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做到精心导入。而落实到平时的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语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尽力在导入语的设计上追求更加理想的艺术效果,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主张“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其实,一切艺术都应该追求境界,教学导入语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也应该追求境界。
境界一:品赏文本的韵味
对一篇好文章,教师本身首先要是读者,而这样的好文章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在备课时,教师得反复去咀嚼,去品味。教师如果能站在学习者和欣赏者的角度解读文本,把自身对文本韵味的品赏渗透到导入语的文字里,以最直接的方式、最快捷的速度把文本信息和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学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案例一:教学选自《红楼梦》的课文《香菱学诗》的导入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我们去解读、去品味。在众多的人物中,香菱也是其中的一个。曹雪芹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了浓浓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以《红楼梦》开篇的一首小诗引入,把名著浓浓的文学韵味导出来,创造最佳的教学状态。
案例二:教学郑愁予的《雨说》时,可以让学生大声地朗读编者为课文设计好的导言:“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朗读这首诗,让霏霏的细雨飘进你的心田。”这样的导入语非常贴近文本的韵味,能快速地切题入题,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灵距离。在教材编排中,编者为每一篇课文都设计了精彩的导言,这些导言有的简约凝练,有的含蓄婉美,有的巧设悬念,有的引人深思,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一教学资源。
境界二:聚焦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应该是渗透着文学情感的教学,也是饱蘸着教师情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文学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情致教,以情入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修养。在导入时,如果能聚焦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将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三:教学《傅雷家书两则》的导入语:“人生之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有鲜花簇拥,也会有荆棘丛生。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我们又应该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呢?请看一位前辈,也是一位智者的回答吧。”那么,傅雷这位前辈和智者是怎样对待不同的人生境遇呢?这就激起了学生探求的欲望,聚焦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案例四:教学宗璞《紫藤萝瀑布》的导入语:“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飘香的幽兰,凌寒的腊梅,石缝间不屈的小草,大地上无名的野花……无不蕴涵着炽热的生命,无不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在女作家宗璞的笔端,小小的紫藤萝花透露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驻足观赏那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受作者对紫藤萝花寄予的浓浓情怀。”引导学生体验作家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设计这样的导入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点。
境界三:拓展学习的视野
一个作家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一篇文章也不可能脱离它的文化大家庭。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文学视野、品尝文化盛宴、构建大语文学习的结构,这对学生学习语文将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导入时,教师可尽量盘点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展开学习的思维,让课堂更加丰富、饱满。
案例五:教学余光中《乡愁》的导入语:“‘乡愁’是我国文学历久弥新的主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李白如老酒般浓浓的乡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那是王湾内心无所寄托时无奈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是崔颢饱受羁旅之苦理想落空驻足回眸的乡愁……古往今来,乡愁承载了多少文人墨客思乡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也是这一题材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为我们营造的那隽永的乡愁。”串联丰富的相关联的古诗句,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很好地切入了对诗歌的教学探讨。
案例六:教学培根《谈读书》的导入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读书,古今中外有大量的名言。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的哲学家、作家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融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至今仍然给人宝贵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紧扣题目和文章的内容张开联想的羽翼,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相关知识的窗户,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容量。
境界四:激活探究的思维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能思维的个体。在教学导入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文本。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设置疑团和悬念,可以故事启发与诱导……只要能激活学生探究的思维,都是可取的。
案例七:教学选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的导入语:“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也就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梁山好汉果真都是有勇无谋之辈吗?其实,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梁山好汉有什么让人拍案叫绝的计谋呢?让学生带着这一疑团和悬念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案例八: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导入语:“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然而,在此之后,越王重蹈覆辙,沉溺于安乐中,又一次走向了灭亡。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去寻找答案吧。”用大家熟悉的历史故事导入,启发学生类比思考。
《辞源》对“境界”一词的解释之一为“境地”。那么,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呢?每一堂课要让学生到达什么样的目的地呢?教师课前就应该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导入时要力求有的放矢,有所指向。精心地导入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与学相互融合了,教学境界就提升了。
(作者单位:尤溪县汤川中学)
境界一:品赏文本的韵味
对一篇好文章,教师本身首先要是读者,而这样的好文章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在备课时,教师得反复去咀嚼,去品味。教师如果能站在学习者和欣赏者的角度解读文本,把自身对文本韵味的品赏渗透到导入语的文字里,以最直接的方式、最快捷的速度把文本信息和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学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案例一:教学选自《红楼梦》的课文《香菱学诗》的导入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我们去解读、去品味。在众多的人物中,香菱也是其中的一个。曹雪芹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了浓浓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以《红楼梦》开篇的一首小诗引入,把名著浓浓的文学韵味导出来,创造最佳的教学状态。
案例二:教学郑愁予的《雨说》时,可以让学生大声地朗读编者为课文设计好的导言:“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朗读这首诗,让霏霏的细雨飘进你的心田。”这样的导入语非常贴近文本的韵味,能快速地切题入题,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灵距离。在教材编排中,编者为每一篇课文都设计了精彩的导言,这些导言有的简约凝练,有的含蓄婉美,有的巧设悬念,有的引人深思,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一教学资源。
境界二:聚焦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应该是渗透着文学情感的教学,也是饱蘸着教师情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文学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情致教,以情入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修养。在导入时,如果能聚焦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将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三:教学《傅雷家书两则》的导入语:“人生之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有鲜花簇拥,也会有荆棘丛生。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我们又应该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呢?请看一位前辈,也是一位智者的回答吧。”那么,傅雷这位前辈和智者是怎样对待不同的人生境遇呢?这就激起了学生探求的欲望,聚焦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案例四:教学宗璞《紫藤萝瀑布》的导入语:“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飘香的幽兰,凌寒的腊梅,石缝间不屈的小草,大地上无名的野花……无不蕴涵着炽热的生命,无不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在女作家宗璞的笔端,小小的紫藤萝花透露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驻足观赏那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受作者对紫藤萝花寄予的浓浓情怀。”引导学生体验作家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设计这样的导入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点。
境界三:拓展学习的视野
一个作家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一篇文章也不可能脱离它的文化大家庭。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文学视野、品尝文化盛宴、构建大语文学习的结构,这对学生学习语文将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导入时,教师可尽量盘点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展开学习的思维,让课堂更加丰富、饱满。
案例五:教学余光中《乡愁》的导入语:“‘乡愁’是我国文学历久弥新的主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李白如老酒般浓浓的乡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那是王湾内心无所寄托时无奈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是崔颢饱受羁旅之苦理想落空驻足回眸的乡愁……古往今来,乡愁承载了多少文人墨客思乡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也是这一题材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为我们营造的那隽永的乡愁。”串联丰富的相关联的古诗句,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很好地切入了对诗歌的教学探讨。
案例六:教学培根《谈读书》的导入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读书,古今中外有大量的名言。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的哲学家、作家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融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至今仍然给人宝贵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紧扣题目和文章的内容张开联想的羽翼,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相关知识的窗户,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容量。
境界四:激活探究的思维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能思维的个体。在教学导入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文本。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设置疑团和悬念,可以故事启发与诱导……只要能激活学生探究的思维,都是可取的。
案例七:教学选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的导入语:“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也就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梁山好汉果真都是有勇无谋之辈吗?其实,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梁山好汉有什么让人拍案叫绝的计谋呢?让学生带着这一疑团和悬念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案例八: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导入语:“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然而,在此之后,越王重蹈覆辙,沉溺于安乐中,又一次走向了灭亡。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去寻找答案吧。”用大家熟悉的历史故事导入,启发学生类比思考。
《辞源》对“境界”一词的解释之一为“境地”。那么,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呢?每一堂课要让学生到达什么样的目的地呢?教师课前就应该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导入时要力求有的放矢,有所指向。精心地导入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与学相互融合了,教学境界就提升了。
(作者单位:尤溪县汤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