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金题】
请以“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补”一般作为动词,指因破损或缺失而修理和添加。“补”的内容可以实指,即物质的;也可以虚指,即精神(情感)、婚姻、文化、传统、政策法规、时间等。写作时要明确交代“谁”补、补“什么”,如: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
2.从为什么要“补”的角度,深入说理。如修补缺失的道德,意义何在?要想写得深刻,最好去挖掘怎么样“补”。作文不能只表明态度,却不能说出怎样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显得文章立意不深刻。文章也可以反向立意,表达对不需“补”而“补”的现象的担忧和批判,如“画蛇添足”式的“补”。
3.写记叙文,可以围绕“补”构思一个完整的情节来表达情感,但最好要能包括这样一个情感过程:原先破损、缺乏、过失、差错——修补、弥补、补救(做了些什么事来“补”)——“补”的结果或感悟。写作中,可以巧妙地将实的“补”和虚的“补”勾连起来,如补鞋、补衣与补心;打补丁与弥补缺憾;补课与补德;补鞋与补缺点。
【佳作示例一】
补
◎祝源铎
茶未凉,余热仍流连在小桌上,窗棂的木质边框镌刻着一棵树睡着的容光。有时填补生活,别太满,留一寸空白,让心灵翱翔。
时光倏地被压进了紧张而急促的节奏,走得飞快。每个人都进入了最后冲刺,努力向理想的高中奋进。原本乐天派的我也开始担心,怕被甩在人后,决定用学习来把原本悠闲的休息时间补满。上午做数学,下午练英语,晚上……我穿梭在本本习题之间,回忆一天的辛劳,只剩下了发胀的脑袋和酸痛的双眼。没事,多补补总有好处的,我安慰着自己,求个心安。
事与愿违,几个星期的恶补反而换来了一次“滑铁卢”,看着从未料想过的分数单,心像是被溺了水,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忧伤,还有绝望。
“出去走走吧,外面天气不错。”哥哥走到我身旁,轻轻拍了拍呆坐在桌前的我。我木头人似地愣在那儿,一言不发。“陪我逛逛呗,一个人没意思。”轻快的声音在周遭的灰暗里跳动着,似乎抖落下了春日的碎屑,混杂着草木味儿,心有些痒痒的,便应允了。
哥哥果真没骗我,外面柔柔的阳光似黄色的流水,迤逦在花香之中。绿攀上了柳,粉漫上了桃,白萦上了梨。浅浅的色调像是春不经意的涂抹,透着自然质朴的气质。愈往前走,春色欲深,色调突然变得纷乱起来,各色的花密密匝匝开在眼前,不留一点空隙。“乱花渐欲迷人眼”,春似乎是嫌不够热闹吧,将原本清新的画面填补满了,可这添补的几笔,反而給人一种繁冗与拙气。
“我们回去吧,这儿的花太乱了。”哥哥在一旁有些惋惜地叹着。我有些不满足,拉起哥哥再向深处走去。一拐弯,眼前的纷杂霎时被抹去,只留下一片草坪、一方蓝天、几簇野花。我惊喜地奔到草坪上,也不顾脏,躺在了草丛间,任嫩绿的草尖亲吻着我的脸,任和煦的清风亲拂我的袖。抬头仰望澄澈的蓝天,云像是绣在蓝天上,白得那样纯粹,让人心醉,这才是春该有的样子啊!
身未动,心已远。徜徉于春意间,突然明白:补,也是有技巧的。
我曾以为用所有精力去学习才能进步,我错了。一味地补只能是厚积,只能是量上的积累,而薄发却在于一寸留白,我需要留一点时间给真正的自己。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每每读到这句诗,总会想到那辽阔的江面浩荡无涯,只有一叶帆舟飘浮其中。极美的一句诗,正因为只补一叶帆舟,留下万千思愁。
填补人生,别太满,留一寸空白,方得始终。
【佳作示例二】
补
◎戴幸
补一方瓷砖,绽一株平地兰,显一颗工匠心。
盛夏的风遣走清梦,午后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一个匠人拎着大小包站在门口,哦,是来贴地面砖的匠人。
他的工作装洗得褪了色,但笔挺干净。匠人只瞥了我一眼,就一件件地拿出工具开始贴瓷砖。
匠人很娴熟地贴好了瓷砖,父亲准备结工钱,这时一阵巨响穿透耳膜——匠人揣在腰间的小切割机摔到地上,瓷砖被砸出一个不大不小浅浅的坑。
匠人皱皱粗眉,立即把父亲的工钱挡了回去,蹲在地上琢磨着什么。
他摸摸浅坑,用指头丈量着,似乎有了眉目,拿出工具准备修补。
他很快和了点乳白色颜料,用刷子蘸饱,一点点涂在浅坑的边缘。他的另一只手托着一只碟子,微蹙的眉毛像是纸上浅浅的折痕。匠人补瓷砖的神情姿态像极了闲云野鹤般的山水画家。
只半晌工夫,匠人就上好了“底色”,浅坑里仿佛盛着一泓泉水,明亮白净。可匠人那对浓眉像是两只翼蝶,不肯翩跹而去。他转身从包里拿出一只钻头机,握住上端,像咖啡师“拉花”一样,在桶里搅拌,一会儿就把米黄色的胶徐徐注入浅坑中。他的手灵活地舞动,那流淌着的胶也柔和起来,仿佛是人家浣洗着的纱。匠人额头几乎贴到瓷砖上,他的身子也随手臂的挥动而起伏,好似侧耳抚琴,脖子总是勾出去,勾出去。
他歪过头,打量一番,淡白的花瓣缱绻着,黄色花丝细细长长——已经现出花的雏形了。匠人仍是从容地持一把铲子,极小心地刮去多余部分,珠子大的汗水在他的鼻尖上“摇摇欲坠”。
倏尔,他又捧住一只速冷机,对着浅坑处喷出一团低温水雾。一株简洁的平地兰缓缓地从白瓷中映出,开得婉转,全然看不出是补上的。
“总算补好了。”匠人费力地起身,这才揩去汗水,黝黑的脸上浮现出骄傲而满意的神情。尽管他花了很长时间,尽管他很卖力,但他坚持只收原来份额的工钱。我不禁感慨万分:他补的不仅是瓷砖,更是一颗赤诚的匠心啊!
现在有些匠人为了贪图蝇头小利,不择手段,鲜有赤诚的匠心胸怀。
其实,有时不仅一些匠人需要“补”,我们也同样要补。把菜肴做得精致些,把病人照顾得周到些,把该说的话说得更响亮些……怎么会不需要补呢?
补一份职业操守,守一颗匠人之心,扬一种社会风尚。
请以“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补”一般作为动词,指因破损或缺失而修理和添加。“补”的内容可以实指,即物质的;也可以虚指,即精神(情感)、婚姻、文化、传统、政策法规、时间等。写作时要明确交代“谁”补、补“什么”,如: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
2.从为什么要“补”的角度,深入说理。如修补缺失的道德,意义何在?要想写得深刻,最好去挖掘怎么样“补”。作文不能只表明态度,却不能说出怎样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显得文章立意不深刻。文章也可以反向立意,表达对不需“补”而“补”的现象的担忧和批判,如“画蛇添足”式的“补”。
3.写记叙文,可以围绕“补”构思一个完整的情节来表达情感,但最好要能包括这样一个情感过程:原先破损、缺乏、过失、差错——修补、弥补、补救(做了些什么事来“补”)——“补”的结果或感悟。写作中,可以巧妙地将实的“补”和虚的“补”勾连起来,如补鞋、补衣与补心;打补丁与弥补缺憾;补课与补德;补鞋与补缺点。
【佳作示例一】
补
◎祝源铎
茶未凉,余热仍流连在小桌上,窗棂的木质边框镌刻着一棵树睡着的容光。有时填补生活,别太满,留一寸空白,让心灵翱翔。
时光倏地被压进了紧张而急促的节奏,走得飞快。每个人都进入了最后冲刺,努力向理想的高中奋进。原本乐天派的我也开始担心,怕被甩在人后,决定用学习来把原本悠闲的休息时间补满。上午做数学,下午练英语,晚上……我穿梭在本本习题之间,回忆一天的辛劳,只剩下了发胀的脑袋和酸痛的双眼。没事,多补补总有好处的,我安慰着自己,求个心安。
事与愿违,几个星期的恶补反而换来了一次“滑铁卢”,看着从未料想过的分数单,心像是被溺了水,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忧伤,还有绝望。
“出去走走吧,外面天气不错。”哥哥走到我身旁,轻轻拍了拍呆坐在桌前的我。我木头人似地愣在那儿,一言不发。“陪我逛逛呗,一个人没意思。”轻快的声音在周遭的灰暗里跳动着,似乎抖落下了春日的碎屑,混杂着草木味儿,心有些痒痒的,便应允了。
哥哥果真没骗我,外面柔柔的阳光似黄色的流水,迤逦在花香之中。绿攀上了柳,粉漫上了桃,白萦上了梨。浅浅的色调像是春不经意的涂抹,透着自然质朴的气质。愈往前走,春色欲深,色调突然变得纷乱起来,各色的花密密匝匝开在眼前,不留一点空隙。“乱花渐欲迷人眼”,春似乎是嫌不够热闹吧,将原本清新的画面填补满了,可这添补的几笔,反而給人一种繁冗与拙气。
“我们回去吧,这儿的花太乱了。”哥哥在一旁有些惋惜地叹着。我有些不满足,拉起哥哥再向深处走去。一拐弯,眼前的纷杂霎时被抹去,只留下一片草坪、一方蓝天、几簇野花。我惊喜地奔到草坪上,也不顾脏,躺在了草丛间,任嫩绿的草尖亲吻着我的脸,任和煦的清风亲拂我的袖。抬头仰望澄澈的蓝天,云像是绣在蓝天上,白得那样纯粹,让人心醉,这才是春该有的样子啊!
身未动,心已远。徜徉于春意间,突然明白:补,也是有技巧的。
我曾以为用所有精力去学习才能进步,我错了。一味地补只能是厚积,只能是量上的积累,而薄发却在于一寸留白,我需要留一点时间给真正的自己。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每每读到这句诗,总会想到那辽阔的江面浩荡无涯,只有一叶帆舟飘浮其中。极美的一句诗,正因为只补一叶帆舟,留下万千思愁。
填补人生,别太满,留一寸空白,方得始终。
【佳作示例二】
补
◎戴幸
补一方瓷砖,绽一株平地兰,显一颗工匠心。
盛夏的风遣走清梦,午后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一个匠人拎着大小包站在门口,哦,是来贴地面砖的匠人。
他的工作装洗得褪了色,但笔挺干净。匠人只瞥了我一眼,就一件件地拿出工具开始贴瓷砖。
匠人很娴熟地贴好了瓷砖,父亲准备结工钱,这时一阵巨响穿透耳膜——匠人揣在腰间的小切割机摔到地上,瓷砖被砸出一个不大不小浅浅的坑。
匠人皱皱粗眉,立即把父亲的工钱挡了回去,蹲在地上琢磨着什么。
他摸摸浅坑,用指头丈量着,似乎有了眉目,拿出工具准备修补。
他很快和了点乳白色颜料,用刷子蘸饱,一点点涂在浅坑的边缘。他的另一只手托着一只碟子,微蹙的眉毛像是纸上浅浅的折痕。匠人补瓷砖的神情姿态像极了闲云野鹤般的山水画家。
只半晌工夫,匠人就上好了“底色”,浅坑里仿佛盛着一泓泉水,明亮白净。可匠人那对浓眉像是两只翼蝶,不肯翩跹而去。他转身从包里拿出一只钻头机,握住上端,像咖啡师“拉花”一样,在桶里搅拌,一会儿就把米黄色的胶徐徐注入浅坑中。他的手灵活地舞动,那流淌着的胶也柔和起来,仿佛是人家浣洗着的纱。匠人额头几乎贴到瓷砖上,他的身子也随手臂的挥动而起伏,好似侧耳抚琴,脖子总是勾出去,勾出去。
他歪过头,打量一番,淡白的花瓣缱绻着,黄色花丝细细长长——已经现出花的雏形了。匠人仍是从容地持一把铲子,极小心地刮去多余部分,珠子大的汗水在他的鼻尖上“摇摇欲坠”。
倏尔,他又捧住一只速冷机,对着浅坑处喷出一团低温水雾。一株简洁的平地兰缓缓地从白瓷中映出,开得婉转,全然看不出是补上的。
“总算补好了。”匠人费力地起身,这才揩去汗水,黝黑的脸上浮现出骄傲而满意的神情。尽管他花了很长时间,尽管他很卖力,但他坚持只收原来份额的工钱。我不禁感慨万分:他补的不仅是瓷砖,更是一颗赤诚的匠心啊!
现在有些匠人为了贪图蝇头小利,不择手段,鲜有赤诚的匠心胸怀。
其实,有时不仅一些匠人需要“补”,我们也同样要补。把菜肴做得精致些,把病人照顾得周到些,把该说的话说得更响亮些……怎么会不需要补呢?
补一份职业操守,守一颗匠人之心,扬一种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