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学的实施,要在新课程的纲领指导下完成,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在新时期、新背景下从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生活实践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生活实践
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宗旨,创新教育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层次性和创新性。
对学生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应该注重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丰富的想像力,喜欢标新立异,提出见解;在实验操作中的创新,应该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新设计、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的创新教育,应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等。
一、 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化学的“双基”为载体,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以下原则来实施:
1、 创造和谐氛围,提高民主参与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持人”的作用,和学生一起创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和谐融洽、民主交流的良好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提出新的见解,挖掘内心的好奇,激发他们创造的动机和欲望。以往的教学,形象称之为“填鸭式教学”,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还要去应付,使学生疲于应对,再通过题海战术强化,公式化,程序化的传授模式非常严重,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是被灌输出来的,他应该是活生生的,对所研究的东西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力,才能主动的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去创新。
2、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探索能力
以往教学都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先做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再讲述知识,学生都是被动的、套路式的看演示、听讲解,毫无创新可言。我们不妨先让学生课前预习,事先告知他们课堂上由老师挑选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自己动手做演示,还可进一步要求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实验看有没有其它一些改进的建议。学生们就会为此精心准备、相互讨论,然后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和交流,会使他们对实验有更深刻地认识,同时也会提出很多创新性的见解,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老师们不要轻易的加以否定,要及时对他们的探索创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3、 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创造精神培养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欲之间有意识地制造“冲突”,把要解决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各种各样的情境之中,可以在学生们的心里上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思维、创造合为一体,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 实验操作与创新教育
化学学科要实施创新教育,化学实验是重中之重,化学实验中的微型实验即用微量试剂在微型化仪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并清楚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获得与常规实验相同效果的化学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兴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定科学信念有重要意义。
1、 改变实验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果实验教学只注重演示、讲解、分组操作,学生就成了“看实验”、“听实验”、“重复实验”而不能真正地“做实验”,所以一定要还操作于学生,还思考于学生,还创新于学生。微型化学实验具有仪器独特、方法灵活、成本较低、过程安全、绿色环保等优势,可让学生多用多做,通过创造实践,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实验技能,开阔思路,求异创新,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实验形式多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应在原有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微型实验、创新实验等多种形式,以多样化的实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利用微型实验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利用家中身边的各种物品自行设计一些装置,如学习碘的性质时,让学生做馒头、米饭、香肠中淀粉的检测,用一带胶盖的小瓶,瓶内放入半个大米粒大小的碘颗粒,利用碘升华的物理性质及碘遇淀粉变蓝的化学性质,检验上述三种食物中都含淀粉,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陡然直生。
三、 生活实践与创新教育
科学来源于生活,一定要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才能体现科学的价值。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生活与生活化学的统一性。首先应使他们勇于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处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例如,我们在讲解氯水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都知道氯水是混合物,包括CL2、HCLO、H2O三种分子和CL-、H+、CLO-、OH-四种离子,所以说氯水的化学性质具有多重性。所以在验证氯水中含有CL-时,就可以应用家里的自来水做这个实验,因为自来水是用CL2来消毒的,就相当于很稀的氯水,含有CL-,用一支试管取少量自来水,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AgNO3溶液,自来水变浑浊,说明自来水中含CL-。这样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清晰,也自然而然会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如“如何用化学知识来判断真皮与革”、“醋和酒的酿造”等。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化学现象联系起来,使看似枯燥的化学变得津津有味。其次要使他们勇于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解决办法,通过主体的生活探究,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会更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课堂相关的知识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热爱,更好地体现出化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生活实践
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宗旨,创新教育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层次性和创新性。
对学生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应该注重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丰富的想像力,喜欢标新立异,提出见解;在实验操作中的创新,应该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新设计、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的创新教育,应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等。
一、 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化学的“双基”为载体,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以下原则来实施:
1、 创造和谐氛围,提高民主参与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持人”的作用,和学生一起创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和谐融洽、民主交流的良好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提出新的见解,挖掘内心的好奇,激发他们创造的动机和欲望。以往的教学,形象称之为“填鸭式教学”,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还要去应付,使学生疲于应对,再通过题海战术强化,公式化,程序化的传授模式非常严重,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是被灌输出来的,他应该是活生生的,对所研究的东西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力,才能主动的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去创新。
2、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探索能力
以往教学都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先做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再讲述知识,学生都是被动的、套路式的看演示、听讲解,毫无创新可言。我们不妨先让学生课前预习,事先告知他们课堂上由老师挑选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自己动手做演示,还可进一步要求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实验看有没有其它一些改进的建议。学生们就会为此精心准备、相互讨论,然后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和交流,会使他们对实验有更深刻地认识,同时也会提出很多创新性的见解,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老师们不要轻易的加以否定,要及时对他们的探索创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3、 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创造精神培养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欲之间有意识地制造“冲突”,把要解决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各种各样的情境之中,可以在学生们的心里上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思维、创造合为一体,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 实验操作与创新教育
化学学科要实施创新教育,化学实验是重中之重,化学实验中的微型实验即用微量试剂在微型化仪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并清楚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获得与常规实验相同效果的化学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兴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定科学信念有重要意义。
1、 改变实验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果实验教学只注重演示、讲解、分组操作,学生就成了“看实验”、“听实验”、“重复实验”而不能真正地“做实验”,所以一定要还操作于学生,还思考于学生,还创新于学生。微型化学实验具有仪器独特、方法灵活、成本较低、过程安全、绿色环保等优势,可让学生多用多做,通过创造实践,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实验技能,开阔思路,求异创新,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实验形式多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应在原有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微型实验、创新实验等多种形式,以多样化的实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利用微型实验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利用家中身边的各种物品自行设计一些装置,如学习碘的性质时,让学生做馒头、米饭、香肠中淀粉的检测,用一带胶盖的小瓶,瓶内放入半个大米粒大小的碘颗粒,利用碘升华的物理性质及碘遇淀粉变蓝的化学性质,检验上述三种食物中都含淀粉,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陡然直生。
三、 生活实践与创新教育
科学来源于生活,一定要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才能体现科学的价值。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生活与生活化学的统一性。首先应使他们勇于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处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例如,我们在讲解氯水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都知道氯水是混合物,包括CL2、HCLO、H2O三种分子和CL-、H+、CLO-、OH-四种离子,所以说氯水的化学性质具有多重性。所以在验证氯水中含有CL-时,就可以应用家里的自来水做这个实验,因为自来水是用CL2来消毒的,就相当于很稀的氯水,含有CL-,用一支试管取少量自来水,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AgNO3溶液,自来水变浑浊,说明自来水中含CL-。这样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清晰,也自然而然会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如“如何用化学知识来判断真皮与革”、“醋和酒的酿造”等。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化学现象联系起来,使看似枯燥的化学变得津津有味。其次要使他们勇于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解决办法,通过主体的生活探究,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会更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课堂相关的知识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热爱,更好地体现出化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