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化在煤矿企业有了新的突破,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之而来的煤矿机电事故不断上升,并且危害程度越来越大,本文就机电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煤矿矿山;机电;事故;措施
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报道,电力事故虽在所有事故分类中排第14位,但在引起死亡的事故分类中排第4位,电力事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加强煤矿机电管理,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原因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原因:
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②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③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④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
⑤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一些煤炭企业都成立了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往往教育培训没少搞,经费没少花,但收效却不好。表现为:培训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学用不结合,针对性差;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职工不感兴趣;考核不严格,教考不分离,只要来学习,大家都能过,培训走过场,虽然培训了拿证了,但实际工作能力差。机电专业性很强,生手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熟练。一些矿井急功近利,新招工人短时培训,匆匆上岗,给岗位带来了隐患,结果是“三违”不断,事故泛滥。
⑥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⑦设备技术落后。机电运输设备由于运行时间长,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加之设备在系统可靠性方面的设计不够完善,一些陈旧的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和有效的技术改造,同时由于操作及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设备的安全性进一步的降低,造成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
⑧煤矿设备选型不合理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磨合期内,往往事故率较高。
2.控制煤矿机电事故对策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减少和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①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要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②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建立设备选购标准和规范。在订货前必须对订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认证;设备到货后要现场验收,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入库,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井下作业,降低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科学的设备和测验标准,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承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③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況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④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加强安全培训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总之,现代化的煤矿生产中,机电运输一直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事故具有多发、零散且涉及面广等特点,若处理不当,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还将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因此,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峰.煤矿刮板输送机运行事故的研究与分析—煤矿安全,2010,(05).
[2]刘为玲.浅谈煤矿刮板输送机运行事故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中国煤炭工业.杂志,2010,(9).
[3]王丽.刮板输送机运行事故原因分析与探讨.煤矿机械,2011,3.
【关键词】煤矿矿山;机电;事故;措施
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报道,电力事故虽在所有事故分类中排第14位,但在引起死亡的事故分类中排第4位,电力事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加强煤矿机电管理,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原因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原因:
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②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③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④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
⑤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一些煤炭企业都成立了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往往教育培训没少搞,经费没少花,但收效却不好。表现为:培训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学用不结合,针对性差;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职工不感兴趣;考核不严格,教考不分离,只要来学习,大家都能过,培训走过场,虽然培训了拿证了,但实际工作能力差。机电专业性很强,生手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熟练。一些矿井急功近利,新招工人短时培训,匆匆上岗,给岗位带来了隐患,结果是“三违”不断,事故泛滥。
⑥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⑦设备技术落后。机电运输设备由于运行时间长,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加之设备在系统可靠性方面的设计不够完善,一些陈旧的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和有效的技术改造,同时由于操作及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设备的安全性进一步的降低,造成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
⑧煤矿设备选型不合理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磨合期内,往往事故率较高。
2.控制煤矿机电事故对策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减少和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①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要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②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建立设备选购标准和规范。在订货前必须对订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认证;设备到货后要现场验收,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入库,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井下作业,降低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科学的设备和测验标准,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承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③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況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④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加强安全培训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总之,现代化的煤矿生产中,机电运输一直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事故具有多发、零散且涉及面广等特点,若处理不当,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还将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因此,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峰.煤矿刮板输送机运行事故的研究与分析—煤矿安全,2010,(05).
[2]刘为玲.浅谈煤矿刮板输送机运行事故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中国煤炭工业.杂志,2010,(9).
[3]王丽.刮板输送机运行事故原因分析与探讨.煤矿机械,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