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h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西北地区的信息资源建设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剖析了目前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西北地区;信息资源建设;馆藏数量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4-0105-03
  一、西北地区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一)文献信息资源收藏机构及其馆藏数量
  西北地区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中,近年来,这些机构的软件、硬件投入加大,投入资金也在逐年增加。从西北五省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陕西省处于第一,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数量较高于其他四省区。宁夏、青海两省区则相对落后。当考虑到地域与人口因素,更为客观地比较后,青海省的整体收藏机构和馆藏数量明显落后。综合西北五省区的数据,通过与全国总量的比例,很明显,整体比例偏低,各个机构数量均只占到全国整体的一成多而已(见表1)。
  从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数量来看,西北五省区的整体馆藏水平偏低,不仅公共图书馆的数量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的广东,也低于西南地区的四川。公共图书馆总量只占全国的13.15%,藏书总量也仅占6.5%(见表2)。
  从西北各省(市、区)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收藏机构和藏书量来看,西部地区文献资源的分布情况西北地区文献资源主要分布在少数大中城市,而且主要集中在高校系统,高校是文献的主要收藏机构。
  (二)新闻出版情况
  从出版机构及主要出版物情况来看,在图书、期刊还是报纸的出版发行方面,比较中、南部而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较低。其中青海与宁夏的各项指标最低,说明西部省在信息生产方面已经落后干全国水平。西部大开发在对信息资源收集的同时,也要在信息资源的生产上下功夫,传统信息资源的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陕西省的出版机构在西北五省中排名第一,宁夏、青海的出版机构最少,这与经济发展的阶梯状成正比。这也说明,信息资源的生产状况客观上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见表3)。
  二、西北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瓶颈
  (一)文献信息资源总量仍不够丰富,结构性贫乏依然存在
  从整体上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性贫乏问题依然存在。人均占有藏书量少;学科覆盖面窄,有很多学科或文献类型仍处于极其薄弱甚至空白的状态。各图书情报机构独家经营,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缺少协调与合作,结果导致文献数量增加,而文献信息量却没有同步增长,造成大量的浪费;资源分布很不平衡,“信息鸿沟”严重,西北欠发达地区,文献信息资源贫乏,无法满足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
  (二)经费普遍不足,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仍存在盲区
  近年来,虽然西北地区的信息资源在发展迅速,但依然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状:在西部,像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信息资源建设重心主要倾向于省会城市和中型城市,经费投入难以面面俱到。十几年无法补充新书的地县级图书馆不在少数。由于图书陈旧,读者越来越少,许多图书馆只能靠订几份报刊勉强维持,少数图书馆大多时候干脆关门谢客。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地县级这一行政层面内的传统的信息资源维护和开发难以为继,电子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官方建设开发更是停滞不前。
  (三)技术环境有待改善,标准化程度低
  西北地区的通讯网络主干线路带宽过窄,信息传递速度慢,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设与发展。标准化程度低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西北地区的许多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中,不论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选择,还是网络建设标准,多是各自为政,缺少整体统一标准规范,存在着各信息资源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标准的混乱现象。
  (四)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投入不足,制度保障有待加强
  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经费从总体上看仍然是短缺的,特别是西北部地区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的矛盾仍很突出,文献资源购置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都迫切地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轻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突出,相关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布局、经费等问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造成了信息资源建设难以取得更大突破
  三、加强西北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由单一的传统信息资源建设结构模式向复合化方向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形成,使数字信息资源的涌现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印刷型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了当今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体系。毫无疑问,图书馆仍然要重视印刷型文献的收藏,但是也必然从单一的、有物理形态的馆藏结构模式转向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的模式,从单纯追求对文献资源的“拥有”转向关注各类信息资源的“存取”,而选择是“拥有”还是“存取”的标准是图书馆在用户需要文献信息资源的时候,能否方便快捷地向用户提供使用。对大多数图书馆来说,不是建立保障性的“库存”,而是建设有保障性的“供应链”。
  (二)注重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存取利用上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十分普遍,而且会越来越深入。从发展趋势来看,近两年出现的WEB2.0技术,包括博客(Blog)、简易聚合(RSS)、WEB服务、维客(WiKi)等,以开放透明、去中心化、共同参与、自我组织、交流互动、社会共享为特色,各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效率,而且使信息资源建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的体制机制设计
  信息资源建设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但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活动,它更有赖于国家信息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在信息政策方面,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都是指导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在信息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已经制定的《著作权法》、《标准化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等,都对规范和促进信息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建设涉及许多方面的政策和法律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两部法律解决所有的问题,因而必须运用系统理论,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法律进行协调,使之相互联系,构建一个功能互补、和谐协调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为信息资源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四)统筹规划西北地区信息资源体系,加快信息资源的软、硬件建设
  由于西北各省在民族语言文字、经济结构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信息资源重复利用率相对于东南地区来说也比较高,在西北地区内实施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共建共享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由各省、市、区分管信息工作的部门牵头,组成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资源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对西北地区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整个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投人,提高通讯网、电视网、计算机网的覆盖率,增强信息资源的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占有率。要确定信息资源的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片区的发展,进而覆盖所有地区,形成以点成线带面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马衔山虽然不是一座名山,但它却以所处的地方和高度,当之无愧地堪称为“黄土高原第一山”。它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与定西市临洮县的交界处,主峰海拔3671米,为兰州第一高山,也是中国黄土高原上惟一超过3600米的高山。  高耸的地势和气候条件使马衔山的地貌景物与周围截然不同,与地球三极的青藏高原相类似。每年除6月中旬至8月中旬以外,山顶常有皑皑白雪,“寒山积雪”为榆中八景之一,也是兰州地区的一大奇特景
中药材市场掺杂、中药违法生产……本该治病救人的一些药品,如今不但治不好病,反倒还成了“致病品”。国家食药监总局6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用半年时间对当前存在的中药
本文在全面分析澜沧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流域经济发展布局总体模式、重点发展区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演化背景与保护原则,并就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生态环境区划的依据,从方法上确立生态环境区划的原则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把我国划分为9大生态环境区:冀鲁豫(包括京津)区,晋陕甘宁区,辽吉黑区,苏皖鄂(包括沪)区,浙
“十二五”开局之年,青海省旅游局将注重创新宣传促销方式,进一步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品牌。
4月7日晚,浙江省科技馆。星光灿烂,大腕云集,科学家和演艺明星相聚一堂,见证“菠萝科学奖”的首届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