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注重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的学科,在实际中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符合物理学科教学的要求的。本文基于笔者的实际教学实践,针对前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现在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近年来颇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上也有很大的作用。物理作为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它注重实验、注重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在实际中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符合物理学科教学的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物理教学中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式的學习过程中,对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知识记忆和掌握也更加扎实,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深入理解,会出现不考虑具体教学内容,统统把学习任务抛给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出现表面热闹却没有深层落实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也难以得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不理想,出现随意性、机械性等特点。
本文基于笔者对所教班级近一学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改,总结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第一,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划分会对合作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小组划分应当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这也是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的必要前提。划分小组时每个组中学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创作能力、性别等都要均衡。应当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涵盖不同特点的学生,确保小组成员层次与能力分布的均衡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按学习能力从高到低将全班同学分为A、B、C、D、E、F六个层次。第二,让全班同学选出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最强的8位同学定为八个组的组长(组长应该是A或B层次的同学,如果不是由老师进行微调),教师在A或B层的同学中选出一位同学和组长搭配成为该组的副组长,这样确定了小组的两个核心成员。第三,核心成员招兵买马,在其他四个层次的同学中各招聘一人,组成6人小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微调。这样按照合作与互补、学生自愿与教师指定的原则,同时又兼顾了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性格以及性别等因素建立起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8个学习小组。力求各组间达到均衡,无显著差异。
第二,合理的座位安排能提高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在座位的分配也是有考虑的,比如学习好的有组织能力的坐中间,成绩一般的坐在对面,可以更加了解知识难点;性格内向的同学要坐在外向型同学旁边,在外向型同学的带领下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自我效能感等等。
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安排班级在座位如下。首先,组内A负责管理和帮助C和D,B负责管理和帮助E和F;第二,A和B两位同学座位相邻,强强联合,碰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第三,组间两位A层的同学座位相依,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于外组。这样形成既封闭又开放的状态,方便管理和开展学习活动。
第三,多种教学方式互相配合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的教学方式也不同,有些教学内容是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这需要我们提前做好教材文本的研究,选好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这样,在一节物理课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跟其他的教学方式穿插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是长达40分钟的一个实验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几分钟的一个物理概念的落实。例如,在平面镜成像这节课中,会涉及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第一是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二是小组合作落实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组员用画草图的方法,向组长解释平面镜成像的每一个特点,并记住平面镜成像的内容。这个过程中还穿插着教师对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的介绍、实验结论的总结。这样多种教学方式灵活配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
第四,任务细致、分工明确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保障。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老师碰到这样的问题,活动表面热闹,但是仔细观察发现每个小组都只有几个学生在讨论、在操作,有一半的学生处于围观看热闹的状态。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要承担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合作活动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整个合作活动中的要承担的任务。例如,在进行浮力习题课的小组活动时布置以下的合作任务:正副组长给自己负责的两名成员讲解错题,要求:选择题:将错误选项改正;计算题:组员要讲一遍解题思路。这样任务指令清晰,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在小组活动中要干什么,要落实到什么程度,老师将会怎么样来检测落实的程度。每个人待着目标、带着任务,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第五,适时反馈、有效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动力。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否合理关乎合作学习在新课改革过程中能否占有重要位置,关乎合作学习能否正确有效运用。有效的评价包括教师言语的评价以及积分量化的评价。评价要及时、要量化、要长期积累、要阶段性总结和评比。评价的内容上,要考虑到小组中组员间互助时的合作态度、合作技能,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的灵活性、创新性等。例如,在进行“探究动滑轮省不省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包括:1.小组活动的总体评价,小组成员是否都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2.组员回答的评价,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对组员进行提问,组员回答正确可以给小组积分;3.小组汇报的评价,小组汇报实验探究的结果,根据汇报的情况对小组进行评价积分。
探究动滑轮省不省功
操作:6人一大组,3人一小组
要求:组长和副组长,跟各自带的两个组员,讲清楚实验步骤,由一名组员进行操作,一名组员进行数据的记录。正、副组长带领自己的成员算出不使用动滑轮和使用动滑轮是拉力做的功。
回答:
1.怎么算出各自做的功。该问题由组员回答。
2.两种情况做的功,谁大谁小?请解释。
在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常常发现评价方法过于复杂、评价内容过于琐碎,这样其实不利于实际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学习和教学任务,过于复杂繁琐的评价以及随后很费时费力的积分计算,会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的负担,不利于长期的开展。在实际的操作中,要仅仅抓住关键点进行评价,让评价得以进行和积累。
小组合作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被证实是有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舒康云,陶永元.“探究式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
[2]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人民教育.2004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现在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近年来颇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上也有很大的作用。物理作为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它注重实验、注重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在实际中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符合物理学科教学的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物理教学中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式的學习过程中,对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知识记忆和掌握也更加扎实,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深入理解,会出现不考虑具体教学内容,统统把学习任务抛给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出现表面热闹却没有深层落实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也难以得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不理想,出现随意性、机械性等特点。
本文基于笔者对所教班级近一学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改,总结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第一,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划分会对合作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小组划分应当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这也是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的必要前提。划分小组时每个组中学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创作能力、性别等都要均衡。应当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涵盖不同特点的学生,确保小组成员层次与能力分布的均衡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按学习能力从高到低将全班同学分为A、B、C、D、E、F六个层次。第二,让全班同学选出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最强的8位同学定为八个组的组长(组长应该是A或B层次的同学,如果不是由老师进行微调),教师在A或B层的同学中选出一位同学和组长搭配成为该组的副组长,这样确定了小组的两个核心成员。第三,核心成员招兵买马,在其他四个层次的同学中各招聘一人,组成6人小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微调。这样按照合作与互补、学生自愿与教师指定的原则,同时又兼顾了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性格以及性别等因素建立起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8个学习小组。力求各组间达到均衡,无显著差异。
第二,合理的座位安排能提高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在座位的分配也是有考虑的,比如学习好的有组织能力的坐中间,成绩一般的坐在对面,可以更加了解知识难点;性格内向的同学要坐在外向型同学旁边,在外向型同学的带领下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自我效能感等等。
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安排班级在座位如下。首先,组内A负责管理和帮助C和D,B负责管理和帮助E和F;第二,A和B两位同学座位相邻,强强联合,碰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第三,组间两位A层的同学座位相依,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于外组。这样形成既封闭又开放的状态,方便管理和开展学习活动。
第三,多种教学方式互相配合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的教学方式也不同,有些教学内容是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这需要我们提前做好教材文本的研究,选好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这样,在一节物理课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跟其他的教学方式穿插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是长达40分钟的一个实验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几分钟的一个物理概念的落实。例如,在平面镜成像这节课中,会涉及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第一是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二是小组合作落实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组员用画草图的方法,向组长解释平面镜成像的每一个特点,并记住平面镜成像的内容。这个过程中还穿插着教师对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的介绍、实验结论的总结。这样多种教学方式灵活配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
第四,任务细致、分工明确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保障。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老师碰到这样的问题,活动表面热闹,但是仔细观察发现每个小组都只有几个学生在讨论、在操作,有一半的学生处于围观看热闹的状态。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要承担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合作活动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整个合作活动中的要承担的任务。例如,在进行浮力习题课的小组活动时布置以下的合作任务:正副组长给自己负责的两名成员讲解错题,要求:选择题:将错误选项改正;计算题:组员要讲一遍解题思路。这样任务指令清晰,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在小组活动中要干什么,要落实到什么程度,老师将会怎么样来检测落实的程度。每个人待着目标、带着任务,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第五,适时反馈、有效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动力。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否合理关乎合作学习在新课改革过程中能否占有重要位置,关乎合作学习能否正确有效运用。有效的评价包括教师言语的评价以及积分量化的评价。评价要及时、要量化、要长期积累、要阶段性总结和评比。评价的内容上,要考虑到小组中组员间互助时的合作态度、合作技能,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的灵活性、创新性等。例如,在进行“探究动滑轮省不省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包括:1.小组活动的总体评价,小组成员是否都有积极参与到活动中;2.组员回答的评价,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对组员进行提问,组员回答正确可以给小组积分;3.小组汇报的评价,小组汇报实验探究的结果,根据汇报的情况对小组进行评价积分。
探究动滑轮省不省功
操作:6人一大组,3人一小组
要求:组长和副组长,跟各自带的两个组员,讲清楚实验步骤,由一名组员进行操作,一名组员进行数据的记录。正、副组长带领自己的成员算出不使用动滑轮和使用动滑轮是拉力做的功。
回答:
1.怎么算出各自做的功。该问题由组员回答。
2.两种情况做的功,谁大谁小?请解释。
在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常常发现评价方法过于复杂、评价内容过于琐碎,这样其实不利于实际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学习和教学任务,过于复杂繁琐的评价以及随后很费时费力的积分计算,会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的负担,不利于长期的开展。在实际的操作中,要仅仅抓住关键点进行评价,让评价得以进行和积累。
小组合作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被证实是有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舒康云,陶永元.“探究式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
[2]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人民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