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向何处去?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法国总统大选如同一场电影,在首映礼海报上,左右哼哈二将弗朗索瓦·奥朗德、尼古拉·萨科齐居前,第二排是获得国民阵线得票最高纪录的玛丽娜·勒庞、“夺票黑马”让-吕克·梅朗雄等一干班底。幕后影影绰绰的则是被“新形式政治暗杀”的施特劳斯·卡恩,以及在警匪片中客串反面一号的图卢兹枪手,等等。
  4月22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当奥朗德和萨科齐28.63%比27.18%的得票率公布后,多项民调就显示,萨科齐已经输了。要另取极右选民75%以上的支持谈何容易,萨科齐连任的唯一可能是奇迹发生。赚足了吆喝,挣够了选票,为迎合选民放出狠话的新总统在欧债泥潭中怎么走?若法国主动出击,欧盟能坐得住吗?法国对华关系会否再次出现反复?这些因政权更迭而生的新悬念,在5月6日总统决选后依然待解。
  
  社交竞选
  法国总统选举,每每成为候选人媒介素养的综合比拼。2012年法国大选扶助SNS社交网络跻身主流媒体。如果说电视选举时代,是将总统候选人从幕后移至镜头前,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候选人则再次隐入后台,通过视频、图片与说服性信息进行集团传播战。粉丝可能因为哪个总统苗子在留言中和自己开了玩笑而得意,却并不知道是谁在模仿其口吻与自己聊得正酣。掌上指尖,兵家必争,候选人软硬广告无处不在。如果你没空上网浏览,没关系,新主张、新口号和新承诺会一天几次自动敲门,推送到你的手心。
  网络语言让这次大选变得格外可爱。由于法国法律禁止媒体透露初步计票结果,投票结果将出未出之时,就有人巧用网络暗语泄露天机。如果你登录社交网络“法语部落”,会发现一串菜名,如“焦糖布丁进烤箱”是指胖乎乎的奥朗德进入第二轮,“西红柿没熟”是说极左的梅朗雄未能晋级。还有狠的,“小短腿穿26码鞋”是指萨科齐获得了26%的选票。
  线上线下硝烟弥漫,不同候选人发挥特长,网能补拙。代表欧洲生态组织参选的埃娃·若利被称为“绿色候选人”,然而其公共演说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好在她将个人主页布置成了垃圾分类回收、营造美好生活的小清新,挣得了不少女性选民的青睐。不过政治毕竟没有这么“好有爱”,终极PK仍是在“选举动物”与“安静的男人”之间进行。
  奥朗德年初民调支持率一度高歌猛进,然而后劲稍显不足;萨科齐2月15日宣布参选之后迎头直追,法国媒体把这场角逐比作龟兔赛跑。从竞选策略来看,萨科齐似乎侧重“脸谱”,而奥朗德则把更多精力放在吸引“推特”粉丝上。截至4月底,萨科齐在脸谱上积攒了62万粉丝,远超奥朗德的11万,而奥朗德在推特上与萨科齐的对阵阵容则是26万比19万。尤其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候选人粉丝平均以3天1万的速度增加。
  萨科齐属于强势总统,做事高调。他推送的主张仍是退出申根区、学习德国经济模式、改革懒汉福利制度等。然而,5年前的甜言蜜语拿到现在,药效已不那么明显。笔者问一些法国朋友,为什么人们这么不喜欢萨科齐,一位心理学女博士把入口的比萨饼猛地吞下,“太多原因了,让我从何说起呢?”萨科齐5年执政,承诺说得好听,几乎不兑现,大家普遍感觉生活水平下降。更为冷幽默的是,萨科齐常出神招,在7、8月欧洲人普遍休假期间连续推出多项政策,让民众没有时间反应就木已成舟,法国人感觉受到愚弄。
  他实在也是运气不好,被债务危机撞个正着,报章上关于总统每天吃掉1万英镑(约合10万元人民币)、爱丽舍宫的总统车队有121辆专车之类的新闻,就显得格外扎眼。法国普通民众是多么真诚地讨厌萨科齐,他们的改变意愿如此明显,以至于奥朗德仅通过维持反对萨科齐连任的主题,就可以获得大量支持,而比较轻松当选。
  奥朗德一贯以温和形象示人,被认为在卡恩案后捡了大便宜,因偶然机会骑上雄鸡宝座,缺乏高层经验,激情不足。富人不喜欢奥朗德,不是真怕他没有决断力,而是这位号称劫富济贫的主儿,俨然一副打土豪、分田地的架势。富人影响力大而人数少,民众则乌泱乌泱,一人一票下,便成全了奥朗德。
  
  治国方略超越左右
  法兰西已经准备迎接第五共和国的第七任总统了。然而奥朗德曾在竞选中提出,他要建的是“第六共和国”,意指要从政策上与萨科齐政府决裂。照这样看,2012年法国政坛力量结构倒真与1871年有几分形似:波旁王朝派代表贵族利益,与之针锋相对的是激进共和派,当然还有中间派和温和分子,其中又包括了中左和中右。也难怪奥匈帝国首相梅特涅曾摇首感叹:“法国的不幸就在于其难于治理。”
  大道不行,思想即各奔东西。因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了社会冲突,极端思想颇有市场。在法国社会,驱逐移民的口号让腹黑的土著大呼过瘾,而失业者则将贫困归于富人的剥夺。奥朗德要修改欧盟财政契约(fiscal compact),萨科齐谈退出申根区,勒庞认为法国该退出欧元区,梅朗雄强烈要求给工人加薪,埃娃·若利说还我一片绿色,第三次“打酱油”的弗朗索瓦·贝鲁推广法国制造,菲利普·普图反对资本主义……法国人对于社会蓝图的不同版本虽然包容,但关键时候也很清醒:许多人觉得如果勒庞或是梅朗雄进入第二轮选举,将是法国的一场灾难。
  危机治理,是欧债为2012法国总统候选人开出的命题作文。对此,萨科齐主张“先筑墙”:经济上进行结构改革,好听点是推行《购买欧洲商品法》扭转贸易失衡,翻译过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政治上则要对《申根协定》重新谈判,优质贸易和人员进来,想占便宜的就算了。奥朗德主张“地主交粮”:国内政策以就业与增长优先,对富人和大企业增税,为中小企业减负;欧盟政策则拟推动修改财政契约,将补贴农业、医疗、科技行业大企业的欧盟预算向中小企业平摊,同时增加欧盟成员国对欧洲央行(ECB)的控制。
  面对法国国家利益,思想再极端,治国方略也得兼顾左右—右代表资本利益,左代表公平与民众。法国社会已经积淀了深厚的共和传统,危机当前,就像一头“地方支持中央”的秀发,无论是勒庞的极右、奥朗德的中偏左,萨科齐的中偏右,还是梅朗雄的极左,梳来梳去,无非就那么多头发,根长在秃瓢上,治国之道无所谓左右。
  所以说,在奥朗德与萨科齐针锋相对、含沙射影挖苦对方的时候,不难发觉法国人终究是一个戏园子的。无论是大胆出位的萨科齐,还是隐忍的奥朗德,都毫不吝惜优美的语言列举法国历史上的辉煌时刻,强调法国认同、法国传统、法国的独特性,都称“法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古老国度,而是全世界的楷模”,都承诺将在欧盟主动出击,来保卫法国的社会模式。
  
  法国重新寻找定位
  很多中国人对萨科齐的记忆,是与吹出天价的拉菲红酒(Chateau Lafite)有关的:2010年,萨科齐赠送来访的胡锦涛一套拉菲酒,酒品年份是对方生平重要阶段(1942、2002)、现代中国关键年份(1949、1978、2008),以及戴高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64年。萨科齐煞费苦心挑选礼物,无非为了示好,修复因自己2008年护奥运圣火不力、2009年在波兰会见达赖、指责中国阻碍气候谈判而急坠的中法关系。
  通常,西方政治家上台前,会撸起袖子,对外资、外贸、外族表现出强硬态度,赢得选民支持,之后再慢慢修复关系。奥朗德代表的社会党,喜欢用意识形态与人权问题说事,也难保不进入“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怪圈。但相比5年前,法国可动用的经济杠杆更少了。
  不错,法国依然是拥有6500万人口的欧元区老二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人均GDP约3万欧元(合25万元人民币),略低于德国而好于英国。但作为需要依仗欧盟才能施展国际影响力的纠结国家,随着欧盟步入实体经济危机,法国自己也明白,今后很难再对中国颐指气使了。根据美国中情局提供的数据对比,最近3年间,中国按美元时价计算的GDP,从相当于欧盟的22%一跃为46%。
  经济实际负增长中,法国自1975年建立的以公共支出拉动福利再带动经济的模式已经走不下去了。奥朗德一面承诺削减法国赤字,同时又要推动整个欧洲的基础设施开支,只能奢望欧盟首富德国埋单,而他近日提交的修改欧盟财政契约4点建议,被欧盟暗讽毫无新意、为改而改,碰了一鼻子灰。英国在卡梅伦上台后逐渐淡出国际舞台,法国是否也将步其后尘呢?
其他文献
独立已20多年的俄罗斯,继8月下旬开始履行加入WTO的调降关税义务之后,9月上旬又首次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地点选在远东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國旧称“海参崴”)。稍早前,其舰艇编队首次参加了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12”军演,访问了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日本舞鹤港海军基地,9月初刚好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  本届美国元首缺席的APEC峰会,突出了中俄既有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
美国和欧洲的相对衰落、中国在全球经济座次中的上升,使原有的世界格局发生位移。债务危机来临之际,西方对中国的需要变得比以往更加强烈,而中国第一艘“航母”海试却让他们的担心有增无减。    “韬光养晦”显然已经不足以包纳和支撑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显著改变,中国应该寻求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同时使外部世界对这个崛起中的大国免于恐惧。在外交舞台上,中国如何从当前的不适应、不积极转变为富有建设性?本刊专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经济崩溃,许多妇女沦为娼妓,被称为“卖春妇”。“卖春妇”这个词的出现,所反映的历史是日本男性沙文主义的传统,它把性交易的主体定位在女性身上。因此如果要批评,就去批评“卖春妇”,这些女人真是够倒霉的了,她们沦为娼妓已很凄惨,还要承担起性交易关系里的污名。  1970年代,几个聪明的第一代女性主义者,她们敏锐地体察到“卖春妇”这个名词的不正义性。在性交易里,不是有卖才有买,而
2012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连续9个季度下滑,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降至7.4%,增幅创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经济减速势头十分明显。值得欣慰的是,10月官方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到临界值以上,显示制造业活动有所企稳,这给减速中的中国经济增添了一丝暖意。硬着陆忧虑消散。  不过,当前虽然政府投资再次发力稳增长,但受国内外双重压力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势头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外围
中国何时能超越美国?    [英]《经济学人》12月18日  美国经济评议会最近预测,若依据购买力评价指数(PPP),中国最快可能在2012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因中国物价较低。不过,中国如今的GDP只相当美国的四成,还是要等到以美元市场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美国,才算龙头。  如果中美的实质GDP都分别持续以过去10年的年均增速增长,也就是中国的10.5%和美国的1.7%,而其他条
近期东日本特大地震及核电厂事故吸引了国际媒体对日本关注的绝大部分视线,使地震前夕曝光的一起美国外交官论及日美安保和歧视冲绳民众的“失言”事件,没有得到舆论应有的重视。  然而,这起事件不仅冲击了冲绳社会,引发日美之间的外交风波,其影响还可能涉及美国对整个东亚区域的军事战略。由于冲绳在美日军事同盟中的重要位置,又因毗邻钓鱼岛,对中国而言也非隔岸之火,不应轻视。     “马厄失言风波”始末  该起“
国民党构建的话语  台湾是个相对和善的社会,相对于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在社会组构上,两岸走了完全相反的两条路——中国大陆是个内在同构性很高的社会,却在政治上不断强调、凸显差异与对立;台湾实质上是个杂错多样的社会,人群间有着深刻的隔阂,却无论如何要求表面上的一致。  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台湾一片混乱与恐慌。几年前,日本人才结束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给台湾留下了高度日本化的风貌。日本
最近读到丁礼庭的《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是相对的》一文,文章讨论的是香港著名政治学教授15万字的《民主四讲》。丁礼庭论述了民主无须绝对优越便可实行的理由,同时对《民主四讲》得出这样的结论:“文章里提供的素材实在是丰富多彩,但对这些素材的解读和认识却是如此地肤浅和愚昧”,“在15万字的文章中,绕来绕去,主要论点只有一个,就是论证了‘现代民主制度’不是‘好东西’,而是‘坏东西’!但是其手法却是如此的拙劣”。
妻子去世,留给郭玉良一个儿子,和一张53万的催款单。他不得不与医院达成一则长达106年的还款协议,而至今无力还上一分钱。他依旧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计四处奔波。    从北京西客站下车后,郭玉良就直奔二姐家。路不长,300米。然而他还是走得非常艰难。那一天是2009年8月15日。  出生在河南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郭玉良,初中尚没有毕业便辍学回家了,此后便开始四处打工挣钱。几个星期前,在山东一个工地打工时
由于执政党候选人退出,71岁的米朗德有望赢得3月20日的第二轮选举,但海地的民主前景依然暗淡。亨廷顿曾列举有助于民主化的因素,如强大的中产阶级、高水平的教育、低度的社会两极化和社会暴力等,这些海地无—具备。    2月7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再度爆发游行示威,要求涉嫌操弄选举的现任总统普雷瓦尔立即辞职,示威者与警察和联合国维和人员发生冲突,成为海地自去年1月特大地震后濒临无政府状态的最新注脚。那场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