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
整理和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
1.把整理和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2.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
3.重知识点复习,忽视知识间的联系。
4.留给学生自主整理的时间、空间太少,能力培养不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整理与复习课难上,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整理与复习更难。如何充分发挥孩子身上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下展开有效的数学复习活动,能动地系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我们在实践中有所探索和尝试。
一、准确的把握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资源
因为数学知识复习时在内容上需要纵向的梳理归类和横向的沟通联系,由于复习课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等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抓住教材的知识点,不要面面俱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典型错例分析,对易混、易错的概念、法则及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辨析,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夯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读懂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准确的把握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资源。如在对《圆》一章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时,教材选取的是就餐时圆形餐桌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从而达到以习题带动单元知识整理的目的。在合理的使用教材时,也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把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在后面的课例《圆的整理与复习》开课时引用的故事阿凡提赶羊以及练习当中的一些解决问题:测量圆形的面积、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设计比圆形更大的羊圈都是对教材的补充。
二、明确“整理与复习”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把平时所学的、相对独立的、比较零散的知识,用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这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复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质的变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自主整理,提高建构能力
梳理是整理与复习的关键。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主或合作,通过分类、比较进行整理归纳的再加工过程,可以当堂完成,也可课前准备。然后交流展示。这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弥补的过程。可采取两种形式:一为直接个人汇报,二为先小组交流,再小组代表发言。这里需要教师的调控。学生整理可能不甚完整,补充亦不全面、准确,教师可发挥“导“的功能,起点拨作用。使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评价完成。
四、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归网是整理与复习的鲜明特质。已学的各部分内容呈现出来以后,就要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或蕴藏的规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转化为数学技能。梳理归网是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其中,要沟通知识之间纵横两方面的联系,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并把梳理的知识网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要将知识纵向的系统梳理,串点成线;横向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纵成行,横成片,让学生实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找知识间的联系,去归纳、去整理。先让学生通过回忆或看书,找出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罗列的知识点可能是杂乱的,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那到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评议,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自主地整理知识的结构体系,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学会复习和整理的方法。
怎样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本教学模式需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方面。
整理和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
1.把整理和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2.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
3.重知识点复习,忽视知识间的联系。
4.留给学生自主整理的时间、空间太少,能力培养不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整理与复习课难上,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整理与复习更难。如何充分发挥孩子身上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下展开有效的数学复习活动,能动地系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我们在实践中有所探索和尝试。
一、准确的把握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资源
因为数学知识复习时在内容上需要纵向的梳理归类和横向的沟通联系,由于复习课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等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抓住教材的知识点,不要面面俱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典型错例分析,对易混、易错的概念、法则及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辨析,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夯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读懂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准确的把握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资源。如在对《圆》一章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时,教材选取的是就餐时圆形餐桌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从而达到以习题带动单元知识整理的目的。在合理的使用教材时,也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把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在后面的课例《圆的整理与复习》开课时引用的故事阿凡提赶羊以及练习当中的一些解决问题:测量圆形的面积、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设计比圆形更大的羊圈都是对教材的补充。
二、明确“整理与复习”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把平时所学的、相对独立的、比较零散的知识,用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这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复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质的变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自主整理,提高建构能力
梳理是整理与复习的关键。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主或合作,通过分类、比较进行整理归纳的再加工过程,可以当堂完成,也可课前准备。然后交流展示。这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弥补的过程。可采取两种形式:一为直接个人汇报,二为先小组交流,再小组代表发言。这里需要教师的调控。学生整理可能不甚完整,补充亦不全面、准确,教师可发挥“导“的功能,起点拨作用。使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评价完成。
四、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归网是整理与复习的鲜明特质。已学的各部分内容呈现出来以后,就要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或蕴藏的规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转化为数学技能。梳理归网是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其中,要沟通知识之间纵横两方面的联系,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并把梳理的知识网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要将知识纵向的系统梳理,串点成线;横向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纵成行,横成片,让学生实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找知识间的联系,去归纳、去整理。先让学生通过回忆或看书,找出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罗列的知识点可能是杂乱的,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那到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评议,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自主地整理知识的结构体系,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学会复习和整理的方法。
怎样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本教学模式需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