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宁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2009年-2012年收治的8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给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来观察舒肝宁注射液对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寻找治疗药物性肝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9年-2012年收治的8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两组,舒肝宁组40例:舒肝宁注射液20ml+10%葡萄糖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40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10%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检测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结果:舒肝宁组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及GPT、GOT、TBIL、ALP、R-GGT降低有差异(P<0.01);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舒肝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具有明显缩短病程,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降低GPT、GUT、r-GGT、ALP、TBIL方面,也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如二者联合使用,用药安全,无明显毒性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肝宁;药物性肝病;疗效
  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本病约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50%,暴发性肝衰竭中的13%~30%,患病率在我国约为1~10/10万,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发病逐年增加,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我们采用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药物性肝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病例均为在2009年10月到2012年2月我门诊部及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共80例,年龄35岁~70岁,有明确服药史,排除多类药物损伤情况,服药时间在5-90天之间发病,其中抗结核药物所至30例,中药及中成药14例,肿瘤化学治疗药13例,抗生素11例,非甾体消炎药10例,降血压药1例,抗惊厥及抗抑郁药1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15)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1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血清免疫学肝炎系列检查确认且无合并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查血三酰甘油,超声排除弥漫性脂肪肝,查血清r球蛋白、IgG、ANA、SMA、LKM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无饮酒史,近期无大量饮酒,故排除酒精性脂肪肝,并排除Wilson病、细菌感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变。
  1.2诊断标准
  按RUCAM评分系统
  上述入选80例患者,评分均大于8分。
  1.3冶疗方法:在立即停用损伤肝脏药物的同时,给予卧床休息,低脂饮食,治疗组加用舒肝宁(贵州瑞和制药,批号:Z20025660),20ml加入10%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复旦复华药业,批号:H20031265)加入10%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4周后评价疗效。
  1.4观察内容: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癥状(纳差、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不适、腹胀、尿黄、皮肤及巩膜黄染等)和抽血测定肝功能(GPT、GOT、TBIL、ALP、R-GGT)变化情况,同时观察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1.5疗效评定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GPT、GOT、TBIL、ALP、r-GGT降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大于50%,并低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计算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4周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经X2检验,X2=5.38,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GPTt=8.68;GOTt=5.06TBILt=5.46 ;
  ALPt=7.95 r-GGT t=5.68
  经 t检验,治疗后两组GPT、GOT、TBIL、r-GGT、ALP显著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发现显著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发现显著不良反应。
  3讨论
  导致肝损伤的药物被分为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两类其中大多药物肝损伤系不可预测性,一旦使用可预测性肝损伤药物,绝大多数人都可产生肝损伤,呈剂量依赖性,且与用药时间相关。不可预测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本质原因在于患者自身,而不在于药物,绝大多数人对于此类药物耐受,只是在特殊体质的条件下药物才激发特异性反应从而诱发肝脏病理损伤,目前已发现可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害的药物包括中成药多达1000余种,几乎遍及各类药物。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比例国内外报道不一致,国外有报道以抗生素为主;[1]也有报道以抗结核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为主;[2]国内多以杭结核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为主,也有以抗生素为主的报道 [3];药物性肝损害出现的前驱症状,有发热、恶寒、荨麻疹样或 麻疹样皮疹,痛痒、关节痛或淋巴结肿痛。严重者类似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出血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以至死亡,它的肝外表现,可有溶血性贫血、骨髓损伤、肾损伤,胃肠道溃疡;胰腺炎等以及嗜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症状的多样性和不典型可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论。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有三个方面[4],(1)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引起肝实质细胞的损害,最终可导致肝细胞的坏死、调亡、药物性肝病甚至肝衰竭;(2)药物介导免疫损伤机制:过敏反应即免疫机制介导的肝损害,药物或者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与内源性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引起肝脏的过敏反应和肝细胞的损害;(3)与胆汁淤积有关的因素,药物通过干扰胆汁酸的摄取,转运、分泌,造成胆汁淤积性肝损害。
  舒肝宁主要为中药制药,可对抗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D氯基羊乳糖及免疫因子对肝细胞的损害,减轻肝脏损害后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造成的细胞炎症过程,具有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并能改善肝内胆红素代谢,缓解胆汁淤积,促进胆汁排泄,减轻患者黄疸及肝功能损害。
  舒肝宁治疗肝病临床已有报道,通过本研究显示,治疗药物性肝病,具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95%,显著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降低GPT、GUT、r-GGT、ALP、TBIL方面,也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二者联合使用,用药安全,无明显毒性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Andrade Rj Lucena MI,Fernandaz Mc etal,Prug-induced
  Liverinjuvy:an analysis ot 461 incidences submitted to the Spanish registry over a 10-year period.Gastroentero10gy. 2005.129:512~521。
  [2]Meier Y. Cavallaro M,Roos M,et al. Incidence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edical inpatients.Eurj clin pharmacol,2005.61:135~143。
  [3]张涛,贾继东,107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肝脏病学,2005.10;174~176。
  [4]李珏,刘立新,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机制与诊治进展,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656~657。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力不断攀升。然而,
[摘要]在CRB50胸部X摄影过程中出现图片影像两侧密度不均现象,回顾了整个检修和排除故障过程,总结维修经验,进行设备管理经验交流,提高对CR850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CR影像图片;影像密度不均;原因分析与检修
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在经历了1979~2008年的急剧下降后,近年来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目前已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大发展"时期。长江经济带的空间分异自2003年以来逐渐趋于缓和,且中
【摘要】目的:了解并探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对200位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檢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通过对本社区200位老年人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疾病为高血压(55.47%)、糖尿病(25.0%)以及其他疾病。结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就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因此应该在社区内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做好保健以及预防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体检;
【摘要】 新生儿期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后这段时间。此期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是胎儿的继续,在这个时期是新生儿的生理功能进行重大调整并能逐渐适应母体外生活的过渡时期,新生儿各调节中枢及各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能力低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除了基本的需求外,没有什么心理活动,但是相关研究证明,新生儿是存在心理需求的。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保障正常新生儿的生理-心理
目的通过对老年危重病人的静脉输液实施循证护理,及时有效完成治疗计划,最大限度保护血管;方法通过成立静脉置管小组、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输液顺序的管理、留置后的护理,并发症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慢加急性肝衰竭12例,所有患者为HBV DNA为阳性,低度较高,未经抗病毒或曾应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治疗过的患者。在护肝、调节免疫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或改用恩替卡韦0.5mg或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化验肝功、PT、VIA、胆固醇、血糖、胆碱酯酶、HBV DNA等指标。结果: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中有8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