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传福:龙头企业应助力农业深加工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ushu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农业企业正处在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阶段。从食用菌行业来讲,目前这种粗放型的、低水平的、外延式的增长已经达到极限,现代农业企业下一步的增长必定构建在精致农业的基础上。只有精致农业才能提高产业附加值,才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龙头企业才能带来的规模效益
  菇菌行业的农业产值已经1100多亿,加上深加工与精加工,行业总产值达两三千亿。大山合虽然是龙头企业,但销售额还不到十个亿。这说明行业集中度还非常低。
  小规模、分散使得生产要素没有有效地配置,效率低而浪费高。农民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产业分散的问题。但如果要让农民合作社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必须要依托龙头企业。
  比如说,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食用菌是非常支持的。有的地方政府给农民送很多农业项目,建起了工厂,但这些项目都是分散的,农民也没有集中起来,也没有技术,干瞪着好项目却转化不成收益。
  有的农民就向大山合求助,希望能与大山合合作。大山合非常强调科技创新,有不少发明专利;大山合做的每一个产品包括菇精、菇酱,都有完整的知识产权;甚至一些行业标准都是大山合参与制定的。
  所以,大山合作为龙头企业,把这些地方企业纳入大山合的管理体系之中,能给农民技术上的支持,实现精准农业。他们也能帮大山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带来规模效益。
  
  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
  从营销层面上看也是这样。单个的合作社一方面是产能达不到供应连锁大卖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品牌上也难以有所突破。有多少合作社有能力可以与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谈合作?但龙头企业可以联合不同区域的合作社、小企业和大户把量做大;量上去了,才有实力去打造品牌。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关于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就非常强调龙头企业的作用。因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够解决单个企业或者若干个小企业不能够做好的问题,包括品牌和技术创新。
  每个地方政府要发展县域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农产品的深加工。许多落后的山区县,搞不了汽车产业,也搞不了IT产业,还不如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把农业搞好。
  作为龙头企业,大山合在将当地资源转化为产业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发展。所以说,大山合一定要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富民强县。
  我的党龄很长,并且当过很多年的党委书记。我认为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对社会有贡献。如果能把企业做起来的同时也带动一些地方富民强县,我想这就大山合给社会带来的贡献,“听党的话,跟着市场走”。
  编辑:张铃 185996006@qq.com
其他文献
在已经过去的2011年里,白酒行业表现出一片大好形势,整个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带动白酒市场的旺盛需求,白酒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均创10年来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我国白酒制造业完成总产量1025.6万千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7%;1~10月实现销售收入2938.36亿元,同比增长39.15%;利润430.09亿元,同比增长4
期刊
讨论之前,我们先对饮料行业做一些基本判断:  第一,除非可口可乐自己犯错误,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在10年之内无人可撼。在世界上,百事可乐是唯一可以与可口可乐抗衡的企业,但中国消费者这么多年以来所受的“教育”是:可口可乐是碳酸饮料的绝对老大。再加上可口可乐在渠道、促销等方面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适应性,可口可乐已经完成了对中国消费者的品类教育。品类教育的影响力大致可以延续10年以上的时间。  第二,中
期刊
2011年,中国瓶装葡萄酒进口额为12.73亿美元,同比增长94%。庞大的消费市场,使中国成为进口葡萄酒发展的福地,更成为众多企业跨界发展的必争之地:白酒经销商转做葡萄酒进口商、地产商以经销进口葡萄酒为副业、娱乐界人士也纷纷投资这一领域。  德龙保真经过十多年专业的白酒运营后,具备了其他进口葡萄酒商没有的资源和渠道优势,转而投向进口葡萄酒这片蓝海。“打造中国的保乐力加”,一直是德龙宝真的经营目标,
期刊
“现在经销商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转型问题。现在不是赚多少,而是还有没有得赚、还能赚多久、自己是否已经被边缘化的问题。”  在经销商的圈子里,流传着一个“5年一轮回”的段子。  说也奇怪,大概每过5年左右,经销商的圈子都会发生一个轮回。5年前在经销商圈子里叱咤风云的人物,5年后可能在市场上就再也找不见了;而5年前从未听说过的人,5年后则在经销商的舞台上大展身手。  后来有人发现,这5年恰好是跟市场
期刊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期间十年,当是人生最精彩的十年。方便面自197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目前已是“不惑之年”。  我们该如何评价方便面最近这十年呢?  这十年,有太多的故事和精彩。  如果说80年代是属于华丰的——完成方便面的普及教育,90年代是属于康师傅的——告诉消费者方便面就是这个味儿,那么,这十年则是属于整个行业的!因为,从康师傅一枝独秀到众品牌百花争艳,方便面行业在这十年里培育了近
期刊
2011年11月4日,百事旗下全资子公司FEB将把其在华24家装瓶厂间接持有的72%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康师傅控股,以换取其在康师傅饮料(康师傅在中国的饮料业务的控股公司)的9.5%直接权益。  漫长的4个月之后,2012年3月,康百联合终获商务批准。“在中国只有康师傅能陪可口可乐玩,我要在5年之内打败可口可乐”。康师傅控股董事长魏应州曾在2009年曾放此豪言。若此次康师傅能够顺利收购百事中国,将有可
期刊
提到普洱,大众通常都是这样一种概念:  消费地域主要在福建、广东,北方消费者不多;  消费群体主要是30~50岁间、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80、90后消费者很少;  崇尚“俭、静、和、敬”的文化内涵,低调内敛,不事张扬。  但是,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大益茶业毅然扛起将普洱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重任,着力打破目前这些看起来已经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    把店开到无地可开为止    “
期刊
现实中意气风发的职业经理人正在被老板“咱俩谁跟谁”的话感动着,身正不怕影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最终一两个小人的出现就能把他们打入深渊。(导语)  【现象】(一级)  Q企业的领导班子换届,营销中心渠道总监老张觉得的出头之日也就到了。  新总裁上任伊始就对全公司反复说:不要没事总往领导身边跑,大家工作怎么样,要用结果说话。不是早请示、晚汇报就好,你们的岗位应在一线,而不是在领导身边。  这让
期刊
被酒企一抢而空的文化  白酒企业对文化的“挖掘”太过疯狂。不少酒厂掘地三尺,也要拼命和当地名人、历史故事、风景名胜搭上边,甚至不惜杜撰。  这种疯狂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都经不住折腾,什么缘文化、和文化、孝文化、糊涂文化、舍得文化、帝王文化……甚至同一文化资源被数个白酒品牌使用。比如,仅山东就至少有两家白酒品牌使用了孔子文化。  是白酒品牌太多,还是中华文化资源太少?文化资源真的都被挖掘一空了吗? 
期刊
以洋河为代表的很多名酒、众多区域强势品牌还是难以割舍中低端市场。    三井小刀:横空出世    2009年后,“小刀现象”屡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一个中低端的光瓶小酒,为何能如此引人关注?  本质原因在于,三井小刀颠覆了光瓶酒的常规运作手法,成为中低端酒行业名副其实的一朵奇葩。  首先,三井小刀在全国市场,尤其是在京津冀鲁苏豫等省率先开发推广10~50元光瓶全产品线,掀起了光瓶酒升级的高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