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城市地下建筑物数量也在进一步加大,扩大了人们的生存空间,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然而,地下建筑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火灾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不可限量。由于目前地下建筑物的数量和层数不断加大,为火灾的及时扑救也增加难度。本文就地下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发生火灾时的规律,深入地研究出正确的扑救措施和安全防护对策,以期为地下建筑的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安全防护
社会在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达到了新高度,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居民,并给城市生活带来方便,建筑物向高层空间以及地下空间同时做出拓展,地下建筑的多方便应用得到了急速发展。地下车库、地下旅馆、地下商场等场所层出不穷,隐藏了若干安全问题,其中突发性的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且带来最大伤亡的事故。随着地下建筑空间的复杂化,其火灾扑救以及安全防护也愈加重要。
1 地下建筑的特点
地下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建筑整体位于地面以下,具有生产、停放车辆、贮存货物、布置商场等多重功能的地下建筑群,建筑与建筑之间可通过地下道进行连接。地下建筑的特点就是地下的洞石和地下隧道等主体工程均位于地面以下,除了与地面上方连接的出入口。地下建筑分为附建单建和利用地下通道连接两种,前者主要依附于地面上所建的高层和多层建筑物,后者则较为多见,地下商场、旅馆、电影院、停车场等等都是一些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面连接的地下建筑群,使用较为广泛。地下建筑群面积较广,由于环境限制,通风有限,且安全通道设置较复杂,若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工作比普通建筑复杂很多。
2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地下建筑封闭性很强,通风性差,建筑内的热量极易发生急剧且温度上升速度很高,这些建筑物的特点造成了地下建筑火灾的独特表现。
2.1 烟雾大、排出难、易出现再生火源
地下建筑因为其封闭性较大,所以给烟雾提供的扩散渠道有限。火灾生成的烟雾大都积累在有限的地下空间内,且地下建筑本身空气流通性较慢,所以空气补充速度远不如地面建筑,有限的空气造成大量的不完全燃烧物体,加大了烟雾的产生量,其烟雾大的特点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高温的烟雾在进行排散的过程中,会加热燃烧周围的可燃物质,最终形成再生火源,形成新的燃烧点。
目前的地下建筑群大都用于商场贸易、休闲娱乐等,其间储存的货物大都具有可燃值数高的特点,由于地下建筑独特的内部结构,热量极易产生积压,内部空间温度上升速度快,最高可达到1000多℃,破坏力度极大,可烧毁铝合金柜台、钢筋混凝土等,向下延伸达到10cm。
2.2 隐蔽燃点多,毒性气体含量大
地下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空气补充速度慢,导致物质燃烧不完全,很多可燃物都处于阴燃状态,又由于烟雾较大,救援人员的视线受阻,一些隐蔽燃点不易被发现,当它们与外界冷空气达到充分接触后,可能会瞬间形成充分燃烧,从阴燃变为激烈的有焰燃烧,加大扑救工作的难度。另外,地下建筑中一些化学纤维、塑料橡胶等材质,在无法进行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毒性气体,例如不充分燃烧的海绵原料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它的毒性超过一氧化碳的20倍,极易造成人员死亡,加剧火灾伤亡度。
2.3 建筑内部压力大,易“轰然”
地下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空间密闭程度高,通风困难,火灾产生的热量不易向外排散,建筑内部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当瞬间与外界冷空气发生接触时,形成的空气对流会使大面积的阴燃材料瞬间变为有焰燃烧,造成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轰然”现象。另外,如果堆积的货物发生一定程度的阴燃,在支撑不住倒塌之后,会因为突然的有焰燃烧而造成“轰然”的趋势,并且火势会顺着安全通道向出口处扩散,阻碍人们的逃生。
3 正确的火灾扑救方法
地下建筑内发生的火灾不能用传统的扑救方法,要结合地下建筑的结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内的灭火设施,有组织有计划、不慌乱地采取科学灭火手段。
3.1 准确勘察火情
现场的火情指挥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及询问从建筑物内出来的人员关于火灾的实际情况,结合地下建筑精准的平面布置图、消防水源设置图、可燃物体统计情况表等等制定出安全可行的灭火救灾计划,冷静指挥,正确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在出入口处使用探测仪、测温仪等,检测有毒气体浓度和成分、空气湿度与温度等,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为第一宗旨。对现场火情的勘测工作需要执行得准确又迅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火灾建筑物的结构和布置,注重对当地居民的询问调查。在下达救援命令之前要保证对火情的明确了解,不能根据观察而随意下指令。侦察人员对火源位置和伤亡情况等,要做到与指挥员的及时沟通,即使遇到突发情况也要沉着冷静,用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来克服困难。
3.2 科学作战,正确扑救
(1)强攻法:当建筑物内发生人员被困情况,需要将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进口风处采用强攻的方法,运用多个喷雾水枪在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实施强攻,避实就虚。
(2)窒息法:如果现场火灾的势头较猛,温度极高,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阻碍的话,消防人员可以在确认内部没有人员还有生还可能时,为减少经济损失和尽快扑灭火灾考虑,采取封堵出风口与排烟口,将建筑物与外界连通的出入口全部堵死,使内部空气燃尽,利用窒息法灭火。窒息法会保证消防人员安全,操作直接快速,但是前提是必须确保内部已经没有生还者。
(3)封堵法:在建筑内部选择一处狭小低矮的位置,将其作为封堵处,这样可以使封堵材料最少,且操作时间最短。采用编织袋一类密封性强且耐高温的材料,在袋子内部承装黄沙,同时,在封堵口的上中下部均放置若干根直径约为10cm的钢管来为灭火和检测做准备,封堵过程要把握先进风口后出风口的原则顺序。在封堵前,用雾状水枪对工作人员进行冷却保护,封堵完成后,向封堵区域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器,加快灭火速度。 4 防护对策
4.1 科学设计建筑结构,安全选择建筑材料
地下建筑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地下建筑的使用范围必须明确规定,对于一些防火条件较差的建筑物,绝不可以作为一些人口密集场所使用。在设计地下建筑结构时,要尽量避免设计一些极易造成人口密度过大的场所,并且,人口密度要随着地下建筑所在位置深度的增大而减少,因为深度越大的场所,逃生越困难。
火灾的破坏程度与地下建筑的装修材料也有着很大关系。某些装修材料燃烧时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对人体会产生致命性危害。燃烧时的烟量和火源的蔓延速度和扩展程度与装修材料也有着极大联系。所以,在一些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应当尽量选择不可燃材料进行装修,对于不得不使用可燃材料的地点,要进行必要的阻燃处理。在进行建筑内部装修时,不能一味地选择成本低廉的材料,要考虑材料燃烧后的化学成分等。
4.2 增加必要的自救设备
地下建筑要考虑到自身内部结构的特殊性,根据实际用途配备相应的消防区域。在某些大规模的商场等还要规划出一定的防烟区域,并配备自动化的排烟系统,这样可以在火灾蔓延前尽快排出建筑内部的烟雾。通过设置消防区域和防烟区域,可以为救援工作争取时间,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另外,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器等也是必要的自救设施。由于地下建筑独特的结构,消防人员很难第一时间从外部进入救援,所以,建筑内部自身的消防设施十分必要。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应设置火灾报警器,既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也能对内部人员起到通告作用,给人员逃生争取时间。在建筑内部要配有足够数量的安全通道指示标志,一般地下建筑内部的通道结构都较为复杂,公众对于各个公共场所的逃生路线也不明确,足够的指示标志加上应急照明灯的配合,为建筑内人员的逃生带来方便,提高人员逃生率。
4.3 提高消防人员安全意识,提供完善的安全装备
消防人员对于火灾救援的快速开展与救援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防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直接关乎着受灾人员的生还率。如果消防人员对于火灾地点了解不够,对火情尚未掌握就盲目投入救援,只会导致消防人员自身伤亡加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对消防人员做出针对性的地下建筑火灾特点讲解培训,让他们对烟雾大、有毒气体多、温度高等地下建筑的火情特点获得充分了解。另外,消防人员的安全装备必须配置齐全,进入建筑内部的人员必须佩戴好空气呼吸器,装配好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安全绳等等,尽量与外部指挥人员做好配合工作。
5 结束语
地下建筑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若干安全隐患,要把人们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做好火灾的安全防护工作。积极了解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做好消防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将火灾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志明.论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J].江西,2014,(14):95,98.
[2]雒云鹏.对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措施的分析[J].山西青年,2013,(20):22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安全防护
社会在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达到了新高度,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居民,并给城市生活带来方便,建筑物向高层空间以及地下空间同时做出拓展,地下建筑的多方便应用得到了急速发展。地下车库、地下旅馆、地下商场等场所层出不穷,隐藏了若干安全问题,其中突发性的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且带来最大伤亡的事故。随着地下建筑空间的复杂化,其火灾扑救以及安全防护也愈加重要。
1 地下建筑的特点
地下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建筑整体位于地面以下,具有生产、停放车辆、贮存货物、布置商场等多重功能的地下建筑群,建筑与建筑之间可通过地下道进行连接。地下建筑的特点就是地下的洞石和地下隧道等主体工程均位于地面以下,除了与地面上方连接的出入口。地下建筑分为附建单建和利用地下通道连接两种,前者主要依附于地面上所建的高层和多层建筑物,后者则较为多见,地下商场、旅馆、电影院、停车场等等都是一些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面连接的地下建筑群,使用较为广泛。地下建筑群面积较广,由于环境限制,通风有限,且安全通道设置较复杂,若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工作比普通建筑复杂很多。
2 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地下建筑封闭性很强,通风性差,建筑内的热量极易发生急剧且温度上升速度很高,这些建筑物的特点造成了地下建筑火灾的独特表现。
2.1 烟雾大、排出难、易出现再生火源
地下建筑因为其封闭性较大,所以给烟雾提供的扩散渠道有限。火灾生成的烟雾大都积累在有限的地下空间内,且地下建筑本身空气流通性较慢,所以空气补充速度远不如地面建筑,有限的空气造成大量的不完全燃烧物体,加大了烟雾的产生量,其烟雾大的特点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高温的烟雾在进行排散的过程中,会加热燃烧周围的可燃物质,最终形成再生火源,形成新的燃烧点。
目前的地下建筑群大都用于商场贸易、休闲娱乐等,其间储存的货物大都具有可燃值数高的特点,由于地下建筑独特的内部结构,热量极易产生积压,内部空间温度上升速度快,最高可达到1000多℃,破坏力度极大,可烧毁铝合金柜台、钢筋混凝土等,向下延伸达到10cm。
2.2 隐蔽燃点多,毒性气体含量大
地下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空气补充速度慢,导致物质燃烧不完全,很多可燃物都处于阴燃状态,又由于烟雾较大,救援人员的视线受阻,一些隐蔽燃点不易被发现,当它们与外界冷空气达到充分接触后,可能会瞬间形成充分燃烧,从阴燃变为激烈的有焰燃烧,加大扑救工作的难度。另外,地下建筑中一些化学纤维、塑料橡胶等材质,在无法进行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毒性气体,例如不充分燃烧的海绵原料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它的毒性超过一氧化碳的20倍,极易造成人员死亡,加剧火灾伤亡度。
2.3 建筑内部压力大,易“轰然”
地下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空间密闭程度高,通风困难,火灾产生的热量不易向外排散,建筑内部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当瞬间与外界冷空气发生接触时,形成的空气对流会使大面积的阴燃材料瞬间变为有焰燃烧,造成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轰然”现象。另外,如果堆积的货物发生一定程度的阴燃,在支撑不住倒塌之后,会因为突然的有焰燃烧而造成“轰然”的趋势,并且火势会顺着安全通道向出口处扩散,阻碍人们的逃生。
3 正确的火灾扑救方法
地下建筑内发生的火灾不能用传统的扑救方法,要结合地下建筑的结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内的灭火设施,有组织有计划、不慌乱地采取科学灭火手段。
3.1 准确勘察火情
现场的火情指挥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及询问从建筑物内出来的人员关于火灾的实际情况,结合地下建筑精准的平面布置图、消防水源设置图、可燃物体统计情况表等等制定出安全可行的灭火救灾计划,冷静指挥,正确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在出入口处使用探测仪、测温仪等,检测有毒气体浓度和成分、空气湿度与温度等,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为第一宗旨。对现场火情的勘测工作需要执行得准确又迅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火灾建筑物的结构和布置,注重对当地居民的询问调查。在下达救援命令之前要保证对火情的明确了解,不能根据观察而随意下指令。侦察人员对火源位置和伤亡情况等,要做到与指挥员的及时沟通,即使遇到突发情况也要沉着冷静,用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来克服困难。
3.2 科学作战,正确扑救
(1)强攻法:当建筑物内发生人员被困情况,需要将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进口风处采用强攻的方法,运用多个喷雾水枪在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实施强攻,避实就虚。
(2)窒息法:如果现场火灾的势头较猛,温度极高,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阻碍的话,消防人员可以在确认内部没有人员还有生还可能时,为减少经济损失和尽快扑灭火灾考虑,采取封堵出风口与排烟口,将建筑物与外界连通的出入口全部堵死,使内部空气燃尽,利用窒息法灭火。窒息法会保证消防人员安全,操作直接快速,但是前提是必须确保内部已经没有生还者。
(3)封堵法:在建筑内部选择一处狭小低矮的位置,将其作为封堵处,这样可以使封堵材料最少,且操作时间最短。采用编织袋一类密封性强且耐高温的材料,在袋子内部承装黄沙,同时,在封堵口的上中下部均放置若干根直径约为10cm的钢管来为灭火和检测做准备,封堵过程要把握先进风口后出风口的原则顺序。在封堵前,用雾状水枪对工作人员进行冷却保护,封堵完成后,向封堵区域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器,加快灭火速度。 4 防护对策
4.1 科学设计建筑结构,安全选择建筑材料
地下建筑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地下建筑的使用范围必须明确规定,对于一些防火条件较差的建筑物,绝不可以作为一些人口密集场所使用。在设计地下建筑结构时,要尽量避免设计一些极易造成人口密度过大的场所,并且,人口密度要随着地下建筑所在位置深度的增大而减少,因为深度越大的场所,逃生越困难。
火灾的破坏程度与地下建筑的装修材料也有着很大关系。某些装修材料燃烧时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对人体会产生致命性危害。燃烧时的烟量和火源的蔓延速度和扩展程度与装修材料也有着极大联系。所以,在一些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应当尽量选择不可燃材料进行装修,对于不得不使用可燃材料的地点,要进行必要的阻燃处理。在进行建筑内部装修时,不能一味地选择成本低廉的材料,要考虑材料燃烧后的化学成分等。
4.2 增加必要的自救设备
地下建筑要考虑到自身内部结构的特殊性,根据实际用途配备相应的消防区域。在某些大规模的商场等还要规划出一定的防烟区域,并配备自动化的排烟系统,这样可以在火灾蔓延前尽快排出建筑内部的烟雾。通过设置消防区域和防烟区域,可以为救援工作争取时间,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另外,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器等也是必要的自救设施。由于地下建筑独特的结构,消防人员很难第一时间从外部进入救援,所以,建筑内部自身的消防设施十分必要。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应设置火灾报警器,既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也能对内部人员起到通告作用,给人员逃生争取时间。在建筑内部要配有足够数量的安全通道指示标志,一般地下建筑内部的通道结构都较为复杂,公众对于各个公共场所的逃生路线也不明确,足够的指示标志加上应急照明灯的配合,为建筑内人员的逃生带来方便,提高人员逃生率。
4.3 提高消防人员安全意识,提供完善的安全装备
消防人员对于火灾救援的快速开展与救援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防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直接关乎着受灾人员的生还率。如果消防人员对于火灾地点了解不够,对火情尚未掌握就盲目投入救援,只会导致消防人员自身伤亡加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对消防人员做出针对性的地下建筑火灾特点讲解培训,让他们对烟雾大、有毒气体多、温度高等地下建筑的火情特点获得充分了解。另外,消防人员的安全装备必须配置齐全,进入建筑内部的人员必须佩戴好空气呼吸器,装配好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安全绳等等,尽量与外部指挥人员做好配合工作。
5 结束语
地下建筑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若干安全隐患,要把人们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做好火灾的安全防护工作。积极了解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做好消防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将火灾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志明.论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J].江西,2014,(14):95,98.
[2]雒云鹏.对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措施的分析[J].山西青年,2013,(20):22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