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总结了四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自读法
小说以描写、叙述、议论、抒情为手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进而揭示社会现实,突出主题。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面对一篇小说,学生往往为情节所吸引,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如饥似渴,一口气读完。所以,第一课时我常会安排学生在初读提示的引导下熟读文本。初读过后,及时梳理小说情节,明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揣摩小说主题,体味小说语言,感悟写作方法。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调整阅读速度,圈点勾画做批注,可以大致浏览,也可以眉飞色舞动情诵读,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充分的阅读为下节课的深入探究做好了准备,同时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讨论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的自主阅读已使学生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写作技巧、语言特色形成了初步认识,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对文本的认识分歧,应该有一个显现、交融、碰撞与修正的平台。所以,第二课时,我会经过精心设计,找准文本中的“导火索”引发学生层层深入展开讨论。如《杨修之死》,什么是造成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杨修的恃才放旷,还是曹操的忌贤妒能?如果你是杨修,你如何与上司和谐相处?如果你是曹操,你怎么任用杨修这样的员工?作为课堂组织者,我也会适时参与其中,引导讨论方向,推动讨论走向深入,引领学生进行价值碰撞、价值辨析与价值认同。讨论结果不管是形成共识,求同存异,还是争执不下无果而终,但都会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情感,培养思辨意识,提高了小说赏析能力。
三、比较法
优秀的小说作品大都以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著称,这些林林总总千差万别的形象中不乏有相類似者,如孔乙己与范进、李逵与张飞、吴用与诸葛亮、夏洛克与葛朗台……。比较阅读,从分析人物形象的异同入手,透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比较主题异同,进而上升到作家艺术特色的赏析。学完《范进中举》后我打破常规,立即展开《孔乙己》的学习,引导学生把孔乙己、范进、丁举人放在一起来认识。这三个人物形象既有交融又有区分,孔乙已的穷困潦倒是中举前的范进,丁举人的为富不仁则是范进的未来。他们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命运的全方位体现,中则喜疯,走上仕途,成为统治阶级欺压百姓的帮凶。不中则落魄为边缘人,成为社会辱践的对象。通过对比,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创新阅读法
创新阅读是读者质疑文本,与作者平等对话,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理性思考,拓宽阅读空间,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具体做法有:反弹琵琶,发表独特认识与感悟;反思小说题目,体味巧妙拟题;“颠覆”结构,认识布局谋篇作用;篡改情节,故事我来编;更改人物命运,体现时代精神。比如改写《我的叔叔于勒》,让“我们”一家在船上遇到已是千万富翁的于勒;让中举后的范进在街上遇到沦为乞丐的孔乙己,写想象作文;设想奥楚蔑洛夫是个刚刚进入警察队伍的年轻警官,在狗咬人事件中秉公执法,严惩狗主人,遭遇席加洛夫将军等。多角度创造性阅读文本,激发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倡导深度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以三维目标为基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特点,不断探索小说阅读新教法,提高阅读质量。
一、自读法
小说以描写、叙述、议论、抒情为手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进而揭示社会现实,突出主题。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面对一篇小说,学生往往为情节所吸引,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如饥似渴,一口气读完。所以,第一课时我常会安排学生在初读提示的引导下熟读文本。初读过后,及时梳理小说情节,明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揣摩小说主题,体味小说语言,感悟写作方法。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调整阅读速度,圈点勾画做批注,可以大致浏览,也可以眉飞色舞动情诵读,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充分的阅读为下节课的深入探究做好了准备,同时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讨论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的自主阅读已使学生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写作技巧、语言特色形成了初步认识,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对文本的认识分歧,应该有一个显现、交融、碰撞与修正的平台。所以,第二课时,我会经过精心设计,找准文本中的“导火索”引发学生层层深入展开讨论。如《杨修之死》,什么是造成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杨修的恃才放旷,还是曹操的忌贤妒能?如果你是杨修,你如何与上司和谐相处?如果你是曹操,你怎么任用杨修这样的员工?作为课堂组织者,我也会适时参与其中,引导讨论方向,推动讨论走向深入,引领学生进行价值碰撞、价值辨析与价值认同。讨论结果不管是形成共识,求同存异,还是争执不下无果而终,但都会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情感,培养思辨意识,提高了小说赏析能力。
三、比较法
优秀的小说作品大都以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著称,这些林林总总千差万别的形象中不乏有相類似者,如孔乙己与范进、李逵与张飞、吴用与诸葛亮、夏洛克与葛朗台……。比较阅读,从分析人物形象的异同入手,透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比较主题异同,进而上升到作家艺术特色的赏析。学完《范进中举》后我打破常规,立即展开《孔乙己》的学习,引导学生把孔乙己、范进、丁举人放在一起来认识。这三个人物形象既有交融又有区分,孔乙已的穷困潦倒是中举前的范进,丁举人的为富不仁则是范进的未来。他们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命运的全方位体现,中则喜疯,走上仕途,成为统治阶级欺压百姓的帮凶。不中则落魄为边缘人,成为社会辱践的对象。通过对比,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创新阅读法
创新阅读是读者质疑文本,与作者平等对话,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理性思考,拓宽阅读空间,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具体做法有:反弹琵琶,发表独特认识与感悟;反思小说题目,体味巧妙拟题;“颠覆”结构,认识布局谋篇作用;篡改情节,故事我来编;更改人物命运,体现时代精神。比如改写《我的叔叔于勒》,让“我们”一家在船上遇到已是千万富翁的于勒;让中举后的范进在街上遇到沦为乞丐的孔乙己,写想象作文;设想奥楚蔑洛夫是个刚刚进入警察队伍的年轻警官,在狗咬人事件中秉公执法,严惩狗主人,遭遇席加洛夫将军等。多角度创造性阅读文本,激发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倡导深度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以三维目标为基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特点,不断探索小说阅读新教法,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