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老师,信心、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杀手,学生只有较强的兴趣,自信心,才能取得较大的成功。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兴趣,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心、勇气,对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情景 数学兴趣 学困生 自信心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还是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一、创设好的数学情境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片段
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些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课体,并以教师的语言描绘鲜明的展现在现实的眼前。
例如,合并同类项那节,可创设这样一个场景,小明与他的爸爸一起去旅行,走了一段路程后,中间休息,爸爸提议要买些点心,于是,小明说:“我要2个鸡蛋,1块面包,1瓶汽水。”爸爸说:“我要1个鸡蛋,2块面包,1瓶汽水。”妈妈说:“我要1个鸡蛋,1块面包,1瓶汽水。”让小明去买这些点心,小明怎样告诉服务员?很显然,学生都会很兴奋,也很可笑的说出怎样告诉服务员,这时就可说把同类的放在一起,引出课题,学生也能很好的参与课堂。
(二)创设悬念,引起兴趣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里,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王芳到李丽家去看她,当时李丽正在做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王芳不看解题步骤,只看题目及答案就知道李丽哪道题做错了。李丽非常惊讶,问王芳有什么秘法,此时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学生异口同声都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的上完了这节课。
(三)创设在实践、操作中能完成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动手操作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而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数学有着直接和重要作用的经验,以及情感性的支持。
例如,《全等三角形》
老师可以这样设计,每一位学生都画出一个三角形,其中有两边的长分别是3cm、4cm,有一个角是450,学生心里会想画一个三角形还不容易,当每个学生都畫好时,把你们画的三角形都刻掉,学生就想知道刻掉三角形干什么?老师提出同桌互相结合,看两个三角形能否重合在一起,再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①当边长是3cm、4cm,夹角是450时能重合。
②当边长是3cm、4cm,其中一边对的角是450时,则不能重合。
本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促进学生的认识、理解。例如在讲《旋转的特征》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得: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结论。总之,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
二、用爱心为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兴趣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心与心的沟通,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的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次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良的“欺骗”,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感到他是老师眼中最棒的,那么他每做一个问题,都会带着这个成功感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三、用爱心关注学困生
(一)坚持平等
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平等的权力,每一个学生也都有享受老师同等对待的权力,在提问学生时,可提前告诉学困生,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老师既可关注他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可给他表现的机会。
(二)允许差异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对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学困生,本身基础不够牢固,所以在接受新知识时,不一定要求他与尖子生比,允许有差异。
课上对学困生给予特别关注,对学困生的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通过实实在在的具体帮助来实现,课下为学困生补课,课堂上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也就充满了对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强兴趣。
四、在成就感中学习,学生的信心、兴趣倍增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那就看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能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只有在恰当时机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再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时候,让每个学生做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张,把纸张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学生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说的多好,继续观察。还有学生想得到表扬,体验成功的感受。
学生2:∠B=∠C
老师:多棒,继续看,全班学生的心里都想急于发言。
学生3:DB=DC,即AD是底边上的中线。
老师:哇(惊喜),真厉害,还有吗?
学生4:∠ADB=∠ADC=900即AD为底边上的高。
老师:(做鬼脸,翘拇指,点头)你们真不简单。
学生5:老师,还有一个,你看∠BAD=CAD,即AD为顶角的平分线。
老师:老师真无话可说,下课拜你们为老师。
本例中,老师运用简朴的语言,鼓励学生,学生也尝到了成功的甘甜,当精神达到一定时,产生相应的动机,继续在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下,顺藤摸瓜,当摸到某一点时,学生的思维火花便会烈焰腾空,学生的创新思维便会油然而生。
所以,要不断激励,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地评价。做数学老师,常常任两班的课,面对多个学生,怎样表扬呢?为此,不光当面鼓励外,还常常利用作业本和单元检测的卷子与学生进行书面说话,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
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条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还需要老师不断努力,探究新知识,研究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2]金伟,郑旭香.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宁夏教育,2006.4
[3]吴勇俊.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09.1.
关键词:数学情景 数学兴趣 学困生 自信心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还是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一、创设好的数学情境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片段
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些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课体,并以教师的语言描绘鲜明的展现在现实的眼前。
例如,合并同类项那节,可创设这样一个场景,小明与他的爸爸一起去旅行,走了一段路程后,中间休息,爸爸提议要买些点心,于是,小明说:“我要2个鸡蛋,1块面包,1瓶汽水。”爸爸说:“我要1个鸡蛋,2块面包,1瓶汽水。”妈妈说:“我要1个鸡蛋,1块面包,1瓶汽水。”让小明去买这些点心,小明怎样告诉服务员?很显然,学生都会很兴奋,也很可笑的说出怎样告诉服务员,这时就可说把同类的放在一起,引出课题,学生也能很好的参与课堂。
(二)创设悬念,引起兴趣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里,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王芳到李丽家去看她,当时李丽正在做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王芳不看解题步骤,只看题目及答案就知道李丽哪道题做错了。李丽非常惊讶,问王芳有什么秘法,此时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学生异口同声都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的上完了这节课。
(三)创设在实践、操作中能完成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动手操作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而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数学有着直接和重要作用的经验,以及情感性的支持。
例如,《全等三角形》
老师可以这样设计,每一位学生都画出一个三角形,其中有两边的长分别是3cm、4cm,有一个角是450,学生心里会想画一个三角形还不容易,当每个学生都畫好时,把你们画的三角形都刻掉,学生就想知道刻掉三角形干什么?老师提出同桌互相结合,看两个三角形能否重合在一起,再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①当边长是3cm、4cm,夹角是450时能重合。
②当边长是3cm、4cm,其中一边对的角是450时,则不能重合。
本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促进学生的认识、理解。例如在讲《旋转的特征》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得: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结论。总之,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
二、用爱心为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兴趣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心与心的沟通,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的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次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良的“欺骗”,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感到他是老师眼中最棒的,那么他每做一个问题,都会带着这个成功感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三、用爱心关注学困生
(一)坚持平等
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平等的权力,每一个学生也都有享受老师同等对待的权力,在提问学生时,可提前告诉学困生,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老师既可关注他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可给他表现的机会。
(二)允许差异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对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学困生,本身基础不够牢固,所以在接受新知识时,不一定要求他与尖子生比,允许有差异。
课上对学困生给予特别关注,对学困生的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通过实实在在的具体帮助来实现,课下为学困生补课,课堂上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也就充满了对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强兴趣。
四、在成就感中学习,学生的信心、兴趣倍增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那就看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能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只有在恰当时机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再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时候,让每个学生做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张,把纸张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学生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说的多好,继续观察。还有学生想得到表扬,体验成功的感受。
学生2:∠B=∠C
老师:多棒,继续看,全班学生的心里都想急于发言。
学生3:DB=DC,即AD是底边上的中线。
老师:哇(惊喜),真厉害,还有吗?
学生4:∠ADB=∠ADC=900即AD为底边上的高。
老师:(做鬼脸,翘拇指,点头)你们真不简单。
学生5:老师,还有一个,你看∠BAD=CAD,即AD为顶角的平分线。
老师:老师真无话可说,下课拜你们为老师。
本例中,老师运用简朴的语言,鼓励学生,学生也尝到了成功的甘甜,当精神达到一定时,产生相应的动机,继续在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下,顺藤摸瓜,当摸到某一点时,学生的思维火花便会烈焰腾空,学生的创新思维便会油然而生。
所以,要不断激励,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地评价。做数学老师,常常任两班的课,面对多个学生,怎样表扬呢?为此,不光当面鼓励外,还常常利用作业本和单元检测的卷子与学生进行书面说话,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
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条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还需要老师不断努力,探究新知识,研究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2]金伟,郑旭香.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宁夏教育,2006.4
[3]吴勇俊.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