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文章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创新等四个方面的教育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对增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建议
今天的社会已经非常繁荣,随之而来的思想碰撞也变得十分常见,这导致的就是文化多元化和知识体系纷杂,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该出现的不该出现的、能出现的不能出现的知识和言论都会出现在互联网上,这些言论对于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危害的,因此,大学期间的教育就要尤为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
1.教育理念过于滞后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过分注重甚至只注重“教”的灌输,即单向像学生传输知识,并不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的理解程度,更是忽视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有些滞后,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仍旧抱残守缺,用过时的旧观念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学生已经到了成年的年纪,已经有一定的判断力和感知力,教师一味地用陈旧的理念教育学生,一定会遭到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并且,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完全的调动,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教育内容过于抽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若是教师不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会更脱离实际。很多时候,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固定,很难改变,这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上体现得更明显。一些教师不会与时俱进,不善于提炼教学内容,梳理课本内容,联系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课堂内容讲得非常空泛,又很是乏味,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课堂,渐渐产生厌烦的情緒,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在应付,严重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3.教育资源过于单一
在大学校园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在大学生看过的电影里,可以在大学生吟唱的诗歌里,可以在大学生目不转睛看着的金庸的小说里。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这些“隐性”的教育资源视而不见,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够重视,另一个方面就是不善于挖掘各种有效的资源,不善于结合国际国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成就和问题,不善于利用高校周围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等资源,不善于利用高校的新的教育工具,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知识和内容做成教案、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另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比较少,没有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是教师的不足,并且学生没有办法改变,教师没有照顾到的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都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那么,这一节课才是没有白上。
4.教育方法、手段过于生硬
在思政课教学中形成了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系,使得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考评,也就成为了考核知识量和知识再现程度。在思政课考核方式的选择上,也多采用单项或多项选择、简答、论述等强调理论、知识的题型,忽视了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论,是否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处理实践的能力,进而造成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不良现象。在这样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考核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做了无用功,“教师讲知识点、学生记知识点、考试考知识点”,如此导向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却很少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方法去理解理论学习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去深刻领会人活在社会的价值,去心灵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去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直接的结果是思政课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出每个学生的行为品格、政治素质,往往却大相庭径。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即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改革,促进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一、改革要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通过改革,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视野,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价值,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中国实际和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第二、改革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其中关键在于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承担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改革的突破口。
2.包容性原则
一个优秀的文化,并不仅仅是他本身蕴含着多么内涵的深意,而在于他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走向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先进思想文化的特质,就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也是先进思想文化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经之路。只有包容所有的差异,才能够有差异之间碰撞出来的新的思想热潮,文化才会不断显现出蓬勃的生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会不断吸收世界各国的思想营养来壮大自身,并且不断创新发展,这才是在时代中不败落的道路。
3.实践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是一个教学评价的过程,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结合既有标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相符合,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也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它不能凭借任课教师的主观意愿意来决定教学的效果,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永葆生机的源泉。大学生是国家的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的价值观就代表了国家的价值观,因此,各高校担负着非常重的任务,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正确的原则做基础,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机制。
1.教育内容创新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否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也不是扔掉教材,让任课教师自己设计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浓缩,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更不能否定的一个准绳。但局限于教材内部,就理论讲理论,又容易使整個课堂失去活力,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易实现教学目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就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结合起来,同广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教育形式创新
大学生的生活其实应该非常丰富,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可以贯穿在大学生所有学习和生活当中,这就是形式的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教材进行专题化、生活化、故事化、问题化处理,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下对学习充满兴趣,实现从理论知识和观念向实际化转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创新各种优秀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各种形式不一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创新,让学生在保证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得到实践的机会,贯彻落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3.教育手段创新
如今的教育时代已经同过去的教育时代大不相同,无论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教育的资源,亦或是教育的手段,都有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可谓非常之大。以前的黑板、粉笔已经变成今天的多媒体。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互联网上还涌现出大量的在线教育,因此,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些教育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扩展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阵地。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信息,帮助自己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却可能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受到网络消极方面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挑战和质疑,这些消极信息也削弱了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此,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第一、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网络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第二、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提高互联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4.教育资源创新
教育资源是教育最关键的一部分,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创新教育资源就是最关键的一部分。为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高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导,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队伍进行一定扩张和建设,并加强教育者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和思想的碰撞,要善于发现校园中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显性”资源还是“隐性”资源。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促进高校诚信文化建设。高校校园网上论坛、贴吧等网页是开展高校诚信宣传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道德宣传、网络诚信视频等方式打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并适时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监督,规范网络行为,消除诈骗信息和不诚信行为的危害。另外,高校也要完善网络安全负责责任制度,将网络责任主体具体化,增强监督力度,真正使网络平台起到应有的作用,促进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毕竟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大学生三观并没有定型,如果长期接受一些不正当的信息,就会造成三观的严重歪曲。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也存在一定优势,“隐性”的教育资源随处存在,包括那些目不暇接的影视、琳琅满目的小说、诗歌、以及耳濡目染的名人事迹等等,都可以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资源。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建议
今天的社会已经非常繁荣,随之而来的思想碰撞也变得十分常见,这导致的就是文化多元化和知识体系纷杂,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该出现的不该出现的、能出现的不能出现的知识和言论都会出现在互联网上,这些言论对于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危害的,因此,大学期间的教育就要尤为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
1.教育理念过于滞后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过分注重甚至只注重“教”的灌输,即单向像学生传输知识,并不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的理解程度,更是忽视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有些滞后,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仍旧抱残守缺,用过时的旧观念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学生已经到了成年的年纪,已经有一定的判断力和感知力,教师一味地用陈旧的理念教育学生,一定会遭到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并且,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完全的调动,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教育内容过于抽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若是教师不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会更脱离实际。很多时候,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固定,很难改变,这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上体现得更明显。一些教师不会与时俱进,不善于提炼教学内容,梳理课本内容,联系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课堂内容讲得非常空泛,又很是乏味,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课堂,渐渐产生厌烦的情緒,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在应付,严重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3.教育资源过于单一
在大学校园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在大学生看过的电影里,可以在大学生吟唱的诗歌里,可以在大学生目不转睛看着的金庸的小说里。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这些“隐性”的教育资源视而不见,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够重视,另一个方面就是不善于挖掘各种有效的资源,不善于结合国际国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成就和问题,不善于利用高校周围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等资源,不善于利用高校的新的教育工具,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知识和内容做成教案、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另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比较少,没有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是教师的不足,并且学生没有办法改变,教师没有照顾到的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都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那么,这一节课才是没有白上。
4.教育方法、手段过于生硬
在思政课教学中形成了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系,使得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考评,也就成为了考核知识量和知识再现程度。在思政课考核方式的选择上,也多采用单项或多项选择、简答、论述等强调理论、知识的题型,忽视了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论,是否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处理实践的能力,进而造成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不良现象。在这样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考核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做了无用功,“教师讲知识点、学生记知识点、考试考知识点”,如此导向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却很少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方法去理解理论学习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去深刻领会人活在社会的价值,去心灵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去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直接的结果是思政课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出每个学生的行为品格、政治素质,往往却大相庭径。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即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改革,促进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一、改革要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通过改革,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视野,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价值,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中国实际和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第二、改革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其中关键在于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承担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改革的突破口。
2.包容性原则
一个优秀的文化,并不仅仅是他本身蕴含着多么内涵的深意,而在于他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走向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先进思想文化的特质,就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也是先进思想文化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经之路。只有包容所有的差异,才能够有差异之间碰撞出来的新的思想热潮,文化才会不断显现出蓬勃的生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会不断吸收世界各国的思想营养来壮大自身,并且不断创新发展,这才是在时代中不败落的道路。
3.实践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是一个教学评价的过程,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结合既有标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相符合,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也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它不能凭借任课教师的主观意愿意来决定教学的效果,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永葆生机的源泉。大学生是国家的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的价值观就代表了国家的价值观,因此,各高校担负着非常重的任务,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正确的原则做基础,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机制。
1.教育内容创新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否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也不是扔掉教材,让任课教师自己设计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浓缩,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更不能否定的一个准绳。但局限于教材内部,就理论讲理论,又容易使整個课堂失去活力,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易实现教学目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就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结合起来,同广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教育形式创新
大学生的生活其实应该非常丰富,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可以贯穿在大学生所有学习和生活当中,这就是形式的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教材进行专题化、生活化、故事化、问题化处理,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下对学习充满兴趣,实现从理论知识和观念向实际化转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创新各种优秀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各种形式不一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创新,让学生在保证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得到实践的机会,贯彻落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3.教育手段创新
如今的教育时代已经同过去的教育时代大不相同,无论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教育的资源,亦或是教育的手段,都有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可谓非常之大。以前的黑板、粉笔已经变成今天的多媒体。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互联网上还涌现出大量的在线教育,因此,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些教育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扩展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阵地。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信息,帮助自己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却可能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受到网络消极方面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挑战和质疑,这些消极信息也削弱了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此,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第一、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网络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第二、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提高互联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4.教育资源创新
教育资源是教育最关键的一部分,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创新教育资源就是最关键的一部分。为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高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导,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队伍进行一定扩张和建设,并加强教育者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和思想的碰撞,要善于发现校园中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显性”资源还是“隐性”资源。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促进高校诚信文化建设。高校校园网上论坛、贴吧等网页是开展高校诚信宣传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道德宣传、网络诚信视频等方式打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并适时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监督,规范网络行为,消除诈骗信息和不诚信行为的危害。另外,高校也要完善网络安全负责责任制度,将网络责任主体具体化,增强监督力度,真正使网络平台起到应有的作用,促进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毕竟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大学生三观并没有定型,如果长期接受一些不正当的信息,就会造成三观的严重歪曲。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也存在一定优势,“隐性”的教育资源随处存在,包括那些目不暇接的影视、琳琅满目的小说、诗歌、以及耳濡目染的名人事迹等等,都可以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