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数游戏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框数游戏”的“动手做”活动课,与其他游戏型“动手做”有区别,即形式上的“做”并不那么凸显,而是以小幅度的操作,即“框一框”“画一画”“算一算”活动为主,不过,思考探究的空间较大,更侧重于数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本节课中的“动手做”过程意在将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做数学”,每一次的交流与分享,也都是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找到问题的实质,进而走向科学和严谨。
  关键词:游戏型 框数游戏 探究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动手做”内容是“框数游戏”(见图1)。
  该主题的活动目标设定为:(1)通过框数活动,探究每次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灵活地计算每次框出的几个数之和;(2)经历动手做、发现思考、总结应用的活动过程,积累基本的操作经验、探究活动经验,提高探索规律的兴趣与能力,发展数学思维;(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活动重难点是:理解每次框出的几个数的相互关系,并能运用策略灵活地求和。活动准备是:月历表、游戏框、作业纸。活動流程如下:
  一、猜谜激趣,介绍学具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件东西大无边,能装三百多个天,能装冷暖四个季,新年一到换新衣。”谜底是什么?预设:月历。
  2.揭题:今天我们要在月历表上玩一个有趣的“框数游戏”。看,这是一个神奇的游戏框(出示),被它框出的数,能告诉我们很多有趣的数学秘密,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边框边玩呀?
  以谜语和游戏导入新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课始的谈话也直指本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框数”“找数字秘密”,为学生下一环节的探究作铺垫。
  二、边框边学,探索规律
  (一)探究“横着框”三个数和的规律
  1.示范:咱们先用这个游戏框横着来玩一玩。像这样(出示图2),我框出了“10、11、12”3个数。
  2.操作:你也试着在月历表上横着框几次,并看一看:框出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
  3.引导:你能很快算出这几组数的和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巧。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操作:那么,其他横着框出的3个数之和都可以这么算吗?带着这个问题再去框一框、算一算、想一想。
  5.明确:横着框,3个数的和=中间数×3。
  6.游戏:听口令,框数字,比比谁框得快、算得快。(1)中间数是16,框出的3个数是( )( )( ),和是( );(2)框出的3个数之和是30,这3个数是( )( )( );(3)框出的3个数之和是24,这3个数是( )( )( )。
  “探究‘横着框’的3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简便求和的方法”是本课活动具体的知识目标之一。上述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操作观察—例证发现—抽象提炼—灵活应用”的探究过程,数学思维得以训练。这里,“框一框”的“动手做”看似无关轻重,但实际上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基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形象化的操作“框”能让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更明确,这是有效探究的第一步。而如此富有童趣的数学活动,教师有序安排了三次:“先框后看”便于学生观察,“先想后框”利于思考发现,“边框边算”旨在活学活用,以此逐层引领学生主动而深入地展开学习。
  (二)探究“竖着框”“斜着框”三个数之和的规律
  1.激趣:刚才咱们是把这个游戏框横着玩的,你还想怎么玩?如果像这样“竖着框”或“斜着框”,框出的3个数之间又会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让我们继续边玩边学。
  2.尝试:明确活动要求。(1)框一框:同桌合作,分别选一种框法进行研究。(2)想一想:框出的3个数有着怎样的关系,和是多少?(3)记一记,填写记录单并与同桌交流。
  3.交流。
  第一层次:呈现两张都是“竖着框”但求和方法不同的作业资源(见图3、图4)。
  讨论:这几组数据有什么共同点?在求和方法上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也可以这样算?
  结论:相邻两个数相差7;竖着框,3个数的和=中间数×3。
  第二层次:呈现两张“左斜”与“右斜”的作业资源(见图5、图6)。
  讨论:你能看懂这两张记录单吗?与同桌交流,有什么补充说明?
  4.应用:这是一张不完整的6月份的日历。(1)你知道“?”号背后藏着的数字是几吗?(如,竖着呈现“?”“13”“20”;斜着呈现“9”“15”“?”等)(2)三个数的和是39,请问框出的数分别是多少?
  讨论环节,学生根据之前探究经验的积累,自主操作探究,充分交流辨析,举一反三,逐步悟出数之间的规律,数感得以增强,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功的喜悦。在较多典型数据的观察、计算及推理中,在不同框法资源的对比、整理中,学生逐渐体悟到其中蕴藏的规律,结论的获得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用环节的活动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之间联系的认知。随着练习的推进,学生的思考也在进一步深入,当发现“和是39”的框法居然有四种时,学生对规律的形式之美、内涵之美会有更深的体验。
  三、举一反三,拓展思维
  1.谈话:这是一个神奇的游戏框,它带着我们领略了三个有联系的数字之间有趣的规律。你还想继续玩吗?这次你想用一个怎样的游戏框来研究什么呢?
  2.引导:刚才,小朋友们像数学家那样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数学猜想,真棒!
  3.活动。
  (1)明确:小组合作,确定每人研究哪种游戏框。
  (2)猜想:用这种游戏框框出的数的和怎么算。
  (3)验证:框一框、算一算,并把自己的发现写在记录单上。
  (4)组内交流。
  4.分享。
  交流层次一:选择框5个数的记录单(见图7、图8)。
  追问“十字型”的框法:你们发现5个数之间神奇的规律了吗?是什么?为什么也可以用“中间数乘5”来求和?
  交流层次二:选择框4个数的记录单(见图9)。
  讨论:框4个数时,还能得出上面的规律吗?它们的和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可以算呢?
  5.延伸: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发现,你们真棒!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框这样的六个数或九个数(九宫格型),又会怎么样呢?聪明的你们课后可继续去画一画、算一算,比比谁的本领大!
  在学生初步积累了探索排列规律与求和经验的基础上,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继续体验框数游戏的数学魅力。此次,学生会带着明确的探究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操作,“框前猜测—框中例证—框后提炼”三个步骤,是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深入,是数学活动经验的进一步内化和优化。课末的延伸,更是将探究的时空拓展开去,思维能力的训练仍在“润物细无声”中继续进行。
  综观本节“动手做”活动课,会发现它与其他游戏型“动手做”(如“做风车”“用吸管‘做数学’”)是有所区别的——即形式上“做”的分量并没有那么凸显,而是以小幅度的操作,如框一框、画一画、算一算活动为主,不过,思考探究的空间较大,更侧重于数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与此类似的游戏型“动手做”还有“分数墙”“图形的放大”等,对于这类“动手做”,我们的一般实施流程可确定为:创设问题情境—操作例举探究—观察比较验证—分析完善提炼—反思应用拓展,意在将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做数学”,其间的每一次的交流与分享,也都是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找到问题的实质,进而走向科学和严谨。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一种内隐的价值,从教学的价值取向角度来看,它处在教学的最高层次,而且越重要的价值,越隐藏在深处。语文教学需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立足需求,挖掘文本的情意价值;二是观照策略,挖掘知识价值;三是聚焦表达,挖掘智能价值,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让学生的阅读增值。  关键词:文本价值 情意价值 知识价值 智能价值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一种内隐的价值,而且越重要的价值,越隐藏
期刊
摘要:《师说》是高中语文传统名篇。苏教版高中教材将其收录于必修一第二主题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中,为讲读篇目。这一课教学分为7个环节,归纳起来,流程依旧是“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走进心灵”。教学没有拘泥于虚实词、文言句式、翻译、默写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完成的内容,而是透过文字,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高尚灵魂。  关键词:师说文言教养高尚灵魂  一、课堂实录  【环节1】 读懂题目,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可以融入技术和网络的多元功能,改进习作教学方式,拓宽习作教学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表达和分享。通过话题生成,自由表达;聚焦问题,个性重构;多元评价,角色转变等途径,让表达、交流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生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习作教学个性表达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习作,不爱习作,缺少习作动力,常让教师无奈。其
期刊
摘 要:“从特殊到一般”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般到特殊实施教学,从而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基于经验改编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融合点;基于本质整合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渗透点;基于逻辑补充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连接点。  关键词:认知规律 整合教材 一般 特殊  有这样一种观点:“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内
期刊
摘要: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适切的情境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其中驰骋,进而不断生长学习力。《9加几》一课教学,营造挑战氛围的情境场,激发学习欲望;营造自主探究的情境场,提供学习机会;营造串联整合的情境场,提炼学习精度。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场学习力  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适切的情境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其中驰骋,进而不断生长学习力。以下是笔者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
期刊
摘要: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引发他们追问“从哪里来”“怎样去找”“有何特征”“到哪里去”。《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让学生明白因数与倍数从整除运算和乘法运算中来,尝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发现其特征,最后,从生活和数学本身出发,思考因数与倍数的用途。  关键词:数学教学哲学思考因数与倍数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周国平说:“哲学不具备简单意义的实用性,它是无形、无限
期刊
摘要:将教材中精读的古诗篇目作为例子,由一首诗带出一组诗,通过对比形式,在比较中了解不同的诗体,感受不同诗体的形式美;通过想象画面,勤于开发不同诗境之间的联系,品悟诗境不同的美;通过寻觅诗眼,扣住诗眼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深入情境,领悟诗情之美。  关键词:组诗教学形式画面诗眼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人生情趣、生存智慧和文化品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亮点。打通生活与古诗词形象之间的障碍,引导学生对形象进行整体把握的同时发现形之美;品读关键词句,从中发现形象的具体特点,领会其中蕴含的情之美;拓展交流,通过品读同一首乃至同一组古诗词,深入领会其意之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形之美情之美意之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词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忽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实验,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在数学思想和数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学数学、用数学或做数学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应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用鲜明的实验目的、明确的方案设计、规范的实验操作、清晰的数据分析、完整的结论表述,保障数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并借助于课堂观察与分析、学生研究报告反馈,及时评价实验成果。  关键词:数学实验设计实施评价  小学数学实
期刊
摘 要:“我帮土豆测体积”操作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土豆的体积,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比较、分析、交流等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操作型 测量 体积 经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动手做”内容是“我帮土豆测体积”(见图1)。  该主题的活动目标设定为:(1)探索并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