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矣,非主不依。乐躬耕于南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青年一曲歌罢,遥望山路来处,似在沉思。
他仿佛在等谁,仿佛谁也不会来。
能征一国者,伏处茅庐,待天时,候明主。
他自比管仲、乐毅,自是不能埋没满腔才华。凤需栖梧,我需明主,更何况,天下也需要他。不论他怎么想,他都是被时代需要的。
孔明掩上草庐莲卷,和衣卧下了。
二
久仰卧龙大名,他探访三次。
上一次,彤云密布,他顶风冒雪,未曾想又扑了空。
如今已是春光明媚,山中万物复苏。
可是山外的世界,都是一片刀光剑影,不曾有片刻停歇。
他想要复兴汉室,或说是渴望权力与威严。山河变色,他需要卧龙助他一臂之力。
卧龙之才,倚玄德方可示于天下。
山路蜿蜒,他第三次站在草庐前,心中一片忐忑。
他怕如前番,求而不得。如今天下大乱,冬去春来,他等得起,江山却等不起。
童子说先生睡下了。他松了一口气,当下便恭敬行礼以待孔明醒来。
刘备不知自己等了多久,天光黯淡之时,方听得堂中孔明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先生,”刘备再次行礼。四目交汇,一边是一统天下之士,一边是经天纬地之才。电光火石间,已有了最深的契合。
三
孔明出山,有龙骧虎视、囊括四海之志。赏罚分明,众人皆畏而爱之。
孔明才得其用,有功于社稷,便也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不负一世英才。
刘备善用其才,择人而任势,便也与众相得,三分天下,留下千古贤名。
孔明将适东吴,刘备送行。
“先生……”刘备方欲启口,孔明早已了然他的顾虑——只怕是孔明有闪失之患。
只念明主知遇之恩,乱世之中,予他运筹帷幄、立功建德之良机,名实相生之美誉,孔明定当鞠躬尽瘁,披肝沥胆以报之。
今日不过是深入东吴周旋于群儒之间而已矣。
孔明笑言:“只待东风起,亮必归矣。”
国需治世之才,贤倚圣明之主,英雄彼此成全,大业渐成。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被需要”的“三顾茅庐”故事成了千古佳话。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助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然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时间过得很快,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知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还原链接】层层推进,以叙明理。考生聚焦“被需要”的核心主旨,以飘逸的笔法,通过合理想象,将“三顾茅庐”的故事化为“东风再起”的演绎,诠释了“能征一国者,伏处茅庐,待天时,候明主”“卧龙之才,倚玄德方可示于天下”“孔明才得其用,有功于社稷”的历史逻辑,层层铺垫,巧妙推进,寓理于叙。文末“国需治世之才,贤倚圣明之主,英雄彼此成全,大业渐成”叙议结合,含蓄地揭示了“需要”与“被需要”的人生哲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运用揭示
成功示例
需要是实现人生追求的理想风帆,被需要是彰显人生价值的动力引擎。没有需要就失去了人生远航的风向标,不能被需要便失去了生命长路的指南针。
村上春樹说过:“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害怕失望。”可所有孤独的源头,不过是不被需要。因为真正的被需要,就不会孤独,就有了寄托,有了期望。茫茫人海,我们都是普通的芸芸众生,我们需要存在感所以渴望被需要。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者的快乐和成就感都来自于此。
被需要是高山遇流水的弦外之音,被需要是韩信弃楚投汉的契机,被需要是涓涓溪水汇河川的气势磅礴,被需要是有情人望向对方时的深邃眼眸,被需要是朋友鼎力相助时的义气相加,被需要是微风中嗅见百花香,是久旱时的甘露,是知遇之恩,是灵魂深处对彼此的认可、契合。
感念寻常里朝夕相见的人,时光积淀,那些被需要的日子好像不知不觉身披荣光。我最大的荣耀在于被需要,我最大的责任在于不辜负这份需要,因为我也很重要!
【运用亮点】生动表达,凸显思辨。文段开篇,即用“风帆”“引擎”“风向标”和“指南针”等比喻生动揭示“需要”与“被需要”的内在关系。中间,考生引用作家警句形象说理后,又用排比语句一气贯通,突出了“被需要”的人生哲理。结尾,以“小我”的感念、荣耀、责任,彰显“大我”时代里“被需要,我重要”的主旨意蕴,极富思辨性。
高考真题·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一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素材视点】
①挖掘“浙江精神”,做实做强自己,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浙江能走在中国前列,走向世界,靠的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要站在人生的新起点,胸怀家国天下,弘扬这种浙江精神。表达上,可以记叙,叙述身边熟悉的浙江人物故事,从中挖掘“浙江精神”的时代元素;可以抒情,或抒写耳闻目睹浙江辉煌成就时的切身感受,或抒发因“浙江精神”感召而来的时代激情。
②重视人文传统的继承,涵咏浙江文化传统对新时代浙江人的滋养。围绕“浙江精神”这一核心概念,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去思考怎样传承,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地叙议,把“浙江精神”置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时空之中,使之站立起来。回望历史,思考地方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或探讨从古代浙江文化思想到当代浙江精神的嬗变;紧贴时代,大处着眼或小处着手,选取浙江历史文化思想与当下浙江精神中的某一亮点,进行深刻阐发和揭示。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矣,非主不依。乐躬耕于南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青年一曲歌罢,遥望山路来处,似在沉思。
他仿佛在等谁,仿佛谁也不会来。
能征一国者,伏处茅庐,待天时,候明主。
他自比管仲、乐毅,自是不能埋没满腔才华。凤需栖梧,我需明主,更何况,天下也需要他。不论他怎么想,他都是被时代需要的。
孔明掩上草庐莲卷,和衣卧下了。
二
久仰卧龙大名,他探访三次。
上一次,彤云密布,他顶风冒雪,未曾想又扑了空。
如今已是春光明媚,山中万物复苏。
可是山外的世界,都是一片刀光剑影,不曾有片刻停歇。
他想要复兴汉室,或说是渴望权力与威严。山河变色,他需要卧龙助他一臂之力。
卧龙之才,倚玄德方可示于天下。
山路蜿蜒,他第三次站在草庐前,心中一片忐忑。
他怕如前番,求而不得。如今天下大乱,冬去春来,他等得起,江山却等不起。
童子说先生睡下了。他松了一口气,当下便恭敬行礼以待孔明醒来。
刘备不知自己等了多久,天光黯淡之时,方听得堂中孔明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先生,”刘备再次行礼。四目交汇,一边是一统天下之士,一边是经天纬地之才。电光火石间,已有了最深的契合。
三
孔明出山,有龙骧虎视、囊括四海之志。赏罚分明,众人皆畏而爱之。
孔明才得其用,有功于社稷,便也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不负一世英才。
刘备善用其才,择人而任势,便也与众相得,三分天下,留下千古贤名。
孔明将适东吴,刘备送行。
“先生……”刘备方欲启口,孔明早已了然他的顾虑——只怕是孔明有闪失之患。
只念明主知遇之恩,乱世之中,予他运筹帷幄、立功建德之良机,名实相生之美誉,孔明定当鞠躬尽瘁,披肝沥胆以报之。
今日不过是深入东吴周旋于群儒之间而已矣。
孔明笑言:“只待东风起,亮必归矣。”
国需治世之才,贤倚圣明之主,英雄彼此成全,大业渐成。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被需要”的“三顾茅庐”故事成了千古佳话。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助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然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时间过得很快,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知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还原链接】层层推进,以叙明理。考生聚焦“被需要”的核心主旨,以飘逸的笔法,通过合理想象,将“三顾茅庐”的故事化为“东风再起”的演绎,诠释了“能征一国者,伏处茅庐,待天时,候明主”“卧龙之才,倚玄德方可示于天下”“孔明才得其用,有功于社稷”的历史逻辑,层层铺垫,巧妙推进,寓理于叙。文末“国需治世之才,贤倚圣明之主,英雄彼此成全,大业渐成”叙议结合,含蓄地揭示了“需要”与“被需要”的人生哲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运用揭示
成功示例
需要是实现人生追求的理想风帆,被需要是彰显人生价值的动力引擎。没有需要就失去了人生远航的风向标,不能被需要便失去了生命长路的指南针。
村上春樹说过:“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害怕失望。”可所有孤独的源头,不过是不被需要。因为真正的被需要,就不会孤独,就有了寄托,有了期望。茫茫人海,我们都是普通的芸芸众生,我们需要存在感所以渴望被需要。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者的快乐和成就感都来自于此。
被需要是高山遇流水的弦外之音,被需要是韩信弃楚投汉的契机,被需要是涓涓溪水汇河川的气势磅礴,被需要是有情人望向对方时的深邃眼眸,被需要是朋友鼎力相助时的义气相加,被需要是微风中嗅见百花香,是久旱时的甘露,是知遇之恩,是灵魂深处对彼此的认可、契合。
感念寻常里朝夕相见的人,时光积淀,那些被需要的日子好像不知不觉身披荣光。我最大的荣耀在于被需要,我最大的责任在于不辜负这份需要,因为我也很重要!
【运用亮点】生动表达,凸显思辨。文段开篇,即用“风帆”“引擎”“风向标”和“指南针”等比喻生动揭示“需要”与“被需要”的内在关系。中间,考生引用作家警句形象说理后,又用排比语句一气贯通,突出了“被需要”的人生哲理。结尾,以“小我”的感念、荣耀、责任,彰显“大我”时代里“被需要,我重要”的主旨意蕴,极富思辨性。
高考真题·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一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素材视点】
①挖掘“浙江精神”,做实做强自己,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浙江能走在中国前列,走向世界,靠的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要站在人生的新起点,胸怀家国天下,弘扬这种浙江精神。表达上,可以记叙,叙述身边熟悉的浙江人物故事,从中挖掘“浙江精神”的时代元素;可以抒情,或抒写耳闻目睹浙江辉煌成就时的切身感受,或抒发因“浙江精神”感召而来的时代激情。
②重视人文传统的继承,涵咏浙江文化传统对新时代浙江人的滋养。围绕“浙江精神”这一核心概念,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去思考怎样传承,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地叙议,把“浙江精神”置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时空之中,使之站立起来。回望历史,思考地方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或探讨从古代浙江文化思想到当代浙江精神的嬗变;紧贴时代,大处着眼或小处着手,选取浙江历史文化思想与当下浙江精神中的某一亮点,进行深刻阐发和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