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昨天》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再看电影《昨天》,觉得主人公贾宏声从孤独中来带孤独而去。一时性起,不能自已,遂记录点滴。
  [关键词] 贾宏声 《昨天》 心灵孤独 存在
  
  很早就看过《昨天》,当时清楚的记下了几句台词,而后慢慢淡忘情节。昨天,就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下午。独自重温影片《昨天》,当影片结束音乐响起字幕出现的那一瞬间,突然觉得现实生活里存在着无数的冲突。此时渴望自由。笔者窃以为贾宏声经历了最自由的生活,正是这种自由的生活,虽然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单调乏味。关于心灵的自由,在《昨天》里,贾宏声曾经这样活过。他是年轻前途无限的演员。他个性极端,虚荣又对自己的想法过度自信。他听摇滚音乐,在厌烦了伪装和扮演的同时,自己又在诠释着另一中状态里的角色,穿皮夹克、扎头巾、愤世嫉俗。他无所事事。全身心沉浸在摇滚乐里。对于此时的全身心,观众亦能感同身受。他吸毒,并且沉迷在幻觉的状态里,在医院和医生对话时他自称是列侬的儿子。关于此点。有可能是给观众一个黑色幽默。但是,当他和父亲对话时问到籍贯,不难得出他一直在幻想,并且这种幻想是他的一厢情愿。他打了他的爸爸。把老头欺负哭了,被妈妈送进了戒毒所,最后他在颜色苍白的医院里接受治疗逐渐脱离那种状态,让自己的这种状态成为《昨天》。
  影片开始:贾宏声的父母提前办了退休,把家从东北四平搬到了北京,帮助贾宏声戒毒。
  贾宏声从自己那黑暗的屋子里走出来,看见了站立在门口的父母,只扔下一句话“你们怎么来了”便扭头进屋去了。此时的贾宏声在别人看来是不合群的另类,但就在他说话的那一刻便开始和自由的角逐。
  一天,宏声躺在草地上,耳畔依旧是列农的音乐,听着听着,突然间他泪流满面,整个人一下子空掉了,头顶的天空无比的湛蓝……他跌跌撞撞地跑回家,看到顺兴正在和女朋友做饭,宏声歇斯底里地怒吼道:“你还做饭那!”
  顺兴被问得一头雾水:“做饭怎么了?”
  宏声:“你滚蛋!”这是他对渴望极度孤独极度自由的语言发泄。
  一天,宏声说想找辆车出去走走,(对生活的思考定位还是厌倦单调乏味?)大喜过望的父亲赶忙出去帮他买了辆自行车,宏声看了后,却把后车架、挡泥板等一律拆了下来,蹬着辆光秃秃的车就上路了。这是一种生活认识。暂不把它当作是对自由的向往和摆脱生活羁绊的一种形式。医院中压抑的生活令宏声无法忍受。周围病人的语无伦次,莫名其妙使得他痛苦不堪。没有父母的围追堵截。他自由了!没有人和他正常交流,但他孤独的更甚了。这种孤独是源于他认识了自我,并且将自己与周围的病人做出了清晰的区分。病友曾说:“你得适应环境,不能让环境适应你。”听完此话,笔者开始怀疑谁是病人?谁是正常人?这句不经意的安慰人的话语必须被重读。戏剧的是,在福利院宏声又遇到了顺兴,顺兴告诉他,自己的女朋友死了,是一次注射毒品过量,从楼上跳了下去。她自由了!没有两个人在午后的阳光下沉默无语。
  片尾,贾宏声又来到了熟悉的日坛公园,沿着回音壁走着数着:“27、28、29、30!”停下了脚步,自语道:“我今年30了!”他正常了,但他被融化了。没有了性灵自由,没有了心灵孤独。现实生活中,我们一直在与一切对抗。从出生开始,便与死亡,与烦恼,与心魔对抗。我们又该怎么活着?以何种形式,何种姿态活着?我们是不是已经随心所欲了,我们是不是永远不知道该如何满足?我们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我们能分辨对与错吗?我们有必要分辨吗?我们活出来了吗?我们还活着,怎么有时间想着好象已经死去了?救救我们!
  我们活着,最应该做的,能做的是顺其自然吗?每个人都有一段昨天,那里充满了故事和感触。我们转过身,看见自己是这么活过来的。执著的,难道不过都是虚空,追求的,难道不过都是扑风?
  我喜欢可以活在规则以外,或者尽量与规则保持距离,活出自我的那群人。现实生活中这种人极少,因为你需要完全的勇气,去做一个孤独的人。而我们最害怕的。也不过是孤独而已。对抗规则,从来不会活得更轻松自在。所以我们都宁愿唯唯诺诺,假声假气。
  在影片中,贾宏声说“我觉得我还没有抗到头,我必须继续死磕,和所有人死磕”。这话掷地有声,你觉得自己在对抗世界么,其实,只是在对抗被同化的自己。被亲情融化了的贾宏声,终于做回了一个“常人”,做回负责任的社会人,喜极而泣的家人,开始程序化的生活,那一刻,你为老人欣慰的同时,你也在目送昨天的自己飞驰而去,又是一个,如此壮烈地倒下,在经过所有非人的社会修正之后。总之,既然改变不了规则,就决绝得离开。
  需要提及的是,电影中含蓄对生死做了解释和隐喻,顺兴女友的死和片尾婴儿的啼哭。那么人又将如何运用自由才能实现人的真实存在?什么样的存在才是具有英雄气质的存在?这些是许多存在主义思想家都想回答的问题。但哲学家们回答这些问题的方式却很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会对人面对现实社会处境有不同的影响和后果。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回答这些问题的两个不同代表是海德格尔和雅士伯。海德格尔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把人引向一种危险的“唯我主义”。海德格尔称人的存在并不只是存在,而是首先关注它自己的存在。人只有从人世退缩到自我中,才能真正感知。这一点,贾宏声是否有感知?但是,人既被抛入这世界中,便不可能完全退缩到自我,人只有在死亡的时候才能真正是他的自我。人在世的存在说到底只是为了在这世界上保存这种时刻受威胁的自我。
  其实所有的电影结局只有两种,沉浮于规则,或假想出一种不存在的规则。
其他文献
[摘要]中韩两国有着深远而相似的文化渊源,作为承载着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中韩家庭剧,却呈现出迥异的叙事形态。从2009年热播的《传闻中的七公主》和《人活一张脸》中就可以看出中韩家庭剧在叙事风格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叙事 家庭剧    近几年,韩国电视剧迅速崛起,除了以《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经典爱情剧为代表的韩剧,家庭伦理剧也被中国观众热烈追捧,以《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等长篇
【摘要】作为建国60周年的献礼影片《风声》一公映立刻引起一场争论:影片上映之前,华谊兄弟公司,花费资金进行鼓吹,并且以明星全裸出镜作为噱头,以吸引观众;但这毕竟遮盖不了影片的失误,跟国内一向低质的影片相比,《风声》的确存在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撇开他在国内电影鹤立鸡群的状态,纵观国际影坛,平心而论,又不得不对《风声,提出一些新的质疑和批判。  【关键词】《风声》 血腥恶搞 感官刺激 出新 文化价值 
[摘要]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表现了人性在阴暗环境下的挣扎,揭露了印度社会黑暗与残酷的一面,但影片更侧重于表现的是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以及对印度社会底层人士的温情关注。影片音乐正是这一悲悯情怀的温婉表述,每一个音符的流动,都能让你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冷漠中触摸到温暖,在艰难险阻中懂得坚持。  [关键词]叙事策略 爱情主题 命运主题 场景音乐  由英国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影片延续了其在影像和
[摘要]从《找乐》到《A面B面》,宁瀛导演的五部电影以急剧变化的中国城市为背景,准确地把握住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社会脉动,将中国社会显影为一座没有路标的围城。在这围城里,充斥着历史给予的诸多难题: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再思考、关于社会身份与个人身份的重新确认。将宁瀛的五部都市电影放置于中国都市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考察其电影的文化意义,破解已成系列的都市文本中隐藏的中国现状寓言。  [关键词]宁瀛
[摘要]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展现的教育故事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作为心理学的两大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均有其贡献和价值,但是,在复杂的教育领域中,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去促进个体发展应该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正是人本主义的思想使得这部电影处处散发着尊崇人性的光辉。  [关键词]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教育  doi:10.396
[摘要] 在近期上映的两部好莱坞大片《普罗米修斯》、《黑暗骑士崛起》的惊人票房数据背后,却是美国大众文化的日趋保守。面对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好莱坞试图通过回归基督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从而找到一条救赎之路。  [关键词] 好莱坞 大众文化 保守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04  近期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因为《普罗米修斯》、《蝙蝠侠黑暗骑士
【摘要】影片《艋舺》将黑帮电影和青春文艺进行了有机的缝合,借黑帮的外壳来阐释青春烂漫且残酷的内核。《艋舺》中的人物命运也经历了从“另类”到“末路”的曲折历程,解构了黑帮能够为青春个体获取安全、自由的神话,展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迷惘、痛苦与挣扎,并对涉猎其中的暴力、欲望和权力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人物命运 另类 末路  【Dol】10.3969/j.issn.1002-6916.2
[摘要] 作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重要导演,法斯宾德的电影创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始终以冷静而理性的眼光深入探讨德国人的精神世界,对德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严厉的审视和批判。在创作中,他一方面继承传统现实主义电影的那种直面现实、抨击社会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改造和发展,增加了许多极具个人风格的表现手法。在其众多的影片中,《莉莉玛莲》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它较全面地体现了其创作风格。 
【摘要】—部优秀的作品,通过耳闻目睹社会人生的各种感性现象,会引起观众直觉性的审美反思。从而在由直觉性的反思向理性升华,《来来往往》真实地对康伟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进行了深刻的观照和冷静的思考,映射出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挖掘出生活之中的思想和哲理:爱情之花在社会的沙漠中是不能一枝独秀的。爱是脆弱的,没有肥沃的社会土壤,爱情的花朵就只能枯萎凋谢。  【关键词】 《来来往往》 爱情婚姻 直觉性反思
[摘要] 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异形II》可谓异形系列电影最受好评的一部,其作为科幻恐怖片的经典代表作,不仅仅为观影者呈现了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和毛骨悚然的惊悚氛围,而且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性探索。  [关键词] 异形 死亡 恐惧 性别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03  科幻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02年的无声电影《月球之