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落后学生的音乐欣赏课初探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用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音乐欣赏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中的美,对欣赏的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关键词:智力落后 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颖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因为音乐是一种非常美的情感艺术,是使学生感受美并获得美,在学习中感到愉悦的一门学科,是直接与情感产生交流的学科。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教师要以饱满而热情的情感进入课堂,并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接受音乐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中的美,对欣赏的音乐作品产生共鸣。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如何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激发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用“律动”激发兴趣: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都能激起学生“动”的兴趣。针对智力落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好动的特点,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其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的图像与声音、文字、动画、视频、MIDI音乐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能调动智力落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必须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欣赏到音乐优美的旋律。
  二、教师要有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乐理基础及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要有较好的演唱、演奏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绘画能力和艺术表演素质。音乐欣赏教材中很多是名曲佳作,智力落后学生的感知能力与许多乐曲所反映的历史背景距离太远,教师的语感则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语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教师要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音乐环境中。如欣赏《二泉映月》曲目,教师用低沉悲凉的语气朗读着:“夜深人静,寒风习习,一曲悲凉的乐曲在夜风中飘荡,那是一位民间艺人在倾诉人生的不幸、生活的艰辛和顽强不屈的决心,乐曲委婉,跌宕起伏,意境深邃。”学生随着教师动情的朗读展开了想象,同时也激起对乐器欣赏的求知欲。
  教师优美的动作和恰当的表情也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并感受到乐曲真正的内涵;教师惟妙惟肖的演奏也能拉近乐曲与学生的距离,对提高学生分辨乐器的音色也十分有益;教师还要善于用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简笔画来表达音乐中的美丽世界,使学生鲜明直观地欣赏并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欣赏的感觉
  因为性格、智商、成长环境等差异,对同样的音乐作品,学生的欣赏水平、理解能力和感觉是不同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自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欣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时,先认真倾听优美欢快的旋律,再让学生用讲故事、绘画、儿歌、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学生模仿神气十足走向舞场的小猫;有的学生用各种欢快的动作把自己想象成狂欢、愉悦跳舞的小猫;有的学生说:“听到狗叫声,小猫夹着尾巴逃跑了。”虽然表演的形式不一,随机性也比较大,但把跳圆舞曲的小猫演绎的生动而有趣。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也激起了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因此,从教育方式及智力落后学生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四、用流行音乐活跃课堂气氛
  大多数学生缺乏与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对其不感兴趣,敬而远之。教师可以把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例如张韶涵、王心凌等歌唱演员和《隐形的翅膀》《娃娃》《月光》等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师用音乐语言对歌唱演员进行介绍和点评,教学生唱有意义的流行歌曲,再进行相应的音乐欣赏。学生也可把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家介绍给大家,使同学们能欣赏到更多的流行音乐。把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和音乐精品联系起来欣赏,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不但活跃了音乐欣赏的课堂气氛,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效果很好。
  五、加强学生的分类指导教学
  每个智力落后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智力、学习能力及性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性的分类指导,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和特点,多讲解、示范,通过集体学习和指导、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音色、音高的分辨能力、节奏的感知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等。欣赏完音乐及乐曲,还可让学生根据乐曲进行综合性的创作和表演:会吹拉弹唱的学生根据乐曲特点领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可自编动作伴舞;会画画的学生用彩色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景来描绘;发音不准确的学生可进行简单的乐器伴奏、根据乐曲哼鸣等。这样就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均获得愉快的体验和成就感,能按不同的要求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欣赏课的独特魅力。
  六、整合音乐欣赏教材,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
  由于教学环境、教具的局限性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教材中的部分音乐欣赏内容学生欣赏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教材内容的同时,要根据智力落后学生的实际欣赏水平,把曲调优美的民乐演奏、欢快的配乐儿歌欣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及歌曲、师生收集的音乐资料整合在一起。如欣赏完教材中的民歌,可把宋祖英的《小背篓》《辣妹子》等民歌及表演结合起来拓展欣赏。把民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欣赏,拉近了学生与民歌的距离,学生就会在欣赏的时候感兴趣。整合后的音乐欣赏教材,不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丰富了欣赏的内容,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体验了音乐欣赏的美。
  总之,音乐能拨动学生心灵中的琴弦,让音乐走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带动学生一起进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欣赏过程,全身心地感受和贴近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知识。
  教师要根据智力落后学生的个性特征、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欣赏方式和学习空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音乐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欣赏中增加真实、亲切的情感交流,只有让学生在音乐体验过程中,在音乐活动参与中不断地感受音乐美,获取感知和创造力,才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感情世界,加深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建设 发展  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深化了教育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基础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当
许多教师都碰到过这样的现象:明明考过的题目,再考还是有学生做不对,有些甚至已考了不下两三遍,可总有学生时对时错,教师很生气,学生很尴尬。怎么回事?这充分说明,对于这些知识点,尽管教师已讲了不止一遍,有些学生仍没有彻底理解,或者说印象不深,没有巩固掌握,更做不到灵活运用。这个问题让许多教师很困惑。经过长期摸索及实践,我觉得把试卷试题处理分三步走,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试卷讲评  以往许多时
摘要: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势并不乐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分层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做到学生的合理分层、教学目标的合理分层以及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分层教学 科学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高中各班一般学生人数多,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