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散文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需要学生把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倡导在散文教学中设计小练笔环节,特别是针对高段学生,更需要让学生边读边练,真正掌握语文知识。以小学语文高段散文阅读教學为写作内容,重点探究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要素,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提出小练笔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散文阅读;小练笔;高段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结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小练笔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能够及时把所读转化为所写,真正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写作运用能力,最终实现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小练笔时可以从词句、结构、情感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写作。
一、重视词句的精准运用
散文往往是通过写景、写物来寄情,通过散文阅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语言灵性。而散文中一些词语的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让散文的品读更加具有韵味和画面感,但也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词句的理解过于片面化,在写作中词句与词语的搭配、词句与语言环境的搭配运用不够恰当,导致学生的散文写作语言不够凝练。所以,教师要格外引导学生注重词句的精准运用,让学生通过小练笔模仿优秀散文中的写法,捕捉好词佳句,品鉴灵活的语言艺术,促进学生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将优美的词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之后的写作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五年级的散文《四季之美》抓住四季特色美,构思也较为惊奇,词句运用更加精妙,通过运用大量形容词对四季的几个代表景象“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进行描述,巧妙地运用词句勾勒出一幅幅四季的画面,如描写春天时写到“黎明泛着鱼肚色的天空”,写到夏天时则是“夜晚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时又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冬天时“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等优美的形容词句让整篇散文充满活力。在词句教学后,让学生想象四季之中还有哪些美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描述?如春天的小草、柳树,夏天的知了,秋天的落叶等,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模仿《四季之美》词句描写的方式,进行小练笔创作。有的学生利用丰富的形容词写出“春天的美在于生机盎然的绿草,朦朦胧胧地睁开了眼睛”等,让学生在小练笔实践中精准把握词句的运用。
二、关注行文的篇章结构
散文的篇章结构学习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散文的篇章结构形式多样,可以按照时间发展、空间发展、事物性质等进行结构划分。但就小学而言,主要是学习总分总及并列结构。只有了解行文的篇章结构,学生才能掌握散文中的精髓学以致用。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严格把控行文的篇章结构教学,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散文结构进行小练笔创作,培养学生的散文结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关于《桂花雨》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把控行文的篇章结构,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并对散文中的创作思路进行分段,让学生谈谈自己划分的原因,以问促学,让学生先思考,再学习文章结构脉络。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将文章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从“桂花香、摇花乐”的写作思路出发。让学生感受文章第1、2段关于“桂花香”的描写,第4、5、6段关于“摇花乐”的感受,中间穿插着作者对桂花、故乡与亲人的回忆,在散文的最后两段得到体现,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学习完文章思路、结构脉络后,教师再以学促写,让学生选择一种花模仿《桂花雨》的思路,进行小练笔创作。引导学生可以以“正是……花盛开的季节……”开头,先将景物带给人的总体感受写出来,再讲述关于花的香和花的趣味,最后写出自己对景物的真实情怀。
三、融入情感的深度表达
散文通过描述景物寄托情感,往往能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共鸣。教师在进行散文的阅读教学时,需要充分发掘学生现实的生活感受,让学生与散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对散文的内在结构有深刻的认知,这样学生在进行小练笔时才能抓住散文的精神核心,学习如何在散文中融入情感表达。
例如,《桂花雨》以作者的回忆为主线,展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生平,作者是温州人,后远赴他乡,直到80岁寻根才又回到故乡,散文将桂花雨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与故乡”眷恋的真挚情感,而这种情感也一直存在于作者心中,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情感,想象自己是作者,如果离开故乡会是什么样子的?与散文的情感进行共鸣,并进行小练笔创作。让学生在小练笔中以“自己”为主题,回忆一件关于“以往”的事情,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段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阶段特点,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及时把阅读所得转化为实践所得,真正从散文阅读中学到东西。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散文阅读中的词句,关注散文中的篇章结构,并让学生通过小练笔进行模仿优秀散文并创作,让小练笔发挥大作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实现提高深层次语文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娇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设计[J].名师在线,2019(22):17-18.
[2]徐静静.读写结合,多元练笔: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2018(9):37.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散文阅读;小练笔;高段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结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小练笔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能够及时把所读转化为所写,真正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写作运用能力,最终实现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小练笔时可以从词句、结构、情感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写作。
一、重视词句的精准运用
散文往往是通过写景、写物来寄情,通过散文阅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语言灵性。而散文中一些词语的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让散文的品读更加具有韵味和画面感,但也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词句的理解过于片面化,在写作中词句与词语的搭配、词句与语言环境的搭配运用不够恰当,导致学生的散文写作语言不够凝练。所以,教师要格外引导学生注重词句的精准运用,让学生通过小练笔模仿优秀散文中的写法,捕捉好词佳句,品鉴灵活的语言艺术,促进学生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将优美的词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之后的写作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五年级的散文《四季之美》抓住四季特色美,构思也较为惊奇,词句运用更加精妙,通过运用大量形容词对四季的几个代表景象“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进行描述,巧妙地运用词句勾勒出一幅幅四季的画面,如描写春天时写到“黎明泛着鱼肚色的天空”,写到夏天时则是“夜晚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时又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冬天时“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等优美的形容词句让整篇散文充满活力。在词句教学后,让学生想象四季之中还有哪些美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描述?如春天的小草、柳树,夏天的知了,秋天的落叶等,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模仿《四季之美》词句描写的方式,进行小练笔创作。有的学生利用丰富的形容词写出“春天的美在于生机盎然的绿草,朦朦胧胧地睁开了眼睛”等,让学生在小练笔实践中精准把握词句的运用。
二、关注行文的篇章结构
散文的篇章结构学习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散文的篇章结构形式多样,可以按照时间发展、空间发展、事物性质等进行结构划分。但就小学而言,主要是学习总分总及并列结构。只有了解行文的篇章结构,学生才能掌握散文中的精髓学以致用。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严格把控行文的篇章结构教学,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散文结构进行小练笔创作,培养学生的散文结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关于《桂花雨》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把控行文的篇章结构,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并对散文中的创作思路进行分段,让学生谈谈自己划分的原因,以问促学,让学生先思考,再学习文章结构脉络。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将文章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从“桂花香、摇花乐”的写作思路出发。让学生感受文章第1、2段关于“桂花香”的描写,第4、5、6段关于“摇花乐”的感受,中间穿插着作者对桂花、故乡与亲人的回忆,在散文的最后两段得到体现,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学习完文章思路、结构脉络后,教师再以学促写,让学生选择一种花模仿《桂花雨》的思路,进行小练笔创作。引导学生可以以“正是……花盛开的季节……”开头,先将景物带给人的总体感受写出来,再讲述关于花的香和花的趣味,最后写出自己对景物的真实情怀。
三、融入情感的深度表达
散文通过描述景物寄托情感,往往能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共鸣。教师在进行散文的阅读教学时,需要充分发掘学生现实的生活感受,让学生与散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对散文的内在结构有深刻的认知,这样学生在进行小练笔时才能抓住散文的精神核心,学习如何在散文中融入情感表达。
例如,《桂花雨》以作者的回忆为主线,展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生平,作者是温州人,后远赴他乡,直到80岁寻根才又回到故乡,散文将桂花雨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与故乡”眷恋的真挚情感,而这种情感也一直存在于作者心中,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情感,想象自己是作者,如果离开故乡会是什么样子的?与散文的情感进行共鸣,并进行小练笔创作。让学生在小练笔中以“自己”为主题,回忆一件关于“以往”的事情,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段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阶段特点,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及时把阅读所得转化为实践所得,真正从散文阅读中学到东西。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散文阅读中的词句,关注散文中的篇章结构,并让学生通过小练笔进行模仿优秀散文并创作,让小练笔发挥大作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实现提高深层次语文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娇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设计[J].名师在线,2019(22):17-18.
[2]徐静静.读写结合,多元练笔: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2018(9):3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