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越来越多输电线路穿过风积沙覆盖的沙漠地区,金属装配式基础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目前现场试验研究甚少.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榆林地区,开展多组风积沙地基金属装配式基础的真型上拔试验,测试与分析基础的上拔承载力、上拔与地表位移、支架与底板应力、上部土压力等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属装配式基础的上拔荷载-位移曲线形态与扩展基础类似,可分为近似直线段、塑性过渡段和直线失稳段;上拔累计竖向位移达到21~23 mm时,基础进入极限状态;加载过程中基础顶部周围地表若出现细小裂缝,并沿对角线方向扩展,则基础在下一级荷载下
【机 构】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输电线路穿过风积沙覆盖的沙漠地区,金属装配式基础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目前现场试验研究甚少.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榆林地区,开展多组风积沙地基金属装配式基础的真型上拔试验,测试与分析基础的上拔承载力、上拔与地表位移、支架与底板应力、上部土压力等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属装配式基础的上拔荷载-位移曲线形态与扩展基础类似,可分为近似直线段、塑性过渡段和直线失稳段;上拔累计竖向位移达到21~23 mm时,基础进入极限状态;加载过程中基础顶部周围地表若出现细小裂缝,并沿对角线方向扩展,则基础在下一级荷载下进入极限状态;通过分析基础上部土压力的变化特征,可发现基础上拔破裂面上的破裂点,据此推算出实际上拔角;现有规范中土重法计算的上拔承载力,相较极限上拔承载力试验值偏大,建议相关地区基础设计时上拔角取为19.0°~19.5°.
其他文献
为探明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桩基础的时程响应规律,通过振动台试验,选取强度均为0.35g的人工合成的5010波、5002波,以及Kobe波和El-Centro波,研究嵌岩单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桩顶相对位移、桩身弯矩时程响应及桩基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嵌岩单桩基础动力响应特征与输入地震波频谱特性有关;桩顶加速度响应显著滞后于桩底,且在El-Centro波作用时桩身加速度峰值最大;桩顶相对位移在输入Kobe波时最大,在输入E1-Centro波时峰值最早出现;桩身弯矩最大值均未超过桩基抗弯承载能力,且桩基础未发生损
针对曲波变换算法在医学影像图像去噪中会产生截断伪影和边缘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全变差曲波变换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含噪医学影像图像分别进行曲波阈值和全变差去噪,然后将得到的去噪结果进行曲波逆变换并生成最终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有效地降低噪声,还可较好地保持医学影像图像边缘和细节信息,其效果明显优于曲波变换算法和全变差算法.因此,该算法对医学影像图像的噪声滤除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在裂缝面的高压渗滤,会引起裂缝两侧孔隙压力场变化,导致岩石力学本构特征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影响水力裂缝的动态扩展.采用基于细观断裂的宏观损伤理论,借助直线型滑移裂纹模型,推导了可考虑孔隙内饱和流体压力作用的细观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模型;进而建立了饱和岩石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并与室内饱和岩石压缩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该本构模型,评价了孔隙压力水平对饱和岩石力学性质和损伤增渗程度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所建本构模型可较好地表征孔隙压力变化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岩石基质细观裂纹内的
为探究含瓦斯煤的强度劣化机制,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气-固耦合试验系统进行不同初始瓦斯压力下煤体单轴压缩试验,借助SEM、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法及微焦点CT扫描系统表征含瓦斯煤的孔、裂隙等结构,分别阐述不同瓦斯赋存状态对孔、裂隙的力学和非力学效应,揭示了含瓦斯煤孔、裂隙破坏与宏观强度损失的内在联系.结果 表明:煤体平均单轴抗压强度的劣化程度随初始瓦斯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多手段联合表征煤体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发现含瓦斯煤裂隙结构发育不明显,孤立孔隙占比较大,两者连通性差,不利于瓦斯渗流;联合表征煤体孔隙结构
为确定EPS(发泡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颗粒混合轻量土在挡土墙后的静止土压力特性,通过对素土和轻量土开展室外挡土墙模型试验,探究加卸载条件下土体在挡土墙后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系数、竖向沉降量的分布规律,揭示轻量土填料在挡土墙工程中的减压机制和沉降变形机制.结果 表明:在加卸载之前,素土和轻量土的竖向土压力、侧向土压力随着填土深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趋势,其理论值和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不大于26.35%.荷载对素土竖向土压力和侧向土压力的影响随着填土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轻
压实黄土的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对水分入渗过程有显著的影响.以兰州黄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填筑模型开展浸水入渗试验,测试入渗过程中不同深度处的土体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气压力,分析水分入渗时湿润锋和孔隙气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压实度增大时,入渗率减小,湿润锋面到达测点时间延长,压实度从0.83增大到0.93,不同深度入渗率降幅最高可达21.7%.初始含水率增加时,孔隙水连通性增强,入渗率增大.与初始含水率相比,干密度对水分入渗的影响更为显著;水分入渗过程中孔隙气压力变化呈现连续状态,可以划分为快速变化和缓
植物护坡效果与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根系构型)密切相关.采用水肥组合方法调控植物根系构型,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外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调控后的植物根系构型对边坡土体强度的影响.根据公路边坡工程的实际情况,制作了一路堤试验边坡,选用香根草植物作为生态边坡防护物种,采用9组不同的水肥组合调控植物根系在边坡土体内的生长构型.10个月后,通过十字架分层开挖,统计边坡植物根系发现,香根草根系含量随土层深度先增加后减少,与土层深度之间符合Gauss曲线关系.在施以水肥组合调控区域,香根草根系增生了大量的2级根和3级
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压缩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对于深入理解风化土的变形机制、结构特性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建立微观结构特征与宏观力学行为的联系均有重要意义.对厦门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与重塑样进行了一维压缩试验,对不同荷载作用下的试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提取表征颗粒团聚体与孔隙的体积、形状与定向性等微观结构参数,对比分析这些微观结构参数在压缩变形过程中变化的规律,提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压缩变形机制.结果 表明:厦门花岗岩残积土具有明显的胶结效果,压缩曲线呈现明显的弯点,当荷载超过拟先期固结压力后,压缩曲线
深部承压水上开采基本顶初次垮断作为一种剧烈的矿压显现,往往造成底板大范围失稳破坏而诱发突水事故.为研究深部开采底板与基本项初次垮断的联动破坏效应,应用相似材料试验分析了深部开采顶底板的初次断裂破坏特征,建立了基本顶岩梁初次垮断前后的顶板结构模型及底板力学模型,从应力增量角度研究了深部开采底板压剪、卸荷破坏与基本顶岩梁初次垮断的联动效应,应用离散元软件模拟了不同采深下基本顶初次垮断前后底板应力及变形的联动变化效应,并提出了预裂基本顶消除跨中触矸效应、提高支架工作阻力降低顶板垮断动载荷、降低底板应力卸荷起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