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华的都市让人疲惫,期待能与一份宁静不期而遇。大余湾依山傍水,宁静如画。占地面积300亩,该村的古建筑群属明末清初的民俗建筑,20余条巷子纵横分隔。走进小溪环绕的村口,青石小径蜿蜒前伸,一幢幢古旧的房屋连环而建,一律的青条石墙,黑瓦飞檐,形成院落交错的小巷,石磨、古井、油漆斑驳的木亭散布其间,偶见残缺的木石雕刻、画梁牌匾,依稀可以想见旧时的精美。
探幽访古
一栋栋古宅,看起来它们的布局与规格、用料与技术完全相同,其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照统一的标准,历代传存所致。据称,大余湾的古宅原有四大房群100多间房屋,每个房群都有一个大院。大多数大院都有进深四间、面阔三间,有的还设有天井、庭院、转楼、厅堂和后厢房……而现在留存下来的仅有40多间。
在这些古宅中,随便走入哪户人家,都会发现几样古董,如年代久远的太师椅、雕刻精美的鼓皮屏风,甚至还可以从书架上翻出一部部泛黄的线装古籍。如果穿过过道,还能看见几代媳妇传下来的纺车,摇一摇,兴许还能够转动。在村里许多家庭里,都可以看到旧时的梳妆奁、厚重的石砚台、古秤、古斗以及青花和粉彩瓷器等,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拿在手中把玩一番。大余湾的人是否俞伯牙的后代暂且不说,但值得一提的是,村子里遗留着一股儒雅之风,人们酷爱棋琴书画,崇尚耕读,许多人都能背诵古诗古词。每至农闲,村里的人总是聚在一起唱社戏、玩龙灯。特别是到了年关,村里更是一片沸腾,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每当唱戏、玩龙灯的班子敲锣打鼓地从门前经过,每一家都会拿出一万响的鞭炮来放,过后,门前青石板上的鞭屑积得比鞋底板还要厚。
大余湾还有一个其他任何村庄都没有的习俗,那就是每到梅雨季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自藏的古籍、书画、信函等拿到太阳底下曝晒,以防霉变。当一本本、一幅幅、一页页在门前摆出时,巷道里黄黄的一片,场面非常壮观,整个村子里都飘荡着书香。村民们的这些收藏中,不乏岳飞的手迹。村里的长辈们说,当年岳飞率部从这里经过,留下许多手令信函,而且数量非常大,几乎每家都有珍藏,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
Tips
漫步青石板路,随处可见石墩、古井,以及油漆斑驳的木亭、古宅檐下的壁画……在村子东面的大碾坊里,兀自挺立着一人多高的大石磨,石磨上刻着“嘉庆廿二年立”字样,那一道道风雨磨砺出的褶皱,似乎在唱着一首岁月的老歌。
石缘
石头是大余湾古村落的另一特色。村民所居房屋基本上是石头砌成的,一层一层大小不等的石块互相叠累,用米浆和石灰混合后糊其缝隙,非常坚固,牢不可破,历经几百年风霜刀剑仍然屹立不倒。而且有其独一无二的“木兰干砌”,就是院子的围墙等都是用石块层层累起来的,缝隙中就用小石子嵌入,无任何米浆石灰,更无现代的水泥、沙石等,亦是历经几百年风雨仍然巍巍矗立,保护着主人一家平安。村民们住着这种冬暖夏凉的石头平房,过着朴实安宁的村居生活,那种原汁原味的古村居生活让他们延年益寿、安康幸福、年年有余,谓之“大余村”也。
不仅房子与石头结缘,其路面也全是青石板铺成,小巷深处,石板通幽,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大余湾村民。
古村落房子的另一特色就是屋角翘翘,黑瓦白檐,有着徽派建筑的韵味,因为那里的居民是几百年前因为战乱由江西婺源搬去的。每家每户都是双开木门,挂着大小不一的明锁,可见民风淳朴,互相信任,路不拾遗,肯定没小偷小摸之人,因为力稍大之人便能将那种锁捶掉。
有好几部电影,如《杂技皇后夏菊花》就在大余湾古村落取实景拍摄。开放前的大余湾仍是古色古香、黑瓦白檐、木门木窗、石墙石路、流水清清……
Tips
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据说,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北部婺源、德兴迁居今天的木兰川。仔细看,古宅均用大块大块裁打得方方正正的条石砌成,石面上刻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硬山顶、翘檐、檐额彩绘、天井、承水池、木雕隔屏、清式架子床、清式扶手椅,一切都古色古香。
探幽访古
一栋栋古宅,看起来它们的布局与规格、用料与技术完全相同,其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照统一的标准,历代传存所致。据称,大余湾的古宅原有四大房群100多间房屋,每个房群都有一个大院。大多数大院都有进深四间、面阔三间,有的还设有天井、庭院、转楼、厅堂和后厢房……而现在留存下来的仅有40多间。
在这些古宅中,随便走入哪户人家,都会发现几样古董,如年代久远的太师椅、雕刻精美的鼓皮屏风,甚至还可以从书架上翻出一部部泛黄的线装古籍。如果穿过过道,还能看见几代媳妇传下来的纺车,摇一摇,兴许还能够转动。在村里许多家庭里,都可以看到旧时的梳妆奁、厚重的石砚台、古秤、古斗以及青花和粉彩瓷器等,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拿在手中把玩一番。大余湾的人是否俞伯牙的后代暂且不说,但值得一提的是,村子里遗留着一股儒雅之风,人们酷爱棋琴书画,崇尚耕读,许多人都能背诵古诗古词。每至农闲,村里的人总是聚在一起唱社戏、玩龙灯。特别是到了年关,村里更是一片沸腾,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每当唱戏、玩龙灯的班子敲锣打鼓地从门前经过,每一家都会拿出一万响的鞭炮来放,过后,门前青石板上的鞭屑积得比鞋底板还要厚。
大余湾还有一个其他任何村庄都没有的习俗,那就是每到梅雨季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自藏的古籍、书画、信函等拿到太阳底下曝晒,以防霉变。当一本本、一幅幅、一页页在门前摆出时,巷道里黄黄的一片,场面非常壮观,整个村子里都飘荡着书香。村民们的这些收藏中,不乏岳飞的手迹。村里的长辈们说,当年岳飞率部从这里经过,留下许多手令信函,而且数量非常大,几乎每家都有珍藏,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
Tips
漫步青石板路,随处可见石墩、古井,以及油漆斑驳的木亭、古宅檐下的壁画……在村子东面的大碾坊里,兀自挺立着一人多高的大石磨,石磨上刻着“嘉庆廿二年立”字样,那一道道风雨磨砺出的褶皱,似乎在唱着一首岁月的老歌。
石缘
石头是大余湾古村落的另一特色。村民所居房屋基本上是石头砌成的,一层一层大小不等的石块互相叠累,用米浆和石灰混合后糊其缝隙,非常坚固,牢不可破,历经几百年风霜刀剑仍然屹立不倒。而且有其独一无二的“木兰干砌”,就是院子的围墙等都是用石块层层累起来的,缝隙中就用小石子嵌入,无任何米浆石灰,更无现代的水泥、沙石等,亦是历经几百年风雨仍然巍巍矗立,保护着主人一家平安。村民们住着这种冬暖夏凉的石头平房,过着朴实安宁的村居生活,那种原汁原味的古村居生活让他们延年益寿、安康幸福、年年有余,谓之“大余村”也。
不仅房子与石头结缘,其路面也全是青石板铺成,小巷深处,石板通幽,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大余湾村民。
古村落房子的另一特色就是屋角翘翘,黑瓦白檐,有着徽派建筑的韵味,因为那里的居民是几百年前因为战乱由江西婺源搬去的。每家每户都是双开木门,挂着大小不一的明锁,可见民风淳朴,互相信任,路不拾遗,肯定没小偷小摸之人,因为力稍大之人便能将那种锁捶掉。
有好几部电影,如《杂技皇后夏菊花》就在大余湾古村落取实景拍摄。开放前的大余湾仍是古色古香、黑瓦白檐、木门木窗、石墙石路、流水清清……
Tips
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据说,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户从江西北部婺源、德兴迁居今天的木兰川。仔细看,古宅均用大块大块裁打得方方正正的条石砌成,石面上刻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硬山顶、翘檐、檐额彩绘、天井、承水池、木雕隔屏、清式架子床、清式扶手椅,一切都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