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儿男 4岁3个月因发现右眼瞳孔发白4年余于2008年人院.患儿出生后一月左右,家长发现其右眼瞳孔发白,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未作特殊处理.以后右眼情况无明显变化,右眼无红肿,畏光,流泪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个人史:GlPl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否认宫内感染,孕期服药史.家族史:否认近亲结婚及家族中同类病史.全身体检无明显异常。
【机 构】
:
重庆江津区人民医院眼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成都,6100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 4岁3个月因发现右眼瞳孔发白4年余于2008年人院.患儿出生后一月左右,家长发现其右眼瞳孔发白,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未作特殊处理.以后右眼情况无明显变化,右眼无红肿,畏光,流泪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个人史:GlPl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否认宫内感染,孕期服药史.家族史:否认近亲结婚及家族中同类病史.全身体检无明显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弱视的效果.方法 对279例(405眼)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分析.结果 5岁前治愈率95.17%,5-7岁81.03%,7-9岁64%,9-11岁33.33%,轻度弱视治愈率100%,中度弱视治愈率76.92%,重度弱视治愈率27.27%;总有效率95.31%.结论 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高,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应早期发现,早期综合治疗。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exudativeVitreoretinopamy,FEVR)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眼病,主要表现有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异常和新生血管、黄斑异位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首先由Criswick和Schepens于1969年报告,国内于1992年和1995年有陆续报告[1-3].我们近年来收集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目的 总结Sturge-weber(sws)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自1999年11月至2005年12月连续6例10只眼SWS病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近期及远期的眼压控制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25.81~50.62mmHg,平均34.3mmHg.术后近期眼压14.57~30.82mmHg,平均22.22mmHg,远期1例失访外眼压全部控制正常.眼底视盘没有进行性改变
角膜上皮内生作为lasik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相关报道较多.多数学者均把角膜上皮内生超过2mm作为手术干预的标志[1],我中心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观察法,来确定手术干预时间,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 将4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20眼),分别行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视力和角膜屈光状态变化等至3个月到6个月.结果 双手法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为0.9~22.1s,平均5.91±4.70s.术后1周
目的 比较爆破与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眼内组织损伤情况.方法 将243例(415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组(A组194只眼),爆破组(B组221只眼),再根据晶体核硬度将两组患者分为1(Ⅱ级核)、2(Ⅲ级核)、3(Ⅳ级核)3个小组;比较各组实际超声时间,累计超声能量;术后1 d、3 d、7 d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中央角膜厚度;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观察前房反
患者 女 78岁 主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15h,于2008年8月1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17日晚约7h许,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突然丧失,无明显头痛、眼胀、眼痛等伴症,外院就诊,诊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吸氧、眼球按摩,2%美开朗眼药水局部滴眼及静脉点滴血塞通、20%甘露醇治疗,眼症无明显改善,于次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以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收入院.既往高脂血症病史
我国最早于1954年由西安四院张锡华医师植入PMMA材料后房型人工晶状体9例.此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项技术在我国终断了20余年。
目的 了解新生儿眼底特点及随年龄变化的规律,筛查新生儿中眼底病变发生发展情况.方法 对1069例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观察眼底特点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及新生儿中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 ①新生儿眼底随年龄呈现规律性改变;②发现玻璃体动脉残留37例(3.46%);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8例(7.48%);视乳头水肿25例(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