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育模式,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区域、融入地方”,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寻探寻适合各职业(群)的有特色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校企合作模式,解决企业的参与动力的同时兼顾教育教学规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思考
一、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1、校企合作对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适应性具有实践性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应用人才的主体,学生就业岗位群必然面向市场经济下众多的经济主体。而这些经济主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校企合作正是给高职院校提供了这样一种了解企业需求的机会,既帮助职业院校明确了培养规格,又接受了企业的直接培养教育,实现了校内外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
2、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教师、企业、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多方共赢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业合作模式中来,这是因为校企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实现人才培养和储备战略。企业参在与校企合作过程中能优先发现和储备人才,并且节约了培养成本,当然也可以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
而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更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社会服务意识,还可以拓展有限的教学资源,弥补校内实验实训室的不足,另外学校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有利于改革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如专业的设置和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条件等方面的改革,使教学更贴近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对教师来说,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服务等活动,有利于教师把生产与教育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其实践与科研能力。
校企合作,学生及家长是最终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高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就业教育,无论何种学校,何种专业,最终的检查标准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校企合作给了学生了解企业,适应社会的平台和机会,缩短了社会及岗位适应时间,对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社会来讲,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就业是社会繁荣稳定的必要条件,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对社会及岗位的适应性对就业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重视内涵建设,避免陷入误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各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有着强烈的愿望,许多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典型性、有效性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并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但大多数学校校企合作仍处于较低层次,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与实践中的偏差,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探寻有效的合作模式,避免陷入误区。
1、加强内涵建设,探寻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初期,企业一般较为被动,学校为了和企业建立联系,获得企业的支持,一般会尽量按照企业的要求,安排学生在企业从事简单的工作,使学生成了廉价的劳动力,为企业解决暂时的用工缺口,创造短期利润。另一方面,学校认为只要将学生送进企业就可以达到培养技能的目标,但多数企业只能让学生从事单一的工作或单项技能训练,不可能满足学生在多个环节上的技能训练及素质发展要求,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忽视教育体系的建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备单一技能,不具备完善的职业能力,没有发展后劲,更不可能有创新能力。
但目前校企双方的角色定位已发生了转移,企业已经从过去的消极被动变成了积极主动,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基于人才培养储备开发主动联系学校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寻找合作企业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签一纸合同更不是一件难的事情,难的是企业的质量和有效的合作模式,因此我们应该从规模发展的时代陆续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2、重视理论学习,避免实践过度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够用、注重技能”,然而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容易陷入轻理论学习,过分重视技能培养的误区,至有人认为,高职教育“理论上不去、技能下不来”,然而没有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只有单一的技能,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便没有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在理论上应强过中职,技能上强过本科,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我们要重视理论学习,避免实践过度。
3、自主培养双师队伍,避免过分依赖专家
企业实践专家进课堂已经成了校企合作的一种常见方式,企业专家既能将企业一线的技术和经验带进课堂,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受学生的欢迎,与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形成了互补。然而在践行该模式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都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难题:首先是企业专家时间很难固定,在工作和教学冲突时当然以工作优先;其次是企业专家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但几乎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如何适应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是一项难题;第三是企业专家往往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很难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充分备课,往往是临时准备,知识零散,对学习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来讲,很难上升到一个高度;最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企业人员流动快,往往很难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鉴于此企业专家通过开展讲座或指导在岗实习的方式来介入人才培养是目前较为可行的。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或依靠企业实践专家来解决实践教学或弥补专职教师的不足,而应该寻求更实际和可行的措施,如加大双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当然这绝不仅仅是一次培训或一个证书,而应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行业实际经验,支持有能力的教师多承接企业项目或行业科研课题来解决企业难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可行的方式,来培养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队伍,以提升教学质量、凸显教学特色,从而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当然高职教育必须要“立足区域、融入地方”,校企合作也应该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寻探寻适合各职业(群)的有特色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互惠双赢,即我们既要解决企业的参与动力又要兼顾教育教学规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莉.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继续教育,2010年11期.
[2] 张炳南.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年27期.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思考
一、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1、校企合作对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适应性具有实践性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应用人才的主体,学生就业岗位群必然面向市场经济下众多的经济主体。而这些经济主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校企合作正是给高职院校提供了这样一种了解企业需求的机会,既帮助职业院校明确了培养规格,又接受了企业的直接培养教育,实现了校内外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
2、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教师、企业、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多方共赢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业合作模式中来,这是因为校企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实现人才培养和储备战略。企业参在与校企合作过程中能优先发现和储备人才,并且节约了培养成本,当然也可以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
而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更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社会服务意识,还可以拓展有限的教学资源,弥补校内实验实训室的不足,另外学校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有利于改革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如专业的设置和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条件等方面的改革,使教学更贴近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对教师来说,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服务等活动,有利于教师把生产与教育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其实践与科研能力。
校企合作,学生及家长是最终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高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就业教育,无论何种学校,何种专业,最终的检查标准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校企合作给了学生了解企业,适应社会的平台和机会,缩短了社会及岗位适应时间,对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社会来讲,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就业是社会繁荣稳定的必要条件,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对社会及岗位的适应性对就业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重视内涵建设,避免陷入误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各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有着强烈的愿望,许多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典型性、有效性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并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但大多数学校校企合作仍处于较低层次,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与实践中的偏差,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探寻有效的合作模式,避免陷入误区。
1、加强内涵建设,探寻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初期,企业一般较为被动,学校为了和企业建立联系,获得企业的支持,一般会尽量按照企业的要求,安排学生在企业从事简单的工作,使学生成了廉价的劳动力,为企业解决暂时的用工缺口,创造短期利润。另一方面,学校认为只要将学生送进企业就可以达到培养技能的目标,但多数企业只能让学生从事单一的工作或单项技能训练,不可能满足学生在多个环节上的技能训练及素质发展要求,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忽视教育体系的建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备单一技能,不具备完善的职业能力,没有发展后劲,更不可能有创新能力。
但目前校企双方的角色定位已发生了转移,企业已经从过去的消极被动变成了积极主动,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基于人才培养储备开发主动联系学校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寻找合作企业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签一纸合同更不是一件难的事情,难的是企业的质量和有效的合作模式,因此我们应该从规模发展的时代陆续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2、重视理论学习,避免实践过度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够用、注重技能”,然而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容易陷入轻理论学习,过分重视技能培养的误区,至有人认为,高职教育“理论上不去、技能下不来”,然而没有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只有单一的技能,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便没有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在理论上应强过中职,技能上强过本科,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我们要重视理论学习,避免实践过度。
3、自主培养双师队伍,避免过分依赖专家
企业实践专家进课堂已经成了校企合作的一种常见方式,企业专家既能将企业一线的技术和经验带进课堂,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受学生的欢迎,与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形成了互补。然而在践行该模式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都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难题:首先是企业专家时间很难固定,在工作和教学冲突时当然以工作优先;其次是企业专家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但几乎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如何适应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是一项难题;第三是企业专家往往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很难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充分备课,往往是临时准备,知识零散,对学习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来讲,很难上升到一个高度;最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企业人员流动快,往往很难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鉴于此企业专家通过开展讲座或指导在岗实习的方式来介入人才培养是目前较为可行的。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或依靠企业实践专家来解决实践教学或弥补专职教师的不足,而应该寻求更实际和可行的措施,如加大双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当然这绝不仅仅是一次培训或一个证书,而应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行业实际经验,支持有能力的教师多承接企业项目或行业科研课题来解决企业难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可行的方式,来培养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队伍,以提升教学质量、凸显教学特色,从而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当然高职教育必须要“立足区域、融入地方”,校企合作也应该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寻探寻适合各职业(群)的有特色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互惠双赢,即我们既要解决企业的参与动力又要兼顾教育教学规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莉.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继续教育,2010年11期.
[2] 张炳南.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