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素质,促进高中历史高效教学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学科,其核心素养的内容复杂,包括培养学生运用唯物的历史观念看待事物、运用超越时空的观念理解事物、运用历史资料佐证事物、运用历史知识解释事物等。就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来看,实际上就是一个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规律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过程。通过高中历史学科课程学习的开展,学生能够对人类发展历程形成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历史经验教训加以总结,能够运用历史观念来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分析,以确保问题的顺利解决。通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考试压力,自我学习意识得不到充分发挥。以历史课为例,许多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历史学习的意义的状况下,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个人思维的拓展,导致学习的过程异常艰辛。核心素养视域中,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不再是背诵知识点,而需要多方面知识相互结合,以突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客观思维的形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促进教育改革的表现。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全面发展”。将“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教学,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从历史事件与文化中树立具有历史特性的价值观,形成良好品行与高尚德行;因此,将核心素养落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但还是不乏沿袭旧理念、旧思想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推行系统科学的教学理念,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将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易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退,最终影响新教学理念的发展与推进。
(二)历史教学缺乏深刻的教育意义
高中历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学习历史能使学生了解人类从无到有的进化过程,了解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兴衰,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交替中所经历的风雨,所付出的血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需要通过历史学习来实现代代相传。历史学习的终极目的是铭记过去,总结经验,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是目前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复述与回顾,未能对学生加以引导,发挥以史明鉴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个人能力决定了教学水平。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善,但一部分教师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知识不加以改革创新,依然照本宣科,学生在课上被动地接受生硬、晦涩的知识点,产生反感、倦怠的心理。历史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倘若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而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是有违教学初衷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其具有不可逆性,基于现存史料进行分析,能够更为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历史。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有效证实历史事件,让学生认可历史事物,教师要以史料为载体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和辨析相关史料,保证史料获取的真是性,进而分析并判断历史事件。例如,在开展“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历史学习过程中,为强化学生的实事求是思维,教师可结合史料出发,立足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政治意识形态、文明发展程度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落后封闭的农业国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学生能够了解到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以史料为支持,能够引导学生合理的提取信息,将自己的观点提出,对历史进行解释,这就能够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唯物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培养
唯物意识观念能够将社会发展特殊性规律充分体现出来,也是马哲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基于唯物的历史观念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历史观点与理论,在生活中对唯物历史观念加以运用,这就能够促进学生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增强。例如,在开展“春秋战国时期”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构建“社会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速度发生变化后,分封制与井田制逐渐落实,各国内部实行变革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思想上也出现百花齐放的状态”的思路,基于这一思路出发,引导学生就现实经济政策展开分析,这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唯物历史观念,为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唯物史观看待问题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能够跨时空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就历史学科来看,其以历史时空性作为显著特征,更加需要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这一素养。也就是说,在不同历史空间及历史事件下,通过时空观念能够更好的对历史进行解释和发展判断。例如,在开展“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甲午战争”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观看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片段,同时将清朝甲午年间与现实的中国进行比较,让学生跨越时空去体悟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从时空观念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于时空的感受,促使学生对事件形成正确理解,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实现。
(三)人格素养和历史解释方法培养
从宏观层次来看,历史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优良人格,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这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国家历史,强化学生的加过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无形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开展“南京大屠杀”教学过程中,为全面培养学生历史素养,要立足从国家和民族发展富强的方向出发,正确认识并分析历史事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为学生奋发努力学习和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解释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科角度进行解释,学生虽无法进行直接进行观察和接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反醒,从而以历史事件为核心,从经济、科技、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出发,全面化的分析那段历史,进而从客观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判断和解释,更好的辨识历史,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确保学生掌握历史解释方法。
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出发,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内容高度适宜性与合理性,在高中歷史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历史高效教学也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关飞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
[2]任庆梅.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学科,其核心素养的内容复杂,包括培养学生运用唯物的历史观念看待事物、运用超越时空的观念理解事物、运用历史资料佐证事物、运用历史知识解释事物等。就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来看,实际上就是一个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规律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过程。通过高中历史学科课程学习的开展,学生能够对人类发展历程形成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历史经验教训加以总结,能够运用历史观念来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分析,以确保问题的顺利解决。通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考试压力,自我学习意识得不到充分发挥。以历史课为例,许多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历史学习的意义的状况下,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个人思维的拓展,导致学习的过程异常艰辛。核心素养视域中,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不再是背诵知识点,而需要多方面知识相互结合,以突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客观思维的形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促进教育改革的表现。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全面发展”。将“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教学,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从历史事件与文化中树立具有历史特性的价值观,形成良好品行与高尚德行;因此,将核心素养落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但还是不乏沿袭旧理念、旧思想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推行系统科学的教学理念,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将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易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退,最终影响新教学理念的发展与推进。
(二)历史教学缺乏深刻的教育意义
高中历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学习历史能使学生了解人类从无到有的进化过程,了解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兴衰,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交替中所经历的风雨,所付出的血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需要通过历史学习来实现代代相传。历史学习的终极目的是铭记过去,总结经验,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是目前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复述与回顾,未能对学生加以引导,发挥以史明鉴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个人能力决定了教学水平。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善,但一部分教师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知识不加以改革创新,依然照本宣科,学生在课上被动地接受生硬、晦涩的知识点,产生反感、倦怠的心理。历史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倘若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而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是有违教学初衷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其具有不可逆性,基于现存史料进行分析,能够更为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历史。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有效证实历史事件,让学生认可历史事物,教师要以史料为载体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和辨析相关史料,保证史料获取的真是性,进而分析并判断历史事件。例如,在开展“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历史学习过程中,为强化学生的实事求是思维,教师可结合史料出发,立足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政治意识形态、文明发展程度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落后封闭的农业国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学生能够了解到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以史料为支持,能够引导学生合理的提取信息,将自己的观点提出,对历史进行解释,这就能够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唯物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培养
唯物意识观念能够将社会发展特殊性规律充分体现出来,也是马哲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基于唯物的历史观念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历史观点与理论,在生活中对唯物历史观念加以运用,这就能够促进学生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增强。例如,在开展“春秋战国时期”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构建“社会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速度发生变化后,分封制与井田制逐渐落实,各国内部实行变革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思想上也出现百花齐放的状态”的思路,基于这一思路出发,引导学生就现实经济政策展开分析,这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唯物历史观念,为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唯物史观看待问题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能够跨时空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就历史学科来看,其以历史时空性作为显著特征,更加需要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这一素养。也就是说,在不同历史空间及历史事件下,通过时空观念能够更好的对历史进行解释和发展判断。例如,在开展“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甲午战争”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观看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片段,同时将清朝甲午年间与现实的中国进行比较,让学生跨越时空去体悟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从时空观念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于时空的感受,促使学生对事件形成正确理解,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实现。
(三)人格素养和历史解释方法培养
从宏观层次来看,历史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优良人格,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这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国家历史,强化学生的加过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无形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开展“南京大屠杀”教学过程中,为全面培养学生历史素养,要立足从国家和民族发展富强的方向出发,正确认识并分析历史事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为学生奋发努力学习和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解释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科角度进行解释,学生虽无法进行直接进行观察和接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反醒,从而以历史事件为核心,从经济、科技、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出发,全面化的分析那段历史,进而从客观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判断和解释,更好的辨识历史,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确保学生掌握历史解释方法。
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出发,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内容高度适宜性与合理性,在高中歷史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历史高效教学也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关飞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
[2]任庆梅.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