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的下一个“新浪潮”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香港新人导演涌现之势,在过往十年都不曾有,也许,很快就会出现新的香港电影“新浪潮”
  香港,一座映像城市。
  这个地方风光绮丽又矛盾重重,很难厘清是城市孕育出丰富奇幻的映像作品,还是电影飞出景框,赋予这个城市多重性格,填充旁观者对它的想象。
  香港电影的全盛时代已然过去。可喜的是,近些年来香港观众的片单里出现了一批新的“本土电影”,例如《春娇与志明》《狂舞派》《桃姐》等。这些影片都在讲述香港故事,并且由香港本地团队拍摄。
  所谓“香港本土电影”,大多瞄准香港本土的文化情绪,重视香港本土市场。除却《寒战》系列和《春娇与志明》这类具有商业类型片特质的电影,中小成本的香港本土电影在院线还难成气候。
  从香港影业协会公布的票房数据来看,近两年香港总票房持续上升,2014年总票房对比前一年增长15.01%,2015年增长20.6%。
  近几年的香港市场,好莱坞电影票房节节攀升,单片能突破1亿元票房,而港片最高票房始终保持在4000万元上下,并没有水涨船高的趋势。2015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五个小孩的校长》在年度十大卖座电影里仅排末位。
  坚守本土的选择,意味着创作者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商业野心。“北上合拍有困惑,留守本土有压力”,这种局面下,却有一批青年导演依旧守望香港本土。
  “迷失”后的反思
  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经理潘卓贤发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香港本土电影计划报名参加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以期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制片人、发行商洽谈融资事宜。
  “无论是独立制作人,或是知名导演,他们都拿出了针对本土市场的计划。”潘卓贤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一个背景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实施已经超过10个年头。香港电影发展局秘书长冯永回忆,2003年“非典”爆发,香港很多影院零票房,香港电影界向当时的行政长官董建华建议,看能不能打开内地市场,一定程度上助推了CEPA的实施。于是,便有了香港影人中坚力量北上合拍的热潮。
  “如今香港本土电影的兴起,其实正是对合拍热潮的一种回应。”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总策划麦圣希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一段时间以来,香港影人在北上征途中无暇讲述“香港情绪”。冯永曾评价,那个时期香港影人“迷失”了。也有影评人指出,国际化和内地化的“前狼后虎”,令香港电影日益失去美学上的独立性,长此以往,香港电影必然走向没落。慢慢地,香港影人开始反思:是否该回归本土,讲述那些土生土长的故事?
  事实上,香港观众对于本土电影也存在渴求。新晋导演陈志发执导的香港本土电影《点五步》,讲述上世纪80年代香港少年棒球队的故事,在2016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点映,反响极佳。
  除了传承自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电影,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类香港本土电影,是以小成本讲述香港故事的文艺片,如《狂舞派》《哪一天我们会飞》。
  20年前,香港几乎没有观众关注文艺片,这让当时刚刚成立、以艺术影院为定位的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经营艰难。
  “与从前不一样,现在电影中心已有2万名会员,观众渐渐培养起来了。”麦圣希说,“去油麻地电影中心看文艺片”已是许多香港影迷的日常——油麻地是百老汇电影中心的所在地。
电影《踏血寻梅》剧照

  20年来,香港亚洲电影节等的举办,已经让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逐渐拥有不错的口碑,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喜欢在香港文艺新片中“寻幽探密”的观众。
  麦圣希认为,如今观众口味多元化已成趋势。当观众不再满足于在电影院寻求爆米花式的感官刺激,那些能够更深层次与观众产生心灵交流的本土电影,就会找到自己的市场。
  学院派新青年
  在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的2万名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土青年导演。他们往往在少年时期就培养了到电影中心观影的习惯,耳濡目染中有了电影梦,于是最终读专业院校,从事了这个行业。
  2016年,福建人叶泽秋执导了杜琪峰作品《三人行》的纪录片。毕业以来,他一直与香港电影人有着密切往来。在他看来,如今香港本土文艺电影出现创作热潮,与人才的更新迭代有较大关系。
  《喜剧之王》里,龙套演员摸爬滚打成为巨星,是当时香港电影工业的缩影:全盛时代,香港电影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粗放,从业人员大多出身草根,在片场实战中完成自己的电影教育。“片场教育”的结果是创作者唯市场马首是瞻,“今年热门什么就拍什么”。
  现在,香港已有高校培养电影人才。叶泽秋的母校香港演艺学院,同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一起,成为当前香港电影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艺术影院的熏陶和专业院校的培养改变了本土导演的思维,“现在出现了一批学院派的新导演,使得香港电影得以有机会展示全新的面貌。”叶泽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和早期的许鞍华、徐克海归后在香港电影导演中成为“非主流”不同,学院派是当下这批新导演的主流。
  提到坚持本土创作的原因,香港青年电影导演张经纬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电影是一门符号的艺术,电影导演注定受土壤影响,会不自觉地将生长环境中的一系列符号表现出来”,“有些东西只有香港人才会懂,才能拍出其中细微的差别。”
  张经纬年轻时学习古典音乐,避不开的“符号”便是“香港”“音乐”和“成长”,他的两部作品《少年滋味》《KJ音乐人生》都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展开。
  “年轻人的视野和习惯跟老一辈不太一样了,大家对人文方面的关注度比原来强烈很多。”叶泽秋说。   张经纬曾与许鞍华交流,得到的结论是,拍电影,最重要的是说故事的角度:“不是给年轻人一部机器就能够拍出电影,要看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这套独特的世界观,源于文化根基。“站在熟悉的文化土壤上,你的表达才是独一无二的东西。”叶秋泽说。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香港新导演摈弃了老港片乐观豁达、百折不挠的香港市井精神,在创作上更多元,但都绕不开本土文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香港的文化焦虑——新导演们面对香港电影的没落,思考着香港文化的弱势状况,言说本土文化的欲望格外强烈。
  叶泽秋透露,即使大环境艰难,他的香港同学们仍旧“很理想主义”,“都希望能为本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新导演守望本土也存在客观因素,叶泽秋说:“这批学院派新人导演错过了香港电影繁荣的工业时代,没有经历太多工业训练,缺少中生代香港导演北上淘金的条件和机遇,留在本土成为第一选择。”
  成长的烦恼
  对香港的新导演们来说,找投资始终是最大困难,潘卓贤说:“一个电影计划拍拍停停,三到四年才能最终完成,这是常事。”
  2011年,香港青年黄修平的《哪一天我们会飞》以及翁子光的《踏血寻梅》同时报名了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获得融资机会。
  从找投资到最终问世,两部电影兜转5年。2016年,二者在香港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踏血寻梅》更是包揽香港电影金像奖7项大奖。
  “获得资金支持需要信誉,可没钱出不了作品,也就出不来信誉,这就造成一些成长危机。”叶秋泽说,“第一部电影是最难的。”
  叶泽秋有三位学长,毕业多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拍摄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完成处女作。这其实是香港新导演的普遍困境。
  在潘卓贤看来,香港电影投资市场的好处是国际化,能够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例如,讲述香港西贡蠔涌村故事的本土纪录片《河上变村》,便在亚洲电影投资会找到了法国资金,更得以追踪联系到海外的受访者,扩充了影片视野。
  香港政府也注意到为新导演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性,出资设立了香港电影发展基金,直接用于资助电影项目。2007年,香港政府为基金会注入3亿港元,2015年再次注资2亿港元。
  2013年,基金会推出“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专门扶植新导演,导演需为香港本土永久居民,可以获得550万港元资助。
  然而,通过“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完成拍摄梦想也是一件麻烦事。叶秋泽说:“申请的程序非常繁琐,限制比较多,要求导演有导演工会的推荐。另外,资金不是特别多,也不能在外面再找融资。”
  首批获得资助的电影中,包括了张经纬的《蓝天白云》,如今该片已经杀青,预计2017年上映。
  潘卓贤表示,电影人需要清楚自己的市场目标,“如果只是针对本地市场,那计划的投资规模就会相对小。”
  与亚洲其他地方的电影计划相比,香港本土电影融资规模在100万~1000万美元之间,皆算中小型项目。毕竟,香港市场容量有限,投资额度过大,最后成本回收必然很难。
  叶泽秋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如今香港本土电影创作的状况。一方面出现了一批新锐的年轻创作者;另一方面,在“成长的烦恼”中,新导演的本土创作能否形成“风潮”,而非小打小闹,仍未可知。
  以老带新
  1980年,正值香港电影“新浪潮”勃兴之际,杜琪峰踏入电影界,交出处女作《碧水寒山夺命金》。
  对于香港本土题材,杜琪峰有种情结。在《毒战》打入内地市场之前,人们一度认为他是他同代香港导演中为数不多的本土守望者。
  如今,以杜琪峰为代表的香港老一代导演,都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助力新导演的创作。
  “除却政府资助,没有树立业界口碑的新导演有这些成名导演的监制,非常重要。”叶泽秋说,对新导演来说,这就像一把庇护伞。
  “我在香港生活了差不多四五十年了,香港给了我很多东西,我可以给香港什么?”杜琪峰带着这个想法,于2003年参选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任期3年一届,他连任过三届。
  在任期间,杜琪峰主推“新浪潮”电影计划,希望延续“新浪潮”精神。
  低于35岁的香港电影人都可以参加“新浪潮”计划,入选者可以拿到10万港元资助。杜琪峰说:“就是要锻炼香港下一代人,钱不多,但起码给他们机会。”
  自此之后,杜琪峰开始“带人”——那些从“新浪潮”计划走出来的青年创作者。香港编剧韦家辉带新编剧,他则带人做副导演。
  叶秋泽的三位学长便是通过“新浪潮”计划被挖掘,并在2016年一起执导了一部杜琪峰监制的本土电影。
  香港电影发展局曾资助香港电影总会900余万港元,开办了专业电影人才培训班,共招收138名学员,其中40%是大学毕业生,每人收费两万多港元,同时设有奖学金。培训班开课9个月后,113个学员毕业。
  进入培训班本身就是与前辈相识的机会,电影发展局秘书长冯永参加毕业典礼时,发现有3个毕业的同学没有来,“他们已经进了徐克的剧组”。
  叶泽秋说,无论是新是老,香港影人对于本土电影都有着一股热情,“创作的冲劲儿一直都在。”
  潘卓贤觉得,香港的电影人始终保持高度的“灵活性”,无论是对投资环境的适应,还是创作多元化的探索。
  正如《寒战2》编剧吴炜伦在电台访问中所说:“这两年香港新人导演涌现,过往10年都没有这么多新人导演出来。新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也许不怎么样,但第二部就会成长起来。也许,很快就会出现新的‘新浪潮’。”
其他文献
58同城汽车研究中心近日的调查显示,消费群体年轻化是二手车市场出现的一个显著趋势。
中国观察家告诉我们的,常常是他们自己的希望和愤怒,而不是真正独特、有价值的见解  美国有经验的商人在追踪华盛顿政局的相关分析时,会使用一个小技巧:一边看新闻,一边开静音。如此一来,可以过滤掉各种情绪和戏剧化表演,有助于把现实和修辞手法区分开来。  但是,听到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时,很多人就缺乏这种能力或自信了。他们更多依赖专家的意见,而后者的很多说法其实是缺乏依据的,容易导致对事实的戏剧化误读。  
这个偏安一隅的“小清新”公司,如何在资本过热的电影市场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新路  豆瓣要做电影了。  2016年8月23日,豆瓣网创始人阿北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豆瓣阅读经过半年多的试水,现在正式进入电影制作领域。  这个消息一经推出,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作为一家UGC(用户原创内容)社交网站,豆瓣一向以文艺、小众的清新风格著称,正如其在2016年2月推出的品牌宣传片《我们的精神角落》中所彰显的那样,
近日,中国多地遭遇洪涝灾害,洪水巨灾保险制度何时能落地受到社会关注。  巨灾保险是针对因发生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导致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保险。目前,云南、深圳、宁波等地已开展巨灾保险制度试点。  2016年5月,中国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布《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业界认为这标志着巨灾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地震巨灾保险已有法规可依,洪水巨灾保险还
美国彼得伯罗的某电商仓库  对于许多在北京从事服装外贸生意的人来说,“雅宝路”的兴衰恰是自己人生命运的真实写照。  因为毗邻俄罗斯、乌克兰、沙特、波兰等4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这条地处东二环、长仅300米的街道,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自然形成了十几个面向外国游客的地摊。经过上世纪最后十年的发展演变,雅宝路摇身变为中国最大的民间涉外服装出口交易市场。大批前来淘金的个体户,正是在这期间迅速完成了从草根到富
在95后大学生邹云霄看来,新近流行的“葛优躺”表情包,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斗图”的需要了。  作为表情包深度用户的邹云霄,闲暇之余总会关注、搜罗各种最新表情包。就在半个月前,瘫坐在沙发上刷微博的他,无意中被一组20年前葛优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瘫躺的剧照“击中”。  面黄肌瘦的葛优懒散而颓废地瘫躺在双座老式沙发上,后背悬空,只剩肩、腰部受力支撑,脸上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葛大爷一下子被玩坏了
2014年4月,三联书店出版了李泽厚新著《回应桑德尔及其他》。5月,84岁的李泽厚到华东师范大学上了四堂与此书相关的讨论课。  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的天才在于能清浅阐释各家各派的艰深理论,并能结合大众感兴趣的例证(包括各种新闻事件)启发思考。他对“金钱第一”的批判俘获了大批正困惑于此的中国读者的心,近年在中国出版的两本著作(《公正》、《金钱不能买到什么》)也引发了知识界的关注和讨论。  桑德尔把人类
慈善法明确规定,所谓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所有不适用于这个定义的募捐都不归慈善法调整。  也就是说,由第三方平台发起的个人众筹行为,慈善法不予规制。  慈善法规定,对“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
没到滩街去耍,你都不好意思说来过重庆。  先来教你玩儿一下重庆话:“耍滩街”读作suà tān’er gāi。  腊梅开,桃花开;  跟到来,耍滩街。  是不是如歌如画?  耍滩街,你每读一遍,就会多一重对它内涵的认识:逛一个街市,一个祈福新春的街市,一个有点像赶集那样的街市,一个临江近水的街市,一个新奇好玩的街市,一个古老而历久弥新的街市……和天底下所有的街市不同,它是每年兴建、每年又彻底湮灭的
两孩政策变化带来的商机,不仅源于新生儿数量的增加,也源于父母们育儿理念的变化  近几年,随着两孩政策一步步松动,市场也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商机。全面两孩政策在全国实施,使得新商机愈发凸显。  这其中,既有月嫂、房地产、汽车这样传统的产业,也有各种新理念推动下产生的月子中心、小儿保健等产业。  月嫂:需求旺,竞争多  “北京有两条有名的月嫂街,一条在北京妇产医院附近,另一条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