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法国总统大选如同一场电影,在首映礼海报上,左右哼哈二将弗朗索瓦·奥朗德、尼古拉·萨科齐居前,第二排是获得国民阵线得票最高纪录的玛丽娜·勒庞、“夺票黑马”让-吕克·梅朗雄等一干班底。幕后影影绰绰的则是被“新形式政治暗杀”的施特劳斯·卡恩,以及在警匪片中客串反面一号的图卢兹枪手,等等。
4月22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当奥朗德和萨科齐28.63%比27.18%的得票率公布后,多项民调就显示,萨科齐已经输了。要另取极右选民75%以上的支持谈何容易,萨科齐连任的唯一可能是奇迹发生。赚足了吆喝,挣够了选票,为迎合选民放出狠话的新总统在欧债泥潭中怎么走?若法国主动出击,欧盟能坐得住吗?法国对华关系会否再次出现反复?这些因政权更迭而生的新悬念,在5月6日总统决选后依然待解。
社交竞选
法国总统选举,每每成为候选人媒介素养的综合比拼。2012年法国大选扶助SNS社交网络跻身主流媒体。如果说电视选举时代,是将总统候选人从幕后移至镜头前,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候选人则再次隐入后台,通过视频、图片与说服性信息进行集团传播战。粉丝可能因为哪个总统苗子在留言中和自己开了玩笑而得意,却并不知道是谁在模仿其口吻与自己聊得正酣。掌上指尖,兵家必争,候选人软硬广告无处不在。如果你没空上网浏览,没关系,新主张、新口号和新承诺会一天几次自动敲门,推送到你的手心。
网络语言让这次大选变得格外可爱。由于法国法律禁止媒体透露初步计票结果,投票结果将出未出之时,就有人巧用网络暗语泄露天机。如果你登录社交网络“法语部落”,会发现一串菜名,如“焦糖布丁进烤箱”是指胖乎乎的奥朗德进入第二轮,“西红柿没熟”是说极左的梅朗雄未能晋级。还有狠的,“小短腿穿26码鞋”是指萨科齐获得了26%的选票。
线上线下硝烟弥漫,不同候选人发挥特长,网能补拙。代表欧洲生态组织参选的埃娃·若利被称为“绿色候选人”,然而其公共演说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好在她将个人主页布置成了垃圾分类回收、营造美好生活的小清新,挣得了不少女性选民的青睐。不过政治毕竟没有这么“好有爱”,终极PK仍是在“选举动物”与“安静的男人”之间进行。
奥朗德年初民调支持率一度高歌猛进,然而后劲稍显不足;萨科齐2月15日宣布参选之后迎头直追,法国媒体把这场角逐比作龟兔赛跑。从竞选策略来看,萨科齐似乎侧重“脸谱”,而奥朗德则把更多精力放在吸引“推特”粉丝上。截至4月底,萨科齐在脸谱上积攒了62万粉丝,远超奥朗德的11万,而奥朗德在推特上与萨科齐的对阵阵容则是26万比19万。尤其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候选人粉丝平均以3天1万的速度增加。
萨科齐属于强势总统,做事高调。他推送的主张仍是退出申根区、学习德国经济模式、改革懒汉福利制度等。然而,5年前的甜言蜜语拿到现在,药效已不那么明显。笔者问一些法国朋友,为什么人们这么不喜欢萨科齐,一位心理学女博士把入口的比萨饼猛地吞下,“太多原因了,让我从何说起呢?”萨科齐5年执政,承诺说得好听,几乎不兑现,大家普遍感觉生活水平下降。更为冷幽默的是,萨科齐常出神招,在7、8月欧洲人普遍休假期间连续推出多项政策,让民众没有时间反应就木已成舟,法国人感觉受到愚弄。
他实在也是运气不好,被债务危机撞个正着,报章上关于总统每天吃掉1万英镑(约合10万元人民币)、爱丽舍宫的总统车队有121辆专车之类的新闻,就显得格外扎眼。法国普通民众是多么真诚地讨厌萨科齐,他们的改变意愿如此明显,以至于奥朗德仅通过维持反对萨科齐连任的主题,就可以获得大量支持,而比较轻松当选。
奥朗德一贯以温和形象示人,被认为在卡恩案后捡了大便宜,因偶然机会骑上雄鸡宝座,缺乏高层经验,激情不足。富人不喜欢奥朗德,不是真怕他没有决断力,而是这位号称劫富济贫的主儿,俨然一副打土豪、分田地的架势。富人影响力大而人数少,民众则乌泱乌泱,一人一票下,便成全了奥朗德。
治国方略超越左右
法兰西已经准备迎接第五共和国的第七任总统了。然而奥朗德曾在竞选中提出,他要建的是“第六共和国”,意指要从政策上与萨科齐政府决裂。照这样看,2012年法国政坛力量结构倒真与1871年有几分形似:波旁王朝派代表贵族利益,与之针锋相对的是激进共和派,当然还有中间派和温和分子,其中又包括了中左和中右。也难怪奥匈帝国首相梅特涅曾摇首感叹:“法国的不幸就在于其难于治理。”
大道不行,思想即各奔东西。因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了社会冲突,极端思想颇有市场。在法国社会,驱逐移民的口号让腹黑的土著大呼过瘾,而失业者则将贫困归于富人的剥夺。奥朗德要修改欧盟财政契约(fiscal compact),萨科齐谈退出申根区,勒庞认为法国该退出欧元区,梅朗雄强烈要求给工人加薪,埃娃·若利说还我一片绿色,第三次“打酱油”的弗朗索瓦·贝鲁推广法国制造,菲利普·普图反对资本主义……法国人对于社会蓝图的不同版本虽然包容,但关键时候也很清醒:许多人觉得如果勒庞或是梅朗雄进入第二轮选举,将是法国的一场灾难。
危机治理,是欧债为2012法国总统候选人开出的命题作文。对此,萨科齐主张“先筑墙”:经济上进行结构改革,好听点是推行《购买欧洲商品法》扭转贸易失衡,翻译过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政治上则要对《申根协定》重新谈判,优质贸易和人员进来,想占便宜的就算了。奥朗德主张“地主交粮”:国内政策以就业与增长优先,对富人和大企业增税,为中小企业减负;欧盟政策则拟推动修改财政契约,将补贴农业、医疗、科技行业大企业的欧盟预算向中小企业平摊,同时增加欧盟成员国对欧洲央行(ECB)的控制。
面对法国国家利益,思想再极端,治国方略也得兼顾左右—右代表资本利益,左代表公平与民众。法国社会已经积淀了深厚的共和传统,危机当前,就像一头“地方支持中央”的秀发,无论是勒庞的极右、奥朗德的中偏左,萨科齐的中偏右,还是梅朗雄的极左,梳来梳去,无非就那么多头发,根长在秃瓢上,治国之道无所谓左右。
所以说,在奥朗德与萨科齐针锋相对、含沙射影挖苦对方的时候,不难发觉法国人终究是一个戏园子的。无论是大胆出位的萨科齐,还是隐忍的奥朗德,都毫不吝惜优美的语言列举法国历史上的辉煌时刻,强调法国认同、法国传统、法国的独特性,都称“法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古老国度,而是全世界的楷模”,都承诺将在欧盟主动出击,来保卫法国的社会模式。
法国重新寻找定位
很多中国人对萨科齐的记忆,是与吹出天价的拉菲红酒(Chateau Lafite)有关的:2010年,萨科齐赠送来访的胡锦涛一套拉菲酒,酒品年份是对方生平重要阶段(1942、2002)、现代中国关键年份(1949、1978、2008),以及戴高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64年。萨科齐煞费苦心挑选礼物,无非为了示好,修复因自己2008年护奥运圣火不力、2009年在波兰会见达赖、指责中国阻碍气候谈判而急坠的中法关系。
通常,西方政治家上台前,会撸起袖子,对外资、外贸、外族表现出强硬态度,赢得选民支持,之后再慢慢修复关系。奥朗德代表的社会党,喜欢用意识形态与人权问题说事,也难保不进入“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怪圈。但相比5年前,法国可动用的经济杠杆更少了。
不错,法国依然是拥有6500万人口的欧元区老二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人均GDP约3万欧元(合25万元人民币),略低于德国而好于英国。但作为需要依仗欧盟才能施展国际影响力的纠结国家,随着欧盟步入实体经济危机,法国自己也明白,今后很难再对中国颐指气使了。根据美国中情局提供的数据对比,最近3年间,中国按美元时价计算的GDP,从相当于欧盟的22%一跃为46%。
经济实际负增长中,法国自1975年建立的以公共支出拉动福利再带动经济的模式已经走不下去了。奥朗德一面承诺削减法国赤字,同时又要推动整个欧洲的基础设施开支,只能奢望欧盟首富德国埋单,而他近日提交的修改欧盟财政契约4点建议,被欧盟暗讽毫无新意、为改而改,碰了一鼻子灰。英国在卡梅伦上台后逐渐淡出国际舞台,法国是否也将步其后尘呢?
4月22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当奥朗德和萨科齐28.63%比27.18%的得票率公布后,多项民调就显示,萨科齐已经输了。要另取极右选民75%以上的支持谈何容易,萨科齐连任的唯一可能是奇迹发生。赚足了吆喝,挣够了选票,为迎合选民放出狠话的新总统在欧债泥潭中怎么走?若法国主动出击,欧盟能坐得住吗?法国对华关系会否再次出现反复?这些因政权更迭而生的新悬念,在5月6日总统决选后依然待解。
社交竞选
法国总统选举,每每成为候选人媒介素养的综合比拼。2012年法国大选扶助SNS社交网络跻身主流媒体。如果说电视选举时代,是将总统候选人从幕后移至镜头前,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候选人则再次隐入后台,通过视频、图片与说服性信息进行集团传播战。粉丝可能因为哪个总统苗子在留言中和自己开了玩笑而得意,却并不知道是谁在模仿其口吻与自己聊得正酣。掌上指尖,兵家必争,候选人软硬广告无处不在。如果你没空上网浏览,没关系,新主张、新口号和新承诺会一天几次自动敲门,推送到你的手心。
网络语言让这次大选变得格外可爱。由于法国法律禁止媒体透露初步计票结果,投票结果将出未出之时,就有人巧用网络暗语泄露天机。如果你登录社交网络“法语部落”,会发现一串菜名,如“焦糖布丁进烤箱”是指胖乎乎的奥朗德进入第二轮,“西红柿没熟”是说极左的梅朗雄未能晋级。还有狠的,“小短腿穿26码鞋”是指萨科齐获得了26%的选票。
线上线下硝烟弥漫,不同候选人发挥特长,网能补拙。代表欧洲生态组织参选的埃娃·若利被称为“绿色候选人”,然而其公共演说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好在她将个人主页布置成了垃圾分类回收、营造美好生活的小清新,挣得了不少女性选民的青睐。不过政治毕竟没有这么“好有爱”,终极PK仍是在“选举动物”与“安静的男人”之间进行。
奥朗德年初民调支持率一度高歌猛进,然而后劲稍显不足;萨科齐2月15日宣布参选之后迎头直追,法国媒体把这场角逐比作龟兔赛跑。从竞选策略来看,萨科齐似乎侧重“脸谱”,而奥朗德则把更多精力放在吸引“推特”粉丝上。截至4月底,萨科齐在脸谱上积攒了62万粉丝,远超奥朗德的11万,而奥朗德在推特上与萨科齐的对阵阵容则是26万比19万。尤其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候选人粉丝平均以3天1万的速度增加。
萨科齐属于强势总统,做事高调。他推送的主张仍是退出申根区、学习德国经济模式、改革懒汉福利制度等。然而,5年前的甜言蜜语拿到现在,药效已不那么明显。笔者问一些法国朋友,为什么人们这么不喜欢萨科齐,一位心理学女博士把入口的比萨饼猛地吞下,“太多原因了,让我从何说起呢?”萨科齐5年执政,承诺说得好听,几乎不兑现,大家普遍感觉生活水平下降。更为冷幽默的是,萨科齐常出神招,在7、8月欧洲人普遍休假期间连续推出多项政策,让民众没有时间反应就木已成舟,法国人感觉受到愚弄。
他实在也是运气不好,被债务危机撞个正着,报章上关于总统每天吃掉1万英镑(约合10万元人民币)、爱丽舍宫的总统车队有121辆专车之类的新闻,就显得格外扎眼。法国普通民众是多么真诚地讨厌萨科齐,他们的改变意愿如此明显,以至于奥朗德仅通过维持反对萨科齐连任的主题,就可以获得大量支持,而比较轻松当选。
奥朗德一贯以温和形象示人,被认为在卡恩案后捡了大便宜,因偶然机会骑上雄鸡宝座,缺乏高层经验,激情不足。富人不喜欢奥朗德,不是真怕他没有决断力,而是这位号称劫富济贫的主儿,俨然一副打土豪、分田地的架势。富人影响力大而人数少,民众则乌泱乌泱,一人一票下,便成全了奥朗德。
治国方略超越左右
法兰西已经准备迎接第五共和国的第七任总统了。然而奥朗德曾在竞选中提出,他要建的是“第六共和国”,意指要从政策上与萨科齐政府决裂。照这样看,2012年法国政坛力量结构倒真与1871年有几分形似:波旁王朝派代表贵族利益,与之针锋相对的是激进共和派,当然还有中间派和温和分子,其中又包括了中左和中右。也难怪奥匈帝国首相梅特涅曾摇首感叹:“法国的不幸就在于其难于治理。”
大道不行,思想即各奔东西。因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了社会冲突,极端思想颇有市场。在法国社会,驱逐移民的口号让腹黑的土著大呼过瘾,而失业者则将贫困归于富人的剥夺。奥朗德要修改欧盟财政契约(fiscal compact),萨科齐谈退出申根区,勒庞认为法国该退出欧元区,梅朗雄强烈要求给工人加薪,埃娃·若利说还我一片绿色,第三次“打酱油”的弗朗索瓦·贝鲁推广法国制造,菲利普·普图反对资本主义……法国人对于社会蓝图的不同版本虽然包容,但关键时候也很清醒:许多人觉得如果勒庞或是梅朗雄进入第二轮选举,将是法国的一场灾难。
危机治理,是欧债为2012法国总统候选人开出的命题作文。对此,萨科齐主张“先筑墙”:经济上进行结构改革,好听点是推行《购买欧洲商品法》扭转贸易失衡,翻译过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政治上则要对《申根协定》重新谈判,优质贸易和人员进来,想占便宜的就算了。奥朗德主张“地主交粮”:国内政策以就业与增长优先,对富人和大企业增税,为中小企业减负;欧盟政策则拟推动修改财政契约,将补贴农业、医疗、科技行业大企业的欧盟预算向中小企业平摊,同时增加欧盟成员国对欧洲央行(ECB)的控制。
面对法国国家利益,思想再极端,治国方略也得兼顾左右—右代表资本利益,左代表公平与民众。法国社会已经积淀了深厚的共和传统,危机当前,就像一头“地方支持中央”的秀发,无论是勒庞的极右、奥朗德的中偏左,萨科齐的中偏右,还是梅朗雄的极左,梳来梳去,无非就那么多头发,根长在秃瓢上,治国之道无所谓左右。
所以说,在奥朗德与萨科齐针锋相对、含沙射影挖苦对方的时候,不难发觉法国人终究是一个戏园子的。无论是大胆出位的萨科齐,还是隐忍的奥朗德,都毫不吝惜优美的语言列举法国历史上的辉煌时刻,强调法国认同、法国传统、法国的独特性,都称“法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古老国度,而是全世界的楷模”,都承诺将在欧盟主动出击,来保卫法国的社会模式。
法国重新寻找定位
很多中国人对萨科齐的记忆,是与吹出天价的拉菲红酒(Chateau Lafite)有关的:2010年,萨科齐赠送来访的胡锦涛一套拉菲酒,酒品年份是对方生平重要阶段(1942、2002)、现代中国关键年份(1949、1978、2008),以及戴高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64年。萨科齐煞费苦心挑选礼物,无非为了示好,修复因自己2008年护奥运圣火不力、2009年在波兰会见达赖、指责中国阻碍气候谈判而急坠的中法关系。
通常,西方政治家上台前,会撸起袖子,对外资、外贸、外族表现出强硬态度,赢得选民支持,之后再慢慢修复关系。奥朗德代表的社会党,喜欢用意识形态与人权问题说事,也难保不进入“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怪圈。但相比5年前,法国可动用的经济杠杆更少了。
不错,法国依然是拥有6500万人口的欧元区老二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人均GDP约3万欧元(合25万元人民币),略低于德国而好于英国。但作为需要依仗欧盟才能施展国际影响力的纠结国家,随着欧盟步入实体经济危机,法国自己也明白,今后很难再对中国颐指气使了。根据美国中情局提供的数据对比,最近3年间,中国按美元时价计算的GDP,从相当于欧盟的22%一跃为46%。
经济实际负增长中,法国自1975年建立的以公共支出拉动福利再带动经济的模式已经走不下去了。奥朗德一面承诺削减法国赤字,同时又要推动整个欧洲的基础设施开支,只能奢望欧盟首富德国埋单,而他近日提交的修改欧盟财政契约4点建议,被欧盟暗讽毫无新意、为改而改,碰了一鼻子灰。英国在卡梅伦上台后逐渐淡出国际舞台,法国是否也将步其后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