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克里纳曾说“当我们的社会陷入深深的道德问题之中时,学校不可以袖手旁观。不仅如此,学校还必须为青少年的品格教育以及国家的良好道德风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中学音乐老师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德育教育的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渗透点。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努力去挖掘、发现和理解。音乐的宝库就是一座嵯峨的殿堂,有中式的雕梁画栋,也有西式的环拱尖顶。它们强烈地吸引着我们走进去,去探寻那幽深迷离的空间,去谛听久久回荡着的乐曲。
音乐是经过强弱、快慢、升降、混合等艺术加工过的声音,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声器、音响器材等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文学通过语言文字,美术通过色彩线条,音乐则是运用优美的、悦耳的声音,传达人类的各种情感。虽然乐音稍纵即逝,但优美的音乐不随时间而消失,有着永恒的生命力。人们不是至今还在欣赏着中外的古典名曲吗?音乐不占有空间,但经典乐曲却能回响在每一个角落,如我们的国歌,当它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奏响,都会让我们激动振奋和欢呼鼓舞!
音乐教学具有它特有的教学方法,它总是用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可以以乐辅德。好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此外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像、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的发展,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音乐还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的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开心和舒服的愉悦心情。
音乐教师应当时刻把德育贯串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用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还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因此,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是音乐教师要注意的问题。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人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总之,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让学生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
音乐是经过强弱、快慢、升降、混合等艺术加工过的声音,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声器、音响器材等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文学通过语言文字,美术通过色彩线条,音乐则是运用优美的、悦耳的声音,传达人类的各种情感。虽然乐音稍纵即逝,但优美的音乐不随时间而消失,有着永恒的生命力。人们不是至今还在欣赏着中外的古典名曲吗?音乐不占有空间,但经典乐曲却能回响在每一个角落,如我们的国歌,当它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奏响,都会让我们激动振奋和欢呼鼓舞!
音乐教学具有它特有的教学方法,它总是用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可以以乐辅德。好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此外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像、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的发展,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音乐还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的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开心和舒服的愉悦心情。
音乐教师应当时刻把德育贯串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用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还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因此,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是音乐教师要注意的问题。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人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总之,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让学生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