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 感化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说课,而是接近生活的实际,在具体的生活中感受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要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即生活化教育。本文就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实现途径等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一、实行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从内容到形式都力图打破传统的学科似框架体例,真正使教科书的编写发生实质性的转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品德课的课本内容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贴近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形成乐观向上、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生活德育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品德教育必须融入学生的生活,既没有纯道德的教育,也没有生活在真空中的学生,生活是德育的土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更多的资料则显示,当代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给老师同学起绰号、乱扔垃圾、不尊重父母等不良行为;存在着自私自利、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我行我素、不遵守纪律等不良的道德倾向。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我们必须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个平台,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做到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让思想品德课脱离枯燥的道德说教,在具体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得到感化影响,让心灵成长与生活同步而行。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生活之中,融入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生活中如春苗小树般健康成长。
  
  二、实现生活化教育的途径
  
  怎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活化教育?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创设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比如可置身社会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教学情景,如到十字路口感受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到篮球场感受体育比赛中规则的重要性,体会社会生活需要规则。也可用图片展示生活,以图片展现某种特定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马上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如学习“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时,可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前发的各类票证、粮票、肉票等来说明。而现在的初中生都是90年代后才出生的,对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城市建筑的老照片,与目前城市建筑照片进行比较。还可以采用媒体营造生活情境。近年来,现代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报纸杂志等,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为进行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曲《春天的故事》,把我们拉进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一曲《走进新时代》,让我们看到了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2.课堂教学与校园生活相统一
  由于种种原因,每当提及思想品德课,少数人就排斥、拒绝。其中脱离生活、远离实际的单纯性课堂教学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将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校园生活有机统一。我们可以结合中学生的适应性教育,精心设计中学生教育的内容,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平时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主要的德育问题,如哪些学生经常违反班规、校规。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还保留着很多小孩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思想品德课上要结合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学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结合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学习,开展创建文明校风、评选优秀班级活动。这样做不仅实践了课堂教育内容,也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这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教育就在身边、就在校园生活中,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省、自律,自觉实践学习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
  3.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大都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且也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等弊病。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这些毛病,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思想教育外,还要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来扭转学生的思想面貌。如我在上思想品德课(湖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就布置学生回家去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欢吃的菜、父母的兴趣爱好等。并且结合课本的内容,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如为爸妈做一顿饭,为他们洗一次脚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要求家长一学期写一份反馈意见交到学校,教师随时可以打电话给家长询问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改变以往的“人人为我”的思想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过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忽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培养,结果是教者累,学者乏,难以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从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设置方案规定的要求看,教学课时一般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但是,利用这些课时学习的理论知识要真正被领会和掌握,就必须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体验和升华、检验和巩固。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知识与增长才干融为一体。我们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系列活动;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利用勤工俭学,进行职业教育;利用就业指导,进行素质教育等活动来强化课堂学习内容,使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要求,关系课程改革的成败。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生动的细节描写,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表现和深化文章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文章的主题的表达。    一、细节描写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的心理    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细微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只需寥寥几笔,就
江西省普通高中2008年9月开始使用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是构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教材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这些特点,我在高一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迫切认识和体会到,教师需要建立先进教学理念,探索科学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在高一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与做法,实为抛砖引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学习,“使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要求今后的教育必须以“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价值取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本领。“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时代的
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EXCEL电子表格》往往归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的某章学习,由于教学时间短,内容少,要求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常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制作表格、输入、输出数据和简单计算的层面。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目标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能力立意”、“就业导向”为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于计算机专业文秘方向
“民以食为天”,这是流传了很久的一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吃”自古就是一件大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餐桌日益丰盛,鸡鸭鱼肉已不再是只有过年才能尝到的稀罕物。但是,生活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美好,每当站在菜市场,看着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和肉类,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和焦虑:吃鸡蛋吧,蛋黄不红的不像是土鸡蛋,蛋黄特别红很可能含有苏丹红;吃馍馍吧,特别白的又担心用吊白块熏蒸而成;大米雪白晶莹
作为班主任,我们常会遇到那么几个不尽如人意的比较难教的学生,他们由于种种心理、生理的障碍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或有不少不良行为,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对于“问题学生”最简单的肯定、赞扬和赏识之言往往能激发起他们自我教育和奋发向上的动力,能增强其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能促其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009年秋季,我担任七(10)班的班主任,在这个班中有个K学生,在老师和
多年来,我国的传统教学将课程和教学分离成两个领域,“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关注的事,研究被认为是专家的“专利”。这样课程就成了专制的一方,而“教学”则成为被控制的一方,教学的过程就成为忠实而有效地执行课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在这种背景下,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在教学中不可能真正得到发挥。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
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个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例,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    面对众多版本的教材,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以大量的知识作为后盾,重新整合教材,总结规律与技巧,让课本真正成为知识的载体,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者。我们更应在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去挖掘有价值的因素,结合学生的实
上网、抽烟、谈恋爱是中学生的三大顽疾。上网更是触目惊心,它严重地摧残了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华社电发布的200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中学生上网现象普遍,比例高达85.3%,每天都上网的占总人数的13.0%。据新华社电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3.76亿,位居世界第一,青少年约占网民总量的三分之一。又据《中国青少年网络数据报告
笔者在教学岳麓书社2008年第3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以下简称“第13课”)时,对几处内容有些困惑,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第一处,第13课第59页:“到1911年,全国铁路虽然总长9292千米,但其中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5574千米。”而相对应的内容在岳麓书社必修Ⅱ2006年第2版第67页则表述为:“到1911年,虽然全国铁路总长约4800千米,但其中90%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