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奇迹的“浙江模式”走到了十字路口。
一边是正经历市场大考验的企业,寻求着转变和突围,另一边是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机会。这一次,民间资金丰盈的浙江,正在尝试一次投资升级: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转战私募领域,他们的目的则一如既往:赚钱。
在民营企业家眼中,私募基金高达数百倍的投资回报在传统行业全面微利化的映衬下显得更具诱惑力。另外,深圳创业板即将正式推出、持续的IPO热潮和流动性的丰裕成为滋养民间私募的最好土壤。大量民营企业急于赶赴这场饕餮盛宴。
7月10日,温州中科福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了解,温州中科福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由两个温州商人出资成立。公司成立后由中科招商进行运作,投资于私募股权。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目前最大的直接投资基金专业管理公司——中科招商首次进军温州市场,也意味着温州本土资本正式试水私募股权投资领域。
目前,包括温州、台州在内的浙江资本每年有超过百亿元进入私募市场,在近两年时间里,浙江民企频频触“基”,浙江省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登记的投资公司和相关中介机构近200家,浙江本土私募在募资方面呈爆发式增长。
为此,7月9日,清科集团“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在杭州召开,这是这家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创业投资增值服务机构,头一次把它的年会搬到了北京和上海以外的城市。主办方称,差不多有1000名创业投资人、企业家到杭州参会。
制造业阵痛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民营经济一直支撑着浙江的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浙江民营经济在恶劣的外在环境下辛辛苦苦地生存下来。在邓小平1992年南巡以后,民营经济具有了合法性,发展速度加快。”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
“在中国沿海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再到京津唐和渤海湾地区的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来自外来资本。”他说,但浙江发展的主动力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发展也是以满足内部市场为主。“浙江的产品也是以先抢攻内部市场为主,出口为辅。”
即便如此,面对信贷紧缩、出口下降的形势,昔日“风光无限”的浙江制造业也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生存环境。“今年春节过后,温州的报纸上关于厂房转让和出租信息突然多起来,大多是服装、鞋业、轻工、电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温州中小企业商会会长周德文这样描述温州制造业的现状。他说,仅在温州,“可能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
现实的压力总比想象的来得快,今年,世界经济不可避免地放缓了增长的脚步,企业已感受到了经济衰退的寒意。今年4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调低世界经济预测,全球经济的增长率为3.7%,比去年放慢1.2%,其中美国增长1.5%,放慢0.7%。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率为21.4%,比2007年同期和下半年分别回落了6.4%和0.8%。
而人民币的被迫升值给制造业企业带来的问题也越发凸显。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已达到4%,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船舶市场研究部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中国的造船企业接的订单70%~80%来自国外,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业去年的订单是4432万吨,只有30%左右的订单是国内的,人民币每升值一点,中国造船业要损失30亿~40亿元,这两个造船企业因为人民币升值已经减少收入100多亿元。
接踵而来的还有区域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可持续问题、劳工权益引发的人权、法律和劳动力成本问题、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扭曲问题、能源成本持续走高等一系列国际、国内政经问题,都在不断地预示着,制造企业的幸福时光正在过去。
私募蜂拥
在经济大环境越来越严峻、传统制造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于许多大企业、大集团来说,进入新的投资领域已是不可以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周德文表示,仅在温州,高度密集的民间资本就已经达到6000亿元之巨,进行对外资本投资是这些游离资本的必然选择。
相对于“没落”的制造业,私募市场正方兴未艾。10日,记者从在浙江杭州举办的"2008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获悉,第二季度,专门针对亚洲市场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可投资的资金有望超过500亿美元,全年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额预计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而《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和亚洲私募股权市场的良好发展正吸引全球资本纷纷涌入。第二季度,10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资金总额达120.22亿美元,虽然相对第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报告预测,从私募股权投资地域分布来看,无论是在全国范围还是传统三大经济增长区,私募股权投资地区分布将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如河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值得期待。
报告指出,二季度成长资本的投资共有27个案例,占案例总数的73%。成长资本策略仍然占据主流地位,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和整个股市的回暖,预计2008年全年成长资本仍占主流,过桥资本策略、首次公开募股(IPO)和上市后私募投资(PIPE)股权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
“而浙江民营企业众多,高新产业发展很快,但资金短缺是严重的问题,而对私募和风投公司来说,这本身也是难得的机会。”三一集团投资总部的投资经理刘娟告诉记者。
目前,在全国股权投资领域,一向以英明投资闻名于世的“浙江团队”可谓独领风骚。炒房、炒煤、炒棉、炒黄金、炒商铺、炒油田……但凡他们染指的领域,总能引起轩然大波。
以温州为例,近几个月来,仅从上海、北京楼市撤回的温州民资就高达三四百亿元。“温州人又找到了新的赚钱途径——股权投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股市前景不明,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大大降低,相比之下,炒上市前的法人股更为稳妥,回报也更丰厚,虽然时间可能会长久一些。
据相关人士透露,当前温州的私募资金,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滚动在资本市场之中的,恐怕已经不少于200亿元,还有部分未经注册的边缘私募在活动。”
东海创业总裁王伟东表示,东海创投基金全部来自于温州本地民营资本,其盈利模式是寻找有意向上市的温州企业注资其中,获得其一定比例的原始股,将它们包装上市后,再通过转让股权退出获利。
据了解,类似的投资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温州地区频频出现。而经营范围为投资房地产、建筑、医疗、旅游等行业的投资、咨询及担保公司,更是大量出现。据当地工商部门统计,这类以民间资本为支撑的投资公司,目前已通过注册的达到了近百家。
资本经济趋势?
在PE热潮之下,我们不禁要问:PE的热潮能热多久?其中存在哪些隐患?潮水退去之后,PE市场会不会沦为又一个“裸奔的浴场”?而对这些本土企业来说,会不会是那个没穿泳裤的“裸泳者”?
“和实业经营不同,创投实际上是建立在别人企业基础上的经营模式,这种投资方式更有选择性。做实业,一旦行业选择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风险,但是创投不一样,孙正义投资的项目很多,不一定每家都成功,但是他投资的阿里巴巴成功了,带给他的利润足以弥补数家失败投资的亏损。”关于成立私募,温州金可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伙荣显然抱有很大的热情和希望。
他表示,浙江不少企业家就这样把私募股权基金看成是一片无垠的“新蓝海”。一边是充裕的民资在寻找出路,另一边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这会是很好的生意”。
“浙江已经由原来的品牌输出地向资本输出地转变,这说明民间资本,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家开始认识到参与资本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爱国表示,美国市场上同一类产品80%以上份额都被2-3家生产商垄断,但国内除了少数产品出现了1家、2家企业独大的情况外,多数产品存在市场空间,所以很多民间创投机构甚至是民营企业家会选择投入资金助其上市,选择未经过竞争的行业,在国外寻找增长10%的企业与国内增长50%的企业的概率一样。
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这个市场,熊甚至拟定了紧张的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他给公司的长远发展画了个模式:现有的光学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自己则把精力偏向管理这些私募业务。“去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期,我必须加快步伐适应。”
“浙江本土PE机构的最大优势是,他们代表中国民营企业最彻底最务实的理念。在出资人初涉PE的情况下,必须按照中国特色去做,而不能照搬照抄国际PE管理惯例。”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告诉记者。
但也有资深投资人认为,本土创投业还很年轻,“现在浙江本土的PE,其基金管理模式简单来讲有两大类,一是出资成立股份制或合伙制公司,找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GP)管理。二是自己出资,自己操作。”一位媒体人士分析道。但在实际操作中,基金管理方往往侧重于尽快将钱投出去,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难免忽略项目考察。
对此,温州环亚创投合伙人胡旭苍显得特别冷静。他告诉记者:“半年内,我不考虑接受新的投资。”他解释说,目前资金多,但好的项目少,创投资本快速扩容只会使得资金消化更为困难。
即便如此,东海创投发起人胡旭苍仍然极力看好国内私募市场,“私募基金最后的投资总归是传统型企业,而本来就是制造商出身的浙江企业家运作起来,要比GE更有优势。”他说。
他表示,浙江商人也能够摸索出自己的路。在制造业大潮中身经百战的浙江人,或将在转身资本服务商后缔造下一个“浙江模式”?
一边是正经历市场大考验的企业,寻求着转变和突围,另一边是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机会。这一次,民间资金丰盈的浙江,正在尝试一次投资升级: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转战私募领域,他们的目的则一如既往:赚钱。
在民营企业家眼中,私募基金高达数百倍的投资回报在传统行业全面微利化的映衬下显得更具诱惑力。另外,深圳创业板即将正式推出、持续的IPO热潮和流动性的丰裕成为滋养民间私募的最好土壤。大量民营企业急于赶赴这场饕餮盛宴。
7月10日,温州中科福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了解,温州中科福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由两个温州商人出资成立。公司成立后由中科招商进行运作,投资于私募股权。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目前最大的直接投资基金专业管理公司——中科招商首次进军温州市场,也意味着温州本土资本正式试水私募股权投资领域。
目前,包括温州、台州在内的浙江资本每年有超过百亿元进入私募市场,在近两年时间里,浙江民企频频触“基”,浙江省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登记的投资公司和相关中介机构近200家,浙江本土私募在募资方面呈爆发式增长。
为此,7月9日,清科集团“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在杭州召开,这是这家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创业投资增值服务机构,头一次把它的年会搬到了北京和上海以外的城市。主办方称,差不多有1000名创业投资人、企业家到杭州参会。
制造业阵痛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民营经济一直支撑着浙江的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浙江民营经济在恶劣的外在环境下辛辛苦苦地生存下来。在邓小平1992年南巡以后,民营经济具有了合法性,发展速度加快。”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
“在中国沿海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再到京津唐和渤海湾地区的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来自外来资本。”他说,但浙江发展的主动力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发展也是以满足内部市场为主。“浙江的产品也是以先抢攻内部市场为主,出口为辅。”
即便如此,面对信贷紧缩、出口下降的形势,昔日“风光无限”的浙江制造业也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生存环境。“今年春节过后,温州的报纸上关于厂房转让和出租信息突然多起来,大多是服装、鞋业、轻工、电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温州中小企业商会会长周德文这样描述温州制造业的现状。他说,仅在温州,“可能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
现实的压力总比想象的来得快,今年,世界经济不可避免地放缓了增长的脚步,企业已感受到了经济衰退的寒意。今年4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调低世界经济预测,全球经济的增长率为3.7%,比去年放慢1.2%,其中美国增长1.5%,放慢0.7%。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率为21.4%,比2007年同期和下半年分别回落了6.4%和0.8%。
而人民币的被迫升值给制造业企业带来的问题也越发凸显。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已达到4%,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船舶市场研究部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中国的造船企业接的订单70%~80%来自国外,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业去年的订单是4432万吨,只有30%左右的订单是国内的,人民币每升值一点,中国造船业要损失30亿~40亿元,这两个造船企业因为人民币升值已经减少收入100多亿元。
接踵而来的还有区域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可持续问题、劳工权益引发的人权、法律和劳动力成本问题、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扭曲问题、能源成本持续走高等一系列国际、国内政经问题,都在不断地预示着,制造企业的幸福时光正在过去。
私募蜂拥
在经济大环境越来越严峻、传统制造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于许多大企业、大集团来说,进入新的投资领域已是不可以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周德文表示,仅在温州,高度密集的民间资本就已经达到6000亿元之巨,进行对外资本投资是这些游离资本的必然选择。
相对于“没落”的制造业,私募市场正方兴未艾。10日,记者从在浙江杭州举办的"2008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获悉,第二季度,专门针对亚洲市场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可投资的资金有望超过500亿美元,全年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额预计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而《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和亚洲私募股权市场的良好发展正吸引全球资本纷纷涌入。第二季度,10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资金总额达120.22亿美元,虽然相对第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报告预测,从私募股权投资地域分布来看,无论是在全国范围还是传统三大经济增长区,私募股权投资地区分布将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如河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值得期待。
报告指出,二季度成长资本的投资共有27个案例,占案例总数的73%。成长资本策略仍然占据主流地位,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和整个股市的回暖,预计2008年全年成长资本仍占主流,过桥资本策略、首次公开募股(IPO)和上市后私募投资(PIPE)股权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
“而浙江民营企业众多,高新产业发展很快,但资金短缺是严重的问题,而对私募和风投公司来说,这本身也是难得的机会。”三一集团投资总部的投资经理刘娟告诉记者。
目前,在全国股权投资领域,一向以英明投资闻名于世的“浙江团队”可谓独领风骚。炒房、炒煤、炒棉、炒黄金、炒商铺、炒油田……但凡他们染指的领域,总能引起轩然大波。
以温州为例,近几个月来,仅从上海、北京楼市撤回的温州民资就高达三四百亿元。“温州人又找到了新的赚钱途径——股权投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股市前景不明,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大大降低,相比之下,炒上市前的法人股更为稳妥,回报也更丰厚,虽然时间可能会长久一些。
据相关人士透露,当前温州的私募资金,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滚动在资本市场之中的,恐怕已经不少于200亿元,还有部分未经注册的边缘私募在活动。”
东海创业总裁王伟东表示,东海创投基金全部来自于温州本地民营资本,其盈利模式是寻找有意向上市的温州企业注资其中,获得其一定比例的原始股,将它们包装上市后,再通过转让股权退出获利。
据了解,类似的投资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温州地区频频出现。而经营范围为投资房地产、建筑、医疗、旅游等行业的投资、咨询及担保公司,更是大量出现。据当地工商部门统计,这类以民间资本为支撑的投资公司,目前已通过注册的达到了近百家。
资本经济趋势?
在PE热潮之下,我们不禁要问:PE的热潮能热多久?其中存在哪些隐患?潮水退去之后,PE市场会不会沦为又一个“裸奔的浴场”?而对这些本土企业来说,会不会是那个没穿泳裤的“裸泳者”?
“和实业经营不同,创投实际上是建立在别人企业基础上的经营模式,这种投资方式更有选择性。做实业,一旦行业选择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风险,但是创投不一样,孙正义投资的项目很多,不一定每家都成功,但是他投资的阿里巴巴成功了,带给他的利润足以弥补数家失败投资的亏损。”关于成立私募,温州金可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伙荣显然抱有很大的热情和希望。
他表示,浙江不少企业家就这样把私募股权基金看成是一片无垠的“新蓝海”。一边是充裕的民资在寻找出路,另一边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这会是很好的生意”。
“浙江已经由原来的品牌输出地向资本输出地转变,这说明民间资本,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家开始认识到参与资本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爱国表示,美国市场上同一类产品80%以上份额都被2-3家生产商垄断,但国内除了少数产品出现了1家、2家企业独大的情况外,多数产品存在市场空间,所以很多民间创投机构甚至是民营企业家会选择投入资金助其上市,选择未经过竞争的行业,在国外寻找增长10%的企业与国内增长50%的企业的概率一样。
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这个市场,熊甚至拟定了紧张的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他给公司的长远发展画了个模式:现有的光学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自己则把精力偏向管理这些私募业务。“去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期,我必须加快步伐适应。”
“浙江本土PE机构的最大优势是,他们代表中国民营企业最彻底最务实的理念。在出资人初涉PE的情况下,必须按照中国特色去做,而不能照搬照抄国际PE管理惯例。”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告诉记者。
但也有资深投资人认为,本土创投业还很年轻,“现在浙江本土的PE,其基金管理模式简单来讲有两大类,一是出资成立股份制或合伙制公司,找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GP)管理。二是自己出资,自己操作。”一位媒体人士分析道。但在实际操作中,基金管理方往往侧重于尽快将钱投出去,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难免忽略项目考察。
对此,温州环亚创投合伙人胡旭苍显得特别冷静。他告诉记者:“半年内,我不考虑接受新的投资。”他解释说,目前资金多,但好的项目少,创投资本快速扩容只会使得资金消化更为困难。
即便如此,东海创投发起人胡旭苍仍然极力看好国内私募市场,“私募基金最后的投资总归是传统型企业,而本来就是制造商出身的浙江企业家运作起来,要比GE更有优势。”他说。
他表示,浙江商人也能够摸索出自己的路。在制造业大潮中身经百战的浙江人,或将在转身资本服务商后缔造下一个“浙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