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建设核心理念指导下,本着缩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较大矛盾目标出发,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提出对该课程进行改制。汽车电工电子教学是汽车维修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对象是中职生,学生普遍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差,动手能力强,因此对中职生的教学要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教材,实验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资金方面予以改革。
关键词 教材改革 实验室 资金包干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资料显示,未来汽车就是“谷歌”和“英特”的天下。因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学好电工电子专业尤为重要。
电工电子是机电学校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几乎各专业都要学习,尤其是汽车维修专业,如果电工电子专业学不好,直接影响汽车电器方面的学习,而汽车电器是汽修专业必修掌握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重要。现在汽车故障多发部位是汽车电器,机械方面比较少,所以汽修专业必须花大力气将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搞好。那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呢?
一、应该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
电工电子这门课抽象难懂,现在的教材理论内容比较深奥,如果没有扎实的物理电学方面的基础想学好这门课程真的好难。而我们学生的入学成绩告诉我们,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教学,最终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受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2年8月30日笔者搞一次新学期开学公开课,该课程是建立在电工电子的基础上开设的《汽车电器原理与检修》,我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提问一个极简单的问题,电阻和二极管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的回答让我很尴尬,全班没人答出,我拿出电阻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全班同学都乱猜,这个结果让我想到,学生学完电工电子等于白学,一点也没掌握,如果学过了不能用在实际生活中,那学有什么用?看到这个结果,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起来呢?
课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是理论水平低,动手能力强。将书本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在愉快的动手中体会每一个元件的作用, 体会每一个单元或者项目的主题。将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变成自主探究的形式。比如组装一个万用表,让学生体会到电阻的作用,在用到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体会到二极管的整流作用。传统项目组装一个收音机让学生学习到三极管极性判断,三极管的放大、检波等作用,通过组装过程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了“顽题”,体会到了“成就”,从中学时的一个个挫折,到有所收获,学生逐渐找到了自信:原来电工电子并不难!通过一个个的实际训练比老师讲千遍万遍的理论要强上百倍。
课改最重要的是教材改革,教材不宜太难,针对性要强,能够为专业课服务,能为就业服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他们重点是应用,不是研究,所以各级出版教材的部门不要追求教材的文字数量,一个章节究竟有用的是多少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教材学生一看就 “头疼”,老师看了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要把教材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老师讲完了,学生也忘完了,其实当时也没有学会。因此教材必须要加以改革,教材要让企业人员参与编写,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专业课用到的,能在实际生产中用到,没用的东西不要,复杂的理论是大学生学的,中职学校的教材不要用高等学校的教材简化版,要有一本针对性很强的才可以,校本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时间编写,只能在原有教材上删删减减。
二、装备一流的实验室
有了好的教材,条件好的实验室是必须的,要有针对性较强教学设备,设备要与时俱进,能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配备专门的实验桌椅,实验仪表、仪器,要有专门人员管理,将上课所需材料准备齐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先查阅资料,准备理论内容,然后动手实训加以验证。比如汽车电器里面最重要的是发电机,没有发电机现代汽车将无法工作,发电机的电路,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发出的电是什么电?当然是三相交流电,那么汽车用到的电是直流电,三相交流电怎么变成直流电的?如果实验室有相应的设备,那么这门课的自主探究就形成了,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也不会是老师课堂上忙于管理,学生不愿听,听了也不懂。
三、素质好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教好这门课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定期到企业 “充电”,给教师搭设成长平台,尤其是年轻教师,每年至少派出去一到两个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与有经验的技师交流、探讨,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知识,把握新动向,教师讲起来有底气,学生听起来才劲头十足。
四、首次提出课程经费包干制
大胆提出一个想法,老师是该课程的主体,只有教师 “导好”,学生才能 “演好”。学校应该相信教师把自主权交给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能采用经费包干,把经费给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老师,由老师来决定购买哪些实训材料。利用假期,教师对该课程进行经费预算,需要哪些设备?哪些耗材?该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购买器材和设备,所购物品必须为本课程服务,期末对该课程学习效果进行测评。这样任课教师就会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想方设法,教师“投学生所好”,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那么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有了好的教材,切实可用的针对性强实验设备,再加上资金的保证,坚信电工电子抽象难教、难学的现象会得到改观,人人都爱电工电子的局面将会到来。
参考文献:
[1]吕爱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2]对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思考,作者:未知 来源:百度文库.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 教材改革 实验室 资金包干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资料显示,未来汽车就是“谷歌”和“英特”的天下。因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学好电工电子专业尤为重要。
电工电子是机电学校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几乎各专业都要学习,尤其是汽车维修专业,如果电工电子专业学不好,直接影响汽车电器方面的学习,而汽车电器是汽修专业必修掌握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重要。现在汽车故障多发部位是汽车电器,机械方面比较少,所以汽修专业必须花大力气将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搞好。那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呢?
一、应该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
电工电子这门课抽象难懂,现在的教材理论内容比较深奥,如果没有扎实的物理电学方面的基础想学好这门课程真的好难。而我们学生的入学成绩告诉我们,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教学,最终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受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2年8月30日笔者搞一次新学期开学公开课,该课程是建立在电工电子的基础上开设的《汽车电器原理与检修》,我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提问一个极简单的问题,电阻和二极管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的回答让我很尴尬,全班没人答出,我拿出电阻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全班同学都乱猜,这个结果让我想到,学生学完电工电子等于白学,一点也没掌握,如果学过了不能用在实际生活中,那学有什么用?看到这个结果,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起来呢?
课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是理论水平低,动手能力强。将书本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在愉快的动手中体会每一个元件的作用, 体会每一个单元或者项目的主题。将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变成自主探究的形式。比如组装一个万用表,让学生体会到电阻的作用,在用到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体会到二极管的整流作用。传统项目组装一个收音机让学生学习到三极管极性判断,三极管的放大、检波等作用,通过组装过程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了“顽题”,体会到了“成就”,从中学时的一个个挫折,到有所收获,学生逐渐找到了自信:原来电工电子并不难!通过一个个的实际训练比老师讲千遍万遍的理论要强上百倍。
课改最重要的是教材改革,教材不宜太难,针对性要强,能够为专业课服务,能为就业服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他们重点是应用,不是研究,所以各级出版教材的部门不要追求教材的文字数量,一个章节究竟有用的是多少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教材学生一看就 “头疼”,老师看了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要把教材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老师讲完了,学生也忘完了,其实当时也没有学会。因此教材必须要加以改革,教材要让企业人员参与编写,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专业课用到的,能在实际生产中用到,没用的东西不要,复杂的理论是大学生学的,中职学校的教材不要用高等学校的教材简化版,要有一本针对性很强的才可以,校本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时间编写,只能在原有教材上删删减减。
二、装备一流的实验室
有了好的教材,条件好的实验室是必须的,要有针对性较强教学设备,设备要与时俱进,能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配备专门的实验桌椅,实验仪表、仪器,要有专门人员管理,将上课所需材料准备齐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先查阅资料,准备理论内容,然后动手实训加以验证。比如汽车电器里面最重要的是发电机,没有发电机现代汽车将无法工作,发电机的电路,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发出的电是什么电?当然是三相交流电,那么汽车用到的电是直流电,三相交流电怎么变成直流电的?如果实验室有相应的设备,那么这门课的自主探究就形成了,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也不会是老师课堂上忙于管理,学生不愿听,听了也不懂。
三、素质好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教好这门课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定期到企业 “充电”,给教师搭设成长平台,尤其是年轻教师,每年至少派出去一到两个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与有经验的技师交流、探讨,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知识,把握新动向,教师讲起来有底气,学生听起来才劲头十足。
四、首次提出课程经费包干制
大胆提出一个想法,老师是该课程的主体,只有教师 “导好”,学生才能 “演好”。学校应该相信教师把自主权交给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能采用经费包干,把经费给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老师,由老师来决定购买哪些实训材料。利用假期,教师对该课程进行经费预算,需要哪些设备?哪些耗材?该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购买器材和设备,所购物品必须为本课程服务,期末对该课程学习效果进行测评。这样任课教师就会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想方设法,教师“投学生所好”,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那么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有了好的教材,切实可用的针对性强实验设备,再加上资金的保证,坚信电工电子抽象难教、难学的现象会得到改观,人人都爱电工电子的局面将会到来。
参考文献:
[1]吕爱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2]对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思考,作者:未知 来源:百度文库.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