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的范例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写作应当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提取写作因子,给学生以写作上的示范,既教阅读,又教写作,用好教材,大有裨益。
  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在阅读层面的背后,蕴涵着关于写作的真谛。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真挚感情,虽然选材角度很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清新朴质。这对“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写”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取材方面的借鉴
  现在的学生自感生活面狭窄,生活空间小,没有多少可写的东西。且看《项脊轩志》的题材,它选取的都是家庭琐事、书斋生活、母子之情、祖孙之情,但都写得真切感人。
  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认识:创作的素材其实很多,就在看似平淡的生活里。只要用思考的眼光去观察,用多情的心灵去感悟,就一定能发掘到大量可写的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
  二、立意方面的借鉴
  展现内心世界,抒发真情实感,是人们创作的一个基本途径。当代青少年的情感世界应该说是非常丰富的,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他们珍视友情乃至渴望爱情,却往往忽视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高尚的亲情。在学生的作文中,对亲情的抒写、赞叹常常显得很肤浅,甚至虚假,立意缺乏深度。而归有光却在文中将母子情、祖孙情、夫妻情写得那样深沉缠绵,感人肺腑。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学生对亲情缺乏体验,情感投入不够。所以,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三、结构方面的借鉴
  《项脊轩志》的内在线索是情线——作者对亲人、对生活环境的强烈感情,贯串始终。而学生作文常常无线索可循,结构松散。即使有线索,也往往似有似无,生拉硬扯。所以,可以启发学生在写作时,特别是在写作散文时,落实一个贯串全文的情感寄托物,能使文章结构疏而不散。
  四、细节描写借鉴
  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的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项脊轩志》就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作者内心的感情。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刻画了听见孩子啼哭而动了怜爱之情的年轻母亲的形象,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明代黄宗羲如此评价此文:“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由此,可以给学生写作方面的启示: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去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语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的范例,教师应该用心去教,学生应该用心去学。阅读和写作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其他文献
唐代诗人常建在清晨游寺后禅院时写下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竹林掩映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自是别有一番景致。取路不同,景致不同,而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方法不同,效果也自然不同。  语文基础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基础知识的识记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些易混字词为识记增加了难度。例如,易混淆的字音“澄chéng清”与“澄dèng清”;例如,较难理解的易混字形“振聋发聩”的“振”与“震耳
期刊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维的发展不能离开想象的发展。针对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正是促进他们思维全面发展的契机。  训练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还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属于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必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更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素养的能力,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阅读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教
期刊
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在十三五规划下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对永善初中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初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中呢?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
期刊
我今年任教的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问题,或者是知识上的,或者是思想上的,或者是学习习惯上的,更有甚者这几个方面都有问题。 其中有个叫刘高渊的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上课晚到教室;课上弄动静,趴在桌上或是和同桌说笑;甚至有的时候自己就笑了……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真是让人讨厌又头疼。但他也有优点,就是懂礼貌,批评他时不找理由,只是只听不改。刚开始时,他犯了错误我就批评他,集体批评,单独教育,但是都收效
期刊
一、树立文体意识  因文设题,拟题,标题因文而异。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双“眼睛”,就要能让读者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因此就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的题目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的题目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只有如此,作文的题目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所谓因文解题: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260万字以上。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理应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一、帮助学生圈划课外阅读书目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
期刊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不断推广和普及,给当前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开阔学生知识的视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图文并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
期刊
学生作文普遍有一种困惑:作文中已经注意写自己所想,记自己所感了,怎么还是不能让文章感人呢?我反复训练,终于让我的学生消灭了这只作文路上的拦路虎。我把经验写出来,也许能帮助有同样困惑的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细节打动人,化叙述为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或场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到人有动作、神态、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无比重要的位置,既是重点.同时也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我们首先耍弄懂什么叫作“有效”?  “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