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工业大学纪委在校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组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思路、方法的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重点突破作牵引,集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惩治威慑力四力并举,协同各方,统筹推进,为学校的科学、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
明确职责,细化分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权责明晰,统筹推进,学校党委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健全完善学校制度体系相结合、与推进学校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有效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和行政将反腐倡廉建设列入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通过年初工作部署会、年中总结会、年底考核会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校、院两级党委逐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五个亲自”和“三个抓好”,将反腐倡廉重点任务分解到校、院领导班子成员, 做到任务分工具体、责任要求明确。校纪委协助党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按计划、分阶段对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部署、监督、检查和考核。结合校党政领导分工,适时进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任务提醒”,督促牵头单位及协助部门抓好落实;每年对各二级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在自查自评基础上,组织检查组从组织领导、工作覆盖、制度建设、监督考核4个方面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丰富内容,拓宽载体,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
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校纪委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运用各种有效载体,针对不同层面人群有的放矢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反腐倡廉网、工作信息、专题展览、支部学习、党课教育等形式加大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先后邀请市教育纪工委书记及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报告;校、院两级领导结合高校腐败案例讲党课;与朝阳区检察院共同举办警示教育图片展;组织参观北京市监狱、教育系统“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法制教育展”等。二是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增强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学习《廉政准则》并进行测试,参与率100%,优秀率99.8%;编印《学习手册》下发全体领导干部;以2010年学校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竞争上岗为契机,将廉政教育规定为干部培训必修课,制作了《北京工业大学领导干部廉政应知应会100题》光盘,干部人手一份。校纪委坚持任前谈话、廉政谈话等制度,自2009年以来,校纪委与处级干部廉政谈话102人次,诫勉谈话3人次,与170余名新任处级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逐一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责任书,逐人建立了廉政档案;领导干部先后述职述廉325人次。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月”活动;开设廉洁教育党课;举办“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发挥校检合力,在13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廉洁教育问卷调研、分析,组织了大学生法制教育讲座。
建章立制,强力执行,加大源头防控力度
正本清源,关口前移,校纪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坚持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之中,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一是全面梳理审定校级反腐倡廉基本制度,通过立、改、废,新订、修订相关制度75项,印制下发了《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汇编》,初步健全完善了惩防制度体系。二是完善执行、监督、反馈“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校纪委制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办法》等多项制度,编纂印发了《纪检监察工作制度汇编》。三是在多次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发现、推介制度范本,在学院等二级单位建立健全以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等为主要内容,涉及决策、执行、监督以及责任追究等4个方面的制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把校级制度中一般规定具体化、原则要求明晰化、弹性指标刚性化,完善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
求是创新,重点突破,务求廉政风险防控实效
谋篇布局,求是创新,学校党委行政连续3年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校纪委真抓实干,结合学校实际,抓住主要矛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基于对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的深入研究,将工作环节充实概括为:确定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实施考核监督、进行反馈完善的“五步工作法”,增设、强调了责任主体,构建了有学校特色的“五三五”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二是根据高校权力运行监控层级,针对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起校、院(部、处)、室(系、科)及工作人员的四级责任体系。三是建立风险防控项目库与台账,列明年度风险防控重点项目,编制业务流程图,对廉政风险点实行项目化管理,并通过制作“廉政台历”等方式予以明示,以便自律与监督。四是在工作实践中,及时总结、提炼了“三个逐一”(逐一查找风险点、逐一制定防控措施、逐一签订责任书)“确保三全”(全员参与、全程预防、全面覆盖)“把好三关(决策关、执行关、监督关)”“顺查倒理(风险点、工作流程、制度)”等工作经验。基本形成了符合高校特点、覆盖全面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网络和长效机制。全校共查找风险点1,000余个,制定防控措施900余项,其中,通过“集体议、自己审、常委定”的三步工作法,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几个来回,共查找校级领导班子成员风险点30个,制定防控措施44项;共查找校级党委班子廉政风险点16个,制定防控措施12项;共查找校级行政班子廉政风险点26个,制定防控措施35项。编制风险防控图(表)65份,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75项。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突破,切实增强了全校干部和教职工的廉政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监督意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预防腐败工作局面。基建处提炼出特色鲜明的“三律一紧密”模式、财务处通过启用无现金报账系统降低廉政风险、机电学院创建科研项目负责人“一岗双责”制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库和台账。学校成效显著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教育部纪检组、市纪委、教工委等上级单位组织的工作交流会上多次作了交流发言,校纪委、基建处、财务处等单位多次受邀介绍经验,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等20多所兄弟高校上门开展交流,并接受了《中国纪检监察报》专访。
全程跟踪,全面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凭借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优势,校纪委在履行双重职责的同时,充分发挥两种手段的双重作用,增强整体效能。积极参与物资设备采购、基建维修、招生等工作的监督。两年来,共参加各类招投标监督152次,涉及金额4.1亿元,参加各类招生监察40余次。在实践中,坚持“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原则,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及时地指导职能部门梳理业务流程、制定防控措施,完善规章制度,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建议。例如,建议国资处规范招标代理机构遴选和大宗废旧物资处置方法,在一次“采用竞拍方式处置废旧管道”中就增收15万元;建议基建处公开招标选择招标代理公司;建议在特殊类型招生环节中,设立专家审定组与评委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等。修订监察制度两项,制定《监察工作表》,规范招标监督工作程序。发出《监察建议书》两份,对两个部门、两名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为学校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结合学校重点工作,监察室还会同审计、财务等部门,认真开展“教育收费”及“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检查各类收费、房屋和设备出租及二级学院合作办学收费情况,针对突出问题,一抓到底,督促相关部门积极整改。
多维整合,严谨高效,提升信访办案效能
利剑高悬,警钟长鸣,校纪委高度重视信访办案工作。两年来,制定完善制度3项,进一步规范信访办案程序;牵头搭建了朝阳区13所高校与区检察院的“校检合作”平台,并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丰富了学校预防职务犯罪的惩防机制;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功能;结合自办案例召开内部交流研讨会,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制度建设、校检合作、联席监督、内部交流“四位一体”,多维整合,提升了信访办案效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近两年上百件之多的信访初核率达到95%以上,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着落,实名举报有回复,定期分析有总结”。在学校处级干部竞争上岗中,校纪委根据信访材料“廉政否决”5人。二是案件方面。2009年初,校纪委“12·17”案办案组获得北京市纪委表彰,荣立集体一等功和个人二等功;校纪委立案1件,挽回经济损失两万元;2010年,参与协查兄弟高校办理案件两件,同年5月,学校纪委在北京教育系统案件工作会进行办案经验交流发言。
[责任编辑:常 晶]
明确职责,细化分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权责明晰,统筹推进,学校党委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健全完善学校制度体系相结合、与推进学校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有效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和行政将反腐倡廉建设列入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通过年初工作部署会、年中总结会、年底考核会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校、院两级党委逐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五个亲自”和“三个抓好”,将反腐倡廉重点任务分解到校、院领导班子成员, 做到任务分工具体、责任要求明确。校纪委协助党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按计划、分阶段对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部署、监督、检查和考核。结合校党政领导分工,适时进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任务提醒”,督促牵头单位及协助部门抓好落实;每年对各二级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在自查自评基础上,组织检查组从组织领导、工作覆盖、制度建设、监督考核4个方面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丰富内容,拓宽载体,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
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校纪委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运用各种有效载体,针对不同层面人群有的放矢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反腐倡廉网、工作信息、专题展览、支部学习、党课教育等形式加大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先后邀请市教育纪工委书记及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报告;校、院两级领导结合高校腐败案例讲党课;与朝阳区检察院共同举办警示教育图片展;组织参观北京市监狱、教育系统“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法制教育展”等。二是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增强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学习《廉政准则》并进行测试,参与率100%,优秀率99.8%;编印《学习手册》下发全体领导干部;以2010年学校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竞争上岗为契机,将廉政教育规定为干部培训必修课,制作了《北京工业大学领导干部廉政应知应会100题》光盘,干部人手一份。校纪委坚持任前谈话、廉政谈话等制度,自2009年以来,校纪委与处级干部廉政谈话102人次,诫勉谈话3人次,与170余名新任处级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逐一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责任书,逐人建立了廉政档案;领导干部先后述职述廉325人次。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月”活动;开设廉洁教育党课;举办“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发挥校检合力,在13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廉洁教育问卷调研、分析,组织了大学生法制教育讲座。
建章立制,强力执行,加大源头防控力度
正本清源,关口前移,校纪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坚持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之中,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一是全面梳理审定校级反腐倡廉基本制度,通过立、改、废,新订、修订相关制度75项,印制下发了《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汇编》,初步健全完善了惩防制度体系。二是完善执行、监督、反馈“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校纪委制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办法》等多项制度,编纂印发了《纪检监察工作制度汇编》。三是在多次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发现、推介制度范本,在学院等二级单位建立健全以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等为主要内容,涉及决策、执行、监督以及责任追究等4个方面的制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把校级制度中一般规定具体化、原则要求明晰化、弹性指标刚性化,完善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
求是创新,重点突破,务求廉政风险防控实效
谋篇布局,求是创新,学校党委行政连续3年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校纪委真抓实干,结合学校实际,抓住主要矛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基于对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的深入研究,将工作环节充实概括为:确定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实施考核监督、进行反馈完善的“五步工作法”,增设、强调了责任主体,构建了有学校特色的“五三五”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二是根据高校权力运行监控层级,针对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起校、院(部、处)、室(系、科)及工作人员的四级责任体系。三是建立风险防控项目库与台账,列明年度风险防控重点项目,编制业务流程图,对廉政风险点实行项目化管理,并通过制作“廉政台历”等方式予以明示,以便自律与监督。四是在工作实践中,及时总结、提炼了“三个逐一”(逐一查找风险点、逐一制定防控措施、逐一签订责任书)“确保三全”(全员参与、全程预防、全面覆盖)“把好三关(决策关、执行关、监督关)”“顺查倒理(风险点、工作流程、制度)”等工作经验。基本形成了符合高校特点、覆盖全面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网络和长效机制。全校共查找风险点1,000余个,制定防控措施900余项,其中,通过“集体议、自己审、常委定”的三步工作法,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几个来回,共查找校级领导班子成员风险点30个,制定防控措施44项;共查找校级党委班子廉政风险点16个,制定防控措施12项;共查找校级行政班子廉政风险点26个,制定防控措施35项。编制风险防控图(表)65份,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75项。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突破,切实增强了全校干部和教职工的廉政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监督意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预防腐败工作局面。基建处提炼出特色鲜明的“三律一紧密”模式、财务处通过启用无现金报账系统降低廉政风险、机电学院创建科研项目负责人“一岗双责”制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库和台账。学校成效显著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教育部纪检组、市纪委、教工委等上级单位组织的工作交流会上多次作了交流发言,校纪委、基建处、财务处等单位多次受邀介绍经验,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等20多所兄弟高校上门开展交流,并接受了《中国纪检监察报》专访。
全程跟踪,全面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凭借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优势,校纪委在履行双重职责的同时,充分发挥两种手段的双重作用,增强整体效能。积极参与物资设备采购、基建维修、招生等工作的监督。两年来,共参加各类招投标监督152次,涉及金额4.1亿元,参加各类招生监察40余次。在实践中,坚持“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原则,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及时地指导职能部门梳理业务流程、制定防控措施,完善规章制度,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建议。例如,建议国资处规范招标代理机构遴选和大宗废旧物资处置方法,在一次“采用竞拍方式处置废旧管道”中就增收15万元;建议基建处公开招标选择招标代理公司;建议在特殊类型招生环节中,设立专家审定组与评委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等。修订监察制度两项,制定《监察工作表》,规范招标监督工作程序。发出《监察建议书》两份,对两个部门、两名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为学校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结合学校重点工作,监察室还会同审计、财务等部门,认真开展“教育收费”及“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检查各类收费、房屋和设备出租及二级学院合作办学收费情况,针对突出问题,一抓到底,督促相关部门积极整改。
多维整合,严谨高效,提升信访办案效能
利剑高悬,警钟长鸣,校纪委高度重视信访办案工作。两年来,制定完善制度3项,进一步规范信访办案程序;牵头搭建了朝阳区13所高校与区检察院的“校检合作”平台,并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丰富了学校预防职务犯罪的惩防机制;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功能;结合自办案例召开内部交流研讨会,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制度建设、校检合作、联席监督、内部交流“四位一体”,多维整合,提升了信访办案效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近两年上百件之多的信访初核率达到95%以上,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着落,实名举报有回复,定期分析有总结”。在学校处级干部竞争上岗中,校纪委根据信访材料“廉政否决”5人。二是案件方面。2009年初,校纪委“12·17”案办案组获得北京市纪委表彰,荣立集体一等功和个人二等功;校纪委立案1件,挽回经济损失两万元;2010年,参与协查兄弟高校办理案件两件,同年5月,学校纪委在北京教育系统案件工作会进行办案经验交流发言。
[责任编辑:常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