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推进职高信息技术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实用性;采用案例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实践实训,增强教学效果。
關键词: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一、职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任务的理解认识存在不足
信息技术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最近十五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几乎使得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个人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尽管不同行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但几乎所有行业都已经离不开或者至少已经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应用型青年人才而言,掌握信息技术更是就业、立业的必要基础。然而,职高教育中,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中的“初步了解”、“基本掌握”等理解为只需要达到初步了解和基本掌握的程度就可以了,认为职高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的就是的一种“扫盲”式的教育,而非要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对该门课程的考试要求也非常随意,由此让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并不重要。事实上,这种理解、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合时宜的,必然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成。
(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平台的利用率不够高效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增加,以及上级部门积极支持,职业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目前几乎所有的职业高中都建有微机室,大多都能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练习实践的需要。但是,从过去硬件设施缺乏,实践平台不足的状况,到如今计算机的数量、硬件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网上学习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各学校在硬件设施配置和使用方面的调查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职业高中对所配置硬件设施和所建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使用中,计算机硬件设施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平台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甚至有的学校限制计算机机房开放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平台利用率特别低,部分硬件设施损坏后维修不及时,导致设备闲置与设备紧张的问题并存。另外,一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加之自己对于信息技术主动学习不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够熟练,本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而不使用,以至于让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闲置起来。这样既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的课程,不充分发挥实践平台的作用就让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就很难得到快速提升。
二、职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建议
(一)职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后要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言,理论知识、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与实践课程、技术实训所占比例的分配与搭配要得当。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首先,确定培养目标后,要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作为发展飞速、更新较快的领域,在信息技术教材选择的具体操作实施中,应该选择新教材,但也不必要只追求最新,而是应注重考虑将来职业的需求,要尽量以实用为主的基础上选择新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同一本教材对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所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专业实际情况对各种类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选择那些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并且与学生专业结合更加紧密的教学内容。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各应用专业的特点紧密结合,选择性的讲授各专业领域内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软件,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不但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们的负担,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多以讲解与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但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讲解——演示——上机练习”的流程进行的,这种教学流程尽管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只是教师的讲解或者演示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感受程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受课堂教学内容或所学知识的限制,不会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操作性的体验与感受,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是有独立性格的个体,不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发展学生心智的活动,这种活动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才能顺利开展。它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师生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尤其要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互动效应。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交谈和留意观察中了解学生个性特点,从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辅导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任务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把教学目标灵活地变为一个个需要实际操作的任务,这样不仅在任务完成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满足感,而且把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演变成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解决过程,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兴趣还给学生,变被教师强迫学习为学生积极地主动学习。
结束语
职高生作为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及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其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决定到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将来就业择业前景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认识,引起重视,针对职高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英.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關键词: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一、职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任务的理解认识存在不足
信息技术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最近十五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几乎使得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个人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尽管不同行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但几乎所有行业都已经离不开或者至少已经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应用型青年人才而言,掌握信息技术更是就业、立业的必要基础。然而,职高教育中,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中的“初步了解”、“基本掌握”等理解为只需要达到初步了解和基本掌握的程度就可以了,认为职高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的就是的一种“扫盲”式的教育,而非要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对该门课程的考试要求也非常随意,由此让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并不重要。事实上,这种理解、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合时宜的,必然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成。
(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平台的利用率不够高效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增加,以及上级部门积极支持,职业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目前几乎所有的职业高中都建有微机室,大多都能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练习实践的需要。但是,从过去硬件设施缺乏,实践平台不足的状况,到如今计算机的数量、硬件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网上学习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各学校在硬件设施配置和使用方面的调查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职业高中对所配置硬件设施和所建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使用中,计算机硬件设施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平台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甚至有的学校限制计算机机房开放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平台利用率特别低,部分硬件设施损坏后维修不及时,导致设备闲置与设备紧张的问题并存。另外,一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加之自己对于信息技术主动学习不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够熟练,本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而不使用,以至于让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闲置起来。这样既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的课程,不充分发挥实践平台的作用就让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就很难得到快速提升。
二、职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建议
(一)职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后要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言,理论知识、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与实践课程、技术实训所占比例的分配与搭配要得当。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首先,确定培养目标后,要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作为发展飞速、更新较快的领域,在信息技术教材选择的具体操作实施中,应该选择新教材,但也不必要只追求最新,而是应注重考虑将来职业的需求,要尽量以实用为主的基础上选择新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同一本教材对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所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专业实际情况对各种类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选择那些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并且与学生专业结合更加紧密的教学内容。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各应用专业的特点紧密结合,选择性的讲授各专业领域内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软件,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不但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们的负担,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多以讲解与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但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讲解——演示——上机练习”的流程进行的,这种教学流程尽管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只是教师的讲解或者演示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感受程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受课堂教学内容或所学知识的限制,不会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操作性的体验与感受,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是有独立性格的个体,不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发展学生心智的活动,这种活动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才能顺利开展。它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师生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尤其要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互动效应。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交谈和留意观察中了解学生个性特点,从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辅导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任务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把教学目标灵活地变为一个个需要实际操作的任务,这样不仅在任务完成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满足感,而且把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演变成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解决过程,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兴趣还给学生,变被教师强迫学习为学生积极地主动学习。
结束语
职高生作为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及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其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决定到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将来就业择业前景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认识,引起重视,针对职高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英.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