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物理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改革实验教学、精心设计习题和加强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的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教师常常采用“告知”的方式,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当成考试的机器。学习内容固定,学习方式单一,问题和答案标准统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根据实验目标的不同,物理实验大致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非验证性实验。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预先设计好的、要求学生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是验证性实验的特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实验方法对于验证科学结论、获得感性经验,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已知实验要求、步骤等要素,学生不能自由发挥,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验证性实验就不一样了,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现象、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获得知识,从而建立起具有个人印记的知识体系,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体,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依据本课教学知识点的特色和教学实际需要,巧妙引导与启发学生自行设计研究方案,让学生根据方案中要测量的数据自行选择实验仪器,设计电路图进行测量与分析数据,得出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完成的实验结论。最后,还设置师生共同讨论,比较方法,评选出最佳方案的环节。这样让学生去实践体验,真正让学生感觉课堂上能够相互信赖、能够分享,并能找到自己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精心设计习题,激发创新思维
我认为习题教学一定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尽量使学生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从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创新思维来解题。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某例题的解答就可运用一题多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原题: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小明向上竖直跳起,关于他的落地点( ):A.原处、B.原处的前面、C.原处的后面、D.无法确定。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合理设置变式:如果小明做立定跳远,那么( ):A.向车行驶方向跳,会跳得远些;B.向车行驶反方向跳,会跳得远些;C.无论向哪个方向跳,结果都一样;D.无法确定。如此精心设计习题,必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开阔,使其创造性思维实现质的飞跃。
三、加强教学设计,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兴奋点,不要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电阻定律”这一节的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只要通过实验探究出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最后再设计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题就算完事。但是,我对这节内容进行了课程开发。在进行了上述教学过程后,让学生利用镍铬电阻丝和裁剪好的方木块来动手制作绕线电阻,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的同时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中职物理教学的特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陶行知曾在“创造的教育”演讲中提出,每个人都有创造力,要扫除束缚创造力的障碍。其实,创新离学生很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让学生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诚然,在中职物理教学中,针对学生科学有效地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中职阶段物理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去学,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的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教师常常采用“告知”的方式,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当成考试的机器。学习内容固定,学习方式单一,问题和答案标准统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根据实验目标的不同,物理实验大致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非验证性实验。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预先设计好的、要求学生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是验证性实验的特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实验方法对于验证科学结论、获得感性经验,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已知实验要求、步骤等要素,学生不能自由发挥,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验证性实验就不一样了,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现象、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获得知识,从而建立起具有个人印记的知识体系,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体,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依据本课教学知识点的特色和教学实际需要,巧妙引导与启发学生自行设计研究方案,让学生根据方案中要测量的数据自行选择实验仪器,设计电路图进行测量与分析数据,得出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完成的实验结论。最后,还设置师生共同讨论,比较方法,评选出最佳方案的环节。这样让学生去实践体验,真正让学生感觉课堂上能够相互信赖、能够分享,并能找到自己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精心设计习题,激发创新思维
我认为习题教学一定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尽量使学生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从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创新思维来解题。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某例题的解答就可运用一题多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原题: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小明向上竖直跳起,关于他的落地点( ):A.原处、B.原处的前面、C.原处的后面、D.无法确定。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合理设置变式:如果小明做立定跳远,那么( ):A.向车行驶方向跳,会跳得远些;B.向车行驶反方向跳,会跳得远些;C.无论向哪个方向跳,结果都一样;D.无法确定。如此精心设计习题,必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开阔,使其创造性思维实现质的飞跃。
三、加强教学设计,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兴奋点,不要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电阻定律”这一节的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只要通过实验探究出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最后再设计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题就算完事。但是,我对这节内容进行了课程开发。在进行了上述教学过程后,让学生利用镍铬电阻丝和裁剪好的方木块来动手制作绕线电阻,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的同时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中职物理教学的特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陶行知曾在“创造的教育”演讲中提出,每个人都有创造力,要扫除束缚创造力的障碍。其实,创新离学生很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让学生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诚然,在中职物理教学中,针对学生科学有效地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中职阶段物理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去学,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