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条件的父母,谁不想让孩子从小接受最良好的教育?儿子到了上学年龄时,我毫不犹豫地把他送进了一所儿童英语强化学校。学校是全封闭寄宿式,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点军事化管理的意思。
来自各方的反对声音自然不少,我也曾想过:儿子正是爱闹爱玩的年龄,整天像小鸟一样活蹦乱跳,把他一下放进密实的“笼子”里,他能吃得消吗?但又转念一想,儿子太爱闹了,说不定严格一点对他更好,再说学好英语是需要语言环境的,英语学校肯定比一般学校好……
一周下来,平安无事。我心里一阵狂喜:还是我的决定英明,想让孩子成材,哪能怕这怕那呢?我握着儿子的小手,突然觉得儿子好像安静了不少。从前,除了看到喜欢的卡通片,儿子几乎没有像现在这么安静地坐着。
效果还真快,这学校果然不错,才这么几天就把孩子调教得规规矩矩的,像个小大人了。
又一个星期过去,儿子又有了新的进步——废话少了,但我发现,他多数时候就是静静地坐着发呆。我不由悄悄担心起来。
一直害怕的事还是来了。第三周,儿子学校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紧张地说:“你的孩子这几天经常腹痛难忍,校医也查不出毛病来。我看……你们还是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仔细检查一下吧。”
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儿子正痛苦地躺在床上,身子蜷缩成一团,脸色发白,拳头也捏得紧紧的。我被吓坏了,背起儿子就上医院。可是,看遍了全市的大医院,也没查出什么结论。
“这孩子敢情得了什么怪病?还是让他在家里休息几天吧!”忧心忡忡的妻子提议。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儿子能吃能睡,精神似乎也好了很多,一次病都没犯过。一天晚上,我试探着问儿子:“这几天你感觉还不错吧,去学校的话……”不等我把话说完,儿子的脸色立即大变,捂着肚子慢慢弯下腰去。
难道这小子为了逃学装病?我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不出声,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想要抓住他的马脚。
可是,苍白的脸色和不时从额头滚落下的豆大汗珠,能是一个6岁孩子装出来的吗?
这以后,我故意几次在儿子面前提起“上学”的事,每次这两个字一蹦出口,相同的一幕总会上演。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厌学症?想到这,我决定带儿子去儿童精神医院问个究竟。
果然,医院心理科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小儿抑郁症。
医生告诉我,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又面临着一些环境的突变和压力,紧张的心理无法承受,而产生的一些诸如头痛、腹痛、烦躁、无语,甚至暴力倾向的精神症状。
都是上学惹的祸!总算找出症结了,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总算着了地。可是,按照医嘱服了两个月的药,儿子仍然不见明显好转。
每天面对精神恍惚的儿子,全家人的心里都不好受。不久后,我去日本公干。在参观近畿大学的时候,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中村延江发明的一套医疗游戏——“箱庭疗法”深深吸引了我。
游戏是这样的:他在一个盛满黄沙、泥土、石子、小草和水溪的大木箱子内模拟修筑出各种人物、动物、房舍、高山、大海……然后让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想像去自由地“描绘”出一副新的天地。经过反复的游戏,可以大大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舒缓烦恼的心绪,起到以“玩”代“疗”的医治目的,从而最终恢复孩子的正常心理功能。
回国后,根据录像资料,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200×110×20cm的装满黄土的大木箱,把各式各样的小玩具、小模型放在一旁,让儿子凭自己的喜好任意摆放。刚开始,儿子根本没有任何兴趣,只是在我的鼓动下被动地摆摆放放。渐渐地,儿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只要一有空,他就会主动蹲在箱子边摆弄起那堆东西。我发觉,在玩游戏的时候,儿子不再是起初的面无表情,而从眼神里流露出了淡淡的哀伤。几天下来,儿子完成了第一件“作品”:茫茫旷野上出现了森林、山谷、小桥、房屋,还有一只大猩猩被恐龙追逐着仓皇地向林中逃去,而狗熊和大象却躲到山顶观望……
我把儿子的“作品”拍照,请教日本的心理学专家,得到的回复是:作品流露出了孩子极度恐惧的内心。
按照专家的指引,这种游戏一直坚持着。两个月后,儿子的第19件“作品”中,出现了猩猩筑墙挖河,试图阻止恐龙前进的场面。到第20件“作品”的时候,猩猩引来救兵,放水将城下的恐龙淹死了——按照专家的指点,我知道,这一系列构思不同的“作品”恰恰反映出了儿子极不平静的心态正在逐步走向平和,他似乎意识到胆怯和逃避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坦然地接受父母的帮助,努力地释放心灵才能走出困境。
一天,儿子拉着我去参观他新“建”起的学校。木箱的中间,几幢高楼,楼下有宽阔的操场,有绿色的小河,有好多好多的小孩子正在尽情玩耍。儿子笑着告诉我,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座学校。
可是,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我正要提问,却一下明白了,原来,儿子并不是厌学,他非常想跟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只是原来那所学校对他而言,太压抑、太束缚了,以至于他一听到“上学”二字就胆颤心惊,紧张得不能自持。我问他:“你愿上你‘建’的这所学校吗?”儿子使劲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欲速则不达。如果当初我能理解儿子的内心,把他送入一所普通的小学,会出现今天的情况吗?
不久,儿子背起书包愉快地走进了一所普通小学。朗朗的笑声回来了,活泼快乐的儿子回来了!
“箱庭疗法”其实并不复杂,投入也不多,人人在家里都可以操作。通俗地说,它就是一种沙盘创作,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把内心难以言喻的压抑、苦恼和委屈释放出来。如果你和孩子也被心理问题困扰着,不妨试一试吧。
来自各方的反对声音自然不少,我也曾想过:儿子正是爱闹爱玩的年龄,整天像小鸟一样活蹦乱跳,把他一下放进密实的“笼子”里,他能吃得消吗?但又转念一想,儿子太爱闹了,说不定严格一点对他更好,再说学好英语是需要语言环境的,英语学校肯定比一般学校好……
一周下来,平安无事。我心里一阵狂喜:还是我的决定英明,想让孩子成材,哪能怕这怕那呢?我握着儿子的小手,突然觉得儿子好像安静了不少。从前,除了看到喜欢的卡通片,儿子几乎没有像现在这么安静地坐着。
效果还真快,这学校果然不错,才这么几天就把孩子调教得规规矩矩的,像个小大人了。
又一个星期过去,儿子又有了新的进步——废话少了,但我发现,他多数时候就是静静地坐着发呆。我不由悄悄担心起来。
一直害怕的事还是来了。第三周,儿子学校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紧张地说:“你的孩子这几天经常腹痛难忍,校医也查不出毛病来。我看……你们还是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仔细检查一下吧。”
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儿子正痛苦地躺在床上,身子蜷缩成一团,脸色发白,拳头也捏得紧紧的。我被吓坏了,背起儿子就上医院。可是,看遍了全市的大医院,也没查出什么结论。
“这孩子敢情得了什么怪病?还是让他在家里休息几天吧!”忧心忡忡的妻子提议。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儿子能吃能睡,精神似乎也好了很多,一次病都没犯过。一天晚上,我试探着问儿子:“这几天你感觉还不错吧,去学校的话……”不等我把话说完,儿子的脸色立即大变,捂着肚子慢慢弯下腰去。
难道这小子为了逃学装病?我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不出声,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想要抓住他的马脚。
可是,苍白的脸色和不时从额头滚落下的豆大汗珠,能是一个6岁孩子装出来的吗?
这以后,我故意几次在儿子面前提起“上学”的事,每次这两个字一蹦出口,相同的一幕总会上演。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厌学症?想到这,我决定带儿子去儿童精神医院问个究竟。
果然,医院心理科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小儿抑郁症。
医生告诉我,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又面临着一些环境的突变和压力,紧张的心理无法承受,而产生的一些诸如头痛、腹痛、烦躁、无语,甚至暴力倾向的精神症状。
都是上学惹的祸!总算找出症结了,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总算着了地。可是,按照医嘱服了两个月的药,儿子仍然不见明显好转。
每天面对精神恍惚的儿子,全家人的心里都不好受。不久后,我去日本公干。在参观近畿大学的时候,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中村延江发明的一套医疗游戏——“箱庭疗法”深深吸引了我。
游戏是这样的:他在一个盛满黄沙、泥土、石子、小草和水溪的大木箱子内模拟修筑出各种人物、动物、房舍、高山、大海……然后让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想像去自由地“描绘”出一副新的天地。经过反复的游戏,可以大大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舒缓烦恼的心绪,起到以“玩”代“疗”的医治目的,从而最终恢复孩子的正常心理功能。
回国后,根据录像资料,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200×110×20cm的装满黄土的大木箱,把各式各样的小玩具、小模型放在一旁,让儿子凭自己的喜好任意摆放。刚开始,儿子根本没有任何兴趣,只是在我的鼓动下被动地摆摆放放。渐渐地,儿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只要一有空,他就会主动蹲在箱子边摆弄起那堆东西。我发觉,在玩游戏的时候,儿子不再是起初的面无表情,而从眼神里流露出了淡淡的哀伤。几天下来,儿子完成了第一件“作品”:茫茫旷野上出现了森林、山谷、小桥、房屋,还有一只大猩猩被恐龙追逐着仓皇地向林中逃去,而狗熊和大象却躲到山顶观望……
我把儿子的“作品”拍照,请教日本的心理学专家,得到的回复是:作品流露出了孩子极度恐惧的内心。
按照专家的指引,这种游戏一直坚持着。两个月后,儿子的第19件“作品”中,出现了猩猩筑墙挖河,试图阻止恐龙前进的场面。到第20件“作品”的时候,猩猩引来救兵,放水将城下的恐龙淹死了——按照专家的指点,我知道,这一系列构思不同的“作品”恰恰反映出了儿子极不平静的心态正在逐步走向平和,他似乎意识到胆怯和逃避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坦然地接受父母的帮助,努力地释放心灵才能走出困境。
一天,儿子拉着我去参观他新“建”起的学校。木箱的中间,几幢高楼,楼下有宽阔的操场,有绿色的小河,有好多好多的小孩子正在尽情玩耍。儿子笑着告诉我,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座学校。
可是,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我正要提问,却一下明白了,原来,儿子并不是厌学,他非常想跟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只是原来那所学校对他而言,太压抑、太束缚了,以至于他一听到“上学”二字就胆颤心惊,紧张得不能自持。我问他:“你愿上你‘建’的这所学校吗?”儿子使劲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欲速则不达。如果当初我能理解儿子的内心,把他送入一所普通的小学,会出现今天的情况吗?
不久,儿子背起书包愉快地走进了一所普通小学。朗朗的笑声回来了,活泼快乐的儿子回来了!
“箱庭疗法”其实并不复杂,投入也不多,人人在家里都可以操作。通俗地说,它就是一种沙盘创作,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把内心难以言喻的压抑、苦恼和委屈释放出来。如果你和孩子也被心理问题困扰着,不妨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