课前就进行充分的准备。学习编织的方法,收集民间艺人创作的优秀棕编作品的资料,收集棕编传承人的故事,给学生讲解棕编的历史渊源,“非遗”知识普及等等,以此吸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具体教学导入环节中,以中华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谜语、儿歌、诗词、童谣对课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小昆虫、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展示用棕叶编织而成的小昆虫、小动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与编织出来的区别。课堂上,我展示民间优秀棕编工艺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采用PPT讲解、现场制作、请学生交流已知的编织技巧等等方法相结合,多学科融合进行教学。从一根简单的棕叶经撕、卷、折、穿插、压挑、拼接、打结等等技法开始指导学生学习棕编,由简单编织小鱼、蚂蚱、小花篮、小鸟逐渐到蜻蜓、蝴蝶、青蛙、蝉、蛇、乌龟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小昆虫、小动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赋予一片棕叶第二次生命,每一节课孩子们都很有动力参与其中,每当学生完成一件作品时,我引导学生一起开展吟诵游戏,吟诵与其相关的诗词歌赋活跃课堂气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课后创设情境,把棕编作品摆放其中拍摄情境图片并P上与其相关联是诗词,在微信群里发表,互相学习。
教学中当然也有相对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孩子,我是鼓励学会的同学去帮助跟不上的同学,让他们互相教学。通过学习棕编孩子们在课间多了互相探究编织的交流,围绕棕编增加了许多话题,有的学生把棕编学习过程心得写进日记、作文里。
四、举办棕编作品展览,助推学生学习热情
“非遗”棕编课程每期学习结束,学校举办棕编作品展示,“六一”棕编作品展,迎新年棕编作品展,参加区、市举办的手工坊展,班级在板报上展示,各种展示大大助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五、思考传承与发展
(一)结合实际降低难度,灵活设计课程,向其他学校辐射推广
与传统的棕编相比,我们学校开展的棕编是相对简单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十字交叉编织、挑压、卷、接、打结,以单编教学等为主,主要是让学生从平面思维过渡初步建立三维立体空间感。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循序渐进。我编辑校本教程《趣味棕编》、建立一系列的教案、教学视频、教程步骤图、材料的选择、使用等等,以便在其他学校能更好地辐射推广。
(二)基本技法不变,材料上灵活变通,适应性更广,操作实施更容易
在传承的意义上讲,初学阶段不一定是非要是棕叶材料,可以在技法上传承先学习,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更深的认识再深入探究其中的乐趣。
一、担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引进指尖上艺术丰富美术课堂
棕编艺术是优秀民间手工艺,历经漫长岁月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唐代张志和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对棕编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我从棕编的理论知识切入,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我研究学习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鹤、孔雀、凤等等。掌握"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棕编也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现代艺术大潮中的一员。棕编经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实用功能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棕编艺术品。我把这门指尖上的技艺引进小学美术课堂,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让这门民间手工艺在教学阵地得以扩大传承面并能更好地发展开来。
二、巧妙利用身边资源和替代材料进行交替教学
具有针对性、多样化、趣味化特点的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由于棕叶材质的单一性,所以在棕编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选取的编织教学材料有所区别,低年级尽量采用色彩艳丽的材料。由于教师很难得到大量棕榈叶进行棕编教学。所以,可以选择替代材料进行教学。我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彩带条、衍纸等材料替代做一些简单入门级的练习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在城市中比较易得且价格适中,所以比较适合学生作为练习用材。同时,我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植物园、附近许多街道、小区都栽种棕榈树每年都要修剪枝叶,每到秋冬季节我就收集大量的棕叶晾晒、储备好。待到学生用替代材料学会编织之后,再用棕叶来编织一件件棕作品。
还有我校在校内植物园栽种了许多棕榈树,每当我开始教授棕编课时,就可以带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棕榈树的形态、生长规律、棕叶的收集等知识。平时还要指导学生给棕树浇水照顾棕树的生长,指导学生收集棕叶晾干、防止发霉等等处理方法,我积极营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学习指尖上的艺术——棕编。
三、文化熏陶結合多种方法开展棕编教学
要想棕编教学顺利开展,我在课前就进行充分的准备。学习编织的方法,收集民间艺人创作的优秀棕编作品的资料,收集棕编传承人的故事,给学生讲解棕编的历史渊源,“非遗”知识普及等等,以此吸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具体教学导入环节中,以中华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谜语、儿歌、诗词、童谣对课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小昆虫、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展示用棕叶编织而成的小昆虫、小动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与编织出来的区别。课堂上,我展示民间优秀棕编工艺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采用PPT讲解、现场制作、请学生交流已知的编织技巧等等方法相结合,多学科融合进行教学。从一根简单的棕叶经撕、卷、折、穿插、压挑、拼接、打结等等技法开始指导学生学习棕编,由简单编织小鱼、蚂蚱、小花篮、小鸟逐渐到蜻蜓、蝴蝶、青蛙、蝉、蛇、乌龟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小昆虫、小动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赋予一片棕叶第二次生命,每一节课孩子们都很有动力参与其中,每当学生完成一件作品时,我引导学生一起开展吟诵游戏,吟诵与其相关的诗词歌赋活跃课堂气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课后创设情境,把棕编作品摆放其中拍摄情境图片并P上与其相关联是诗词,在微信群里发表,互相学习。
教学中当然也有相对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孩子,我是鼓励学会的同学去帮助跟不上的同学,让他们互相教学。通过学习棕编孩子们在课间多了互相探究编织的交流,围绕棕编增加了许多话题,有的学生把棕编学习过程心得写进日记、作文里。
四、举办棕编作品展览,助推学生学习热情
“非遗”棕编课程每期学习结束,学校举办棕编作品展示,“六一”棕编作品展,迎新年棕编作品展,参加区、市举办的手工坊展,班级在板报上展示,各种展示大大助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五、思考传承与发展
(一)结合实际降低难度,灵活设计课程,向其他学校辐射推广
与传统的棕编相比,我们学校开展的棕编是相对简单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十字交叉编织、挑压、卷、接、打结,以单编教学等为主,主要是让学生从平面思维过渡初步建立三维立体空间感。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循序渐进。我编辑校本教程《趣味棕编》、建立一系列的教案、教学视频、教程步骤图、材料的选择、使用等等,以便在其他学校能更好地辐射推广。
(二)基本技法不变,材料上灵活变通,适应性更广,操作实施更容易
在传承的意义上讲,初学阶段不一定是非要是棕叶材料,可以在技法上传承先学习,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更深的认识再深入探究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