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
  整理和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
  1.把整理和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2.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
  3.重知识点复习,忽视知识间的联系。
  4.留给学生自主整理的时间、空间太少,能力培养不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整理与复习课难上,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整理与复习更难。如何充分发挥孩子身上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下展开有效的数学复习活动,能动地系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我们在实践中有所探索和尝试。
  一、准确的把握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资源
  因为数学知识复习时在内容上需要纵向的梳理归类和横向的沟通联系,由于复习课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等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抓住教材的知识点,不要面面俱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典型错例分析,对易混、易错的概念、法则及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辨析,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夯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读懂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准确的把握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资源。如在对《圆》一章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时,教材选取的是就餐时圆形餐桌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从而达到以习题带动单元知识整理的目的。在合理的使用教材时,也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把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在后面的课例《圆的整理与复习》开课时引用的故事阿凡提赶羊以及练习当中的一些解决问题:测量圆形的面积、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设计比圆形更大的羊圈都是对教材的补充。
  二、明确“整理与复习”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把平时所学的、相对独立的、比较零散的知识,用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这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复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质的变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自主整理,提高建构能力
  梳理是整理与复习的关键。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主或合作,通过分类、比较进行整理归纳的再加工过程,可以当堂完成,也可课前准备。然后交流展示。这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弥补的过程。可采取两种形式:一为直接个人汇报,二为先小组交流,再小组代表发言。这里需要教师的调控。学生整理可能不甚完整,补充亦不全面、准确,教师可发挥“导“的功能,起点拨作用。使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评价完成。
  四、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归网是整理与复习的鲜明特质。已学的各部分内容呈现出来以后,就要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或蕴藏的规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转化为数学技能。梳理归网是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其中,要沟通知识之间纵横两方面的联系,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并把梳理的知识网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要将知识纵向的系统梳理,串点成线;横向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纵成行,横成片,让学生实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找知识间的联系,去归纳、去整理。先让学生通过回忆或看书,找出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罗列的知识点可能是杂乱的,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那到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评议,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自主地整理知识的结构体系,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学会复习和整理的方法。
  怎样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本教学模式需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方面。
其他文献
学生作文普遍有一种困惑:作文中已经注意写自己所想,记自己所感了,怎么还是不能让文章感人呢?我反复训练,终于让我的学生消灭了这只作文路上的拦路虎。我把经验写出来,也许能帮助有同样困惑的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细节打动人,化叙述为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或场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到人有动作、神态、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无比重要的位置,既是重点.同时也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我们首先耍弄懂什么叫作“有效”?  “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
期刊
阅读和写作应当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提取写作因子,给学生以写作上的示范,既教阅读,又教写作,用好教材,大有裨益。  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在阅读层面的背后,蕴涵着关于写作的真谛。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简洁朴素的
期刊
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实验等,如今已步入一个微时代,微课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微课以形式之“微”、内容之“精”、效果之“妙”,改变了过去教师笔耕舌耘、单一的教学模式,尤其给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了福音。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语言精美,意境深邃,韵味悠长,情感丰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文化积淀、知识库存等有所欠缺,再加上常规教学循
期刊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学生都期盼能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写出高分作文。那么,怎样在短短的45分钟内写出美妙的作文呢?  一、慧眼传神的标题  要在考场中取悦阅卷教师,就要先用传神的标题去构建作文的佳境,标题是眼睛,好的作文就要有一双迷人的慧眼。现在学生训练了大量的话题作文,大部分学生却把标题拟得老气横秋,或者干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让人一看就不愿给高分。所以作为考生,要充分意识到阅卷教师的
期刊
很多教师在一年一度的开学时,第一堂课的教学安排都较为随意。因为有了定势的影响,反正今天只是预备课,提提要求,自习自习,预备预备,这堂课就可以了。其实这节“见面课”不能随便,更不可懈怠,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全心投入,因为很明白:一见钟情缘于第一印象。人与人在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谓是占据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在日常的教学里,我们往往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爱上作文。因此就导致了一个为了作文而作文,为了分数而作文的怪圈,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我更为关注的是如何让作文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  一、作文是打开交流之门的钥匙  以往我们在写作练习的时候,往往是给定一个题目或者
期刊
一、课堂激“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是一块激情燃烧的阵地,激情四射的课堂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各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么我们同时获得了两种思想。”因此,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合作小组。这种方法让整个课堂像一轮太阳,每个学生都发出光芒。他们让课堂生机勃发。有感于学生爱
期刊
语文教材的深度阅读的实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底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探究文本的精髓,让学生完成创造性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精神的享受。阅读的深度是学生主动体验获得,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逐步累积升华而成。  一、构建版块阅读模式——让经典在敬畏中重现辉煌  四川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我曾记得有位教授明清文学的大学教授朱泽吉先生。他在课堂上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红楼梦》。他在讲台上背,学生在下面对着原著看,盼着他“打奔儿”或出错,但学生却每每失望……当时学生们没有觉出这情景有多稀奇,多少年后,朱先生作古了,学生却一次次驱遣着自己的心重回那渐去渐远的课堂,有时竟会莫名地淌下热泪。  我记得这位教授曾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